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巴蜀小学“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研究专题

  • 走向成功的“巴蜀小学逻辑”——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特等奖项目透视

    成尚荣;吴倩;李杰;

    巴蜀小学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其自身的价值和特点是鲜明的,即以育人为根本宗旨,以"学科+"的方式进行课程综合化实施,以工作坊的研究来推进,努力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学科教学中。探寻其蕴涵的理念,是育人价值光芒的照耀和学校的自觉追求;在学校的深处,是"做的哲学"与"律动教育"智慧交融的引领;在项目背后,是一群优秀教师形成的富有学术精神和研究品格的团队。厚植于学校传统文化中,择高处立,做在深处,又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正是这一"巴蜀小学逻辑"的力量,让学校走向了成功。

    2019年12期 No.32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学科课程综合化的建构与实施——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学科育人的创新路径

    陈时见;邵佰东;潘南;

    课程改革和建设是保障学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落实国家育人目标和建构学生核心素养,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在学校层面整体推进课程改革,创造性地开展学科课程综合化实施,探索国家课程校本转化的创新路径。围绕学科育人目标,通过学科课程的转化与融通、学科课程的跨界与连接,探索课程内容综合化和课程实施综合化,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协同管理、团队建设、多元律动等策略,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2019年12期 No.320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 ]
  • 以现代管理促内涵发展——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的律动管理

    褚宏启;马宏;陈怡;

    学校内涵发展离不开管理的支撑,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持续推进教育创新,以管理现代化推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巴蜀小学校的管理,被定义为"律动管理",根植于"教育是做的哲学",以校长室带领下的"党员、学术委员、管理团队"三驾马车为管理主体,以DOING行动范式为重点实施手段,是学校"律动教育"理念引领下的管理。本质而言,"律动管理"以"人的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儿童立场、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社会担当,以及与教育规律相融相生的行动准则;在实践中,对管理的目标规划、操作方法、结果评价各要素作了全方位、多维度的细致分工,并在科学、民主、法治的精神引领下注重优化管理全流程,强调通过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019年12期 No.320 11-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评价促进儿童学习的实践探索——以重庆市巴蜀小学校为例

    曾文婕;李永强;张超;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通过持续20余年的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实现了评价功能的深度转型,促使评价从"评判学生"走向"成就学生"、从"束缚教学"走向"促进教学"、从"以评为筛"走向"评即是泵",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唯分数"的问题,开拓出以评价促进儿童全面学习之路,显著提升了立德树人的成效。在此过程中,生成建构了两类评价形态:一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评价,强调学科素养的具体分解以明确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发展的纵向衔接以促进学习进阶;二是指向"跨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评价,已研制出主题情境表现性评价的基本步骤、记录手册和纵贯六年的资源包。为了保证评价改革得以落实,学校开发了评价标准等符号媒介,同时,重视并充分发挥了师生之间互为评价活动"社会媒介"的作用,为学生参与评价提供认知、能力和情感维度的社会性支持。

    2019年12期 No.320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广告图片

  •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正>祖国西南,母亲河畔,巴山蜀水,养育代代中华儿女。创建于1933年的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孕育于此,发展于此,服务于此。学校坐落在母城渝中,紧邻重庆抗战文化联合会旧址,历经岁月的洗礼,周恩来、邓小平、叶圣陶、邹家华等先后关心、工作、学习、生活于此,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历史名校。"创思想型百年老校。"巴蜀小学践行"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办学理念,秉承教育是"做"哲学,持续努力"创造一个新的学校环境,实验一些新的小学教育",以培养"头脑科学,身手劳工,自信、豁达、优雅的现代公民"为育人目标,为学生而办学校,形成了精神与行动并举的管理文化,创造与个性共生的课程

    2019年12期 No.320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雨中幻想曲

    李艺;

    <正>~~

    2019年12期 No.320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知行各一 培育教师单元课程开发工匠精神——来自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小学的实践探索

    <正>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小学创建于2015年9月,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所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开放式学校。自建校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实施五年规划,培育种子团队。学校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单元课程创新为核心,以行动研究为路径,以培育教师种子团队为重点,组建了以"名师工程"为核心的教师种子团队,探索了教师协同创新的新路径,明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新方向。

    2019年12期 No.320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卷首语

  • 扎实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 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吕玉刚;

    <正>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系统设计,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基础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2019年7月

    2019年12期 No.320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立德树人实践的多元探索”研究专题

  • 教育如何回应图像时代的要求

    高德胜;

    优秀影视作品进入学校当然重要,但研究图像的特性及其作用于人的基本机制则更为重要。我们这个时代可谓图满天下,整个世界就是一块大屏幕,在屏幕环境下生活的孩子也成了"屏幕少年"。图像大行其道,既有技术的原因,也有人性的根源,无论从个体还是人类来看,图满天下实际上只是一种"复古"或"返童"。图像是有"欲望"的,能够对人提出要求,即抓住人的注意力、直接作用于人、具有超强的说服力。面对图像的要求,教育必须作出回应,包括改变图像态度,既教识字也教读图,充分利用图像的说服力,培养图像时代的"关键德性"等。

    2019年12期 No.320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下载次数:1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想象式同情及其培育

    曹永国;

    作为对教育弊端和新时代教育要求的回应,想象式同情追求一种净化的、复杂性的、合宜的同情,是一种基于想象追求正义与智慧的品格与能力,是一种出于正义和美好的同情想象。其目的在于形塑一个完善的同情者,反思与完善自我,努力创造出可以与不同价值的人共存的和谐关系。想象式同情是对完整心灵的呼唤与整体关照,其尊重复杂性、正义与仁爱之举,倡导"有根的"多元主义。想象式同情的培育包含: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热爱伟大与崇高;培养正确的民族认同,提升国家荣誉感;加大人文学科的教育,增强叙述想象的能力;开展多元价值的对话,培养开放尊重的心灵。

    2019年12期 No.320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学校德育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的结构化问题

    郑富兴;周利;

    学校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结构化是当前中小学德育实践的常见做法。这一做法具有提高学校德育实效、节约学校教育时间与资源的优点。不过,随着当前学校德育活动课程体系整体构建的深入开展,课程体系结构化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一伦理问题,即很少考虑所构建的学校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结构的伦理性质;其二自由问题,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课程结构的制约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三发展问题,即学生的道德实践与道德发展在学校内外之间的关系问题。由此,改善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的结构化过程可着眼于将学校建构为一种道德共同体,培养学生处理个体主观能动性与社会结构之间关系的道德智慧以及在多种社会结构之间的道德交往能力。

    2019年12期 No.32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1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热点问题研究

  • 学前教育立法的政策基础、挑战与应对

    薛二勇;傅王倩;李健;

    学前教育法是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与行动指南。在学前教育立法的关键期,有必要从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基础、现实条件、关键问题入手,提出学前教育立法的政策建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政策的演化根据政策目标和价值追求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呈现出三个基本政策特征,为学前教育立法奠定了扎实的政策基础。在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升的现实基础上,学前教育立法面临四大关键问题:办园体制、资源供给、优质均衡发展、教师队伍问题。由此建议:公办民办并举,理顺办园体制机制;建立有效机制,增加教育资源;细化分类管理,规范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入口出口并重,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建设。

    2019年12期 No.320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2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未来学校的理解与建构之路

    张爽;

    理解与建构未来学校的起点是把握学校的发展逻辑。制度化教育并非一无是处,在知识成为社会发展驱动力的时代,需要重新理解教育、学习和学校,人工智能时代创造了多种可能,是让学生适应学校还是以学生为本、是以教为中心还是以学为中心构成了未来视域下的两对张力。应该秉持未来学校的系统建构观,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鼓励突破形式主义桎梏的组织创新,实现教与学的转换与联结。要通过整合与赋能,在实践中建构未来学校。

    2019年12期 No.320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1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教育理论研究

  • 我国教育学元研究的探索:历程、进展和趋势

    侯怀银;时益之;

    教育学元研究是以教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对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从理论和历史结合的维度,作批判性反思和建设性探索。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研究者对教育学的反思与探索一直没有停止,先后经历了教育学元研究的效仿、初步开展、低潮、恢复、全面开展与深化发展等时期。研究者围绕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对象、性质、体系、学科立场、学科地位等问题开展了研究,坚持史论结合原则,通过对教育学史与元教育学的研究,梳理了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并从教育学中国化到中国教育学的建构以及对教育学派的研究,梳理了教育学的发展命运。今后,我国教育学元研究应朝着以下趋势推进:明确问题意识,推进教育学基本问题的反思与探索;开展科学、全面的"分析",增强教育学的自我意识;重视继承与创新,形成原创性的理论成果;培育内在力量,促使研究主体走向理论自觉。

    2019年12期 No.320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19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游戏化”还是“游戏课程化”——命题背后的价值取向

    黄小莲;

    "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这两个存在不同价值取向的命题,在实践中分别以江苏省幼儿园和"安吉游戏"为典型样例在推进。"课程游戏化"的本体是课程,游戏是课程的工具;"游戏课程化"的本体是游戏,游戏是课程的生成源。从幼小衔接的视角看,"课程游戏化"更适宜于小学,"游戏课程化"则更适宜于幼儿园。

    2019年12期 No.320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110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5 ] |[阅读次数:0 ]

教育治理研究

  • 由权宜之计走向公共福利:贫困地区农村儿童保护研究

    黎平辉;蔡迎旗;

    随着社会转型,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儿童传统保护功能正在削弱,儿童保护问题凸显。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实际,儿童保护应坚持实事求是、长效持久,系统组织、多方协助,量力而行、逐层推进原则。通过建构生命安全缺乏保障儿童防范报告机制、困难儿童基本生活与教育供给机制、一般留守儿童情感补偿机制等,最终形成以"风险预防—条件保障—心理支持"为主干、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保护路径。

    2019年12期 No.320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幼儿意外伤害发生规律探析——基于1315个案例的实证研究

    田腾;顾荣芳;

    以Haddon模型为工具,对1315例幼儿意外伤害事件的结构组成及其相互作用方式进行编码,从环境、幼儿、看护人三维互动中分析幼儿意外伤害发生规律。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幼儿会主动与一切可触及的物/环境相互作用;幼儿的身心特征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体现着易感性;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分为被动伤害和"主动伤害";环境中危险能量多寡与幼儿身心局限性相互作用决定着幼儿受伤的严重性。看护人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规律为:情感上舐犊情深,忽略、混淆了幼儿的经验;认知上主观臆断、行为上失职大意,忽略了幼儿独特的身心发展特征;教导行为失力,幼儿挑战看护人的要求。看护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危险能量多寡与看护人的知行局限性相互作用决定着幼儿受伤的严重性;环境规制失控与看护人的无知相互作用决定着伤害发生的可能性。

    2019年12期 No.320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1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课程与教学

  • 区域红色教育资源进课堂的德育价值与实践逻辑

    李军;

    红色教育资源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推进红色教育资源进课堂是传承民族红色基因的时代诉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保障,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选择。确证区域红色教育资源进课堂的德育价值,细化区域红色教育资源进课堂的落实范式,明确区域红色教育资源进课堂的推广逻辑,是区域红色教育资源德育价值有效实现的前提保障和逻辑准则。

    2019年12期 No.320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9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项目式学习研究

    李洪忠;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的重要程度越来越明显,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有效学习。为了提升学习的效果,现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对项目式学习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中体现高中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教学时要讲解基础思想与知识,培养学生学科观念;营造项目式学习的条件,加强学生学习信心;进行数学建模教学指导,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开展活动加强学生交流,训练学生分析能力。

    2019年12期 No.320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5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9 ] |[阅读次数:0 ]
  • 项目化学习: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实施困境的突破

    杨葛莉;

    项目化学习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突出真实情境下的问题驱动学习,强调深度探究与合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及时评价,因此可以有效整合部编教材内容,破解教材实施中面临的诸多问题。项目化学习设计可遵循"ADDIE模型",重构结构化的学习内容。基于统编教材的项目化学习策略可从三个向度入手:依托教材单元,开发学习项目;整合综合性学习与相关单元内容,提炼学习项目;整本书阅读项目化设计。

    2019年12期 No.320 79-8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5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5 ] |[阅读次数:0 ]

教师专业发展

  • 教师轮岗交流中优质教师能量扩散机制研究

    张翔;刘晶晶;

    教师能量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力与能力"。在教师轮岗交流中,优质教师与受援教师之间的"能压差"、优质教师能量扩散介质以及受援教师的能量吸收情境三者共同构成优质教师能量扩散的理论模型。据此观之,当前教师轮岗交流中,优质教师的有效能量绝对优势不足,"能压差"偏低;同时,优质教师轮岗交流利益受阻,能量扩散自我抵制明显;此外,受援教师能量吸收意愿和吸收能力式微,优质教师能量吸收率偏低。因此,提高优质教师能量扩散效率,需要健全教师轮岗制度,确保优质教师更高的能量势位;同时,应提升优质教师的"获得感",激发其能量扩散动力;当然,还需提高受援教师的能量吸收意愿和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优质教师能量无效溢出。

    2019年12期 No.320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9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策略

    王文君;

    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的变化,教师成员复杂、工作繁重、地位低下,并且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专业发展困难。新时代的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应根据其发展现状,深入分析问题及成因,研究合理的对策,切实在"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上下功夫。

    2019年12期 No.320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2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扮演与真实: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心路历程探析

    杨田静;尹爱青;

    音乐艺术的情感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学对教师情绪表达有着更高的要求,作为美育实施途径的音乐教育,其情感育人目标的新时代定位亦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以从事高强度情绪劳动的小学音乐教师为对象,通过深入访谈的方式,对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心路历程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描述与诠释,并结合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为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提出可行性建议。

    2019年12期 No.320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中小学教科研

  • 课堂学习生态的现状剖析与建构方向

    张仁进;

    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和视角审视儿童的学习活动,认为课堂学习生态是以认知主体儿童为中心与诸多客体之间形成的有机联结。着眼于当下儿童课堂学习生态主体、和谐共生、个性色彩的缺损等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唤醒生态主体、聚焦生长过程、凸显个性绽放的建构方向。

    2019年12期 No.320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教师单元课程开发能力提升实践探索——以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小学为例

    熊梅;杨春霞;梁晓松;王敏;

    基于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课程开发成为我国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针对教师在单元课程开发中所面临的整体性与情境性、对话性与深度性、综合性与过程性、质疑性与批判性、民主性与协商性的挑战,通过理论培训和行动研究两大路径,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单元课程开发的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

    2019年12期 No.320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教育微论

  • “学科+”教学成果形成的行动研究之路

    张帝;程明敏;

    <正>八十余年的文化积淀,十余年的全面探索,巴蜀小学在追问中研究、实践并凝练出以"学科+"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综合化实施模式。这是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在一所学校落地的整体解决方案,体现了对国家教育改革方向的准确把握、转化落实,以及对教育现场真问题、真行动的时代应答,并在厚积薄发中探索出了发展素质教育的可操作、可借鉴、把握综合化实质的行动路径。"学科+"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个开放系统,其教学成果包含学科内融合、学科+学科、学

    2019年12期 No.320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用多元视角提高课堂教学的课程化水平

    罗小玲;唐先俊;

    <正>课堂教学知识碎片化,缺乏思维深度,缺乏结构性,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建立课堂教学的课程化意识,就是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视角,把每一堂课放在学科课程的背景中进行思考和设计,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科课程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有效提高课程综合育人的功能。用精准化视角定位课堂目标是提高课程化水平的保证。课堂教学目标是由学科课程、单元素养要

    2019年12期 No.320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学科融合共创走向未来

    郭静;冉孟琴;

    <正>"学科+学科"是课程综合化实施的鲜明特征。巴蜀小学以全学科育人视角探索"学科+学科"研究,注重发挥学科之间的综合育人功能,以研究真实问题、转变学习方式为导向,关注"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注重"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基于学科,冲破壁垒,联通知识,综合育人",促进基础教育奠基人的全面发展。在实践研究中,以主题、问题、项目等方式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融合,找到学科间的

    2019年12期 No.320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以“一体化课堂”育人实现儿童“知行合一”

    李明静;刘跃平;

    <正>一个儿童的生活有三重:上学时过的是学校生活,散学后过的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如何避免教育与生活脱节,使儿童在三重生活的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已成为德育工作者绕不开的话题。"学科+生活"的德育实践主张回归儿童完整真实的生活,以实践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小中大课堂一体化"的育人方式,即依托"教室小课堂"、拓展"学校中课堂"、融入"社会大

    2019年12期 No.320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教育信息技术要从技术保障走向技术赋能

    令狐林;程积富;

    <正>教育要趋合时代、顺应潮流。为了用好信息技术,实现从传统的技术保障教育教学走向技术为教育赋能,多年来巴蜀小学持续进行了"学科+技术"的研究探索。巴蜀小学探索的"学科+技术",内涵是将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有机融合,营造新型的教育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学科+技术"是以人观念的转变和发展为宗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平台

    2019年12期 No.320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评价协同变“筛”为“泵”

    丁小彦;李小兰;

    <正>巴蜀小学自2001年开始,持续进行评价协同研究,变"筛"为"泵",给予学生成长全动力。评价协同就是用评价研究协同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基于学科育人功能,建构了"学力、活力、潜力"这一学生"三力"评价体系。研发学生学科能力达标系统,探索主题情景表现性评价方式,实现从知识评价走向综合素养评价,从课程学习评价走向人的发展的综合评价,从评价"是什么人"走向"成为什么样的人",激发了

    2019年12期 No.320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项目方式助教学成果推广

    徐忠毅;彭丽君;

    <正>巴蜀小学依托"1+1+N"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教学成果(简称"学科+"成果)的思想、内容及方法在一定范围内推广运用,即以巴蜀小学为基点,通过扶持一所学校,带动周边N个学校,影响N片区域,进而让"学科+"成果辐射一片和带动一方。一是系统规划。以帮扶学校全面优质发展为追求,以共同发展的理念整体规划,合力助力城乡学校高质量发展。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相结合,以

    2019年12期 No.320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律动管理是一种让生命增值的教育

    陈怡;刘绪禄;

    <正>律动教育,简言之就是以"动与美"为特征,"因生而动、因律而美、美美与共"的教育。律动管理也是以尊重、激发、共生为原则,以人的成长为核心价值,聚焦到关注每一个人全面成长的管理,以"精神与行动并举"为特征,让管理成为精神的引领、行动的支撑和情感的沟通,最终达成管理激励人、成长人、成就人。基于"读懂时代、读懂历史、读懂学校",律动管理根植于巴蜀历史与文化,在传承中发扬。一方面,通过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统一目标,

    2019年12期 No.320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表现性评价在艺术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陈雅丹;李永望;

    <正>表现性评价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巴蜀小学音乐学科运用"班级音乐会"的表现性评价方式进行实践探索。它是律动音乐会序列化的设计之一,贯穿学生整个音乐学习活动中,落实到每一个步骤具体的评价指标,以及学科能力中的"六会"(会演唱、会欣赏、会演奏、会创造、会合作、会表现),用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方式,让不同层次学生从中获得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中,有84%的学生喜欢班级音乐会,原因是:能与同伴合作、喜欢上舞台

    2019年12期 No.320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聚焦三文化激发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内驱力

    罗军;郭娅娟;

    <正>近年来,教师成长共同体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每所学校不仅重视传统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等工作团队的建设,也涌现出了以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坊、新老教师结对的师徒制等方式,建构教师追求一致、抱团成长的共同体,为成千上万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坚实平台。那么该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内驱力,从而为教育带来新的文化生态呢?巴蜀小学的做法是激活聚焦课程文化、学术领衔的专业共同体,激活聚焦团队文化、

    2019年12期 No.320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成长规划课程促学生适性发展

    李健;刘莹;

    <正>在学生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也总在寻求成长进步的不同时空。学校开设规划学生成长课程,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自我认同与评价,对学生的自我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该课程倡导学生"适性发展",使学生的每一个习惯养育都通过设定分年级、分阶段的螺旋梯度目标,以学月选项的方式来实施达成,既能保证学生朝着合格公民的方向成长,又给足了学生个性成长

    2019年12期 No.320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在做的过程中凝练探索与沉淀创造

    庹祯平;左瑞莉;

    <正>巴蜀小学成绩的取得与巴蜀人多年来不忘初心的行动、勇气、坚守,以及一以贯之的安静务实之努力是分不开的。第一,在实践体验中展示教育的综合化新发展。巴蜀小学"学科+"成果应用与推广在新中国70年华诞之际以学科综合化育人活动呈现出一台以课程为主线、以巴蜀历史为载体、以不同的艺术手段为表现形式,师生家长共同演绎的《我们的时光》。巴蜀从历史中走来,在传承中发展。巴蜀的

    2019年12期 No.320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广告图片_广告·书评

  • “微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初探——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孙雪丽;

    <正>社会的发展使得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的时间都呈现碎片化,人们也更愿意关注一些简单的,与自己相关的碎片化信息,同时也通过一些碎片化内容来展示和表达自己,这就是"微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微时代"具有很强的工具性特征,微信、微博等都展示了

    2019年12期 No.320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英语课堂互动和语用翻译实践的教学探索——评《新编翻译理论与实践教程》

    张忠喜;

    <正>在我国,英语教学贯穿了整个教育阶段,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开设英语课程。我国之所以重视英语学习,是因为英语是一种国际化语言,中国需要和世界主流文化积极交流,英语学习就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然而,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特别多,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有些人从学前教育开始学英语,到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学了十几年英语,却无法使用英语流畅交流,也很难

    2019年12期 No.320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数据时代物流信息技术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分析——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实践》

    王和旭;谢飞;

    <正>在现代国家,物流是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才变得更加高效,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后,进一步提升了物流配送的效率。物流产业的发展,也让社会资源流动变得便捷和高效,从而优化了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物流行业中,新技术的应用促使物流产业更加智能化。笔者在开展西京学院校级科研课题"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销售物流决

    2019年12期 No.320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英语翻译教学与实践应用效果评估——评《英语翻译的原理与实践应用》

    李明明;

    <正>英语是全球被使用较为广泛的语言种类之一,而英语翻译则是人类发展和全球经济化共同发展的产物。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英语翻译在世界各国加强经济、文化、政治等全面交往的过程中承担的任务比较重,是各国加强沟通交流的语言桥梁和重要工具。但是由于我国与使用英文的国家存在诸多文化差异,所以我国许多大学等相关单位在实行英语翻译教学或是英语翻译学者和专业人士在进行翻译时仍然会存在诸多问题,如英语

    2019年12期 No.320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音乐教学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评《音乐教学理论新探索及其改革研究》

    皇甫一清;

    <正>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审美教育的具体模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水平较高,就会重视音乐教育。中国虽然很早就诞生了音乐,并且也有音乐教学,但是音乐教学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这就限制了中国音乐水平的发展。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很多人都对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相对偏低,这就影响了中国审美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国民艺术素质的提升。在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教学的背景下,音乐教学理论创新与改革,也就成为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2019年12期 No.320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建筑设计教学中的理论应用与实践——评《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

    刘素芳;石磊;

    <正>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活动空间,承载着为人类生活、工作、娱乐、学习等各种活动提供空间的作用。建筑设计是人类最有价值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的空间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在开展2017年南阳理工学院教改项目:"翻转课堂模式下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NIT2017JY-004)的过程中,为了更加深入探讨建筑设计中的理论和应用问题,反复阅读了《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一书,颇有启发。该书在很多高校都被视为建筑设计的经典教材,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坂本一成不仅是一位著名建筑师,而且还是一名建筑教育学家,

    2019年12期 No.320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思维模式创新——评《视觉传达的设计思维(原著第二版)》

    刘丽;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逐渐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基于此背景,视觉传达设计应运而生。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通过视觉思维模式将视觉媒介表现在观众面前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被广泛运用到社会多个领域,如出版印刷、广告设计等,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展现时代特色的审美观念。视觉传达设计效果优秀与否,取决于作者的视觉思维模式,其决定视觉传达内容的

    2019年12期 No.320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宣传片的电影化叙事策略探究——评《电影化叙事:电影人必须了解的100个最有力的电影手法》

    刘镝;

    <正>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将美好的经历与想象保留下来,正是由于人们有着将美好事物长久保存下来的想法,从而推动了影像技术的发展。当下,我国城市化建设越发深化,过去的宣传片难以达到现实的需要,因此,需要制作出新型的宣传片,从而充分展现我国的良好形象,让各个地区的文化与价值理念得到传播,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必须结合新的特点,深入探究宣传片电影化所具备的新鲜感与故事性等,明确这种宣传片和过去宣传片存在的差异性,通过研究了解宣传片

    2019年12期 No.320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音乐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探索——评《普通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崔庆花;

    <正>在众多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当中,音乐是特殊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本身具有内在的张力,也具有一定的美学品格,可以愉悦、丰富人心,对培养人的审美、气质等都有积极的作用。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当下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里,音乐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各种乐器的教育非常丰富,音乐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如何通过这一教育实现音乐学习者的人文素质

    2019年12期 No.320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地域文化传播思考——评《东北流域文明研究》

    刘国伟;全晶文;

    <正>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发现。东北地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不少古老民族的发迹与繁荣都是围绕河流湖泊展开的,经过各个流域文明的演变与发展,创造了东北地域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东北地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北流域文明研究》一书主要围绕"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大、小凌河流域""图们江流域""鸭绿江流域""绥芬河流域"的历史与文化而展开论述,详细介绍了东北地区各个流域的地理环境、

    2019年12期 No.320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析——评《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

    闵新港;

    <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信息处理的学科。当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经渗透进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制造设备、通信设备、监测设备以及机电一体自动机设备都与电子信息工程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应当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重视学生

    2019年12期 No.320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大学语文教学中古典文学作品教学模式探究——评《山海经》

    彭春艳;

    <正>因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语文教学中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成效较低,学生普遍缺乏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对古典文学作品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不高,再加上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与热情,需要对大学语文古典文学作品教学模式进行探究,认识到古典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性,改进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更为生动有趣,以提高当前大学生古典文化精神。大学语文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

    2019年12期 No.320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单簧管演奏中音准训练方法探究——评《单簧管演奏教程3:音准练习》

    徐嘉;

    <正>单簧管的音域非常宽广,低音、中音及高音部分各具特色,且演奏性能十分灵活,在演奏旋律、音阶等方面都非常出色。演奏单簧管对演奏者的先天条件要求不是非常高,既不要求演奏者从小练习,也不要求很高的肺活量,因此学习单簧管适用人群范围较广。但在学习演奏过程中,必须在指法、音准等方面有相应的训练,进而提升单簧管演奏水平和层次。其中把握单簧管演奏的音准,训练采取怎样的方法非常重要,

    2019年12期 No.320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探究——评《有效情境创设的40项设计》

    张红兵;

    <正>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音乐、美术与体育等学科的地位与日俱增。音乐这门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音乐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难以达到音乐教学活动的新目标,新要求。基于此,广大音乐教育者纷纷对音乐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创新,在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已取得一定成效,能够有效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深刻认知到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认为知识置于一定的情境中才是活的知识,便于学生可持续理解,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应用情境教学法来展开实践。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教

    2019年12期 No.320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我国语篇研究的发展——评《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吴爱;

    <正>语言是生活中每天都会用到的东西,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语言学研究的现代化也正在取得进步。近几十年来,国外关于语言学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从语言的内部结构来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不同的模式,从语言的外部构成来看,站在不同的学科视角去研究语言,例如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国内语言学研究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迟缓,如何借鉴西方已有的成果,发展国内语言学研究,成为当前业界人士着重解决的

    2019年12期 No.320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7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究——评《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基于英语写作任务的行动研究》

    丰涛;

    <正>英语的学习贯穿了我国教育系统的整个过程,当其作为一门学科的时候,其语言特点和属性往往容易受到忽视,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思辨能力在英语学习和教育过程中逐渐成为培养重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习内容和知识框架,恰当地运用知识内部规律进行主观性思考,最终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应用在实践中。这种能力不仅仅针对英语学习,但

    2019年12期 No.320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鲁绣工艺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评《鲁绣的工艺、艺术及文化研究》

    段勇;

    <正>刺绣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其具有做工精美、工艺复杂的艺术特点,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一直都是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而制作工艺极其复杂精美的刺绣在某种程度上表示着社会地位与权力,古代就有用官服上的刺绣样式区别官位的传统。在整体的发展历程中,江苏、广东、湖南、四川四个地区的刺绣,以其极具审美性和区域色彩的特点,成为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绣",除此之外,山东地区的刺绣也呈现出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特点,闻名海内外。殷航著作的《鲁绣的工艺、艺术

    2019年12期 No.320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音乐平台下的作曲技术理论与教学指导——评《数字化音乐平台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分解”与“融合”研究》

    胡悍;

    <正>科技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让社会逐渐走向数字化与信息化,网络技术开始与传统的文化艺术产生交集,改变的同时也冲击着传统文化艺术的现代化发展,音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在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的介入下,开始出现了新的音乐形式与作曲形式,创作家们逐步突破传统的人工作曲,走进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音乐创作的时代。目前流行的电音等新型音乐种类,在年轻人中受到了热烈追捧,

    2019年12期 No.320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手风琴演奏技巧解读与曲目练习——评《手风琴演奏技巧》

    吴燕;

    <正>音乐、诗与书画历来是人们抒情畅意的重要表达方式,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曼妙的音乐会给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回味悠长的难忘记忆。而音乐就像一座瑰丽多变的彩虹桥,桥的这一端是创作者表现情绪与表达情感的音乐之灵,那么桥的另一端则是由语言、歌声与乐器合力展现出的音乐之美。其中作为乐器之一的手风琴因其携带方便、音域宽广、音色及表现力丰富而被广为应用。

    2019年12期 No.320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谈语言迁移的影响因素——评《语言迁移研究新视角》

    伍丹琼;

    <正>随着知识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地球村"的脚步渐行渐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中国以更高的姿态融入世界舞台,毫无疑问突破语言上的障碍,流畅沟通更利于开展与相关诸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掌握第二外语或多语人才队伍建设,已构成推动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在上述背景下,俞理明、常辉、姜孟合著《语言迁移研究新视角》

    2019年12期 No.320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民族声乐的发展与艺术魅力——评《声乐演唱艺术与民族声乐之微探》

    红梅;

    <正>音乐可以说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出的灿烂的艺术形式之一,人们在音乐中寄托情感,抒发胸臆。而在所有表达人类情感的音乐中,声乐又称得上是蕴含感情最为丰富、最为敏感、流传也最为广泛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声乐最早源起于西方,在其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中,逐渐传播到中国,并融合了诸多中国民族的风格与特色,从而逐渐形成了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古代没有声乐艺术,其实据《周礼》记载,早在我国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歌唱艺术,

    2019年12期 No.320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新闻教育探索——评《国际新闻史:从传播的世界化到全球化》

    郑笑眉;

    <正>随着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在中国的发展,我国与世界的接触与互动日益紧密,对世界信息的关注也逐渐提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经济和政治还是其他方面对世界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关注也不仅仅体现在一两个领域。在这样的接触日益密切的全球格局中,新闻成了国家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桥梁,国际新闻成为全球信息扩散和传播的重要渠道。中国的国际新闻报道承担着向世界传递中国对国际问题看法的任务,而世界各个国家的国际新闻也向中国传递着世界的发展与变化。随着国际新闻传播走向全球传播的步伐日益加快,国内

    2019年12期 No.320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提高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思考——评《大提琴学习指南》

    迟宇明;

    <正>目前看来,大提琴在中国得到了诸多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无论是大小演出都会出现大提琴演奏,大提琴也变得越来越"平易近人"。同时,该乐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对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很有意义。但是,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大提琴演奏技巧不断被创新和提高,技术也越来越难掌握,并且越来越复杂的双音频大量出现在作品中。鉴于国内外大提琴教学中的双音训练限于三度、六度和八度,其他双音的训练很少系统地参与其中,因此,在长期教学中,教师们深刻地意识到需要对

    2019年12期 No.320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国际教育探究——评《智力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学合作》

    格萨茹拉;

    <正>为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众多沿线国家的大学合作,《智力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学合作》一书特选取64个国家编写而成,系统介绍了沿线国家的教育概况特别是高等教育现状。该书按照中亚蒙古、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独联体和中东欧六个区域分别介绍了沿线国家教育的历史演进以及国际组织在大学合作中的角色,重点阐述了我国和64个沿线国家的大学合作形式和内容,集中总结了我国在沿线国家的中外合作办学情况和来华留学生教育情况,全面回顾了孔子学院在沿线国

    2019年12期 No.320 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音乐教育探究——评《音乐教育学研究方法》

    潘长瑜;

    <正>在全球化大潮袭来和世界各民族确立自身文化之时,中国的声乐艺术应该何去何从,乃是音乐学界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那么,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音乐教育该如何发展呢?对此,任志宏和张昆编著的《音乐教育学研究方法》一书提供了音乐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指导。《音乐教育学研究方法》一书主要从音乐史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的视角透析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一个吸纳多元文化的

    2019年12期 No.320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医学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探究——评《医学生理学(第3版)》

    严云飞;

    <正>医学生理学隶属生物学范畴,是一门专门研究生物体的组成器官和生命动态规律的科学。生物体是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的总称,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根据医学生理学研究的不同主题,可分为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通常被称为生理学,这是医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医学生理学研究对象是正常条件下生物的功能活动,如循环、呼吸、消化、排泄、运动、感觉、思考和繁殖。医学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命现象及其机制。

    2019年12期 No.320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唢呐教学艺术——评《中国唢呐艺术研究》

    胡美玲;

    <正>唢呐艺术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元素,同时也是一种坚持民间艺术流传形式的传统艺术。唢呐艺术与我国民俗活动、民族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其文化内涵的本质也非常深刻。《中国唢呐艺术研究》一书以前辈学者的学术成果和作者的实地调查为基础,综合运用音乐学、民族音乐学、乐器学、乐律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的唢呐音乐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和论述,并提出了某些新

    2019年12期 No.320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径教学训练中体能训练的技巧探究——评《田径运动体能训练》

    陆霞;

    <正>田径运动是一项集力量与速度于一体的高强度运动项目,但高强度的运动也需要一定的技巧训练。因此,本文将立足《田径运动体能训练》一书的基础理论,对田径教学训练中体能训练的技巧展开相应的讨论。《田径运动体能训练》一书系统地介绍了田径运动中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针对走跑、跳跃、投掷等具有力量性要求的技巧训练,除此之外,还有关于速度、柔韧、灵敏和耐力等方面的技巧训练。该书的出版能够为相关的田径运动训练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之所以如此说,因为以往的田径运动训练中,我国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基本

    2019年12期 No.320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美术教育对传统审美意识的培养探究——评《中国传统审美意象与美术教育》

    赵一粟;

    <正>大学美术教育在针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本构成之一。美术教育事实上可以理解为是对传统文化与艺术进行协调统一的过程。进行艺术创作需要立足于民族文化,只有对本民族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才能够创作出有内涵的作品,因此,大学美术教育更应该加强对传统审美意识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以增强学生对传统美的认知,凸显美术教育教学的独特文化属

    2019年12期 No.320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从教育功能的角度思考现代书法教育的方向——评《书法与书法教学》

    刘帅;车兰兰;

    <正>书法教育是指传授者与被授者之间所进行的书法知识的传授、书法技能的培养、书法文化审美的传达,以及书法文化中蕴藏的道德内涵与智慧养成等,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书法技能教育、审美教育以及道德培养等。自改革开放之后,书法教育在高校以及中小学教育中发展较快,特别是在书法技能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技能教育仅是书法教育功能与内容的一部分,强调技能的教学方式,相对来说没有足够的趣味性,难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书法审美教育和

    2019年12期 No.320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家具设计教学探究——评《家具设计》

    胡铭;

    <正>当前国内高校的家具设计专业教学、专业人才培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依然是较为凸显的问题。针对此问题,诸多教育专家学者进行了较深入的实践探索,各种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尝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家具设计专业教学的成效,其中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家具设计教学改革中较为成功的一次创新尝试。工作室制的教学,主要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方案制订实施等多

    2019年12期 No.320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浅谈通识教育视角下的高校美育——评《美的沉思》

    潘美秀;

    <正>新时期的教育创新理念以及构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背景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现代高等教育要深入挖掘美育的内涵本质,并遵循其发展规律,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以及高校通识教育体系中,将美育列为重点,构建协同发展的美育体系和模式。从美育的概念上来理解,主要包括美感认知教育、审美鉴赏教育以及美学素养形成与提升等方面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与意识,提升学生认知美、鉴赏美与创造美

    2019年12期 No.320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背景下的传媒教学创新思维分析——评《大数据时代传媒教育研究》

    侯大为;

    <正>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新媒体实际上包括思维之新、技能之新以及表现形式之新。在新媒体中,大数据是一个新鲜的热词,关注度很高。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传媒,尤其是大数据技术,让传媒产生了一些颠覆性的变化,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下,数据整理变得更快,并且通过各种数据模式,对数据进行交叉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往传统研究模式很难获取的结论。在新媒体时代,传媒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对于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

    2019年12期 No.320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管理与教育实践分析——评《图书馆资源管理与档案服务创新》

    胡玮璇;赵树宽;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数字化的普及,高校图书馆已不再是教师和学生查询信息的唯一选择,而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个性化和深层次学科化服务模式是各大高校图书馆的最终发展趋势。而所谓学科化服务,是清华大学在1998年引进的一种新时代新型服务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学科化,按

    2019年12期 No.320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运动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探索——评《体育教学创新与运动训练研究》

    黄学惠;

    <正>体育是人们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体育在运动理念、竞技方式、训练细节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和深入,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模式和内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创新与运动训练研究》一书针对近年来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最新发展现状,在开展科学化运动训练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汲取国内外众多专家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方面的成果,指出未来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发展方向。

    2019年12期 No.320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美术立体化教学中古典油画技法探究——评《六胖子油画技法》

    杨琳;

    <正>立体化教学是现代教育实践探索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多种媒介形态教材的开发和使用为学生提供了包括文本教材、电子教材、多媒体网络教材等的立体化的学习资源,拓展了课程教学的时空结构和展开方式,带动了教材与课程、课程与教学的同步发展,实现了丰富立体的教学效果。《六胖子油画技法》一书专注于古典油画技法的教学与创新,综合运用了立体化教学方法,操作条理清晰,语言朴实。无论在立体化教学手段的实际应用领域,还是在古典油画技法的实践领域,

    2019年12期 No.320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究——评《职业语文(第4版)》

    蔡榕滨;

    <正>2001年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等提法颇具新意,甚至极为大胆。而这些富有新意的提法,实际源于1997年展开的一场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2013年人教版初一(上)语文教材中删除了鲁迅作品《风筝》也曾引发教育界乃至民众的大讨论。时隔3年,2016年由温儒敏主编的"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其中大量增加古文等做法又引起了社会各界再一轮的大讨

    2019年12期 No.320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探析——评《家庭教育(彩色绘图本)》

    王亚楠;谢晶;

    <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各个国家政治文化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教育全球化也成为世界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重新认识和理解家庭教育,如何展开家庭教育,不但是广大家长关心的事情,更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家庭教育(彩色绘图本)》一书的作者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同时也是我国幼儿教育和

    2019年12期 No.320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0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资本循环——评《资本论》

    王权堂;李保民;

    <正>当前经济学的发展依赖于科学、高度数理化和数据驱动,是"自认为理性科学的知识组成的封闭体系",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使用不断提升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来认识、分析和理解经济现象,但是数据不可能穷尽所有未知领域。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大卫·哈维指出的:"《资本论》通过资本循环理论对资本运动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深刻阐述,比宏观经济理论更加深刻和尖锐,也更具解释力。"在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度变革的今天,《资本论》(全名《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和理论不

    2019年12期 No.320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综合认识——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与方法》

    王颖;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国际接轨,因此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必然要实现全面化,建立明确而全面的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和目标,创建开放性、交互性的管理运作模式。为纠正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质量管理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韩映雄教授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一书,从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两个层次对

    2019年12期 No.320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生态主义文学——评《使女的故事》

    陈霞;

    <正>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复杂多变的。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步伐,生态危机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减轻和预防生态灾难,重新唤起人们对地球以及地球生命生存现状的关注,生态文学承担起了义不容辞的责任。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的加拿大当代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便是这个以拯救地球及人类命运作为使命的阵线的杰出代表。由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完成的小说《使女的故事》,

    2019年12期 No.320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0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广告图片_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