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思想探索

  • 试论孔子教育思想与洋思经验

    刘金玉;

    "洋思经验"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洋思经验在如下方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尤其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提升:"有教无类"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精彩的引导";"因材施教"与"吃自助餐";"教学相长"与"互动生成"。

    2007年07期 No.17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图片

理论前沿

  • 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基于帕森斯理论视角的一个反思

    熊春文;

    在关于教育公平的既有研究中,一般把"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作为习而不察的前提而不加深究,这种现状容易导致在研究过程中逻辑混乱甚至结论偏差。解开这一命题的关键首先在于了解"社会"意涵的丰富性和多歧性;其次,借助帕森斯的有关论述,在一个以一贯之的概念体系下深刻认识"教育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和"作为社会公平的教育公平"的丰富意涵,从而在理论上澄清教育公平研究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

    2007年07期 No.171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3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 ]
  • 遵循循证原则 制订教育政策

    张琦;

    循证研究是近年教育政策研究中出现的方法之一,它有别于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教育政策的制订必须是建立在充分证据的基础上,证据的种类繁多,而证据对政策制订的影响很大。循证政策研究的方法学是荟萃分析,主要通过效力这个重要统计量描述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力或描述两实验组之间的差别。循证教育由3部分组成:要制订循证教育政策;采用循证实践的原则;要培养"证据文化"。

    2007年07期 No.171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热点问题

  • 新《义务教育法》颁发后民办中小学的发展思考

    顾美玲;

    新《义务教育法》颁发后,义务教育由政府"买单"。在新形势下,民办中小学发展的对策建议是:在政府层面上,要积极推进民办中小学健康发展,在保留其法定生存空间的前提下,要进行科学规划、调控,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试行"教育券"。在民办学校层面上,要做好科学定位,既在高端上下功夫,提供优质和有特色的教育服务,满足部分家长的择校需求;又在低端上下功夫,办好民工子弟校,解决部分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2007年07期 No.171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中山市校长职级制改革的调查与探讨

    郭凯;

    校长职级制改革在我国已有十余年历史。实施校长职级制是提升校长专业素质、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推进需要:调整校长职级层次和晋升年限;调整校长工资结构和适当控制校长之间的待遇差距;采取适当办法将"副校长"纳入校长职级制系统;改进校长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方法。

    2007年07期 No.171 20-2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均衡配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杨军;

    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的均衡配置是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根本保障。从当前西北民族地区师资队伍结构的现状分析来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衡状态。若想解决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均衡配置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政策建构;建立民族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建立适应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需求的教师培训机制。

    2007年07期 No.171 24-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学校改进

  • 评价:小学教育改革的支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评价改革”校本研究

    新升实验小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评价研究》总课题组;赵政贤;王东祥;

    新升实验小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评价研究"课题,将评价作为小学教育改革的支点,使之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立足点,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发展的突破口,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7年07期 No.171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校长的影响需要与影响方式研究

    林天伦;

    校长的影响需要是校长对学校师生施加影响的初始动机,只有当校长心存影响需要的时候,才能自觉主动地施加自身的影响。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校长的影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当校长的影响需要及影响方式与学校师生的影响需求相匹配的时候,校长的影响力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2007年07期 No.171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德育探讨

  • 负面道德经验及其德育价值

    刘德林;

    负面道德经验在学校德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人认为负面道德经验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因而在实践中采取回避或拒斥的态度。负面道德经验一旦被课程化,就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发挥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发展学生处理负面道德经验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学会适应真实的道德生活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面的道德经验;有利于学生进行道德反省。

    2007年07期 No.171 36-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开展

    谢启文;

    社区是城市的最基础单位。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要加强社区建设,开展社区文明活动;构筑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矫正体系。为此,要建立地域化的组织网络;建立多样化的社区活动阵地;设立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建立常规化的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专业化的青少年服务工作队伍。

    2007年07期 No.171 39-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7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课改研究

  • 试析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曹宝龙;

    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必须处理好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如继承与发展的方向、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性、3种学习理论的关系、学习与训练的关系、课堂为什么要探究等问题。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能力与情感发展目标出发,正确处理好课程改革中的这些关系不仅有助于整体提高教育质量,而且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2007年07期 No.17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科学课程:发掘人文素材 培养人文素养

    程嘉;赵广宇;吴昕;何兴明;

    培养中学生成为"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的一代新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这表现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将人文素养的教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协同教育才能够实现。中学自然学科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通过自然学科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应当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2007年07期 No.171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教学探索

  •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的问题与思考

    赵德成;

    开展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其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已成为当前中考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实际操作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评价内容指标体系、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达与使用等方面。教育工作者要直面这些问题,对问题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不能急躁冒进,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改进策略,稳妥而积极地推进有关改革。

    2007年07期 No.171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0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公开课上教师迷失了自己

    张汉琴;

    <正>在每一次的课后交流或每一个教师的教学论文中,都会出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等字眼。我相信许多教师在自己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也的的确确是这么做的。但在许多公开课上,与这些先进理念相悖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2007年07期 No.171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学科教育

  • 基于建构主义的儿童语言能力形成与培养

    毛宇;

    语言能力是一种基于一定的遗传基础并以生理活动为机制的人体机能。个体通过将外部刺激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与原有的语言知识结构加以整合,从而改变语言知识结构,形成语言能力。基于此,个体语言能力的培养应是在人际协作交流基础上借助语言学习目标、内容资源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而实现的学习主体的主动建构。

    2007年07期 No.171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学校科学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启示

    刘文利;

    20世纪50年代至今,美国学校科学教育历经了5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引起了全世界科学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是: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大力支持;科学素养基准与教育标准及实施计划相互配套;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得益彰。借鉴美国科学教育经验,对于我国学校科学教育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07期 No.17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教学处理方式对高中生化学核心概念建构的影响

    胡久华;陈欣;支瑶;

    高中生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是有层次的;不同的教学处理方式会影响学生化学核心概念的建构。"定量、微观、实质"的教学处理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概念纳入认知结构,更在促进学生应用概念分析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化学认知方式改变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化学核心概念的建构。合理地使用化学基础知识,不仅不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负担,而且对学生的概念学习大有裨益。

    2007年07期 No.171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20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0 ]

教师发展

  • 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的有益经验分析

    蔡敏;

    自2002年美国颁布《不让一个儿童掉队》的教育改革法案以来,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一直是改革的中心议题。教师评价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引起美国基础教育界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州纷纷从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多元主体参与、信息收集范围、个性化标准制订和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分析和借鉴美国教师评价的有益经验,对于提高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7年07期 No.171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反思与理念重构

    黄耀红;周庆元;

    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动力上的主体性迷失、发展内容上的技能化取向与发展阶段上的整体性分割。反思并追问这些问题的生成原因是确立教师专业发展新理念的前提。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重构表现在:唤醒主体生命的超越性,增强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强调自我经验的反思建构,坚持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凸显人文引领力量,实现专业发展的范式转换。

    2007年07期 No.171 69-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钱昌愈;

    "校本教研"是当前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协调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校本教研的根本目标得以实现,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目标。在这里,校本教研既是目标,更是途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代表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决定学校的品位,是学校品牌的生命。

    2007年07期 No.171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倾听:教师的一种重要能力

    刘瑞东;

    <正>课程改革使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要成为师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自己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教学也才能事半功倍。

    2007年07期 No.171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