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宏启;
教育公平不同于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通过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来促进教育公平,是走向真正高水平教育公平的唯一正确的路径选择,但不能因此否认教育自身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推进教育公平的责任和作用,也不能因此低估教育和教育公平对于推进社会公平的意义和价值。教育效率是指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贡献率,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主次关系,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两个可以独立的、同等重要的教育追求或者教育目标。现代教育应该坚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并重”的原则,通过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效率应该且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政策选择。
2006年1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208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0 ] |[阅读次数:0 ] -
<正>鸡西市位于祖国的东北边陲,是一座资源型发展中的城市。近年来,鸡西市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目标定位,立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努力创办人民群众满意教育为办学宗旨,积极推进创新,打造优势,提升质量,放大效益,在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高中教育普及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双高普九、危房改造、扶贫助学等多方面都取得明显突破。目前,全市465所中小学校,
2006年12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乔锦忠;
市场经济背景下,公立学校的运转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要求政府在管理过程中改变过去单一的计划方式,引入契约方式。政府与公立学校之间的契约关系与外部市场中的契约有所不同,是一种“准市场”的契约关系。政府采用准市场机制的主要形式有发放“教育券”和成立“特许学校”等。政府采用准市场方式的目的是鼓励公立学校展开竞争,提高公立学校质量,在准市场模式下公立学校仍由政府举办,经费仍来源于政府,入学机会主要依赖于学习能力和个人意愿而非家庭经济状况,与教育市场化截然不同。
2006年12期 5-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小鸥;
教育中的心理契约指教育关系中存在的一系列的彼此期待的主观信念,是教育关系双方相互期望的集合,它反映了教育关系的本体面貌。在分析教育中心理契约的特殊性和功能表现的基础上,提出建构和维护心理契约的基本策略。
2006年12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史燕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推进中小学校督导评估的制度化进程。要建立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教育督导机构“牵头”,省、市、县三级负责,以市、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合理确定督导评估体系的整体架构,科学设计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具体项目,建立督导评估内容更新机制;健全督导评估工作规范,完善自评制度、监督制度、结果公报制度、结果运用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2006年12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华桦;
为个体提供角色学习的机会和经验是学校社会化功能的重要内容。当前学校教育中的角色学习存在着目标单一化、手段强制僵化等误区,导致个体社会化失败,成为“单向度”的人。加强互动、重视情感、多维评价,有助于改进学校的社会化功能,帮助个体更好地实现角色适应。
2006年12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彭世华;谭日辉;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在基础教育,在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是欠发达县域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本性原因;社会发展不均衡是欠发达县城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教育人事和工资制度不合理是是导致欠发达县城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现行教育体制的客观不足是导致欠发达县域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2006年12期 18-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刘朋;
树立教育督导服务观是建立教育督导机构与学校新型关系的关键所在。深化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实践,需要处理好以下3方面关系:“督学”与“督政”的关系、督学队伍专业化和督导机构专业化的关系及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教育督导运行机制的关系,努力探索区域教育督导服务机制,不断促进区域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2006年12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卜玉华;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和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推进与深入,学校场域中,政党精神伦理的祛魅成为一个不争事实,并感染式地造成了我国学校在学生公共伦理精神培育中伦理资源亏空的事实。在公共伦理精神养成的主阵地——班级生活和课堂教学在此方面的使命弱化,以及学校培育关键人——教师公共使命的式微是最典型的表现。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学校对公共伦理责任承担上的不充分。
2006年12期 25-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查啸虎;王守恒;
学校组织形象是由学校理念形象、学校行为形象和学校视觉形象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良好的学校组织形象对于拓展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促进学校成员积极心态的形成,增强学校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形象建设的主要策略包括科学定位、理念锤炼、内外结合和强化宣传等。
2006年12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赵亚夫;
公民教育是近代社会的产物,是民主社会教育的基石。在基础教育中,作为现代公民政治素质和社会行动能力的养成教育,公民教育必须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加以区分。
2006年12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李敏;
在学校教育中,“中间生”现象的存在影响了这类学生的健康发展。“中间生”的个体立场受到漠视是“中间生”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消除“中间生”现象,教师应采取的策略是:以关注为起点,构建教师与中间生的互动格局;重塑“中间生”形象,形成“中间生”文化生态;实施横向促进与纵向协调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方式;淡化学生的竞争意识等。
2006年12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建辉;
在深化新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教学目标创新与学生素质发展多样化;教学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在课程结构调整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多样化教材中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在实践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等。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内化课程理念,善于反思教学,合作行动研究,做到既顺应课程改革,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
2006年12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子华;
不同取向的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变化和发展。我国的教学评价经历了从知识本位取向到能力本位取向的转变,但这两种单一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都局限于通过单一方式对单一因素的考量来进行学生的评比和选拔,不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需要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客体等方面构建学生和谐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2006年12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0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张素黎;
幼儿从4岁开始学习珠心算,对于提高智力和操作能力很有帮助。在珠心算教学时以游戏形式来引导幼儿,激发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使幼儿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在幼儿学习认数、数数、定位时,以算盘作为直观教具,借助珠算的形象性,帮助幼儿形成敷的概念,理解数的组成、分解,从而培养幼儿超常的计算技能,发展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
2006年12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松林;金志远;
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对一些基本问题,特别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做出认真的思考与理性的回答。具体包括: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社会视角;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问题:课堂教学改革的两难困境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等。
2006年12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邵泽斌;
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经历了3个历时性发展阶段:融合阶段、分离阶段和结合阶段。教学世界是一个理性的目的性领域,而生活世界是一个感性的自在性领域。极端的教学工具论割裂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片面的教学生活论抹杀了教学与生活的区别,教学与生活之间的二元悖论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为此,必须摒弃以往在教学与生活关系上各执一端的做法,走和合之路,让教学与生活关系的二元悖论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解构。
2006年12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明振;
“算法多样化”教学具有群体性、差异性和过程性等特征。目前我国“算法多样化”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偏差现象:混同“一题多解”;追求“算法全面化”;排斥“算法最优化”等。实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实现算法个性化”“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实现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比较反思,实现算法最优化”的教学策略,有助于达成“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目标。
2006年12期 54-5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赵继源;
街道数学是指固化在一个群体文化中的生活教学和学生在校外学到的数学,它直接表征现实,并在现实情境中习得和应用。学校教学不应演变为生活数学,更不可能退化为街道数学,但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加以适度的生活化和现实化。
2006年12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车海波;汪焕杰;
基于“月分流制”存在不稳定性、不连续性、学生学习功利性、评价标准单一性等弊端,“月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力求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动态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其实施的基本策略是:对教学对象、目标以及课堂教学任务(包括测试)和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2006年12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元婕;鲍传友;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当前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并不能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自发实现,由于受专业主义、外部强加的教育改革方案、不断增加的改革压力的影响以及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漠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明显不足。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出发,探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路径对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意义深远。
2006年12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2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3 ] |[阅读次数:0 ] - 赵德成;
学生评教可以促进教师站在学生立场上审视课堂教学和学习,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教学改进。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评教并未有效促进其专业发展。只有当学生评教与高利害人事决策脱钩,创设一种对学生与教师来说都十分安全的心理环境,教师才会愿意接受学生的评教意见,才能自觉地进行反思和改进。目前,中小学可以使用教师自主、学校主导、第三方介入3种发展性学生评教模式。
2006年12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1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刘剑华;
<正>一天中午,我刚进教室,小旭就跑过来说:“老师,小伟送礼给我!”“送礼?”我一愣,“送什么礼?”旁边的同学一听,偷偷地笑起来。我马上领会过来,不由得也笑了起来。原来,我针对班上一些同学说脏话骂人的现象,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跑到佛祖释迦牟尼那里去诉苦,说有个人经常骂他,他很苦恼,请求佛祖告诉他怎么办。佛祖就问他:“如果别人送礼给你,你不要,怎么办?”那个人说还退给他。佛祖说:“这就对了。你就把他骂你当作他送礼给你,而你不要就行了嘛。”那个人点了点头,明白了。当故事讲完以后,我问大家:“你们明白了吗?”有的同学说:“我明白了,以后别人骂我,我不理他就行了。”
2006年12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正>~~
2006年12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为让全市城乡百姓都能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鸡西市立足促进发展体现均衡,将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和网点布局调整、集中办学紧密结合。近三年,全市先后落实资金2.1亿多元,完成危房改造学校172所,新建校舍36.7万平方米,调整撤并中小学校480所,彻底消除了中小学D级危房,实现每个乡(镇)都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或1所小学、1所初中寄宿制学校。鸡西市把解决教育技术问题作为拉近与先进地区差距、迅
2006年12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鸡西市把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实现教育公平,让贫困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都能平等享受优质教育,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近两年,全市通过各种渠道累计筹集助学资金2247.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9.07万人。其中落实国家和省“两免一补”政策1094.1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3.22万人;市
2006年12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