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特稿

  • 实现教育宏伟蓝图更需精心“施工”——中国教育学会学习贯彻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座谈会综述

    余丽红;

    <正>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宏伟蓝图已绘就,如何把宏伟蓝图变成现实?8月30日,中国教育学会组织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全教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座谈会。来自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和北京市中小学校长代表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2010年10期 No.21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教育规划纲要》是一面镜子

    王晋堂;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已于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这一规划纲要是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读来令人振奋。下面笔者仅就基础教育的

    2010年10期 No.21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图片

  • 蓬勃发展中的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

    <正>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创建于1956年9月,1997年被评定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3年被评定为广东省一级学校。五十多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行素质教育。学校始终坚持"办‘规范+特色'学校,育‘合格+特长'人才"的办学目标,秉承"为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落实"从最后一名抓起,抓到最后一刻,盘活优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践行"激发求知欲望,倡导自主学习,坚持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以"我的责任"教育为切入口,以"学科核心组"为抓手,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内涵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声誉与日俱增。

    2010年10期 No.21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美立校 以美施教 以美育人——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

    <正>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建于1940年,原名为私立有原学校,1953年改名为苏州市第六中学,2007年经苏州市教育局批准增名为苏州市艺术高级中学校,2009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

    2010年10期 No.210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同心同德 团结奋进——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

    <正>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成立于1956年春,2004年4月8日易地兴建新校,是一所区政府直管的初中学校。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功能先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010年10期 No.210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注生命 内涵发展——济南市纬二路小学

    <正>济南市纬二路小学是一所建校九十年的历史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育内涵,是山东省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和山东省唯一一所北京师范大学"生命化教育"实验基地。

    2010年10期 No.210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卷首语

  •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措施要硬

    张民生;

    <正>在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迫切期待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日前正式颁布,这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的里程碑。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关键要有硬措施。

    2010年10期 No.210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讯息传真

  • 成都(锦江)教育国际课程中心挂牌

    薛寒;

    <正>日前,成都(锦江)教育国际课程中心挂牌仪式在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卓锦分校举行,它标志着锦江区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新加坡总理公署林瑞生部长、成都市锦江区区委书记周思源等出席活动。

    2010年10期 No.210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免费就读

    沈祖芸;

    <正>据《中国教育报》2010年8月29日报道,今年秋季开学,上海为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提供免费就读的学位,42万在沪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均可免费就读义务教育学校。近年来,上海统筹规划,增加集中了80%以上外来务工人员的城郊接合部和郊区集镇的教育资

    2010年10期 No.21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政策研究

  • 试析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思考

    苏君阳;曹大宏;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存在改革不够深入、局部体制尚未理顺等较为突出的矛盾与问题。今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涉及的内容与问题主要包括权力配置、责任承担、管办评关系与体制功能四个方面,具体要从不断明确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加强中央对教育体制改革的领导与管理、进一步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制化步伐三个方面入手,以真正建立起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2010年10期 No.210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0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教师退出及补充机制研究

    于月萍;李潮海;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结构性缺编、年龄偏大、原始学历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阻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在充分把握农村教师现状的基础上,从"软着陆"退养和多渠道补充农村教师的角度出发,探索建立提前退养、待岗培训、转岗、解聘等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和区域"特岗教师"、在校优秀师范生支教、优秀师范毕业生顶岗实习、优秀城镇退休教师返聘支教等补充机制,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010年10期 No.210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1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教师有偿家教不应立法禁止

    黄道主;岳伟;

    教师有偿家教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教育行为,其存在和发展有较强的时代必然性与合理性。教师有偿家教可以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可以满足家庭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对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亦有利。所以,无论是从法理分析,还是从教师职业道德判断,政府都不宜立法禁止教师有偿家教。正确的做法是理性认识在职教师的有偿家教行为,充分尊重主体利益,发挥此类行为所产生的互惠作用,规范有偿家教市场。

    2010年10期 No.210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1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热点问题研究

  • 区域推进:变革性教育实践的必然选择

    刘志军;杨会萍;

    学校变革是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和教育组织,在受到外力或(和)内力推动下发生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上的更新与改造。单一的学校变革常常陷入变革动力不足、能力不强、外部支持环境不良等困境,而以区域推进的方式进行变革能够增强变革的抗风险能力,是当前变革性教育实践研究模式的创新。区域推进的变革性教育实践主要有以下三个路径:专业研究人员主导型变革路径、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型变革路径与区域自主探索型变革路径。在具体实施中,每个区域要把握自身的实际和特点,采取恰当的变革方式,提高变革的有效性。

    2010年10期 No.210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伦理思考

    张家军;靳玉乐;

    资源具有支配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与质量。我国在对基础教育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显性资源配置的"城市优先"和隐性资源配置的"城市取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三点原因,即目标价值导向上的"效率优先"、政策导向上的"城市优先"以及教育对象上的"精英优先"。要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确保教育资源配置制度的自身公正,同时实行教育公平的补偿性制度。

    2010年10期 No.210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9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教育理论

  • 建构理论与实践对接的中层教育理论

    曾茂林;

    处于基础理论与教育经验之间的中层教育理论,是基础理论与教育实践对接的桥梁,它具有演绎生成、归纳提升及归纳与演绎交互作用创生三种路向。根据中层教育理论对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向,中层教育理论可划分为学科中层教育理论、地方中层教育理论和阶段性中层教育理论三类。研究者按照各类理论的要素结构进行建构,即可形成针对相应实践领域的中层教育理论。

    2010年10期 No.210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也论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

    蔡春;

    教学过程特殊认识说试图以通过与科学认识论比较的方式揭示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的特征,但却因无法把握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内涵实质而被其他理解所批判与超越。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交往媒介是知识,因此,特殊认识说始终是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视域。但知识并不是教学过程的目标,智慧等广义认识论视域中处于意识层面的教学成果才是教学过程的目标。实现意识品质养成这一教学目标的基本操作样式是引导学生学会自觉地思与养成自学能力和习惯。同时,意识品质养成也正是教学过程诸学说的观念融通点。

    2010年10期 No.210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8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的理论思索

    余清臣;

    作为学校的灵魂和生活方式,学校文化应该体现在学校的核心领域和活动之中。课堂是学校的一个核心领域,因此构建学校文化型课堂既是教师的学校文化建设使命,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还是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改进的关键环节。从可能性来看,课堂的普遍性学科标准和学校文化标准是内在一致的标准,课堂本身在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上都存在着学校文化建设的空间。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的过程就是学校核心价值观渗透课堂的过程,其基本路径是在课堂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中渗透学校核心价值观。

    2010年10期 No.210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课程与教学

  • 论实现科学本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周仕东;郑长龙;

    理解科学自身的特质,首要工作是把科学从与其相关的事物中区分开来。实现科学本质教育,从外部支持性条件而言,要作两种区分:把科学与学生日常经验区分开,实现学生能动地构建科学知识;把科学与技术区分开,避免技术代替科学,提升学生学习科学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在区分科学与日常经验认识以及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就内部核心条件而言,要坚持科学的假说属性,弱化教师的真理代言人地位,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从而实施科学探究教学。

    2010年10期 No.210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9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科学观的文化转向与科学教育

    袁维新;

    科学观是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传统科学观注重科学知识传授,基于传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是一种科学知识教育范式。科学文化哲学的科学观将科学视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过程,基于科学文化哲学的科学观的科学教育是一种科学文化教育范式。科学文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将科学教育目标定位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教育内容从科学知识扩大到科学文化;将科学教育方式由授受转变为对话与建构。

    2010年10期 No.210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及教学策略探析

    吴晗清;

    科学方法教育不仅是中学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近300名高三理科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在认知层面、行为层面和哲学方法论层面对科学方法的掌握都远远不尽如人意。科学方法教育应让学生形成洞察力、思维力、行动力和鉴赏力四种基本能力。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策略上应坚持: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解构科学方法,提供具体科学方法的训练场景;走向整体融通的视野,重现科学方法的复杂性原貌。

    2010年10期 No.210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论证式教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新图景

    王星乔;米广春;

    论证式教学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论证理论、学习监控理论为基础,将科学领域的论证引入课堂,使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的论证过程来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并促进其思维发展。科学教育工作者需从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科学教育等角度明晰论证式教学的重要意义。论证式教学的操作程序包括引入论题、获取证据、阐释主张、辩证主张、获得结论五个方面。为使论证式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操作时应采取以下策略:利用冲突,引入论题;加强表征,充分论证;追踪论证,及时跟进。

    2010年10期 No.21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50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3 ] |[阅读次数:0 ]
  • 慎防教材编写的不良暗示——百年小学课文《狐狸和乌鸦》的分析

    范远波;

    教材编写必须充分考虑不同角度的教育影响,否则就会出现超出编写者预料的种种不良暗示。小学课文《狐狸和乌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意图是想借故事来纠正或防止儿童因轻信而受骗,结果却是儿童更喜欢像狐狸那样为非作恶,从别人的缺点中得到好处。这一点在不同版本的课文《狐狸和乌鸦》的叙述思路、形象刻画和细节描写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强化的倾向。为此,语文教材编写者和使用者必须慎重对待,防止教材对儿童产生不良暗示。

    2010年10期 No.210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试析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结——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例

    夏雪梅;

    目前课程标准并没有发挥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两者处于无联结的状态。建构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结需要从课程标准的本质出发,认识到标准与学习、教学存在内在的联结。数学中"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实践研究表明,从学生学什么——知识的类型、学生怎样学——认知的过程、学生学得怎样——表现标准的角度来分解课程标准,追问学生达成标准的状态,让评估先于教学,是让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紧密联结的有效途径。

    2010年10期 No.210 57-5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游走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

    邵付国;

    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语文因工具性而存在;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属性,语文因人文性而生动。语文除了语言信息外,还必然包含人文精神;语文的工具性不能脱离人文性而单独存在,人文性也不能离开工具性。片面强调工具性或人文性必然异化语文的特性,导致教学效益下滑。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有相互交融的现象,工具性中渗透着人文性,人文性中又包含着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体化、和谐统一的。

    2010年10期 No.210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8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教师发展

  •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实践模式

    温恒福;杨道宇;

    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原点。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种教学互动,在逻辑上可以分为三个维度:作为一种对话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教师对课程意义的理解过程,是教师的课程视界的提升过程,是教师通过课程语言建构生活世界的过程,是教师解决课程问题的过程;作为一种规训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一方面是教师主动建构自身行为"应该如何"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行为规范的内化过程;作为一种权力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一方面表现为教师被支配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权力的增长过程。

    2010年10期 No.210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9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课例研究”如何取得实效——对七位初中教师“课例研究”经历的反思

    胡定荣;黄晓青;徐昌;

    一所普通公立初中学校引入课例研究活动后,七位初中教师的研究课经历表明:教师对课例研究存在不理解、片面理解和误解;教师虽然完整地经历了课例研究所倡导的研究环节,但是在具体环节的操作上存在问题。如下策略有助于教师提高课例研究的质量:对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培训;研究课的选课应从教师群体面临的共性问题出发;研究课设计要针对教学问题提出教学方案;研究课的实施要严格执行教学方案;研究课的反思要根据预计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进行;研究课的改进要根据研究课中的失败点和原因分析来设计教学方案;教师要学会书面表达教学反思,分享实践智慧。

    2010年10期 No.21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2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课堂教学习俗的教师专业发展

    姜月;

    在教育改革中,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当基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习俗。其理由在于,教育改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关注教师群体经验、习俗性知识以及所使用的理论,而课堂教学习俗呈现了上述关注点。教育改革中基于课堂教学习俗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把课堂教学习俗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利用课堂教学习俗中的资源因素与局限因素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以课堂教学习俗的反思、继承、摒弃为平台增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2010年10期 No.210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德育研究

  • 网络文化形态中的青少年德育研究

    谈建成;彭寿清;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应用普及,网络文化已成为当今文化与技术相互交融的典型范式。它具有文化存载空间的无限性、文化内容的多元性、文化活动主体的自主性、文化选择方式的超时空性以及文化应用的娱乐性等鲜明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网络文化形态中德育对象和环境的复杂化,加大了网络环境中青少年德育管理的难度。因此,着力加强网络文化信息的净化和监管,推动网络德育主体的社会化,提高网络德育对象的文化自觉,创新网络德育形式和手段,是现时代科学应用信息技术促进青少年德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0年10期 No.210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当代班级管理遭遇的学生问题分析

    陈振华;

    在当今时代,不少青少年学生身上出现了精神追求贫乏、责任心淡漠、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等症候,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学生变异的社会化问题、生活世界的过度虚拟化问题、脱离规范的去客体化问题等。这些问题是班级管理工作中无法回避的难题。要克服这些难题,班级管理工作者要弄清楚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结合时代特点和青少年的身心特征去寻找策略,这样才能避免或克服问题带来的负面效应。

    2010年10期 No.210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道德性:班集体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

    李宏亮;

    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抓成绩还是抓常规、抓两头还是抓中间、是"收"还是"放"等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经常令班主任陷入道德两难的境地。这些问题的背后实质上是班级建设与发展的价值选择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开这些困惑,必须从价值层面进行整合,弘扬班集体建设中的道德性,建立道德班集体。为此,班集体建设需要完成从"班级"到"班集体"、从"阵地"到"舞台"、从"物性"到"人性"的转变,以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实现责任共担和道德的教育交往。

    2010年10期 No.210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中生道德教育从孝悌入手

    徐永辉;

    孝悌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展孝悌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对孝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廊坊市第八中学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在编写孝悌教育校本教材、布置育德作业、开展孝悌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开展孝悌教育。学校的孝悌教育增强了学生对父母、教师的理解,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为其形成全面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校整体德育效果。

    2010年10期 No.210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短论

  • 例谈尊重学生的有效方式

    汤金洪;

    <正>尊重学生是教师实施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前提。但是,对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尊重学生、怎样才算尊重学生等问题,人们却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下面笔者想借助教育案例,谈谈尊重学生的有效方式,以期对认识误区的澄清和教育行为偏差的纠正有所启发。

    2010年10期 No.210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论小学生经典诵读策略

    陈吉荣;

    <正>涵盖诗词背诵、美文赏读、名著阅读的经典诵读尽管备受关注,落到实践中却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如何激发?习惯如何养成?效果如何评价?时间如何保证?等等。经典诵读虽然重要,但还是被有意无意地放逐到语文课堂门外。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切实有效地引领学生开展经典诵读。

    2010年10期 No.210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9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浅议

    徐晓姚;

    <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音乐教师应及时转变音乐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和知识拓展学生音乐学习的空间。

    2010年10期 No.210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慎”与“善”

    刘业俭;

    <正>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究竟应该怎么开展,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形式与方法,却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事实证明,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做到"慎"与"善"两个方面,即慎做大课题(县级及以上的大课题),善做小课题(学校自己立项的小课题)。

    2010年10期 No.210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研员如何做好学科队伍建设

    郑之远;

    <正>一个县区某门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这门学科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教研能力。县区的学科教研员应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如何充分发挥教研员的引领、研究、指导、服务等职能并建设好这支队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2010年10期 No.210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