中国教育学刊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研究

  • 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于家杰;王小飞;毛迎新;

    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亟须厘定与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聚焦发展目标、聚合发展力量,寻求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特色的建构之路。研究从中国式现代化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理论指向出发,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进行功能定位,解构其“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的核心特质,辨析“质量话语”与“现代化话语”的互动逻辑,进而提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四维实践路向,即守正与创新的理论向度、继承与转化的传统向度、意义与精神的人文向度、共在与共生的生态向度,借此丰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构思路。

    2025年08期 No.38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卷首语

  •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创新的路向选择

    辛涛;

    <正>教育评价是重要的政策关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在破除“五唯”的顽瘴痼疾、建立完善评价体系、数字化赋能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教育评价也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者围绕评价的理论评介、技术迭代、体系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成败。在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我们还需要再出发,明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路向选择。

    2025年08期 No.388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育评价创新研究专题

  • 教育评价理论创新的中国进路

    刘云生;

    教育评价理论是支撑教育评价实践、牵引教育发展方向的战略支点,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基石。中国教育评价理论创新走中国之路,具有历史必然性、文明独特性、现实必要性和战略重要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质量发展根本地位、中国自主知识主体地位、人的全面发展中心地位,以集体统整为取向,发挥中国特有的政治、政策、组织、改革、规模、开放等优势,纵向上建立“政治引领—理论建构—实践验证”的迭代升级机制,横向上打造“政策支撑—数智赋能—国际对话”的协同创新网络,深刻揭示教育评价的本质、演进、交流和功用等方面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政治逻辑、教育规律、文化意蕴与技术理性深度融合的理论体系,推动教育评价从“中国特色”向“世界贡献”跃升。

    2025年08期 No.388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面向2035教育评价改革的战略愿景

    朱德全;冯丹;

    教育评价改革事关教育发展“指挥棒”,刻画面向2035教育评价改革战略愿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的关键举措。复杂性思维下面向2035教育评价改革,在关系上载有“评价革新—教育发展—社会进步”的价值延伸,整体上涵盖“评价指标—评价结构—评价功能”的本体构筑,过程上呈现“2024—2027—2035”的动态演进,具体表征为:向外彰显革新评价本体、服务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的战略价值,向内寻求评价体系的健全以及数字化转型,进而在开局起步到初步形成再到全面建成的“两步走”节奏中实现跃迁。为助推改革愿景达成,须以愿景特性为战略制定依据,从跨场域联动、自组织运行、流变式策略出发,筑牢改革“全民化”的行动根基,激发改革“1+1>2”的内部活力,保障改革“两阶段”的有序推进。

    2025年08期 No.388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创新战略指向下教育评价体系的革新与重构

    刘振天;

    我国全面进入创新驱动引领时代。创新在本质上是实践主体所进行的旨在获得新颖性和独特性成果的过程,创新实践具有广泛性、层次性、不确定性、不同步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其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作为教育重要部分和环节的教育评价,关系到教育发展方向,关系到教育强国建设成败,关系到国家创新战略大计。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一体化设计教育评价体系,明确建构性的评价理念,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强化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完善多主体共管共治共评制度,深入探索数字赋能的评价方略。

    2025年08期 No.388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评价生态:内涵、图景与进路

    李凌艳;李铭尧;

    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评价生态,对提升教育体系的创新人才支撑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评价生态是支持创新的评价实践的总和。这样的评价实践在目的上指向回归教育初心的创新实践,在内容上涵盖创新的全过程,在技术上赋能创新全过程的生动刻画,在过程上通过协商凝聚支持创新的教育共识与决策。为实现上述图景,在实践中可以减少评价次数,让评价变得安静;开发智能评价技术,让评价变得丰富;减少评价高利害使用,让评价变得包容;推进评价中的多元对话,让评价变得民主;巩固人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评价解放创新。

    2025年08期 No.388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教育评价转型

    蒋慧芳;曾文婕;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教育评价转型,呈现五个转向。评价理念从“甄别诊断”转向“素养发展追踪”,评价主体从“教师主导”转向“人机共生型评价共同体”,评价内容从“单一知识”转向“综合素养”,评价方法从“标准化测验”转向“人机协作的多元方法”,评价结果从“静态等级划分”转向“个性化学习发展轨迹与反馈生成”。面对碎片化数据难以反映素养整体、人机协同角色边界模糊、“拼盘式”活动窄化素养内容、评价方法综合应用存在壁垒和教育决策过度依赖静态评价结果等转型过程中的挑战,需要构建素养发展图谱、推动人机协同分工、设计进阶式情境活动、赋能教学评一体化和生成可视化过程叙事。

    2025年08期 No.388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专题

  • 综合高中建设的国际图景与中国思考

    滕珺;张曦煜;常宝宁;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办好综合高中”,综合高中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全球范围内综合高中的起源与扩散,梳理主要国家综合高中的发展定位、类型特征、保障政策以及实践运行。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综合高中经历萌芽、探索与调整阶段,积累下宝贵的实践经验,但仍存在管理松散、课程零碎、招生无序等挑战,影响其灵活性和健康发展。未来综合高中建设需避免盲目扩张或简单复制他国模式,应科学谨慎研判其发展需求与成长条件,小范围开展试点;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办学标准与课程师资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规范化办学;明晰其发展目标与价值定位,回归综合性育人功能。如此,方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08期 No.388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推进综合高中建设的底层逻辑及国际镜鉴

    王俊;贾楠;

    在科技深刻变革时代,学术知识与实践知识从区隔走向融通。面对新的人才需求,主要国家推进综合高中建设,促进知识融通,培养学生具备既能满足当前产业发展需求,又能应对未来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分轨制国家借鉴综合高中核心理念,丰富课程方案;综合制国家统一评价体系,探索核心基础。在不同的改革实践中,学术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通呈现从聚集型到统整型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现状,应从确立办学特色、构建课程体系、增强教学能力和完善学业支持四个方面着手,提升综合高中的办学质量。

    2025年08期 No.388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热点问题研究

  • 高中学科竞赛在拔尖人才培养中的价值与限度

    王新凤;

    落实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亟待完善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高中学科竞赛是识别遴选具有创新潜质学生的重要指标,也是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也存在将拔尖创新等同于学科竞赛的误区。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27位师生访谈发现,高中学科竞赛在拔尖人才识别与选拔、学习能力养成、学科志趣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参赛动机功利化现象,学科竞赛选才与育才功能的发挥受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限制。培养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应进一步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探索更加全面、科学的拔尖人才遴选途径,完善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在为高中竞赛生提供成长通道的同时,也需要避免高中学校和学生在竞赛中“跟风”和“陪跑”的状况,引导基础教育领域良好育人生态。

    2025年08期 No.388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课程与教学

  • 基于整合学习的高质量课堂建设:困境、模型与路径

    袁文;黄祥勇;王丹艺;

    整合的思维模式与学习方式是走向素养落地,力求消解当前一线教学对大单元、大概念教学迷思的教育探索。整合学习立足于人本位,将命题思维与教学思维整合,在追求学科知识的通透明晰基础上,以活动理论为基础,整合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评价等学习要素,明确了整合新旧知识与生活世界,设计互动建构的问题情境任务;整合学习起点与学习终点,依据课堂学习活动的目标细化评价任务;整合个体群体的知情意行,创建师生共筑的课堂学习共同体;整合不同知识领域,搭建解决复杂问题的多模态学习资源脚手架。以此,形成建设高质量课堂四重整合步骤,在追原因、穷奥妙、明价值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025年08期 No.388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审美教学中的供给阶梯研究

    程岭;马维林;

    进阶式审美是解决审美教学效果不彰的核心取径,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审美供给阶梯。基于中国传统“道法术器势”理论、柏拉图审美进程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李泽厚审美层次理论的协同启发可知,审美供给阶梯主要包括六项内容:物美、形美、心美、术美、智美和志美。它们各有侧重、协同接续、层间互动、迭代演化,能够为学生的进阶审美提供阶梯支撑。为此,需要教师做好从“物性”到“心性”的融合修炼,从“个体”到“集体”的创新营建,从“课内”到“课外”的课程开发,从“增色”到“增值”的关联研究。

    2025年08期 No.388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教师专业发展

  • 成果导向培训模式:基于中小学校长与教师培训实践的创新探索

    陈丽;

    基于多年的中小学校长与教师培训实践,提出成果导向培训(Design-Training-Evaluation,DTE)模式,揭示出成果导向培训的关键领域、操作要求与主要特征,能够为校长和教师的成果提炼能力和培训成效的提升提供新视角与实践范例。

    2025年08期 No.388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教育家精神引领中小学青年教师素养提升研究

    黄玉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素养提升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教育家精神作为提升教师素养的关键因素,其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成为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教育家精神在培育教师职业认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教师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青年教师面临着职业认同和个人理想信念缺失、专业发展路径模糊、受教育环境制约等多种问题,应从理想信念教育、示范团队打造、评价体系革新、知识系统优化、育人智慧凝练、成果转化激励等方面,助力青年教师在课堂、课程、科研、管理和活动中凝聚育人智慧,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实现智慧创新。

    2025年08期 No.388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下载次数:9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网络教研赋能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省思与优化理路

    吴东照;王乐华;

    新生代乡村教师是乡村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专业成长不足、发展滞缓加剧其“身份迷失”及“逃离乡村”。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教研在价值、技术、实践三个逻辑层面具有赋能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与可能,但也存在数字化乡土资源开发不足引发“边缘效应”、多元主体协作的机制障碍导致“壁炉现象”、传统惯性和技术意向冲突使其“乏力重重”、文化氛围和支持条件缺失使其“有心无力”等困境。优化理路在于:以需求为导向,多方协同、精心设计研修内容;以唤醒为目标,全面构建动力强劲的研修共同体;以赋能为核心,系统推进人机协同的研修模式;以改革为动力,协同构筑网络研修的保障机制。

    2025年08期 No.388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中小学教科研

  • 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赋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陆云泉;康文中;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成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集团化办学的本质是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实现均衡发展,但传统管理模式易导致“集而不团”“削峰填谷”“优质教育资源稀释”“形聚神散”等问题。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制度支撑:通过强化党组织的统筹协调能力,既能保证集团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又能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各成员校的内生动力,形成“一核多元、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这也是推进教育集团内部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的根本保证。

    2025年08期 No.388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广告图片_作品欣赏

  • 春润壮乡

    蓝静;

    <正>作品说明:作品曲调朴实流畅,借由壮乡的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马骨胡、铜鼓、天琴、壮锦等,描绘了春天给壮乡带来的生机与美丽,展现出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自然景观的和谐,以及民族团结和共同前行的愿望。

    2025年08期 No.388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陈怡君|作品

    陈怡君;

    <正>画面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描绘了一丛盛开的郁金香,营造了温馨、美好、和谐的画面,传递对自然生命之美的礼赞。作品通过丰富的笔触,层次分明的色彩,营造出宁静、优雅的氛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百合花象征着纯洁、神圣与美好,让观众感受自然的纯净之美。

    2025年08期 No.388 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广告图片_广告·书评

  • 数字化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变革与构建策略——评《高校数字化体育教学的转型基础及应用研究》

    钱锋;

    <正>随着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高校体育教学正迎来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场地训练为主要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育人目标与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笔者在开展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体育教学模式对青少年身心影响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B-b/2024/01/201)过程中,深度学习了《高校数字化体育教学的转型基础及应用研究》一书。该书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变革逻辑与建设路径,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理论与实践方案,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研究的重要成果。

    2025年08期 No.388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广播电视发展的多维透视——评《广播电视概论》

    张天润;

    <正>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在国家传播体系、社会文化建设以及公共服务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广播电视概论》一书通过对广播电视的历史沿革、传播特性、媒介功能、技术体系、管理结构及产业运行等方面的系统梳理,呈现出广播电视在时代变革中的多维形态和综合价值。该书不仅注重宏观政策层面的引导,也深入探讨了具体的节目制作、符号构建与受众互动机制,体现出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力与理论思考的深度。

    2025年08期 No.388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动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评《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王茜濡;魏蔓;

    <正>当今,全球化与数字化深度交织,中国动画产业正处于从“制造”向“创造”转型的关键期,急需一批支撑产业升级的创新型动画专业人才。回应时代育人新需求,是广大动画专业教育者关注的焦点。笔者在开展四川美术学院2025年“双一流”专项学科建设项目“第5届‘大美漫路’展览”(项目编号:xk-ky202504017)过程中研读了《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一书。

    2025年08期 No.388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汉语国际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三维构建——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石予;

    <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国际社会对中文学习的热情日益高涨。汉语国际教育正从以语言传播为主的阶段,逐步迈向更系统化、专业化,同时更具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实现“知识-能力-技能”三维融合式教学,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核心命题。《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一书不仅涵盖了课程设计、教材教法、学生培养等关键环节,还通过大量教学案例和实证研究,回应了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2025年08期 No.388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中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学术自觉与实践聚焦——评《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李治;

    <正>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在经历深刻的理论嬗变与实践转型。《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正是在此语境下应运而生的前沿成果。全书以宏观理论与微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探讨了当代音乐教育的哲学观念、传统文化根基、学科建设路径、课堂教学模式、教材体系更新以及教师素养塑造等关键议题,体现出中国音乐教育界日益增强的学术自觉与实践聚焦意识。

    2025年08期 No.388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探索——评《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杨丹;赵长丽;

    <正>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进入关键转型阶段,如何有效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体系,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命题。笔者在开展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重点课题)“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思政课的逻辑进路与实践审思研究”(项目编号:GJB1424360)过程中,研读了《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一书,深感该书紧扣时代主线,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前沿议题,系统梳理其理论根基、实践逻辑与制度保障,为理解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和现实路径。

    2025年08期 No.388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文化强国战略下中国礼仪文化建设的价值与路径——评《中国礼仪文化建设研究》

    汤媛;

    <正>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为推动我国建成文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中国礼仪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国民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中国礼仪文化建设研究》一书共有六章内容,除绪论部分对中国礼仪文化建设研究进行总括性概述之外,分设五章对礼仪文化的内涵价值、现实情况、实践反思、中外比较和路径选择进行深入阐释和探讨,尤其对礼仪文化建设的价值和路径的分析,为我们理解礼仪文化及其传承与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引导和参照。

    2025年08期 No.388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人文精神下的英美文学教学——评《英美文学中人文情结的嬗变》

    苗迪;

    <正>在当前高校文学教育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英美文学中人文情结的嬗变》一书是一部兼具理论深度与文本细读的文学研究著作,系统梳理了从启蒙时代到后现代主义时期英美文学中人文主义精神的演进与变化。在当前强调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教育背景下,探讨文学中的人文情怀不仅契合高校人文教育的发展需要,也为英美文学教学的价值重申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08期 No.388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儿童立场下的幼儿园课程生成逻辑——评《相信儿童——儿童立场视域下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实践》

    杨莉;

    <正>在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相信儿童—儿童立场视域下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实践》一书以“儿童立场”为核心理念,探索了一种全新的课程生成与实施路径。该书不再将幼儿园课程视作由成人制定并传递给儿童的静态结构,而是强调课程应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与经验,通过师幼共同建构实现教育的深度融合。全书从理念、课程、文化三个维度展开论述,不仅体现出浓厚的教育人文精神,还提出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课程建构方法。

    2025年08期 No.388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究》

    魏宇峥;

    <正>劳动教育是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开展2025年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研究”(项目编号:JJKH20251724SK)过程中,深度学习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究》一书。该书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需求,深入探讨了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与实践,阐明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书中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提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效融合,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5年08期 No.388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我国当代美术发展的制度性因素探析——评《中国当代美术制度研究》

    王瑀;

    <正>美术的发展,是不断适应制度和对制度进行不断调整,以便相互适应、共同促进的过程。一个国家的美术制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美术发展的趋向,中国美术的发展繁荣离不开科学完备的美术制度的保障。《中国当代美术制度研究》一书围绕当代中国美术制度的建立和美术制度运行对美术作品生产传播的影响两个核心问题,展开对当代中国美术制度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对于当下建立美术创作新气象、新秩序,构建美术生产、美术生态和美术主体的关系,推进中国当代美术制度研究历程具有宝贵价值。

    2025年08期 No.388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中国画传统重构中的历史逻辑——评《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

    何梦林;

    <正>在中国艺术史的深厚土壤中,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不仅是技法和风格的演变史,更是文化意识和历史逻辑交织的过程。《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一书通过十个专题性的论述,对中国绘画传统中的风格生成、变异与重构进行剖析。该书不拘泥于形式与技法的讨论,而是将绘画置于更大的历史结构和文化语境中审视,展现出一种“重构传统”的批判性历史意识。

    2025年08期 No.388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解码专业群:职业教育专业群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区域实践——评《职业教育专业群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以湖南省为例》

    宗诚;

    <正>职业教育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类型化发展的战略抓手。在“双高计划”政策驱动与产业变革需求的牵引下,如何构建适配现代产业体系的专业群理论框架,如何提炼可复制的区域实践经验,成为学界亟待解决的命题。《职业教育专业群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以湖南省为例》一书以跨学科视野整合理论资源,以湖南实践为样本,深度剖析专业群发展的底层逻辑,系统回应了这一时代课题。全书以“理论建构—实践剖析—对策设计”为逻辑主线,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贡献了重要智识资源。

    2025年08期 No.388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多学科融合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研究》

    朱海娟;夏瑞洲;

    <正>社会快速发展,多元文化激烈碰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对个体成长与社会和谐构成新挑战。多学科融合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提供了全新视角与思路,其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领域知识与方法,能更全面、深入地满足个体心理需求,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2025年08期 No.388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高校思政育人的方法与路径探索——评《铸魂新青年:高校思政工作的思与行》

    委华;

    <正>思政育人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面临诸多挑战,如信息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等。基于此,高校需与时俱进,创新思政育人的方法与路径,以适应学生成长的新需求。探索高校思政育人的新方法与新路径,对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8期 No.388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发展的新思路——评《人工智能社会学》

    修雨萌;

    <正>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介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家居生活、医疗健康、教育娱乐、工农业生产、金融服务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在给各领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涉及经济、社会、人文等多个层面。尤其在社会层面,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多种多样,有人担心人工智能将取代他们的职位,导致失业问题加剧;有人则忧虑智能机器人可能拥有超越人类的智慧,从而对人类的安全构成威胁。

    2025年08期 No.388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中国油画的气韵生成与本土化实践——评《气韵生动:中国油画艺术及其写意性研究》

    王通;

    <正>自20世纪初油画艺术引入中国,这一外来的艺术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便开始不断碰撞、交融。历经百年发展,中西方绘画艺术互相影响,中国画家们没有盲目追随西方或者单纯模仿传统水墨艺术,而是在融合中西方两种文化艺术基因后,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语言。《气韵生动:中国油画艺术及其写意性研究》一书系统探讨了中国油画艺术追求气韵以及本土化的历程。通过细读此书,笔者发现其不仅为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理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还为广大读者构建了一个理解中国油画艺术本质的大框架。

    2025年08期 No.388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初探——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重难点突破》

    官柳金;

    <正>《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重难点突破》一书的作者是物理教育实践中的探索者,对物理教学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书中既有多年来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感性经验,又有结合物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性认识,从更广的视角形成了对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系统性思考,从更高的站位探索了突破高中物理概念教学重难点的策略,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2025年08期 No.388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数字化转型下师生数字能力协同进阶路径探究——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与探索》

    罗伟;

    <正>在当今教育信息化2.0时代,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从技术应用到深度融合的历史性转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与探索》一书是王玉英教授基于多年一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重要成果编撰而成的,为正处于探索阶段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和具操作性的实践参考。该书立足于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现状,以扎实的实证研究和丰富的教学案例为基础,深入剖析了数字化环境下师生数字能力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外部路径。

    2025年08期 No.388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广告图片_课题风采

  • 人工智能算法背景下的音乐表演辅助训练探究

    李惠子;李朵颐;

    <正>课题调研情况现代音乐教育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于音乐表演辅助训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内外均在音乐表演教育领域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辅助提升训练效果,但是国内的研究融合度还略显不足,需要在深层次的研究中下功夫,并通过与之相关的实践加以证明。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算法背景下的音乐表演辅助训练探究”对于相关表演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借助相关人工智能算法,融合传统的音乐表演教学内容,在训练模式、指导方式上进行创新,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有效地提高其学习效率。

    2025年08期 No.388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学前儿童绘画的视觉隐喻与情绪表征探究

    张东芳;

    <正>课题调研情况对于学前儿童,培养审美的心灵很重要。如何塑造美好的心灵,这就需要了解儿童的内心情感,分析儿童绘画的视觉隐喻和情绪表征,发现儿童视觉的认知规律和情绪表征特点,以更好地实施儿童美育,促进儿童的发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及实际调研,可知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美术心理的研究、隐喻表征、情感表达、情绪表征几个方面。这些方面的论述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特别是对于儿童美术心理研究中的民族文化问题的探讨和对于儿童心理活动——情绪的关注颇具启发性。

    2025年08期 No.388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苏州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践探究

    张晓丽;

    <正>课题调研情况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地域文化与红色革命历史交织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能以生动形象的红色人物事迹、红色历史遗迹以及鲜明的红色文化景点等,对青年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使其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厚重底蕴、悠久历史、伟大情怀。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饱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优美江南风光,也富含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从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后古城苏州的浴火重生,再到改革开放的“苏州奇迹”,都生动诠释着苏州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优良精神品质。将苏州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赓续苏州红色文化基因、传承苏州千年江南文化的重要路径,也是深化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品牌的关键支撑,可以全面提升思政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2025年08期 No.388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