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 关于弘扬民族文化与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顾明远;

    <正> 一、弘扬民族文化的现实意义弘扬民族文化在当前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 1、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现代观念和传统观念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要不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历史上社会变革都会遇到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和冲突。这是因为,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反映,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必然要伴随新的思想体系

    1992年0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伍柳亭;

    <正> 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开放改革中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重视在理论和实践上探讨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通过培养人才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并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受社会大文化的制约。教育又是一种

    1992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简讯

    <正> △应日中农林水产交流协会邀请,以李吉林为团长、王恩大为副团长的中国教育学会代表团于1991年11月6日至20日访问了日本。△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教育学会于1991年12月5日至10日在武汉召开第二届年会,探讨考试制度改革等问题。

    1992年01期 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与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袁振国;

    <正>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方向邓小平同志1983年就指出:“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这确实是高屋建瓴把握未来的点睛之笔。纵观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40年的教育实践,可以看到一个基本的事实,教育只有沿着现代化的道路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得成功,否则就要遭受挫折。现代化与工业化的进程相联系,但工业

    1992年01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古代学习论与当前教育改革

    钟祖荣;

    <正> 中国古代的教育理论特别是教学理论,很大部分是学习论。中国古代有重学的传统,教育家们虽强调教师的作用,却把自学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今天世界各国教改的一个总趋势便是强调学生自学的作用和地位。因此,挖掘、分析和借鉴古代学习论,对当前教改则显得更有意义。古代学习论内容极为丰富,博大精深。本文只取其中几个问题,结合当

    1992年0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丁刚;

    <正> 1991年11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和云南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以“弘扬民族文化、深化教育改革”为主题,围绕当前教育改革中弘扬民族文化的现实意义,如何弘扬民族文化,以及弘扬民族文化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等方面问题,展开了热烈和较为深入的讨论。一、关于弘扬民族文化对教育改革的意义弘扬民族文化与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何在今天的教育现代化进

    1992年01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语文课堂教学兴趣点初探

    翟京华;

    <正> 语文教学中存在不存在学习兴趣点问题?存在。所谓“兴趣点”,是指能引起学生喜好情绪的某个方面、某个部分。学生对有的课文喜欢,对有的课文就不喜欢。这种兴趣表现在教学中无时不在。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在引起、鼓舞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发、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中起着巨大作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道出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

    1992年01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谈化学课堂教学美的创造

    邓星汉;

    <正> 一、何谓教学美及化学教学美的功能何在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美即教学艺术之美,指的是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美。它包括语言美、教态美、情感美、内容美、气氛美、智能美等等。教学美是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是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的闪光,是教师执著追求的产物,是教师的思想、情感、气质、性格、智慧、才能,以及教

    1992年01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肇东市小学“教学达标”实验报告

    崔秉正;

    <正> 所谓“教学达标”,就是使教学管理科学化,使教学工作标准化,保证教学质量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促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1988年初开始,我市开展了“小学教学达标”实验。三年多的实验,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近几年来,不少学校教学质量偏低。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学习教学大纲不够,对所任学科的性质和教学任务不明确,对各科

    1992年01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简论书法教育

    钟玉麟;

    <正> 书法,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国粹。在历史的长河中,她得以延续发展、弘扬光大、久盛不衰,为国人引为骄傲,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应该说,功在书法教育,是书法教育担当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以多种形式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人才。

    1992年01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体育课应当重视体操教学

    刘光林;

    <正> 目前,大多小学不重视体操教学,学生缺乏体操训练,甚至一些学校根本就没开设体操课。面对这一现实,我的感触颇深。中小学生,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他们的身体、智力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极强。此时对他们身体和智力进行全面培养训练,是关系到他们一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体操练习,要求动作准确和姿态优美,这对培养他们健美的形体,端正的姿态是极其重要的手段;对中小学生的身体全面发展和矫正身体某些方面的先天不足也是有极大作用的。由于中小学生身体、意识可塑性大和可接受性强,在这个阶段,利用体操

    1992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通往未来职业的教研探索

    史均翰;

    <正> 在近几年的教育学教学中,我尝试使当前的教学与学生未来的教师职业结合起来的探索,效果颇佳,谨小结如下: 一、探索过程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为了使教学与社会教育实践相结合,特别是为了克服师范院校学生在教育实习中与毕业后任教初期普遍存在着教学中能传授知识而经验不足,难于保证教学效果,尤其不善

    1992年01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高师毕业生不愿当中学教师的情况调查

    蔡泽民;范正刚;范光荣;

    <正> 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要流向中学教育战线,这本是由高等师范院校的性质和中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决定的。但在我们最近对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及有关方面的调查中,却强烈地感受到高师毕业生择业趋向严重扭曲,不愿当中学教师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某市两所最主要的高等师范院校为例,这两所院校每年招生3300人,毕业生约2100人。根据该市基础教育状况和有关部门的计划安排,两所院校每年分别有80%和45%的毕业生要到中学任教。但据了解,这

    1992年01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探讨

    李善初;

    <正>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一项面广人多、时间久远的系统工程。当前这项工程全国各地大多处于初步试验阶段。究竟怎样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实施,看来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理论研究,以求教于教界同仁。一、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性质“为师性”的特点,正确处理行业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当今,继续教育已是世界潮流,时代需要。我国各行各业的干部职工都需要不断地

    1992年01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强对青年教师人生价值观导向的心理学思考

    杨童;

    <正> 加强对青年教师人生价值观导向,是搞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从心理学角度,就当代青年教师的主要特点、心理因素,以及怎样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等几个问题,谈谈粗浅看法。 (一) 纵观青年教师的人生价值观现状,总体来说特点有: 1、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性。青年教师

    1992年01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吴明康;

    <正> 近年来,我县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改革是围绕“开展‘四小’儿童活动,提高农村小学生素质”这一实验课题而进行的。所谓“四小”儿童就是:小学生在课堂做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的小主人,在课外做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小能手,在家庭做家长农业劳动的小帮手,在村组做传递农业科技信息的小广播。一、问题的提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儿童的生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求一种能够把儿童的所有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都包括进来的教育形式,把各方面的力量都组织起来,为着同一

    1992年0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城市郊区农村高中发展问题

    许步云;

    <正> 我国城市普通教育已形成一定模式,广大农村地区普通教育也有一批典型,如山东平度、辽宁海城。但是城市郊区普通教育发展困难,城乡差别增大。尤其是城市郊区农村高中办学模式向城市看齐,结果既不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又不能向高校输送合格新生。以北京市海淀区山后农村地区为例,从1988年以来,生源严重不足,高中呈萎缩状态。该地区7个乡,有6所初级中学和3所完全中学,有8万亩土地和11万人口。1985年以来,初中毕业生升入中专中技,呈上升趋势,高中招生和升学出现严重滑坡现象。高中生源不足,录取多

    1992年0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强学会自身的建设

    郭永福;

    <正> 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和学会自身发展的要求。中国教育学会成立12年来,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科普、科研、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等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为发展和改革教育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基层服务,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应该看到,学会工作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各级学会(研究会)发展也很不平衡。只有加强学会自身的建设,不断提高战斗力,才能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斗争面前保持

    1992年0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教改实验活动的现状及意义

    周林;

    <正> 我国中小学教改实验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一些教育科学工作者却产生了“教改实验活动究竟是什么”的疑问。这个问题的科学答案应根据这一活动的现实状况实事求是地导出。仅凭想象给这一活动指派种种特性,恐将有碍其发展。本文拟以四川教改实验活动为例,简要

    1992年01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探索幼小中大学德育的相互衔接

    但忠厚;

    <正>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要求从普遍联系出发,既看到事物的区别,又看到事物的联系,从区别中把握联系发展,在联系中看到区别阶段。运用这一基本理论,观察、研究、指导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看到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德育工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层次之分又有上下衔接,既是系统的发展,又有阶段的特点。探索德育的相互衔接就是从研究幼、小、中、大学四个教育阶段德育的相互关联入手,寻求德育现象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两年多来,

    1992年01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整体着眼 单项突破——泸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初步实践

    陈世楷;张海龙;

    <正> 我县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总体设计,课题分解;专题落实,点上试验;分段实施,单项突破;由点及面,整合超越。即通过各实验项目的有机结合,使农村教育超越传统的自我封闭状态,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根本,初步形成经济、科技、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90年代及下个世纪我县社会经济

    1992年01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开设独立型美育课实验的研究报告

    揭晓兮;

    <正> 1987年9月至1989年7月,内江市教委在所辖八县一区和直属的部分普通中学、中等师范学校的75个教学班3759名学生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开设“独立型美育课”实验。这一实验是在教学的自然背景下(每周开设一节美育课,排上课表,由专、兼职教师任教,以我市组织编写的《中学美育读本》为教材)进行的专业学科教学的现场实验研究。两年的实践,对在高中、中等师范学校开设美育课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实质性探索;对美育的育人功能、方法、途径和实施美育的一般原则及操作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讨。由此,积累了一些较具实效性的课堂美育的教学经验,为在中学加强美育、以美育人探出了路子,获得了较为可行的依据。

    1992年01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普通中学素质教育目标浅说

    陈德华;

    <正> 一、普通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应当包括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以及各类素质教育相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来说所应达到的分目标。现阶段我国普通中学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1992年01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

    赵闾先;

    <正> 1991年11月29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和中国教育报社在京联合召开了座谈会。与会同志按照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联系当前教育的实际,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发表了意见。中央教科所所长卓晴君说,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宣言,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纲领。对教育战线来说,这个讲话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一盏指路明灯。全国教育工会主席李星万说,1940年毛泽东同志写了《新民主主义论》,我认为,

    1992年01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探讨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规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青少年道德教育研讨会综述

    <正>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不久前在杭州召开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地的30多位教授、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同志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养成教育问题许多同志认为,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的道德教育,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它旨在使学生逐渐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综合地培养和训

    1992年01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书法教育理论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锄禾;

    <正>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一届二次理事会暨第二次书法教育理论研讨会于1991年11月中旬在贵阳举行。从理事会上路达理事长所做的《三年来工作总结》报告中获悉,书法教育研究会在成立初期就向国家教委写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建议》,积极争取国家教委对书法教育的重视。这个报告经中国教育学会送请国家教委,国家教委办公厅于1990年10

    1992年01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国教育理论刊物协作会议纪要

    彭钢;

    <正> 1991年10月29日~11月1日,全国教育理论刊物协作会议在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镇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25家教育理论刊物的代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张健,中央教科所所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秘书长卓晴君到会作了重要讲话。江苏省教委副主任陈乃林,江苏省普教局副局长、江苏省教科所所长袁金华,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春元等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讨论了教育理论刊物如何处理好“阵地”与“园

    1992年01期 6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