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基础教育对创新人才培育的障碍与对策

    杨欣;张辉蓉;宋乃庆;

    进入新世纪,我国实施了人才强国战略,创新人才的培养得到了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应承担起为国家培育创新人才的责任。通过对我国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育障碍的分析,并结合国外有关青少年创造力特点、消逝原因以及培养的研究得出,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育的关键是运用减负、多元评价、构建最小限制的学习环境等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教授学生思维技能与自主学习方式以及构建创新课堂等途径,积极推进自由活泼的学习风气的建设。

    2012年11期 No.23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0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生创新素养问题与改进策略

    陈金芳;

    创新素养是创新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勇气、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等方面。中小学是个体创新素养形成的决定性阶段,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素养是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最新调研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创新素养水平总体偏低,还存在一系列不利于提高中小学生创新素养水平的制约因素。要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努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和创新思维习惯。

    2012年11期 No.23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20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图片

  • 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本课程建设概览

    <正>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以下简称"二十九中")的走读部位于重庆市中央商务区——解放碑,原为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西部开西学东渐之风气,1919年又在此创办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邓小平等革命前辈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

    2012年11期 No.23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情智润泽 欢笑通远——重庆市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

    <正>一座千年古老的城墙,一道名为"通远"的城门,向人们彰显胸怀宽广、多元交流的厚重巴渝文化。历史在这里沉淀,文化在这里延伸。在这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一所环境优美、历史悠远、人文气息浓厚的幼儿园坐落其中,这就是重庆市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

    2012年11期 No.235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融汇中西文化 奠定公民素养——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

    <正>创办于1911年的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是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学校秉承"知行合一,养成公民"的办学理念,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培育小学生公民素养的重要性.在学校百年华诞之际,确立了"公民素养教育"的特色定位。在课程建设背景下,学校构建了"公民素养教育"的理念系统,

    2012年11期 No.235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卷首语

  •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高教与基教协调改革

    钟秉林;

    <正>21世纪初,中国教育在实现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瓶颈问题愈加凸显。社会公众接受教育的心理预期值迅速变化,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

    2012年11期 No.235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教育政策研究

  • 农村教师津补贴政策文本的计量分析——基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文本

    邬志辉;李涛;周兆海;

    农村教师津补贴是对在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地区工作的农村教师的经济补偿。我国许多农村地处边远、条件艰苦,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对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给予津补贴是公平正义的体现。从已经实施农村教师津补贴政策的107个地区来看,津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实施对象、发放标准、类别与分档、支出渠道、经费承担等有许多不同。我国应以国家名义设立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津补贴制度,使同等条件的艰苦边远学校的教师同贴;科学区分农村学校及所在市县的艰苦边远程度,大幅度提高津补贴标准;各级政府分类按比例承担相应经费,确保农村教师津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委派专门机构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政策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2年11期 No.235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幼儿教育券:价值阐释与政策审思——以南京市幼儿助学券为例

    刘优良;

    政府发放教育券是一种向学生而非向校方提供教育公共资金的政策安排和融资机制,其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竞争以及教育选择权等理念。南京市幼儿助学券政策在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方面花了很大心思,它彰显了以人为本、普惠于民的价值诉求,打破垄断、促进竞争的价值诉求以及增强回应、满足需求的价值诉求。为解决幼儿助学券政策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实施中遇到风险,南京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政府资助政策,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形成一个以普通教育凭单为基础的配套互补混合资助体系,体现对入学机会公平、地区均衡等问题的关注。

    2012年11期 No.235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择校治理机制选优

    王强;

    基于对来自浙江、四川、山西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发现,生源均衡是治理择校最关键的机制,师资均衡是最直接的治理机制,管理团队均衡是最持久的治理机制,弱区建名校及设施均衡是最基本的治理机制。同时,利益相关者对5种6项择校治理机制的支持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设施均衡、团队支教、弱区名校、招考配额、教师轮换、生源摇号。5种择校治理机制各有利弊,各地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择校治理机制,以提高其实施效果。

    2012年11期 No.235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热点问题研究

  • 我国异地高考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

    伍宸;洪成文;

    异地高考现象的存在既是行为主体对客观现实需求的反映,也是对现行高考制度安排不合理之处无声的"反抗"。异地高考现象之所以受到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是因为其对我国现行高考制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伴随异地高考现象出现了不可回避的投机、腐败等行为。异地高考现象的出现既有现实必然性,也有因为制度设计不合理等原因而诱导的偶然性。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为了避免异地高考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应该构建异地高考制度,以更好地保障高考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2012年11期 No.235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科学减负:合理确定学生学业量度

    郝文武;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和弊病,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是当前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学生的学业数量与学业难易程度紧密联系,因此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形成合理化学生学业量度必须有衡量学生学业量度的科学依据和评价学生学业量度的科学方法,必须分析影响学生学业量度的主要因素,形成科学合理的有效教学方式。

    2012年11期 No.235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加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理性思考

    曾水兵;

    问卷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在国家归属感上体现出矛盾性,民族历史文化认同一定程度上弱化,以政治价值观为重要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低效,迫切需要加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在内容上要以民族历史语言文化认同教育和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认同教育为重点,在方法上坚持课堂知识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多渠道渗透和多手段运用相结合、日常仪式教育和重大社会活动教育相结合。

    2012年11期 No.235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 我国学校家长委员会主体性的缺失与对策

    谢文庆;

    作为家校合作的主要形式,家长委员会已经在许多学校建立并得到国家政策支持。但它的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并未得到保证,难以体现其合法性、能动性、公平性、自主性,导致其主体性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有权利主体间的张力、民主制度的缺失、教育的专业性、家长委员会的自我遮蔽等。要改变这一现状,家长委员会必须由他主走向自主,创新模式改变利益主体,完善法规明确身份主体,规范运作凸显自我主体,加强引导规范利益主体。

    2012年11期 No.235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多样性与学校可持续发展:校长的责任

    张爽;

    无论是"在家上学"现象还是备受关注的校内教育公平问题,都昭示着当前同质化特征明显的学校教育面临着多样性的挑战。多样性是现代多元社会及学校的内在属性,是有关价值观的问题。最好的学校应该和最好的家庭相似,值得生活在其中的所有成员珍视。在这个过程中,校长的责任是凝练"家庭和共同体"的价值观,并提出与此内在一致的行动策略。

    2012年11期 No.235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影响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因素分析

    谢玉兰;阳泽;

    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能促进学生与学校良性互动,在学校专心努力学习,与同学、教师建立良好关系;有利于教师轻松教育引导学生发展。运用周记叙事法对55名初一学生进行学校归属感调查发现:自我概念在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形成中起着内部导向作用;与同学、教师的关系是影响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形成的重要人际要素;良好的班集体以团体接纳的形式对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有明显影响。

    2012年11期 No.23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构建“和·容”文化的实践探索

    许崇文;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彰显学校特色,让教育回归本原,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使命。日照第一中学以特色创建为目标,在继承和弘扬学校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精心培育"和·容"文化,以"和·容"文化为引领,创新开展"师生成长共同体"课题研究,回归"师生共同成长"的学校教育本原,逐步形成"师生共同成长,人人追求卓越"的和谐教育特色。

    2012年11期 No.23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讯息传真

  • 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海路;

    <正>"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暨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创新基地承办,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

    2012年11期 No.235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程与教学

  • 对区域整体化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理论思考

    沈成林;于泽元;

    <正>学术界谈论有关课程的话题时,往往集中在国家和学校两个层面,区域所能够发挥扮演的角色往往被忽略,或者在更多时候,区域被视为一个下达命令的渠道或者工具,并没有被纳入到课程建设的主体范围内。事实上,我国教育采取的是国家统一管理下的区域分块管理模式,区域能

    2012年11期 No.235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区域整体化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研究(笔谈)

    <正>我国新课程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处在国家与学校中间的地方一级,在区域学校课程领导与管理中,究竟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该发挥怎样的主体性作用?这是许多地方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2012年11期 No.235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幼儿园课程变革的历程:与课程专家互动的角度

    罗虹;

    <正>幼儿园课程变革的动因可以分为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两方面。无论是在何种动因下的课程变革中,课程专家都发挥着很大作用,主导着课程变革的方向和程度。当前,面临竞争和发展的压力,很多有条件的幼儿园都渴望主动变革,但是受自身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的限制,大多会邀请

    2012年11期 No.235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文化到课程: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王丹;

    <正>近几年,我国不少地方兴起一股学校文化建设之风。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助于学校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的名校。然而,有些学校的文化建设并未真正落实到课程上,文化并未在学校扎根。重庆市渝中

    2012年11期 No.235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理念、课程与教学三位一体推进学校发展

    汪洪;

    <正>笔者认为,学校应结合自身基础和条件,坚持"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思路,即"教育理念为魂、整体课程建设、注重高效课堂创设"的方式,来逐步推进学校的良性发展。一、中学课程建设的问题及意义(一)中学课程建设的问题第一,国家课程的强硬。一直以来,我国采用

    2012年11期 No.235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堂学业情绪内涵建构与价值取向

    桑青松;卢家楣;

    课堂学业情绪是青少年学生在课堂学习情境中产生的与学习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近年来逐渐成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热点。课堂学业情绪研究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价值。青少年学生课堂学业情绪既受制于个体自我认知和成就目标等因素影响,又受制于教师、教育情境、教学内容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且环境因素通过自我认知起作用。结合课堂学业情绪的特征和功能,培养青少年学生积极课堂学业情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2年11期 No.235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全人课堂论纲

    李育球;

    全人课堂即促进师生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灵性发展的课堂。全人课堂的身、心、社、灵四维分别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和外在的功能性价值,并相互促进,和谐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身体之维包括身体的教育化和教育的身体化;心理之维包括心理的教育化和教育的心理化;社会之维包括课堂的社会化和社会的课堂化;灵性之维包括心灵的教育化和教育的灵性化。

    2012年11期 No.235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的认识与尝试

    杨骞;

    对于国家课程改革在学校中得以落实与学校实施自身的课程变革,校长的课程领导至关重要。新课程改革在学校层面反映出来的问题,包括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校缺乏课程领导,尤其是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欠缺。校长要历练自身的课程素养和课程领导能力,统领和规划多层次、多类型的学校课程,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要树立科学的现代课程观念,不再是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而应该不断地实现课程创生。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校长要与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形成共同体,着力科学、合理研制和开发校本课程,建构一个立体化的学校课程体系。

    2012年11期 No.235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高中生涯教育应处理好的五对关系

    丁林兴;

    高生生涯教育应正确处理好五对关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特征的稳定性与以学生阶段性发展为特征的变动性之间的关系;以生涯教育课程或主题性教育为内容的专题性与生涯教育弥散在学校教育生活各方面的渗透性之间的关系;以学习生涯教育理论为主体的理论性与以了解社会现实、解决生涯规划实际问题为旨趣的实践性之间的关系;生涯教育中教师的指导性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之间的关系;生涯教育的共性与各学校生涯教育的个性之间的关系。这五对关系是高中生涯教育的基本原则。

    2012年11期 No.235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教育科研

  • 校本研究选题的界说与特性

    朱旭东;

    校本研究是中小学为实施科研兴校而普遍开展的一种教育研究。校本研究选题是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而提出的,旨在通过预测和干预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为规范、有效地开展校本研究,中小学应做好校本研究的选题工作。整体而言,校本研究选题要体现行动性、全面性、实践性、实用性、实验性和校本性等特征。

    2012年11期 No.235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教科研概念重构与规范化——大学教学学术运动的启示

    吴义昌;

    大学教学学术与中小学教科研都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价值取向的研究活动。借鉴大学教学学术运动迅速发展的经验,中小学教科研要走出困境,就必须重构教科研概念,以彰显其不同于专业教科研的特殊性;必须讲求教科研规范,以维护其作为一种教科研的前提性资格。整体而言,中小学教科研是指教师运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现象的研究活动,以构建个人性、情境性的实践知识为主要目的。

    2012年11期 No.235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教研要素与有效教研分析

    王富英;朱远平;

    有效教研是指教研人员以有效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效方式促进参研教师有效发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小学有效教研由两个基本要素和一个影响要素构成。两个基本要素是指教研人员和研究问题,影响要素是指研究方式。研究问题可分为原生形态、学术形态和研究形态三种形态,而只有研究形态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教研方式分为先讲后研、先研后讲和互动对话三种方式,其中,互动对话是最有效的教研方式。有效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有效发展。

    2012年11期 No.235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教师发展

  • 课程重构:教学专长形成的重要路向

    李健;

    教师沉浸于具体情境中的课程重构,并试图引发内心的声音,这是教师职业存在的重要样式。教师重构课程的能力要求与教学专长的核心内容(教材知识专长、教授专长、课堂管理专长和诊断专长)相对应,二者之间存在彼此促进的逻辑机制。教学专长突出的教师在知识、效率、洞察力等方面区别于普通教师,并依靠课程重构获得提升。通过提升课程的重构能力(课程价值的导引能力、课程资源的选编能力、教学进程的演绎能力、课程绩效的控制能力)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教学专长形成与发展。

    2012年11期 No.235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小学语文教师职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冯茹;

    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准教师的师范生应在教育实践场景中逐步养成教学实践能力。语文教师要能正确处理文本、作者、学生及教师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构建教学能力。为此,在职前培养中,准教师可借助对话形式促进教学知能的有机融合。具体而言,准教师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对话:与作者对话,在长备课中把握教材;与学生对话,在角色转换中预设教学;与他者对话,在教学审视中形成反思;与自我对话,在规范与个性中寻求自我认知。

    2012年11期 No.235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