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热点问题研究

  • 传承革命初心 弘扬教育家精神——纪念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原北平市立第二女子中学)建校90周年

    张斌平;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阶段,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原北京(平)女子第二中学的共产党人齐淑容、张苏、杜君慧等为例,从个人教育经历的现代转型、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实践运用、革命实践与教育救国的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积淀四个维度,阐述革命者的教育家精神内涵。老一辈革命者以教育为改造社会的工具,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其精神既是党和国家重视教育的生动体现,也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提供了历史注脚,对当代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2025年S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应用领域、现实挑战与未来展望

    胡文鑫;

    随着人工智能(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课堂教学到学生个性化学习,从教育资源配置到教学管理,AI正在深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人工智能不仅提升了教育效率,还在推动教育公平和个性化学习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AI在教育中的应用也面临技术实现、数据隐私、伦理问题等多重挑战。未来,教育界、科技界和政策制定者应共同努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迎来更加美好的教育前景。

    2025年S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与实践案例

    宋鑫宇;

    文章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多种应用场景,详细剖析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人工智能应用的实践案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人工智能通过个性化学习、智能课堂、自动化评估等,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体验,但在数据安全、技术成本及教师适应性等方面仍需突破。未来,通过技术创新与跨领域合作,借助人工智能有望构建更加完善的体育教学生态系统,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2025年S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虚拟实验室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杨哲;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水平。虚拟实验室对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一方面它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实验经费不足、实验过程复杂或周期长、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使实验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另一方面,它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2025年S1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赋能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究

    马贵宁;

    借助现有AI技术,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语文课堂,不仅顺应新时代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的发展潮流,也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可能。研究发现,合理引入AI技术,能够切实解决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三段式课堂模式下学生课前预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兴趣不足以及课后复习缺乏针对性等突出问题,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与学习成效。

    2025年S1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赋能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文化传承

    刘芳宇;

    文章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文化背景,探讨人工智能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赋能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径。通过整合AI视频资源、多媒体互动课件及分层任务设计,构建以“动名词作主语”为核心的语法课例,结合景山公园等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语法知识描述文化遗产。教学实践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与文化认同感,90%的学生能准确运用动名词作主语描述中轴线景观,学生的作品体现出对文化价值的深度理解。

    2025年S1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I赋能下高中生物课堂现代技术的运用

    刘晓;

    文章从认知负荷理论出发,分析AI技术在优化认知激活机制、教学资源智能化重组、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和高阶思维培养机制方面的价值,提出优化教学资源利用、创新教学模式和优化教学评价的三维策略,以实现教学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研究发现,尽管AI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仍面临挑战,但其在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互动性、促进个性化学习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可以推动AI赋能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持续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S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智慧体育场景下开展排舞课程对学生体能的影响研究

    孙淑媛;李敏;

    本研究以“双减”政策出台为契机,将排舞项目引入校园体育课及课后服务活动,助力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发展。对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学和北京市龙潭中学七年级女生参加“排舞”练习前后测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排舞”对七年级女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产生积极影响,在锻炼前后部分指标呈显著差异(p<0.05)或者非常显著差异(p<0.01)。

    2025年S1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息共情与智能诊断:人工智能时代古诗词教学的范式重构与实践探索

    王雪红;

    在新课标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要求驱动下,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亟待创新。人工智能凭借全息投影、语音识别等技术,为推动古诗词教学的情境化、个性化、深度化提供有力支撑。研究构建“AI+古诗词”教学通用模型,深入剖析情境再现、互动学习等五大核心场景,探讨适配不同诗词风格的AI策略,并反思技术应用边界,旨在推动古诗词教学从传统模式向智能、高效、富有生命体验的范式转变。

    2025年S1期 24-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借助AI技术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以“发展下肢跳跃能力的组合练习”为例

    冯兆龙;周学文;霍帅;

    在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大背景下,北京市东城区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赋能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文章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的视角出发,研究如何借助AI技术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在“发展学生下肢跳跃能力的组合练习”中,研究者借助AI技术,丰富了教学方式,开展了分组、分层的专项练习,实现了以学定教,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化的体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高效锻炼,更快掌握技术动作,最终实现综合育人的目标。

    2025年S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卷首语

  • 以集团化办学构建育人新载体 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奋发有为

    李奕;

    <正>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一二·九”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北平女二中”到新中国成立后闻名全国的“保尔班”,从探索深度联盟到成立教育集团,学校在传承中发展创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近年来,东直门中学沿着市区集团化办学改革方向不断探索,开展跨学段、跨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发挥长链条一贯制培养优势;促进家校馆社等资源整合,构建协同育人体系;落实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探索学校管理创新……走出了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也成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践的生动缩影。

    2025年S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治理研究

  • 融合构建新时代中小学党建工作体系的思考和实践

    张斌平;谷池;

    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贯穿建校初期、探索发展、改革深化与新时代创新阶段的党建工作体系。其核心理念以政治引领筑牢育人方向,依托“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通过协同治理融合党建与业务,实现组织设置、人员配置、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效能。

    2025年S1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集团背景下学校党建品牌特色化与教育高质量融合路径研究

    汤亚宁;李娜;

    集团化办学是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模式,但其深化发展面临文化融合、管理协同与质量提升等现实挑战。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破解这些难题、引领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以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附属雍和宫小学的“荣和”党建品牌为案例,系统探究其在九年一贯制教育集团背景下,如何实现党建品牌特色化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研究发现,“荣和”党建通过构建“价值引领—组织赋能—文化浸润—业务融合”的四维融合路径,成功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的发展优势与育人优势。其核心经验在于:以“和”文化为精神内核,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驱动引擎,以一体化育人体系为实践载体,最终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同频共振,为新时代教育集团背景下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可复制与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2025年S1期 35-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探求“合”而不同 奔赴美美与共——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教育集团模型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孔祥坤;

    文章聚焦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教育集团模型团建设,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指导,通过“文化互融、师资共建、课程创新、贯通培养、竞赛赋能”五大策略,构建“合”而不同的特色育人体系。集团整合三校区资源,形成多元发展共同体;强化师资培养,打造“奠基—学府—攀峰”三阶课程体系,覆盖兴趣激发、专业提升与科研创新;建立“多元识别—全周期培养—家校社协同”机制,实现小初高贯通培养。实践表明,集团在课题研究、学生竞赛及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为新时代集团化办学与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

    2025年S1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学课间15分钟活动设计对学生多元发展的促进研究

    徐立荣;

    中学课间15分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关键时段。基于大脑运作、心理发展等理论,深入探讨如何设计该时段的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运动健身、知识拓展、手工制作、社交互动、放松冥想及学科融合等多元活动设计,满足学生在身体、认知、情感等多方面需求。同时,从组织架构、安全保障、时间管理与资源供给层面阐述如何实施保障措施。研究表明,精心设计的课间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学教育的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年S1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迈好高中第一步:高一年级管理策略探索

    彭燕敏;

    聚焦高一年级管理,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引用目标管理理论、家校协同理论等,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阐述年级管理策略的合理性与前瞻性。借助丰富的数据、案例,如具体学生成绩变化、家校沟通量化分析等,增强研究的实证性。详细论述活动育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管理等方面内容,并对课程与习惯养成协同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出可推广的管理模式,旨在为高中起始阶段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S1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校园文化与学生全面发展的互动研究——以北京市东直门中学90周年校庆为背景

    陈欣;

    以北京市东直门中学90周年校庆为背景,探讨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学校通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品德、责任感、集体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提升。校庆活动通过历史传承、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了学生的价值认同和社会责任感。文章还结合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具身认知理论,阐述了校园文化与学生成长的互动。最后,提出在数字化时代,学校应创新文化育人模式,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2025年S1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集“慧心”赋能创新 聚“合力”和谐共赢——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初中物理组团队建设

    辛艳;代晓梅;张立峰;

    以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初中物理教研组的团队建设实践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创新实验开发、团队协作机制构建及教研文化培育,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该团队以“新理念引领创新实验”为核心特色,开发了50余项原创实验教具,出版专著《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实践研究》,构建了和谐共赢的协作机制,有效促进了学习方式变革与课程建设。希望本研究为中小学学科团队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2025年S1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学规划 主动作为 促进学校女篮可持续发展

    吴晓峰;冯兆龙;李洪晶;胡文鑫;

    深化体教融合是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多年来东直门中学体育工作的目标是:坚持学校体育和学生教育有机融合,在深化体教融合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探索总结了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课程为依托发展体育特色项目;深化部门联动的协作机制,为女篮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坚持长链条人才档案的管理模式,以文化建设增强球队认同;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活动育人”的优势,打造校园精品赛事;落实“强教必先强师”的精神,全面提升教练员自身修养与能力的“东中经验”,走基础、专业、特色发展之路。

    2025年S1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班主任角色之我见

    刘明秋;

    校园里学生冲突常见,班主任处理方式影响重大。总结自身经验,认为班主任处理班级事件时应扮演友善宽容的倾听者、思路清晰的分析者、家校之间的沟通者等角色,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025年S1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成人仪式组织社会督导培训的探索思考

    张霏;李燕;

    加强家校社合作育人,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共识,很多学校也意识到解决教育问题必须联合社会及家庭等多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但如何加强家庭、社会成员的培训,提高他们深度参与协作教育暨社会督导的能力和素质,当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是培训的对象和形式比较单一,重家长和而轻其他社会督导成员,方法也主要停留在家长会、讲座、研讨等传统形式上,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一些家长和社会成员虽对参与学校督导有热心,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热情却不知方向,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为此,东直门中学结合主题仪式活动,积极实践探索了结合主题仪式活动组织社会督导培训的新模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本文以基于成人仪式组织社会督导培训为例,从现实意义、设计实施、总结反思等方面,系统梳理分析实践探索成果。

    2025年S1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问题学生”到共生成员:基于发展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成长个案研究

    葛婷婷;

    研究聚焦一名被视为“问题学生”的初中男生辰辰,探讨班主任如何在发展心理学视角下,促使其由班级边缘成员转变为共生成员的成长历程。研究采用质性个案研究方法,收集学生访谈、成长记录及教师观察笔记等资料,分析其关键经历与关系变迁。研究发现,班主任通过建立信任与共情关系,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责任感,并营造协同参与的教育情境,使其逐步摆脱被贴标签的角色,融入班级共同体,实现共生式成长。

    2025年S1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高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高度,深刻认识到青少年健康发展与学校体育建设对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政策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师资力量也不断加强但学校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仍旧面临着学生伤害问题凸显、教学内容与模式单一以及教师职业发展支持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笔者通过对相关书籍搜集和国内国外研究课题相关文献资料,思考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应该要构建运动伤害预防机制、引入多元教学内容以及完善学校体育培训体系等方面的建议。

    2025年S1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九年一贯制学校衔接课程建设与教师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安冉;

    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形式,其核心优势在于实现小学与初中的无缝衔接。然而,当前许多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课程衔接和教师素养提升方面仍面临挑战。文章以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附属雍和宫小学为例,探讨九年一贯制学校衔接课程的建设路径及教师素养提升策略。研究提出,通过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强化教研联动及完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小初衔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连贯、高质量的教育,并借助其在制度创新、资源配置、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明显优势,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5年S1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程与教学

  • “双减”背景下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杨建;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为落实减负增效目标的核心路径。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求教师明确教学方向,科学指引学习目标,避免无效教学,实现“减负”与“提质”并重。为此,需深化教研活动,如开展“多人同课循环”等模式,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案例分析的闭环机制激发教师内生动力。精研备课是关键,需深入钻研教材、分层设计目标、精准把握重难点,并基于学情选择教学方法。同时,优化课堂结构,灵活调整教学环节的顺序与时间分配,以提升课堂效率。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后作业设计需创新,布置分层、实践性强的任务,并构建有效反馈体系,实施差异化评价,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终,通过聚焦课堂主渠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2025年S1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思辨能力提升的史论文学习任务结构化设计策略探究

    谷红丽;

    以《过秦论》的教学为例,通过研读课标与教材,提取“评论历史”作为大概念,并将之转化为统摄性的学习大情境与结构化的总任务。然后,在总任务驱动下,依次让学生完成文意梳理的基础性任务,把握论述结构的发展性任务,指向质疑、评估的核心性任务,就疑问点进行辩论的拓展性任务,最终建构评论历史的经验,认识到史论文的价值,促成思辨能力的提升。以史论名篇来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学习任务结构化设计策略,可为经典史论类文本思辨性阅读类型化教学路径的搭建提供借鉴。

    2025年S1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课标背景下融合北京优秀传统文化的劳动学科课程资源开发

    沈嫣然;

    在新课标全面实施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劳动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重任。北京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初中劳动学科的课程资源开发整合,是创新劳动教育、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标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深入挖掘北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系统提出“目标导向—因地制宜—适切创新—实践育人”的课程资源开发原则,创新构建“资源整合—情境创设—多元评价”的实施策略,并通过典型案例验证其在初中劳动教育中的实践效能,为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可操作的范式。

    2025年S1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架设自主学习任务单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张婷婷;

    历史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有距离感的历史知识抽象且晦涩难懂,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来引导学生热爱历史、学习历史。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历史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学习支架,是教师在深入了解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和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情,确定学习目标、设置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材料和提供实操性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育核心素养。

    2025年S1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主学习任务单”在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中的实践探索

    任子晴;

    在当今信息体量巨大的时代,以教师教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初中历史教师应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作出调整。在此之前,“导学案”或“学案”作为历史教师构建课堂学习的教学手段屡见不鲜。而“自主学习任务单”作为一种创新教学形式,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025年S1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索——以阅读《红楼梦》为例

    魏晓雨;

    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中语文教学对于阅读整本文学经典越来越重视。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载体,从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四个维度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任务驱动、思辨探究、审美渗透和文创设计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经典阅读,进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2025年S1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赵维;辛艳;高梦笛;

    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如何巧妙地将核心素养与创新实验教学相融合,是我们亟待探索的教学新模式。在探讨通过培养学生发问质疑、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等优秀的学习品质基础上,创设了几种创新实验与核心素养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025年S1期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初中数学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践——以“数学遇上艺术:解锁平面镶嵌密码的项目式学习之旅”为例

    徐海宁;

    初中数学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在设计思路上注重选题的科学性,以素养为导向,结合教材与教学实践,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项目;目标的可达性,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双向角度出发,设计“学科类—核心素养类—高阶素质类”三级目标;过程的可操作性,遵循“驱动性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案的设计—数学建模”三阶段核心流程;评价的多元性,既关注过程和成果的评价,也关注核心素养的发展与评价;在项目实施上关注分解驱动性问题、构建项目时间轴、搭建知识和技能的支架等。

    2025年S1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差异与衔接问题——以数与代数领域为例

    杜晓宇;

    小初数学衔接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关键挑战。基于新课标视角,结合个人实践经验,探讨小初数学衔接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存在的差异以及新旧课标内容变化。学生在进入初中后,数学学习面临着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在内容深度、学习方法和课堂容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需求,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眼光、会用数学思维思考、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教师应在抽象与具体之间架设桥梁,创设丰富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实现小初数学学习的顺利衔接。

    2025年S1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化资源赋能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以北海快雪堂研学活动为例

    张玲;

    以北京市北海快雪堂书法博物馆研学活动为案例,探讨如何通过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将语文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与核心素养。通过分析课外实践对学生学习动机、文化感知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影响,明确了依托文化古迹的实地教学能够有效打破学生对熟悉环境的认知局限,增强其对本土文化的深层理解,并为语文新课标的实践提供可借鉴的路径。

    2025年S1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依托主题语境开展词汇教学

    金晨英;

    以主题式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人教版必修三Unit1“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的教学实践,探讨依托主题语境开展词汇教学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主题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系统阐述基于主题语境的词汇教学方法、策略及实施要点。研究结果表明,依托主题语境开展词汇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展示了具体的教学成果,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025年S1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单元大观念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苏航;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基于单元的整体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单元大观念为统领,探讨了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和主题语境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围绕单元主题设计语法实践课,通过单元主题分析、语篇情境及真实语境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单元核心观念的过程中,系统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助力学生在语篇解构中发展逻辑思维,在情境表达中提升语言能力,从而多维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2025年S1期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化自信视域下初中历史教材的文化育人路径研究——以新修订七年级统编教材为例

    李星仪;

    七年级学生学习的中国古代史,含有内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以新修订的七年级历史统编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价值,探讨文化育人的课堂实践策略和文化传承的实践拓展机制。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教材文化内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国家观,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

    2025年S1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策略

    林茜;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以逆向教学设计理念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以目标为引领,落实“学—教”一致性、“教—评”一致性和“评—学”一致性,实现教学、学习、评价的闭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探讨在课前、课中、课后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具体实施路径,并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策略。

    2025年S1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多元策略探究

    杨莹;

    培养思维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阅读则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文本分析挖掘思维培养内容、借助思维导图提升概括分析能力、围绕文本主题合理推断评价、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习迁移四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2025年S1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对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梁静娴;

    学困生的有效学习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挑战。这些学习困难、厌学以至于未能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学生,如未及时转化并迎头赶上,将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整体质效,也不利于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对学困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有重要意义。

    2025年S1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中问题提出教学研究

    宋丹丹;

    新课标明确提出,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以项目式学习为主。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在项目式学习中进行问题提出教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近年来,通过多轮实践与研究,总结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设置引导语—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反馈学生所提问题”等教学实施步骤。结合相关教学案例分析,既丰富数学项目式学习中问题提出教学研究,又为初中数学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提供借鉴。

    2025年S1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材料阅读:开启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新篇章——以“霍尔效应及其应用”教学为例

    蒋卫卫;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应探讨“材料阅读”这一创新教学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霍尔效应及其应用》教学为例,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1-2-3-4”即一个课题、两个理论、三份材料、四个素养的教学模式,涵盖课前、课堂、课后材料阅读设计、实施与评价内容。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实践型课程中效果显著,其他课型教学中可进行进一步探索,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新思路。

    2025年S1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任务型阅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雷霞;

    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本文探讨了任务型阅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旨在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和分层任务,引导学生主动调控阅读行为,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相结合,重点考察了任务型阅读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三个阶段的具体实施策略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任务型阅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转变被动学习方式,提高知识掌握水平和迁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025年S1期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聚焦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需强化三种表达

    覃志华;

    以提升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习题教学,需重视并梳理公式表达、图样表达和文字表达在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的具体影响。通过教学实践案例,指出公式表达提供精确性,图样表达增强直观性,文字表达强化逻辑性,三者相互补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应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这三种表达方式,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025年S1期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中生物教学中STEAM教育理念的应用——以“检测环境中汞的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为例

    郭晓芳;郑超星;

    随着时代进步与课程改革的深化,高中教育正积极促进生命学科与STEAM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本文以“构建检测环境中汞的生物传感器”为实践案例,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高中生物教学。通过跨学科知识融合、问题导向学习及动手实验设计,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与创新思维。

    2025年S1期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让数学“活”起来——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的一次教学尝试

    刘明秋;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引入生活中的足球设计问题,精心构建教学方案,巧妙融合问题引导、合作实践、多元评价等环节,充分践行PBL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观察足球入手,逐步深入探究阿基米德多面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出借助现代技术优化教学等创新思路,致力于打造更具吸引力与实效性的数学课堂,让数学知识在真实的而有温度的项目实践中“活”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与创造潜能,为数学教育的变革提供新的视角与路径。

    2025年S1期 133-13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跨学科融合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跑道设计中的数学之美”为例

    甄精;杜晓宇;

    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成为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本文以“跑道设计中的数学之美”为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了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实践探究活动。本案例以真实情境驱动,引导学生从田径赛事公平性出发,运用数学建模分析跑道设计规律;通过“标准跑道→非标准跑道→多赛事场景”的进阶任务,培养学生迁移应用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范式。

    2025年S1期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学史阅读融入中学科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邢乐;

    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学生科学素养构建面临功利主义倾向、教师素养边界、教学方式局限等诸多原因所造成的困境。科学史阅读对于学生建立科学观念、提升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有重要价值,是突破科学素养培育困境的可行路径。科学教师在适当时机将科学史阅读引入教学,通过重现科学发展原貌、“与科学家直接对话”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看待世界,对构建学生科学素养起到积极作用。

    2025年S1期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5分钟大课间舞蹈活动对学生体质与审美能力的双重影响

    白洁;

    新课程标准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列为学生发展的重要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结合科学、艺术中人体生理和人体美学等相关知识,在多种运动技能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尊重、珍惜自己的身体,树立正确的身体观和审美观,促进学生主动欣赏美,展示美,表现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积极利用课间时间开展有组织、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这一背景下,课间舞蹈教学以15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间为单元进行高强度结构化设计,优化学生体质指标,激活多维审美能力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分析15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间下舞蹈教学对学生体质与审美能力的双重影响,详细探究其对于学生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发展与形态审美、审美感知能力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提升艺术素养。

    2025年S1期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STEAM理念下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陈红梅;

    本研究聚焦于STEAM理念下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将多学科知识融合进初中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打破传统化学作业单一学科局限,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梳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大单元主题,结合STEAM理念筛选整合跨学科内容,构建了涵盖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元素的大单元作业框架。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对作业设计的目标设定、内容编排、实施路径和评价方式进行深入探究。

    2025年S1期 145-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减”政策下的学生科技社团的建设路径与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谢昊天;

    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科技社团的发展建设日益重要。当前中小学在发展科技社团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校内教师难以独立完成承担训练教学工作、缺乏专业可靠的校外资源、资金场地受制约等问题。作者基于北京市东直门中学社团发展经验,认为学校科技社团应基于精细化、分层化、个性化的原则,形成完整课程教学体系;制定清晰、明确的参赛规划,提升学生的实在获得;鼓励学生利用校外资源,提升模型水平;鼓励学生发展科技创新。

    2025年S1期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

    刘钰;罗晓楠;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转变碎片化教学模式,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将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作为整体进行系统规划设计,达到在英语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文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采用了确立单元教学主题和主线、制定合理的单元学习目标、制定课时目标和任务、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丰富作业类型和优化作业设置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把语篇结构化的能力,促进育人目标实现。

    2025年S1期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核心素养导向下定向运动融入小学跑步类教学的创新实践

    高云娜;冯兆龙;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定向运动列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之中,定向运动所具有的独特育人价值也逐渐被挖掘。跑步类的竞速运动项目在实践过程中相对枯燥、单一,教师需要使用更多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本文以新课标为背景,探讨定向运动融入小学跑步类教学实践的适宜性,并以具体课程案例对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小学体育中定向运动项目的开展提供思路和方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5年S1期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类比引导中的物理学习——以“光的折射”为例

    康静;

    光的折射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本设计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抽象出物理模型,体验折射现象,自主总结折射概念。因学生是在《光的反射》之后才学习的《光的折射》,对光学规律的探究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学生类比光的反射定律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体会特点的发现过程。研究过程中会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整节课的有效探究基于教师的引导,运用类比法学习新概念使学习过程变得简易明了。

    2025年S1期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小学教科研

  • 从培训到实践: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成长与收获

    詹羽纯;

    本文依托东城区2024年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与展示活动,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政策框架,结合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构建了“理论培训-实践展示-反思提升”的三维培养模式。以综合实践课程案例“步步为营—新棋种的设计与开发”揭示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实践价值。研究发现,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导向的教师培训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反思水平,形成“培训-实践-成长”的良性循环。研究为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025年S1期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宇宙射线特色课程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张颖;王家正;朱嘉胤;王术;靳冲;

    宇宙射线是指来自太阳系外的带电粒子,其相关研究是当代科学前沿课题之一。宇宙射线为我们提供了直接了解宇宙中物质组成的机会,其起源、加速机制和传输过程一直是宇宙与物质科学领域中的一个未解之谜。北京市东直门中学自2016年起开始了校园宇宙射线课程的设计与探索,课程整合学校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优质特色资源,对学生进行多元联合培养;课程内容基于当代科学前沿的宇宙射线相关问题,具有前瞻性;实施过程利用中国第一家中学宇宙射线探测站,具有首创性。

    2025年S1期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的教材阅读困难研究

    徐静;

    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本文以北京市第165中学高二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总结学生在阅读物理教材时出现的阅读困难。首先从问卷调查结果中总结出学生5方面的阅读特点,随后进行个案分析,根据学生发声思维报告的概念图,总结出4种阅读困难类型。在上述两种实证研究基础上,给出如下教学建议:关注课本的使用,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进行预习;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中的阅读指导,训练学生分析文本结构;利用启发性问题或者阅读任务清单引导阅读,提高学生对物理文本阅读的积极性;加强逻辑训练,关注物理概念的梳理;拓展阅读资源,丰富物理阅读材料。

    2025年S1期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集团教研聚势赋能 区校联动共筑发展

    李娜;

    在教育集团化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东直门中学教育集团政治教研实践为案例,分析集团教研与区校联动对学科建设及教师发展的双向赋能机制。通过构建跨校“教研共同体”,整合教学资源,实施统一备课、师徒结对及跨学科融合教学等,打破传统教研“单打独斗”,实现资源共享与教师协同成长;同时依托区域资源,联动博物馆、国家机关及高校等开发“行走的思政课堂”等实践课程,推动“大思政课”与社会深度融合。集团教研通过三级培养体系与“一体两翼”学科架构,显著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区校联动则通过挖掘本土文化、组建教研联盟,形成“内外双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学生政治认同与思辨能力培养。验证了教育集团与区域协同机制在破解学科壁垒、赋能教师发展中的有效性,具有推广价值,为中小学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聚势共生”的实践路径。

    2025年S1期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赓续“青春文化”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

    汪小禹;李洪晶;

    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和根本。学校立足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宏观视角,注重学校发展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从“文化立校”出发,在挖掘学校历史底蕴,传承精神薪火的基础上,兼顾地域特点与现实需求,在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后,凝聚全体师生之智慧,明确“青春文化”的定位,提出“砥砺青春、筑基未来”办学理念和“培养笃学有识、笃志有恒、笃行有为的青春学子”的育人目标。并在“青春文化”的指引下,实施“刚柔兼济、自主活力”的青春管理,打造“立德敦品,弘毅笃行”的青春德育,创造“丰富多元、灵活个性”的青春课程,开启“启思导行、生命律动”的青春课堂,营造“润物无声、灵动人文”的青春校园,打造“聚同化异共育未来”的青春家校,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青春”文化品牌。

    2025年S1期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与成效分析——基于高中研学旅行案例的探索与研究

    任笑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育人功能,通过教材、课堂和社会实践等多载体、广渠道探讨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路径。实践案例表明,通过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提升了学生理论理解力和奋斗使命感。建议加强政策支持、资源投入、师资培训及区域合作,以优化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2025年S1期 178-179+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个性化体育作业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效果的实验研究

    苏梓昭;冯兆龙;胡洋;尚大任;李晨龙;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作为学校主体,体育教师应该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初中学段为学生增长身体素质关键期,如何有的放矢地布置课后作业,既满足分层对待的理念,又把不同层次学生归类,使得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有效地“补短板”“增长板”、满足不同层级学生需要,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提升体育中考成绩的效果。

    2025年S1期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器物文化遗产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路径探索——以“陶瓷之美”为例

    王淑萍;谢莹;

    本文以“陶瓷之美”课程的综合社会实践为例,探讨器物文化遗产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路径。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提出问题—任务驱动,推进活动深入—多元评价,推动思维进阶”的学习路径。

    2025年S1期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学英语AI听说的过程性评价实践探究

    肖晨阳;郄思思;闫柳青;

    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指导,推动信息技术与听说教学深度融合。本研究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以东城区AI听说课堂试点校为实践基地,针对五、六年级学生设计进阶式AI听说资源,通过“资源开发—评价实施—教学优化”的闭环实践,形成“素养导向—技术赋能—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验证了AI技术在提升学生听说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及促进教师精准教学中的有效性。

    2025年S1期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德育研究

  • 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四个维度

    冯庆莉;

    围绕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核心思想,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从四个维度展开:立德树人、志存高远,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明用语、做文明人,学生在经典美文的熏陶下健康成长;言传身教、德育化人,以美德育人;懂得感恩、润心无声,美育教育浸润学生的生活。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深入浅出,将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贯彻始终,并收到了显著效果。

    2025年S1期 191-19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历史文化“四个学会”的德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李洪晶;刘纯;

    本文聚焦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基于学校历史文化构建的德育课程体系,阐述了以“四个学会”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思路、实施过程与实践成效。通过深度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德育理论,构建起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有力支撑。研究表明,该课程体系在提升学生品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同类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2025年S1期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爱为笔 以智为墨:绘“迷茫少年”成长新篇

    崔凤艳;代晓梅;齐济行;

    本研究深度聚焦极具代表性的教育个案,全面且细致地剖析其从问题学生逐步迈向积极成长、实现品德重塑的完整历程。通过对个案背景的深度挖掘以及典型事件的精准解读,紧密结合教育心理学与德育相关理论展开系统分析,深刻揭示了家校合作、因势利导以及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等要素在德育进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与内在机制。研究明确指出,以无私的爱为根基,科学且巧妙地运用多样化的德育方法,能够切实、有效地推动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以及品德塑造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为学生构建起稳固且积极的品德发展基石。

    2025年S1期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家校智慧沟通的实践策略与成效研究

    孙宁悦;

    家校沟通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核心环节,其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两例高中德育案例,探讨家校智慧沟通的实践策略及其成效。研究表明,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结合系统性沟通、情感共情与资源整合,能够有效提升家长信任度,促进学生学业与心理的双重发展。本文尝试为高中班主任优化家校沟通模式提供借鉴路径。

    2025年S1期 199-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家校合作与社会参与在德育实践中的协同作用

    代晓梅;崔凤艳;路海波;

    本研究深入探讨家、校合作与社会参与在德育实践中的协同效应,通过对小文这一典型案例的详细分析,揭示如何借助三方力量,实现学生在行为、学业及思想层面的积极转变。研究表明,有效的家、校、社协同能够显著提升育人成效,为构建全面育人模式提供了实践依据与理论参考。

    2025年S1期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中心理主题班会设计路径探析——以“边界感:让尊重成为人际交往的底色”为例

    谈娟;

    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如何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指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此背景下,班会课已经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在设计心理主题班会时可以通过丰富自身理论知识进行科学设计,关注现实生活针对性取材,设置有趣情境激发兴趣,实践延伸落实知行合一等途径,开好心理主题班会,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2025年S1期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联体视域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实践

    许品;汤亚宁;赵晨松;

    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雍和宫小学依托教联体创新德育路径。作为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学校通过深挖“和”文化内涵构建德育课程体系,联动高校贯通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教育目标链,创新“社会专家+家长协同”的家校社“多元导师制”,搭建智能德育平台,打造从胡同教室到AI实验室的全域德育空间,形成“文化浸润+智慧共享”的创新范式。

    2025年S1期 20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中国教育学刊》

    <正>《中国教育学刊》为月刊,每本定价20元,全年12期,总计240元。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2606/G4。邮发代号:82-410(国内),发行代号:M6820(国外)。一、征订方式1.微信关注“中国教育学刊”公众号,通过公众号链接购买。2.京东App搜索“中国教育学刊期刊专营店”(官方直营),选择您需要的刊期,点击购买。二、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联系人:邱老师;联系电话:010-64845199

    2025年S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教育学刊》2025年重点选题

    <正>2025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重要之年。《中国教育学刊》将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针对基础教育领域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的核心议题,对教育现代化具有全局性深远影响的重要政策、重大课题、关键领域、深层次问题,依靠和组织广大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深入开展原创性、创新性研究,突出其思想性、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找准推动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策略和新方法。

    2025年S1期 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