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谋划教育改革与发展

  • 中国教师教育制度改革的战略审思

    杨天平;

    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中国教师教育体制改革已初步实现由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的战略转型,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职能有所削弱、普通综合高校的教师教育工作没有到位、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师教育资源严重流失、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教育水平亟待提高、各级各类院校的教师教育模式落后单一等五个方面。以国际经验为参照,推进教师教育的本土化;以师范院校为主体,推进教师教育的开放化;以综合性大学为依托,推进教师教育的大学化;以提高质量为宗旨,推进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选择。

    2009年06期 No.19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教师教育制度改革的战略审思

    杨天平;

    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中国教师教育体制改革已初步实现由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的战略转型,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职能有所削弱、普通综合高校的教师教育工作没有到位、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师教育资源严重流失、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教育水平亟待提高、各级各类院校的教师教育模式落后单一等五个方面。以国际经验为参照,推进教师教育的本土化;以师范院校为主体,推进教师教育的开放化;以综合性大学为依托,推进教师教育的大学化;以提高质量为宗旨,推进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选择。

    2009年06期 No.19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促进区域小学教育内涵发展策略

    张凤华;

    小学教育是教育大厦的基础,对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奠基性作用。北京市海淀区小学教育整体办学水平较高,办学特色突出,但是依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管理不够规范、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流动性大等问题。基于此,海淀区小学教育追求内涵式发展,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实现区域小学教育新的突破:以规范为基础,提高管理水平;以特色为导向,提升办学品质;以质量为根本,促进内涵发展。

    2009年06期 No.19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促进区域小学教育内涵发展策略

    张凤华;

    小学教育是教育大厦的基础,对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奠基性作用。北京市海淀区小学教育整体办学水平较高,办学特色突出,但是依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管理不够规范、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流动性大等问题。基于此,海淀区小学教育追求内涵式发展,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实现区域小学教育新的突破:以规范为基础,提高管理水平;以特色为导向,提升办学品质;以质量为根本,促进内涵发展。

    2009年06期 No.19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英国提升薄弱学校质量的举措

    孙德芳;

    2009年伊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困扰下,英国政府积极应对这一困境,着眼于英国的未来发展,制订了旨在提升教育卓越与教育公平、提升薄弱学校质量的《新机遇:未来机会均等》的白皮书。其中家庭、学校、社区间的互动,个性化学习,关联性课程以及形成一流的专业教学策略对推进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改善我国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有四点启示:吸引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改变薄弱学校管理模式;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专业性;追求学生的差异发展。

    2009年06期 No.194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英国提升薄弱学校质量的举措

    孙德芳;

    2009年伊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困扰下,英国政府积极应对这一困境,着眼于英国的未来发展,制订了旨在提升教育卓越与教育公平、提升薄弱学校质量的《新机遇:未来机会均等》的白皮书。其中家庭、学校、社区间的互动,个性化学习,关联性课程以及形成一流的专业教学策略对推进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改善我国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有四点启示:吸引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改变薄弱学校管理模式;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专业性;追求学生的差异发展。

    2009年06期 No.194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教学点的形成、现状与危机——来自中部Z市教学点的质性研究

    田宝宏;

    教学点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它是农村学龄人口持续减少的结果。从中部Z市的调查结果来看,教学点的存在使农村地区有限的教育资源产生了大量的浪费与流失,而且教学点内教师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工作量。随着我国学龄儿童的减少,教学点将会持续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和整个社会必须采取措施应对。

    2009年06期 No.19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农村教学点的形成、现状与危机——来自中部Z市教学点的质性研究

    田宝宏;

    教学点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它是农村学龄人口持续减少的结果。从中部Z市的调查结果来看,教学点的存在使农村地区有限的教育资源产生了大量的浪费与流失,而且教学点内教师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工作量。随着我国学龄儿童的减少,教学点将会持续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和整个社会必须采取措施应对。

    2009年06期 No.19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图片

卷首语

讯息传真

教育理论研究

  • 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基于重庆市四区县的调查

    朱福胜;宋乃庆;

    学校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尽管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是一个公认的、显然的事实,但是通过实证调查,运用数学工具,探究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对所受教育年限与公民素质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初步构建了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的数学模型,证实了基础教育对提高公民素质有显著作用;研究结论也佐证了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以及切实保障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必要性。

    2009年06期 No.194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基于重庆市四区县的调查

    朱福胜;宋乃庆;

    学校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尽管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是一个公认的、显然的事实,但是通过实证调查,运用数学工具,探究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对所受教育年限与公民素质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初步构建了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的数学模型,证实了基础教育对提高公民素质有显著作用;研究结论也佐证了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以及切实保障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必要性。

    2009年06期 No.194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主体性教育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

    岳伟;涂艳国;

    主体性教育是弘扬儿童主体精神、培养儿童主体能力、塑造儿童主体人格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和解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性教育的研究经历了探索与争鸣、研究的深化、反思与总结三个阶段。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主体性教育正逐渐被社会各界广泛地理解、接纳和认可,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当今主体性教育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这主要表现为:要拓展对主体性教育核心概念的理解;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对话;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转化教育研究思维方式。

    2009年06期 No.194 20-2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0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主体性教育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

    岳伟;涂艳国;

    主体性教育是弘扬儿童主体精神、培养儿童主体能力、塑造儿童主体人格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和解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性教育的研究经历了探索与争鸣、研究的深化、反思与总结三个阶段。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主体性教育正逐渐被社会各界广泛地理解、接纳和认可,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当今主体性教育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这主要表现为:要拓展对主体性教育核心概念的理解;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对话;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转化教育研究思维方式。

    2009年06期 No.194 20-2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0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热点问题研究

  • 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文化分析

    郝明君;

    当前中小学生厌学现象较为严重,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有其滋生的文化土壤。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中小学生厌学的根源主要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学校先进校园文化的缺失;"合理性"家庭文化的缺失;大众文化消极作用的侵蚀。基于此,中小学生厌学的防治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建设先进校园文化,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第二,强化校园文化认同,使学生爱校乐学;第三,营造合理性家庭文化,培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品德;第四,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大众文化,降低其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2009年06期 No.194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0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文化分析

    郝明君;

    当前中小学生厌学现象较为严重,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有其滋生的文化土壤。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中小学生厌学的根源主要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学校先进校园文化的缺失;"合理性"家庭文化的缺失;大众文化消极作用的侵蚀。基于此,中小学生厌学的防治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建设先进校园文化,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第二,强化校园文化认同,使学生爱校乐学;第三,营造合理性家庭文化,培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品德;第四,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大众文化,降低其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2009年06期 No.194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0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教师轮岗政策实施问题检视

    马焕灵;景方瑞;

    教师轮岗制是促进教育均衡的一项新举措,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以及轮岗教师存在后顾之忧两大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与政策目标超出政策能力限度、政策相关者利益冲突、政策实施缺乏人文关怀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督查、纠偏不足密切相关。只有完善政策体系、构建利益冲突消解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健全政策督查与纠偏机制以及进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才能保证该项教育政策取得预期效果,保证政策目标最终实现。

    2009年06期 No.19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教师轮岗政策实施问题检视

    马焕灵;景方瑞;

    教师轮岗制是促进教育均衡的一项新举措,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以及轮岗教师存在后顾之忧两大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与政策目标超出政策能力限度、政策相关者利益冲突、政策实施缺乏人文关怀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督查、纠偏不足密切相关。只有完善政策体系、构建利益冲突消解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健全政策督查与纠偏机制以及进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才能保证该项教育政策取得预期效果,保证政策目标最终实现。

    2009年06期 No.19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 学校特色发展:内涵、条件、问题与途径

    王伟;

    独特、优质和稳定既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内涵与根本属性,又是判定学校特色发展的内在标准。学校在与社会的关系中取得相对独立地位,学校在与同类其他学校的关系中以个体方式生存,学校在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中体现出特色意识与创造个性,这是支撑学校特色发展的三重条件。民办学校、政府与市场,学校与社区(社会),学校与文化,学校与人的发展是影响学校特色发展实践的四个深层问题。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校本研究、课堂教学创新与校本管理则是学校特色实践的主要途径。

    2009年06期 No.194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学校特色发展:内涵、条件、问题与途径

    王伟;

    独特、优质和稳定既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内涵与根本属性,又是判定学校特色发展的内在标准。学校在与社会的关系中取得相对独立地位,学校在与同类其他学校的关系中以个体方式生存,学校在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中体现出特色意识与创造个性,这是支撑学校特色发展的三重条件。民办学校、政府与市场,学校与社区(社会),学校与文化,学校与人的发展是影响学校特色发展实践的四个深层问题。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校本研究、课堂教学创新与校本管理则是学校特色实践的主要途径。

    2009年06期 No.194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以差异管理促教师发展

    祝长水;

    差异管理能够让每个教师在充分发挥才能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最大化发展和最大化价值贡献,进而推动学生和学校优化发展。校长实施差异管理,必须从分析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差异入手,找准二者的差异;建立良好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根据不同人才采取恰当的激励措施;在目标、措施、评价等方面为教师发展提供相应的发展平台;依据人的个性差异和成长规律,将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差异管理促进教师发展,释放教师教育能量和发展能量,生成学校核心发展力。

    2009年06期 No.194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以差异管理促教师发展

    祝长水;

    差异管理能够让每个教师在充分发挥才能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最大化发展和最大化价值贡献,进而推动学生和学校优化发展。校长实施差异管理,必须从分析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差异入手,找准二者的差异;建立良好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根据不同人才采取恰当的激励措施;在目标、措施、评价等方面为教师发展提供相应的发展平台;依据人的个性差异和成长规律,将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差异管理促进教师发展,释放教师教育能量和发展能量,生成学校核心发展力。

    2009年06期 No.194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课程与教学

  • 创设实验教学情境 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熊言林;张勇;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优化,其主要方法有:利用实验引奇激趣,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利用实验引入矛盾,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利用实验悖常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用实验制造反常,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利用实验设置陷阱,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利用实验开展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利用化学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009年06期 No.194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创设实验教学情境 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熊言林;张勇;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优化,其主要方法有:利用实验引奇激趣,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利用实验引入矛盾,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利用实验悖常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用实验制造反常,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利用实验设置陷阱,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利用实验开展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利用化学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009年06期 No.194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教学的本质是思维对话

    徐建敏;

    <正>教学本质的问题是任何教学理论都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在梳理近二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理论观点的过程中,我们概括出三种教学本质观:一

    2009年06期 No.194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教学的本质是思维对话

    徐建敏;

    <正>教学本质的问题是任何教学理论都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在梳理近二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理论观点的过程中,我们概括出三种教学本质观:一

    2009年06期 No.194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高中选修课程实施需要强化课程调控

    杨宝山;

    选修课程的多样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在课程整体规划上对选修课程实施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强化地方选修课程实施方案与学校选修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在关联;加强地方选修课程实施的调控,认真总结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及时调整教师培训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选修课程教材选用的指导和选修课程教材实施的调控;认真研究高中选修课程经验的普适性,提高选修课程管理的有效性。从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实际问题出发,合理地规划选修课程、有效地调控选修课程、科学地管理选修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2009年06期 No.194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中选修课程实施需要强化课程调控

    杨宝山;

    选修课程的多样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在课程整体规划上对选修课程实施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强化地方选修课程实施方案与学校选修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在关联;加强地方选修课程实施的调控,认真总结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及时调整教师培训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选修课程教材选用的指导和选修课程教材实施的调控;认真研究高中选修课程经验的普适性,提高选修课程管理的有效性。从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实际问题出发,合理地规划选修课程、有效地调控选修课程、科学地管理选修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2009年06期 No.194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县域高中校本课程研发与管理路径

    高翔;吕运法;

    校本课程研发要消解校本课程实践活动泛化的形式主义课程观,弱化刻意以教材文本表现的虚无校本课程形式。学校应依据本校的基础与特色,探寻校本课程实施路径。指导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应是"自上而下"的演绎模式,形成校本课程的方式应是"自下而上"的归纳模式。分层赋责、突出备课组是校本课程研发、实施和学业评价管理的行政单元,教师合作共同体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责任人。县域高中校本课程实施应尊重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需要,在理想课程规划与现实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的结合点。

    2009年06期 No.19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县域高中校本课程研发与管理路径

    高翔;吕运法;

    校本课程研发要消解校本课程实践活动泛化的形式主义课程观,弱化刻意以教材文本表现的虚无校本课程形式。学校应依据本校的基础与特色,探寻校本课程实施路径。指导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应是"自上而下"的演绎模式,形成校本课程的方式应是"自下而上"的归纳模式。分层赋责、突出备课组是校本课程研发、实施和学业评价管理的行政单元,教师合作共同体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责任人。县域高中校本课程实施应尊重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需要,在理想课程规划与现实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的结合点。

    2009年06期 No.19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下的学生发展

    赵桂霞;

    探索新的课程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每所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在结合自身实际基础上,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多元课程体系,即生本化的国家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学校通过整合教材、搭建"引桥"、开发"大家"系列课程及"文化"系列课程等途径将课堂与课外、统一目标与特色目标、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2009年06期 No.19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下的学生发展

    赵桂霞;

    探索新的课程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每所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在结合自身实际基础上,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多元课程体系,即生本化的国家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学校通过整合教材、搭建"引桥"、开发"大家"系列课程及"文化"系列课程等途径将课堂与课外、统一目标与特色目标、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2009年06期 No.19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学科教学具有教育性再析

    周彬;

    学科教学既可以理解成教师只对学生学科学习负责,也可以理解成教师在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基础上更强调对学生学科学习负责。前者表面上让学科教师的教学任务更轻,而且学校也的确通过班主任的设置认可了这种观点。但事实证明,失去对学生全面生活的了解与学生全面发展关心的学科教学变得越来越功利,学科教学的路也越走越窄。因此,将学科教学融入学生德育之中,不但能够为学生德育寻找到主阵地,而且可以帮助学科教学走出当前的困境。

    2009年06期 No.194 54-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学科教学具有教育性再析

    周彬;

    学科教学既可以理解成教师只对学生学科学习负责,也可以理解成教师在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基础上更强调对学生学科学习负责。前者表面上让学科教师的教学任务更轻,而且学校也的确通过班主任的设置认可了这种观点。但事实证明,失去对学生全面生活的了解与学生全面发展关心的学科教学变得越来越功利,学科教学的路也越走越窄。因此,将学科教学融入学生德育之中,不但能够为学生德育寻找到主阵地,而且可以帮助学科教学走出当前的困境。

    2009年06期 No.194 54-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研究性学习两种范式:归纳式与演绎式

    孙明娟;

    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应尝试将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与教育理念引入到实际教学中,归纳式探究与演绎式探究正是适应这一理念的教学模式与策略。归纳式探究旨在使学生根据对某类事物中有代表性的部分对象及其属性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得出一般性结论;演绎式探究旨在使学生学会从一般性原则到特殊事例的思路来考虑问题,灵活性是演绎式探究的重要特点。这两种范式重在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与亲身体验、强调发展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2009年06期 No.194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研究性学习两种范式:归纳式与演绎式

    孙明娟;

    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应尝试将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与教育理念引入到实际教学中,归纳式探究与演绎式探究正是适应这一理念的教学模式与策略。归纳式探究旨在使学生根据对某类事物中有代表性的部分对象及其属性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得出一般性结论;演绎式探究旨在使学生学会从一般性原则到特殊事例的思路来考虑问题,灵活性是演绎式探究的重要特点。这两种范式重在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与亲身体验、强调发展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2009年06期 No.194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给“分数”一个表现的机会

    郑英;

    分数是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用方法。教师如果能够创造性地利用分数,就能够使教学于平淡之中见精彩。分数的使用方式有减分、借分、空白分、区间分、分数券等方法。分数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使用分数的技巧需要慎之又慎,应把握好几个平衡:"客观"兼顾"人文";"激励"兼顾"指正";"差异"兼顾"公平"。

    2009年06期 No.194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给“分数”一个表现的机会

    郑英;

    分数是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用方法。教师如果能够创造性地利用分数,就能够使教学于平淡之中见精彩。分数的使用方式有减分、借分、空白分、区间分、分数券等方法。分数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使用分数的技巧需要慎之又慎,应把握好几个平衡:"客观"兼顾"人文";"激励"兼顾"指正";"差异"兼顾"公平"。

    2009年06期 No.194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设计策略

    郭要红;

    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基于预定课程学习目标,为完成师生共同选择的既定任务而开展的,通过交流与互动达成有效果与有效益教学的活动。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是:依据挑战性学习目标,精选、精编习题;预设弹性作业,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要;在合理的作业形式中及时反馈,动态生成矫正作业。

    2009年06期 No.19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5 ] |[阅读次数:0 ]
  • 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设计策略

    郭要红;

    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基于预定课程学习目标,为完成师生共同选择的既定任务而开展的,通过交流与互动达成有效果与有效益教学的活动。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是:依据挑战性学习目标,精选、精编习题;预设弹性作业,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要;在合理的作业形式中及时反馈,动态生成矫正作业。

    2009年06期 No.19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5 ] |[阅读次数:0 ]
  •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指导策略

    霍素君;许建中;

    语文综合性学习并非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平列的学习领域,而是语文课程中与单项性学习相并列的一种学习形态。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多元,方式多样。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正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正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全面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恰当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

    2009年06期 No.194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指导策略

    霍素君;许建中;

    语文综合性学习并非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平列的学习领域,而是语文课程中与单项性学习相并列的一种学习形态。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多元,方式多样。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正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正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全面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恰当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

    2009年06期 No.194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教师发展

  • 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转移的基本范式

    周成海;孙启林;

    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转移根源于新的人性观、知识观和学习观的确立。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转移包含三个基本向度:从"被动性发展"转向"主体性发展",使老师不再是他人塑造、规训的对象,而是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从"个人化发展"转向"交往性发展",使老师能够在交往、对话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从"去情境性发展"转向"情境性发展",使教师在实践中或从实践中学习,在与情境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

    2009年06期 No.194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转移的基本范式

    周成海;孙启林;

    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转移根源于新的人性观、知识观和学习观的确立。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转移包含三个基本向度:从"被动性发展"转向"主体性发展",使老师不再是他人塑造、规训的对象,而是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从"个人化发展"转向"交往性发展",使老师能够在交往、对话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从"去情境性发展"转向"情境性发展",使教师在实践中或从实践中学习,在与情境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

    2009年06期 No.194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师专教师伦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闻丹;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伦理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教师爱岗敬业意识淡薄、关爱学生力度不够、严谨治学精神欠缺、忽视课堂教学、自律意识亟待提高等。教师职业信念不坚定,情感投入不到位,忽视专业素养的提升,产生职业倦怠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有:突出师范特色的专业信念教育与管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增强"师爱"意识,密切师生情感关系;树立课程改革意识并合理规划发展阶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两代师表"意识,不断寻求工作兴奋点,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2009年06期 No.194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师专教师伦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闻丹;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伦理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教师爱岗敬业意识淡薄、关爱学生力度不够、严谨治学精神欠缺、忽视课堂教学、自律意识亟待提高等。教师职业信念不坚定,情感投入不到位,忽视专业素养的提升,产生职业倦怠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有:突出师范特色的专业信念教育与管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增强"师爱"意识,密切师生情感关系;树立课程改革意识并合理规划发展阶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两代师表"意识,不断寻求工作兴奋点,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2009年06期 No.194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教师职前情感的培养与开发

    李亚文;

    教师情感的职前培养具有前瞻性和持久的教育效力。师范教育阶段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情感培养开发可遵循"三个贯彻始终"的培养原则:职业情感的内驱力培养贯穿教育学课始终;爱心和良心教育贯穿教育学课始终;教师职业美感教育贯穿教育学课始终。

    2009年06期 No.194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教师职前情感的培养与开发

    李亚文;

    教师情感的职前培养具有前瞻性和持久的教育效力。师范教育阶段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情感培养开发可遵循"三个贯彻始终"的培养原则:职业情感的内驱力培养贯穿教育学课始终;爱心和良心教育贯穿教育学课始终;教师职业美感教育贯穿教育学课始终。

    2009年06期 No.194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如何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张良才;

    教师的研究是通过反思性实践、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合作,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教师成为研究者具有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功能,使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幸福之路";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使学生走上全面发展的健康之路;具有发展学校的功能,有助于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践证明:唤醒科研意识,激发教师研究潜能;搭建学习平台,创设交流环境;编制课题研究指南,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教师的研究习惯,是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009年06期 No.194 77-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张良才;

    教师的研究是通过反思性实践、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合作,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教师成为研究者具有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功能,使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幸福之路";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使学生走上全面发展的健康之路;具有发展学校的功能,有助于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践证明:唤醒科研意识,激发教师研究潜能;搭建学习平台,创设交流环境;编制课题研究指南,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教师的研究习惯,是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009年06期 No.194 77-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智慧型班主任专业发展策略

    谷兴伟;

    智慧型班主任是指具有较高教育智慧,对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能够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富于创新的班主任。班主任专业发展可以通过学习交流、模仿反思和课题探索等主体性专业发展策略来实现。智慧型班主任主体性发展策略的有效实施需要学校创设有利于班主任实践智慧提升的激励性管理机制。

    2009年06期 No.194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智慧型班主任专业发展策略

    谷兴伟;

    智慧型班主任是指具有较高教育智慧,对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能够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富于创新的班主任。班主任专业发展可以通过学习交流、模仿反思和课题探索等主体性专业发展策略来实现。智慧型班主任主体性发展策略的有效实施需要学校创设有利于班主任实践智慧提升的激励性管理机制。

    2009年06期 No.194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教学自主: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姚计海;

    教学自主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教师表现出消极被动、被规定的职业特征。教学自主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教学自主性,即教师作为主体对自身的指导和支配,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教学自主权,即学校管理赋予教师的教学权利,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动力。教师专业发展必然遵循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内外动力的作用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据。

    2009年06期 No.194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0 ]
  • 教学自主: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姚计海;

    教学自主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教师表现出消极被动、被规定的职业特征。教学自主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教学自主性,即教师作为主体对自身的指导和支配,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教学自主权,即学校管理赋予教师的教学权利,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动力。教师专业发展必然遵循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内外动力的作用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据。

    2009年06期 No.194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

    袁利平;戴妍;

    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在同伴支持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分享、协商、反思等实践活动,以达到有意义学习为目的,以促进个体发展为旨归,以追求共同事业为目标的特殊组织形式。学习共同体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学习共同体构建良好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形塑合作性的学校文化,建立健全教师共同体学习机制,建立发展性的评价制度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形式发生"格式塔"转换的必然路径。

    2009年06期 No.194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

    袁利平;戴妍;

    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在同伴支持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分享、协商、反思等实践活动,以达到有意义学习为目的,以促进个体发展为旨归,以追求共同事业为目标的特殊组织形式。学习共同体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学习共同体构建良好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形塑合作性的学校文化,建立健全教师共同体学习机制,建立发展性的评价制度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形式发生"格式塔"转换的必然路径。

    2009年06期 No.194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2 ] |[阅读次数:0 ]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