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政策研究

  • 社会利益结构变迁与公立学校发展新趋势

    李孔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利益结构正在变迁,市场因素介入教育领域,不同的利益群体开始在学校教育领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教育公平问题引起关注。借鉴国外做法,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分析发现,给予民办学校教师和公立学校教师同样的发展机会、对部分薄弱校进行多样化市场机制改革、以多种方式扩大办学自主权并开展小规模学校和小班额学校试验,将是目前我国公立学校发展的新趋势。

    2011年12期 No.22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小班化教育实践困境与出路

    闫守轩;朱宁波;

    近年来,小班化教育实践蓬勃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认识的偏误和准备的不足阻滞着小班化教育的深入发展。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需要明确以下几点:小班化教育不应只作为应对入学人数减少的工具,而应指向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小班化教育的实质是小班额的小班化教育,而不是小班额的大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积极的"人为"过程,而不是一个由于班级人数缩减而自动、"自为"的过程。

    2011年12期 No.22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图片

  • 蓬勃发展的彬县教育事业

    <正>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85万,是中国果品之乡、全国煤炭生产重点县。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0.17亿元,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9亿

    2011年12期 No.224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者志丹 教育为先

    <正>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北部,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乡,当年党中央在这里指挥战斗了7个月,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全县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辖7镇1

    2011年12期 No.224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传承文化 不断超越——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

    <正>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是2010年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由两所省级实验小学(江苏省丹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丹阳市正则实验小学)合并组建而成的规模化学校。

    2011年12期 No.224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卷首语

  • 勿以成人“好心”把孩子罩住

    李烈;

    <正>前几天,一位校长朋友来信问道:"您认为学生放学该不该带书包回家?"细问之下才知道,有一部分家长,包括社会上的一些声音认为,使学校强制规定学生不带书包回家,是遏制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保障学生健

    2011年12期 No.224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热点问题研究

  • 乡村教师阶层分化及其社会文化后果

    高小强;

    从现有的一些区分社会阶层的标志和特征来看,作为整体的乡村教师正经历着一次社会分层,具体表现为乡村教师的农民化和市民化。他们的消费行为、文化品位与生活方式差异逐渐拉大,从而强化了这种阶层差异。同时,随着乡村社会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化教师为市民化教师所取代的趋势更加明显。这一趋势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后果是,市民化乡村教师乡村精英的身份焦虑与文化危机并未消除反而有所加剧;同时,乡村学校的文化走向完全意义的一元化不可避免,而市民"统治"的实现将最终宣告乡村教育的终结。

    2011年12期 No.22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文化变迁及其对乡村少年影响

    王作亮;

    随着现代化进程中功利文化的膨胀、城市文化的强行介入以及传播媒介的多元化渗透,我国传统的乡村文化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乡村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受到挑战;农民的自我身份认同观念趋于模糊;乡村高素质人口出现移位;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势必影响乡村少年的道德成长与学习生活。促进乡村少年的健康成长,应注重整体利益,克服教育的局部功利化,建构乡村少年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关注乡村主体文化的传承。

    2011年12期 No.22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讯息传真

  •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1年年会举行

    谢白芍;

    <正>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1年年会于10月28日在江苏南京举行,教育理论刊物分会会员单位的7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按照中国教育学会各分会理事会换届选举规定,选举出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第四届理事

    2011年12期 No.22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举行

    崔若峰;

    <正>2011年10月29-30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学会共同主办的"纪念《课程.教材.教法》创刊30周年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教育部社科司、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教育学会的相关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名课程

    2011年12期 No.224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卓越课堂文化与现代学校管理研讨会举行

    薛寒;

    <正>由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和南山区后海小学承办的"卓越课堂文化与现代学校管理"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5-26日在深圳市举行,有关教育专家、学者以及来自部分省市的小学校长、教师近百人与会。来自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市中关村三小、河南省实验小学、苏州市实验小学、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小学、深圳

    2011年12期 No.224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理论研究

  • 人学视野的教师焦虑

    王海涛;李润洲;

    由于人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存在,人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就难免产生焦虑。从人学视角来看,教师焦虑既是由教育教学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一种担忧的期待,也是教育意义迷失和教师角色认同危机的外在表征。其中教育教学不确定性的凸显是引发教师焦虑的诱因,而教育意义的迷失和教师角色认同危机则是导致教师焦虑的内因。因此,化解教师焦虑应从增强教师实践智慧、确立教育信仰与提高反思能力入手,以从根本上变焦虑这一消极因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2011年12期 No.22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创新教育实践的人学追问

    黄道主;岳伟;

    本质主义思维影响下的创新教育坚持现成性存在的人性假设,这种假设导致实践探索中出现价值取向偏误,诸如过度功利化、唯国家主义、唯科学主义等。因此,创新教育的人性假设应由现成性存在转向生成性存在。在人的生成性存在中,人的未完成性、有限性、历史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为创新教育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前提、动力、起点和评价维度等方面的支持。创新教育从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变需要超越以往本质性思维影响下的预成性教学。将生成性教学作为创新教育实践的重要途径具有合理性。

    2011年12期 No.224 21-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仪式教育审视:教育人类学仪式研究视角

    张志坤;

    仪式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形式刻板、内容乏味、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背后是我国仪式教育淡化学生个体存在,仪式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等深层次矛盾。我国基础教育应借鉴西欧教育人类学对仪式研究的前沿思想和实践经验,在开展仪式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诸如拓展仪式定义范畴,关注仪式中参与者的体验与收获,挖掘仪式的历史性和文化性,重视仪式的个性化与国际化等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

    2011年12期 No.224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0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0 ] |[阅读次数:0 ]
  • 西方“价值教育”兴起、原因及启示

    胡萨;

    "价值教育"在西方的兴起与西方现代社会转型所引发的精神、信仰、价值、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危机和混乱有关,与学校教育改革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有关,价值教育是对现代西方社会中价值多元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所引发的价值取向危机的反思和回应。"价值教育"的兴起对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启示在于,它的兴起是对传统德育的拓展和深化,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应对全球化进程中价值多元化挑战的重要举措,"价值教育"的提倡有助于破除以往"应试教育"片面关注智力和分数、忽视学生全面素养和良好品格培养的教育弊端。

    2011年12期 No.224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8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课程与教学

  • 刍议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关松林;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自2004年起至今已有8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凸显出很多问题。很多地方对课程改革在高中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缺乏认识,学校追求高考升学率,课程改革流于表面。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不准,新课程实施的形式化倾向较浓。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农村面临的困难尤其突出。为进一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学校三个层面应建立相互协调、相互推进的有效机制,规范课程管理,完善课程实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广成熟的课程改革经验,深化高考制度改革。

    2011年12期 No.224 31-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新课程改革与“穿新鞋走老路”:教师视角

    安富海;

    新课程实施中"新鞋"与"老路"的关系固然需要澄清,但教师为什么要"穿新鞋走老路"的困惑与无奈更需要关注。"穿新鞋走老路"本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然而,教师由于不认同"新路"、不敢走"新路"、不愿走"新路"、"穿新鞋"不会走"新路"等原因和迫于现实的压力只能硬着头皮去"穿新鞋走老路"。教师希望能穿上"合脚的鞋",走符合教育规律的"路"。

    2011年12期 No.224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教学互动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岳欣云;

    与其他社会活动一样,教学互动也有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分。教学互动的表层结构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间发生的可观察、可记录的外在互动形式;而教学互动的深层结构则是影响、支配教学互动形式的内在理论框架。理解教学互动的深层结构的教师,在进行教学互动时,会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从而使师生的整个生命都浸润在教学互动的意义交流之中;关注教学互动形式背后的教育学意蕴,使教学互动中的意义交流更加丰富深厚;对儿童的行为有敏锐的觉察、创造性的应对,使意义交流在师生对话中自然流淌,并形成一个整体有机的意义网络。

    2011年12期 No.224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权力分析

    朱恬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课程权力比传统学科已有明显提高,但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现实需求相比,教师课程权力不到位的状况目前仍然比较严重,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突出挑战。这主要是由于学校课程改革和制度建设不到位、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和自身专业能力局限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为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权力,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范实施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教育监督与考核、配套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2011年12期 No.224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走向“真实”的公开课——为何、何为与达成之策

    宋立华;

    公开课在教师专业发展和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方面所起的正面作用和本身存在的异化现象使其未来发展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两难抉择。若要摆脱困境,公开课就必须走向"真实"。从教学、研究和学生道德发展的角度考查,公开课离不开"真实",真实是公开课"立课"的生命线和本初意义所在。真实事件的充盈、教学个性的张扬和功利做作的绝迹是公开课真实的三个关键指标。公开课中要想达成真实,需要在评价目的、主体、氛围、标准、规范、条件及结果的使用上有所突破。

    2011年12期 No.22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有效助答教学策略初探

    张逢成;

    助答是帮助、协助、助推学生回答问题的教学行为。有效助答是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像重视问题设计、问题呈现一样重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助答。耐心候答、耐心倾听、策略性评价、有效助推是实现教师有效助答的基本策略。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况,教师灵活运用这些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助推,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2011年12期 No.22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高中生科学素质测评研究

    薛海平;胡咏梅;段鹏阳;

    在高中生科学素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高中生科学素质现状进行了大规模基线调查。测评结果表明:样本学生的科学素质水平不高,科学素质中"运用证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参加科学竞赛学生的科学素质显著高于未参赛学生;地区间和校际间学生科学素质存在显著差异。提高我国高中生科学素质的对策如下:高度重视高中生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着力提高高中生"运用证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青少年科学竞赛活动;努力提高西部地区以及非重点学校高中生科学素质,促进我国地区间和校际间高中生科学素质均衡发展。

    2011年12期 No.224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 谁来评价学校:由专业团体到共同体

    苏启敏;

    学校评价是对学校质量的全面评价。传统的外控式督导评价由"专业团体"作为评价主体,他们在学校评价中充当"局外人"和"裁判员"角色,力求使学校评价客观公正。随着自主式校本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学校评价趋向以"共同体"作为评价主体,各评价主体在学校评价中担任不同角色,通过协商与合作,使学校评价能够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弥补外控式督导评价的不足。

    2011年12期 No.224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台湾中小学候用校长储训课程及启示

    林宇;

    台湾中小学候用校长职前储训分为全台湾集中培训、各县市自行培训和委托高校培训三种形式,其课程目标大致可概括为培养高尚品德、提高教育专业知能及强化学校领导知能三个方面,这对于校长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储训课程与候用校长专业能力发展二者之间的契合有两个抓手:一是参照领导理论增强储训课程实务力度;二是引进英国NPQH模式增强储训课程个别适应性。由此可给予内地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以相应启发:一是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并重;二是设置完善的博雅课程;三是形成个性化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体系。

    2011年12期 No.224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师发展

  • 论教师专业伦理建设

    杨晓平;刘义兵;

    在倡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注重专业伦理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一种范式转换。当前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重制度和规范发布,轻信念和心灵培育;重教师正规学习,轻教师非正规学习;重个体经验成长,轻学习发展共同体文化建设;重政治化,轻专业化;重约束,轻激励;重道德理想,轻道德实践等。为提高教师的专业伦理决策水平和能力,在制度保障上,应落实教师专业组织的学术权力;在操作实践上,应内化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在动力系统上,应注重对教师的心灵培育。

    2011年12期 No.22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简论教师的教育学理解及其获得

    焦彩珍;王振宏;

    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是教师在特定教育情境中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感知与聆听,是教师教育智慧的生动体现。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指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教育学上的意向性。教育学理解包括非判断性理解、发展性理解、分析性理解、教育性理解与形成性理解等方面。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于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系统思考与学习。教师要善于积累厚实的教育理论,并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自觉运用教育理论感悟教育情境中的学生,提升自己的教育学理解水平。

    2011年12期 No.224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四主四环”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建构

    胡继飞;古立新;

    为切实提高骨干教师培训质量,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广东省教育厅在问题演绎和实践归纳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四主四环"骨干教师培训模式。该模式包括高校(导师)、名师工作室(名师)、区域教师培训机构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四个培训主体,"集中培训、跟岗学习、岗位实践、成果展示"四个培训环节以及分工合作、课题带动和分段式评价等实施策略。"四主四环"培训模式的实施过程涉及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培训院校、中小学之间的密切合作,尤其需要资金和配套政策的保障。

    2011年12期 No.224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德育研究

  • 道德教育中“被”现象及其反思

    杨运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青少年的道德建设成为各国一致关注的焦点命题。然而值得深思的是,炙手可热的德育建设并没有破解令人担忧的"道德危机""道德恐慌",青少年弱道德、不道德甚至道德败坏现象依然严重。在对"症结"的追问和反思中,道德教育的"被"现象是一个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当前,德育领域存在四种"被"现象:远离生活和实践,"被知识化"的道德教育;行走在真实和迷惘之间,"被悬置"的道德教育;无法逾越的"道德标杆","被至善"的道德教育;忽视道德主体的生命存在,"被教育"的道德教育。

    2011年12期 No.224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学校家长会:问题与改进策略

    李小红;刘嫄嫄;

    学校家长会在展示学校教育、获取家长理解和支持、挖掘家长资源、吸纳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内容单一、参与主体错位、形式呆板、次数偏少、会后缺少总结和落实等问题的影响,在实践中家长会并未能发挥预期作用,甚至给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带来诸多不良后果。教师可从与家长建立平等关系、丰富家长会内容、创新家长会形式等方面作出改进,以使家长会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1年12期 No.224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中美中学校规比较研究——教育法治的视角

    申素平;李娟娟;

    校规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在依法治校中的作用非常关键。随着我国教育法治环境的不断改善,校规在依法治校中的规则治理作用愈益明显,在合法性和合理性方面也面临着比以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对中美两所中学校规的比较发现,我国校规存在以下问题:未分清学生义务的性质和层次、对学生义务的表述不够清晰、责任规定不能与义务对应且形式单一、缺乏权利救济方面的规定。我国学校应针对以上四方面的问题改进校规,实现校规从管理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变。

    2011年12期 No.224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10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