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 建设和谐社会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年会开幕词

    顾明远;

    <正>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今天我们在美丽的古城苏州召开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年会。我谨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向来自各地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承办这次会议的苏州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可以说是我国重要的教育年。今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讨论了教育问题。在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一次把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2007年01期 No.165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实施素质教育评价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年会暨素质教育评价论坛”综述

    杨太清;

    <正>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认真总结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开展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经验和做法,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年会暨素质教育评价论坛”于2006年11月18-20日在江苏苏州召开。本次学术年会暨论坛的主题是:素质教育评价与学生发展。具体议题为:1)教育评价的新趋势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2)素质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评价及标准;3)素质教育与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及评价;4)素质教育与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5)素质教育评价与高考改革;6)德育与综合素质评价;7)学校、家庭、社会共育机制及评价体系;8)中小学评价改革的现状与问题;9)中小学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案例;

    2007年01期 No.165 3-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9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深刻理解全民教育

    王晓辉;

    自1990年开始的全民教育,不仅是对人权理念的最好诠释,也是从教育的角度对人类命运最深切的关怀,它使各国能够在世界范围上比较自身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时最大程度地调动全球政府和非政府的政治资源和财政资源,为人类教育发展展示一条新的路径。

    2007年01期 No.165 10-1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挖掘学生抗逆力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模式浅析

    田国秀;

    学校心理咨询是解决学生问题的途径之一。当代抗逆力研究采用新范式定义和解读问题,把问题看作是抗逆力的一种形式,是生命功能的一种体现。以此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三个环节开展工作——解构问题: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建构意义:挖掘问题背后的抗逆力;重构生活:用“常规途径”替代“非常规途径”。

    2007年01期 No.165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6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9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减负”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杨明宏;王德清;

    毛泽东关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育思想的科学内核包括精简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讲求教学艺术和培养学生个性、改变考试和评价方法。这些方面对实施新课程“还学于生,以生为本”的理念和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2007年01期 No.165 19-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教育减负”

    文雪;扈中平;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教育减负”是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以及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不同一,“教育减负”呈现出一种“囚徒困境”的博弈。走出这种“囚徒困境,”还需要各博弈主体理性水平的提高和整个教育制度的创新。

    2007年01期 No.165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9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0 ]
  • 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

    邓信前;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知识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特别是在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出现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作为一名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2007年01期 No.165 2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熊来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薛文平;

    <正>对于“狼来了”的喊声,人们会感到熟悉而恐惧,如今又有人听到“熊来了”的声音。在一次全体教职工会议上,校长在总结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后,宣布了今后学校将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决定:排名末位的教师的档案将被送到区教育局人事科,工作由教育局人事处另行安排,工作无法安排的将意味着下岗。最后,校长还打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比喻:当两个在森林里行走的朋友同时被一只熊追赶时,他们的对手已不是熊而是对方了。换言之,他们已化友为敌了,因为两人中谁跑得慢将会被熊吃掉,自己的生路就在于战胜对方。

    2007年01期 No.165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在教育现代化中推进区域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

    任苏民;

    大力推进区域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是苏州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抉择和紧迫要求。为了担当起教育现代化新阶段赋予区域教育科研的使命,必须倡导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研理念,推动区域教育科研科学发展;必须努力构建区域教育科研创新体系,进一步开创发展教育科学、又好又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局面。

    2007年01期 No.165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西部基础教育政策重点和实施成效分析

    李孔珍;

    我国实施西部基础教育政策,不仅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发展教育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表明了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追求教育公平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政策取向。西部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整体发展水平依然十分落后,还需要在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继续加强对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倾斜。

    2007年01期 No.165 30-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深化学校改革 建设和谐校园

    肖方明;

    校园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机构,首先应当是和谐的。和谐社会是由和谐的人组成的,而和谐发展的人是由和谐校园孕育出来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当从校园抓起。从学校发展看,和谐是一所学校赖以良性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动力。

    2007年01期 No.165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学校自主性与学校能力

    庄西真;

    因为学校在国家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彰显,所以人们希望学校能够提高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效率。基于对学校效率低下原因的考虑,提高学校自主性就成了解决学校效能不高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的自主性是一种不完全自主性,学校自主性的增大要求学校具备必要的能力,是学校能力而不是学校自主性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2007年01期 No.165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德育的困境与生机——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

    易高峰;易连云;

    调查发现:西部贫困地区初中生道德品质发展状况总体较好。但学校德育存在师资质量低,教师、学生对德育新教材不适应,德育课程资源匮乏,德育方法单一等弊端。为此,有必要践行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走有特色的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之路;因地制宜地构建富有生命意义性的德育课程资源;德育方法由单一走向多样,从惩罚转变为对话、沟通。

    2007年01期 No.165 43-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力量:课程变革的第三领域——一种基于课程权力的有效参与

    罗生全;靳玉乐;

    社会力量作为课程变革的第三领域具有其参与的内在诉求和外部条件,但存在着参与不够和低效参与的现实困境。要促使社会力量参与课程变革,政府应有意识地培育社会力量,对其合理分权和权力制衡;社会力量也要通过自觉的团体建构和积极互动,发挥舆论作用以充分实现自己课程权力,而有效地参与课程变革。

    2007年01期 No.165 45-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9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乐素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给学校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时空条件。然而纵观近几年新课程实验,在综合实践活动先进的课程理念走向学校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师资配备不理想、课程管理不到位和课程评价不科学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加强课程管理和师资建设,以校为本开发课程内容,切实建立评价机制,以发挥课程应有的功能。

    2007年01期 No.165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黄日暖;

    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时政案例教学、课堂“对话”教学、课题探究教学等教学方法关注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有利于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培养养成学生的理论思维、探究意识和实践精神,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

    2007年01期 No.165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关系

    谭沧海;谭海波;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集体协商的结果。学习者、情境和知识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情境之间以及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主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01期 No.165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情境”的教学意蕴

    曹辉;

    “情境”是学生实现意义自主建构的平台,是教学的“支架”,是学习者“同化”与“顺应”的现实背景,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空间。解读情境丰富而深刻的教学意蕴,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7年01期 No.165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1 ] |[阅读次数:0 ]
  • 学科教育:时代的永恒主题

    周庆元;杨云萍;

    学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学科教育,是时代前进的实然结果;学科教育改革,是时代变革的应然要求。实现学科教育改革,要进行理论变革,更新学科教育理念;进行体制创新,强化学科教育队伍。

    2007年01期 No.165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数学教学中的符号感:表象图式意义下的理解

    王兄;

    学生符号感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引起重视。从表象图式的视角来理解符号感及符号感的发展,可以为学校数学教学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提供支持。数学公式的空间特质以及形式运算的表象图式意义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提供了认知纽带。

    2007年01期 No.165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

    <正>为了推动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国教育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在北京联合举办“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比赛形式:这次大赛采用全新的竞赛形式,所有竞赛全部现场进行,先培训,后比赛,参赛选手不带任何作品,才华在现场展示,能力在活动中提升是这次活动的主要特点。

    2007年01期 No.165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小学低中年级习作训练的方法

    黄利明;

    <正>长期以来,我国的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的真实情感,已失去传统的“文以载道”的人文精神。学生作文的克隆化倾向突出,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把写作视作畏途,作文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想象力极度缺乏。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的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想象潜能,具有无限的创新力。鲁迅先生曾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1]孩子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就会浮现新颖、生动的意向,作文中便会充满奇异的想象。中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证实:3~8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积累的关键时期,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如何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2007年01期 No.165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

    朱旭东;周钧;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理论两个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本体论问题进行介绍,从多学科的视角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进行梳理,同时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呈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知识图景,对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01期 No.165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5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8 ] |[阅读次数:0 ]
  • 论教师教学专业技能的核心成分及其养成

    李玉峰;

    随着教师专业化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学科教学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教学实践性知识转换技能和人际交流技能这些教师教学专业核心技能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采用“开发模式”涵养师资生的专业技能,具体策略有任务分析、案例分析、情境性实践、认知学徒制、教学反思、教师成长记录袋等。

    2007年01期 No.165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致作者

    <正>《中国教育学刊》多年来得到广大作者的厚爱和支持,在此,本刊谨向广大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中国教育学刊》现为月刊,热切希望广大作者继续予以关注和支持,踊跃赐稿。现将有关注意事项说明如下:1.来稿须适合本刊读者对象(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的师生)。2.来稿须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言之有物,内容翔实,独具新意,短小精悍(文章字数最长不得超过6000字,包括文中标点符号及空格等)。

    2007年01期 No.165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