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小碚
高师教育既具有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开发等一般性的高等教育功能,又具有自身的特殊功能,即为基础教育服务。高师院校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引领是一个观念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学校教育模式的创新过程。引领的实质,就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高师院校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是:充分认识高师院校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工作;结合高师院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来研究有关引领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课程理论修养,加大教育实习的力度,重视创新和科研意识的培养;有一定的政策与组织保证,以促使高师院校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范进军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如何确立地方高师院校的发展思路,对于培养和培训高水平的教师,对于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地方高师院校,要想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一定要抓住“地方”和“师范”的办学特色。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洪宇,广少奎
所谓“阳光教育”,就是教师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一种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阳光教育是基于对目前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主要表现为5个方面,即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给予理解和信任两种关爱;培养智商、情商、意商三种品质;做到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四个学会;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合育五种教育。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0 ] - 杨颖秀
学生是具有超越性的受教育者,学生所占有的知识也可能超越教师,但这两种情况不能作为认识师生关系的充分必要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受教育权是学生的绝对权利,无论是对知识的占有量能够超越教师的学生,还是对知识欠缺、超越能力有限的学生来说,教师都应当给予尊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观点与行为,并不影响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9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何芳
孔子关于学习的观点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髓。21世纪的学习观,主要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3个方面的内容,而终身学习贯穿人的一生的始终。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会学习是成才之要,学会生存是立足之策。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平
陶行知一生勤学不辍,好学不倦,勇于探索,躬身实践,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人生和教育方面的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在学习和教育实践中,确立了远大的“为博爱、独立、民主、和平、科学创造而学习”的学习目标与志向;形成了“虚心向一切人学习、向一切事物学习”的端正的学习态度,着力探究“行知行”这一务实的学习过程,讲求科学而又具实效的“从做中学、创造性地学习”的学习方法;追求崇高的“学做真人,创造新天地”的学习境界。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喻立森
杨贤江不仅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而且还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现代创新观念的伟大开拓者,是创新教育理论的最早倡导者、传播者,是教育理论创新工作中成果卓著、建树甚多的教育思想家。他的与时俱进的现代创新观念具体表现为:不做“时代落伍”者、树立远大之志向、献身崇高之理想。他的博大精深的创新教育理论包括对创新本质的论述、对创新前提的论述、对创新能力的论述、对创新方法的论述。他的超前启后的教育理论创新主要有:唯物史观的教育起源论、耳目一新的教育本质论、融会古今的全人教育论、独树一帜的学校教学论和极富特色的课外活动论。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王真东,刘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由启动阶段转向持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保障机制的完善,整体协调均衡发展以及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强政府行为,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课改运行机制和督导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作用,区域推进课程改革。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彭雪开
在网络思想教育中,坚持疏导方针是教育者主体地位内质规定的客观要求,是受众客体地位内质规定的客观要求,必须长期坚持这种方针。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维新,陈放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叶延武
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颁布和实施为契机,使高中教育由传统的教学管理走向课程管理,由单一的升学竞争走向全面的课程经营。课程经营就是将课程资源要素进行有效配置,以实现课程功能和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活动,使新课程所凸显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全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使课程目标由单一走向多样,课程实施由统一走向选择,课程评价由唯一走向综合。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郑正林
行动研究是一种集学习、实践反思、研究于一体的研究方式。它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为了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需要,从教育实践中寻找课题,与专家、同事合作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实践完善的一种研究方式。在阐述这一研究方式的同时,以一个典型的行动研究课题,论证行动研究对于培训教师、转变教师的观念和行为,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策略和技术问题,具有独特的适应作用。行动研究是实施新课改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刘炳艳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海燕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鲁志鲲,申继亮
传统教学呈现给学生的是结构良好问题。受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突出以结构不良问题解决为中心,成为新的教学发展趋向。学生解决结构不良问题需要考虑到情感、价值和信念对其问题解决过程的影响,教学应更强调情境、协作、自我监控对问题解决的作用。通过结构不良问题教学,将学生从一个被动的信息加工者变为一个主动的问题解决者。结构不良问题解决的教学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0 ] |[阅读次数:0 ] - 张家军,靳玉乐
案例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及传统教学存在着区别,具有自身特点。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0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8 ] |[阅读次数:0 ] - 曹恩尧
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程斯辉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基础教育的根本规定性,是基础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根本区别,是基础教育的规律性反映。基础教育的根本规定性表现在:它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不是直接培养政治上、管理上接班人的教育;它是为培养合格劳动者打基础的教育,不是直接培养消费者、享受者的教育;它是为培养专门人才打基础的教育,不是直接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它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直接去改造世界的教育;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是限制学生的片面发展的教育;它是公平的普及性的教育,不是选择性的等级性的教育;它是强迫性、义务性、公益性的教育,不是产业性的收费性的教育;它是关注生命价值与意义提升的教育,不是漠视生命的工具性的教育。但基础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违背基础教育根本规定性的现象,已对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揭示基础教育的本质,把握基础教育的规律,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劳洋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