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毓珣
教育爱是教育者所具有的对其本职工作的浓厚的情感,它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爱具有表率性、传递性、无私性、信念性、恒常性、系统性、原则性和共生性等特征。教育爱的来源和表现在于职业理解、职业理想、职业意志、职业责任感与职业良心、教育实践和爱的反馈。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张爱华
发现激励原则承认差异并将差异作为资源开发出来,发现和利用学生的优点、特点、爱好和强项,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和成功,使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实现学生良好个性充分和谐的发展。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朱新梅
主体性教育思想在我国提出已有20多个年头。主体性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在理论上其理论基础逐渐扩展,在方法论上也逐渐多元化。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实践方面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对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上,更主要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更加重视儿童主动积极地参与。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胡继渊
开发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是提高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要努力实现艺术教育目标、艺术教育要素、艺术教育过程和艺术教师的审美化。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董新良
科学创造力是人类个体在学习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和科学创造活动中,加工、生产新颖而独特产品所特有的智能品质。在培养中小学生科学创造力时,应采取目标导向、学生主体、课堂渗透、师资优化等基本策略。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还要处理好科学创造力与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的关系。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成军
过去,我们只重视学校教育范围内的教育和教学方式,而根本不重视甚至忽略了学习方式。学习化社会中,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地位被前所未有地突现,并将成为未来社会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教材要实现自主性学习的微观支持,一方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第二方面,应能提供学生自由学习与探究的机会及可能。要满足这些要求,必须建构“学本教材”体系。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赵冰洁
霍华德·加德纳把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和创造具有某种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是对传统智力理论的挑战。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提出创造力具有多元性特征。这一理论对我们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启示是: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创造力;必须承认每个个体都具有创造潜力,培养创造力必须面对全体学生;通过培养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由于个体的创造力的表现方式、特点和优势不同,应当因材施教,使每个个体创造潜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吴振东
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幼儿教师应是幼儿权利实现的保障者,幼儿自由活动的观察者幼儿内在秘密的研究者幼儿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幼儿自我成长的指导者及家、园双向合作的联络者。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王保华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司锡龄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翔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田真,吴明放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万凤兰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迪
素质教育评价的基本特征是多元性,主要表现为:评价功能的多元性、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1 ] |[阅读次数:0 ] - 杨四耕
建立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必须遵循发展性、双向性、合理性和开放性原则,综合运用教学环节细分、教学行为分析、教学问题诊断和教学反思追问等设计策略,处理好“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科学评价与人文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外显行为与内隐反思以及素质标准、责任标准与绩效标准之间的关系。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0 ] - 徐学福,宋乃庆
探究教学是类似于科学探究的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它的开展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树立正确模拟观念、恰当处理模拟精度是有效实施探究教学的关键;探究教学应尽量在适应学生认知方式和提供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机会二者之间保持一定张力,使之呈现结构性、真实性、引导性和合作性等特征。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 陈辉,孙传寿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澜
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的问题要用新的思维方式。要确定“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脱离”等几个概念所指的范围,把研究重心集中到教育领域和主体(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和直接从事教育实践的人员)身上,分析他们在理论与实践关系上呈现的状态,发现我们自身认识上和行为上的盲点和误区,并为解决问题找到路径。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1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3 ] |[阅读次数:0 ] - 鲁洁
20世纪各方面突飞猛进,在人类力量得到无限高扬的同时,反道德、非道德却呈泛滥之势,中外概莫能外。其病根深植于几世纪以来现代化的实践模式与理念之中,这其中包括经济主义、唯科学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价值断裂等方面。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