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中英;
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与确证,所有的文化都是富有创造力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那种简单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创造性基因并因此压制创造性人才成长的说法在认识上是片面和错误的,在实践上则是危险和有害的。中国传统文化对革新的积极追求、"贵中尚和"的独特思维方式、"民惟邦本""居仁由义""知耻自省"的价值原则以及对自主人格和怀疑精神的推崇都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并赋予他们的创造性劳动以正确的价值原则。克服创造性人才培养问题上的文化自卑,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造性养分,是当前和今后学校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不可懈怠的重要工作。
2008年08期 No.18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2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石中英;
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与确证,所有的文化都是富有创造力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那种简单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创造性基因并因此压制创造性人才成长的说法在认识上是片面和错误的,在实践上则是危险和有害的。中国传统文化对革新的积极追求、"贵中尚和"的独特思维方式、"民惟邦本""居仁由义""知耻自省"的价值原则以及对自主人格和怀疑精神的推崇都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并赋予他们的创造性劳动以正确的价值原则。克服创造性人才培养问题上的文化自卑,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造性养分,是当前和今后学校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不可懈怠的重要工作。
2008年08期 No.18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2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石中英;
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与确证,所有的文化都是富有创造力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那种简单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创造性基因并因此压制创造性人才成长的说法在认识上是片面和错误的,在实践上则是危险和有害的。中国传统文化对革新的积极追求、"贵中尚和"的独特思维方式、"民惟邦本""居仁由义""知耻自省"的价值原则以及对自主人格和怀疑精神的推崇都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并赋予他们的创造性劳动以正确的价值原则。克服创造性人才培养问题上的文化自卑,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造性养分,是当前和今后学校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不可懈怠的重要工作。
2008年08期 No.18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2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和学新;
培养创新人才在我国已经完成了政策转向,但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社会人才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惯性等因素的影响,理念的陈旧和落后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些教育实践行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基于此,仍应首先在理念上进行更新和转变,树立个性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目的观;充满活力、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制度观;适应创新人才差异发展的教育教学实施观;基础性、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结构观;多元化、发展性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观。
2008年08期 No.18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和学新;
培养创新人才在我国已经完成了政策转向,但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社会人才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惯性等因素的影响,理念的陈旧和落后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些教育实践行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基于此,仍应首先在理念上进行更新和转变,树立个性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目的观;充满活力、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制度观;适应创新人才差异发展的教育教学实施观;基础性、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结构观;多元化、发展性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观。
2008年08期 No.18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和学新;
培养创新人才在我国已经完成了政策转向,但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社会人才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惯性等因素的影响,理念的陈旧和落后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些教育实践行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基于此,仍应首先在理念上进行更新和转变,树立个性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目的观;充满活力、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制度观;适应创新人才差异发展的教育教学实施观;基础性、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结构观;多元化、发展性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观。
2008年08期 No.18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李帅军;
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有效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是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督导者必须确立政府与学校主体责任、"督政"与"督学"兼顾、督导主体与督导对象平等合作、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等现代教育督导观,用合作意识和集体参与代替强制和命令,用权力平衡代替消极的服从,用热情的关怀和激励、内行的指导或辅导,与被督导者共同研究探索并鼓励其自我改进、自我成长的创新精神。
2008年08期 No.184 10-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李帅军;
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有效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是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督导者必须确立政府与学校主体责任、"督政"与"督学"兼顾、督导主体与督导对象平等合作、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等现代教育督导观,用合作意识和集体参与代替强制和命令,用权力平衡代替消极的服从,用热情的关怀和激励、内行的指导或辅导,与被督导者共同研究探索并鼓励其自我改进、自我成长的创新精神。
2008年08期 No.184 10-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李帅军;
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有效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是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督导者必须确立政府与学校主体责任、"督政"与"督学"兼顾、督导主体与督导对象平等合作、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等现代教育督导观,用合作意识和集体参与代替强制和命令,用权力平衡代替消极的服从,用热情的关怀和激励、内行的指导或辅导,与被督导者共同研究探索并鼓励其自我改进、自我成长的创新精神。
2008年08期 No.184 10-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焦峰;
行为准则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教育督导行为准则是人们在教育督导实践中对督导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用于指导教育督导实践的基本原理。只有坚持教育督导的方向性、全面性、客观性和民主性准则,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教育督导的效率和效能。
2008年08期 No.184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焦峰;
行为准则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教育督导行为准则是人们在教育督导实践中对督导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用于指导教育督导实践的基本原理。只有坚持教育督导的方向性、全面性、客观性和民主性准则,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教育督导的效率和效能。
2008年08期 No.184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焦峰;
行为准则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教育督导行为准则是人们在教育督导实践中对督导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用于指导教育督导实践的基本原理。只有坚持教育督导的方向性、全面性、客观性和民主性准则,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教育督导的效率和效能。
2008年08期 No.184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涛涛;
<正>教育主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视导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教学视导的误区及问题近年来,一些教学视导定位偏离轨道、流于形式、趋于应付的现象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从教学视导的方案制定上看,总是照搬过去的模
2008年08期 No.184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涛涛;
<正>教育主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视导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教学视导的误区及问题近年来,一些教学视导定位偏离轨道、流于形式、趋于应付的现象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从教学视导的方案制定上看,总是照搬过去的模
2008年08期 No.184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涛涛;
<正>教育主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视导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教学视导的误区及问题近年来,一些教学视导定位偏离轨道、流于形式、趋于应付的现象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从教学视导的方案制定上看,总是照搬过去的模
2008年08期 No.184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苏尚锋;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一种整体推进的观念和策略模型。依据文化发展理论所涉及的三对要素,学校文化建设的六面体模型包括材料、理念、主体、方法、结构、目标诸多面向。这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做到: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发挥区域文化优势;明确文化使命,实现文化转型;尊重文化主体,发挥人的创造性;探索文化路径,倡导特色发展;理解文化结构,实现系统内化;铸造文化品牌,共享文化成果。
2008年08期 No.18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苏尚锋;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一种整体推进的观念和策略模型。依据文化发展理论所涉及的三对要素,学校文化建设的六面体模型包括材料、理念、主体、方法、结构、目标诸多面向。这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做到: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发挥区域文化优势;明确文化使命,实现文化转型;尊重文化主体,发挥人的创造性;探索文化路径,倡导特色发展;理解文化结构,实现系统内化;铸造文化品牌,共享文化成果。
2008年08期 No.18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苏尚锋;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一种整体推进的观念和策略模型。依据文化发展理论所涉及的三对要素,学校文化建设的六面体模型包括材料、理念、主体、方法、结构、目标诸多面向。这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做到: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发挥区域文化优势;明确文化使命,实现文化转型;尊重文化主体,发挥人的创造性;探索文化路径,倡导特色发展;理解文化结构,实现系统内化;铸造文化品牌,共享文化成果。
2008年08期 No.18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海国华;
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突出精神文化、强化制度文化建设、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和重视活动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创造班级文化,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获得创造的自由与发展的空间。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2008年08期 No.18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28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海国华;
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突出精神文化、强化制度文化建设、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和重视活动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创造班级文化,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获得创造的自由与发展的空间。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2008年08期 No.18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28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海国华;
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突出精神文化、强化制度文化建设、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和重视活动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创造班级文化,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获得创造的自由与发展的空间。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2008年08期 No.18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28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肖建新;
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在校园内外,谋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必须注重教育主体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在强调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同时,努力体现人文关怀,才能使各种思想的火花共存一体;坚持科学与民主,制度化与人性化的结合,着力构建"民主科学,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紧紧围绕打造"成长乐园"的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乐趣;挖掘隐性因素,建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2008年08期 No.18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肖建新;
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在校园内外,谋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必须注重教育主体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在强调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同时,努力体现人文关怀,才能使各种思想的火花共存一体;坚持科学与民主,制度化与人性化的结合,着力构建"民主科学,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紧紧围绕打造"成长乐园"的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乐趣;挖掘隐性因素,建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2008年08期 No.18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肖建新;
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在校园内外,谋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必须注重教育主体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在强调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同时,努力体现人文关怀,才能使各种思想的火花共存一体;坚持科学与民主,制度化与人性化的结合,着力构建"民主科学,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紧紧围绕打造"成长乐园"的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乐趣;挖掘隐性因素,建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2008年08期 No.18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华;
名师的专业成长历程各不相同,但都有其所必需的内外部条件:高而广阔的实践与展示平台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外界对他们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教师本人在掌握一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体会到幸福人生。名师的成长,需要依托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个人创造性地实践与思考才是根本。
2008年08期 No.184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郭华;
名师的专业成长历程各不相同,但都有其所必需的内外部条件:高而广阔的实践与展示平台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外界对他们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教师本人在掌握一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体会到幸福人生。名师的成长,需要依托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个人创造性地实践与思考才是根本。
2008年08期 No.184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郭华;
名师的专业成长历程各不相同,但都有其所必需的内外部条件:高而广阔的实践与展示平台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外界对他们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教师本人在掌握一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体会到幸福人生。名师的成长,需要依托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个人创造性地实践与思考才是根本。
2008年08期 No.184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王宪廷;
合作传记可以弥补传统的在职培训与教师个体独立发展方式的缺陷,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教师的实践经验是合作传记的核心内容,团体学习是合作传记的组织方式,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与建立团体共同愿景是合作传记的价值追求。在实践中,合作传记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实施策略。
2008年08期 No.184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宪廷;
合作传记可以弥补传统的在职培训与教师个体独立发展方式的缺陷,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教师的实践经验是合作传记的核心内容,团体学习是合作传记的组织方式,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与建立团体共同愿景是合作传记的价值追求。在实践中,合作传记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实施策略。
2008年08期 No.184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宪廷;
合作传记可以弥补传统的在职培训与教师个体独立发展方式的缺陷,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教师的实践经验是合作传记的核心内容,团体学习是合作传记的组织方式,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与建立团体共同愿景是合作传记的价值追求。在实践中,合作传记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实施策略。
2008年08期 No.184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玉洁;
教师的生存状况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前提,而在研究领域中,人们对中小学教师真实生活中自主性缺失的状态还缺乏关注。服从内心的价值引领是教师个体走向专业发展的基点,赋予专业自主的权利是教师专业觉醒与自主的外部条件,帮助教师寻找"丢失的自我"是教师专业觉醒与专业自主的内在动力。
2008年08期 No.18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孙玉洁;
教师的生存状况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前提,而在研究领域中,人们对中小学教师真实生活中自主性缺失的状态还缺乏关注。服从内心的价值引领是教师个体走向专业发展的基点,赋予专业自主的权利是教师专业觉醒与自主的外部条件,帮助教师寻找"丢失的自我"是教师专业觉醒与专业自主的内在动力。
2008年08期 No.18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孙玉洁;
教师的生存状况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前提,而在研究领域中,人们对中小学教师真实生活中自主性缺失的状态还缺乏关注。服从内心的价值引领是教师个体走向专业发展的基点,赋予专业自主的权利是教师专业觉醒与自主的外部条件,帮助教师寻找"丢失的自我"是教师专业觉醒与专业自主的内在动力。
2008年08期 No.18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张天宝;
学生观是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独特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完整性的生命存在、主体性的生命存在、独特性的生命存在,也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生命存在。
2008年08期 No.184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天宝;
学生观是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独特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完整性的生命存在、主体性的生命存在、独特性的生命存在,也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生命存在。
2008年08期 No.184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天宝;
学生观是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独特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完整性的生命存在、主体性的生命存在、独特性的生命存在,也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生命存在。
2008年08期 No.184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钱澜;
学校课程建设必须依靠课程制度创新,才能确保学校课程建设常态化实施与可持续发展。为此,学校必须具有战略眼光与务实的服务精神,精心搭建课程制度创新的平台,以充分激发教师进行课程制度创新的热情和智慧。太仓市实验小学在课程建设与课程创新过程中,构建了学校课程制度中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三项创新制度:信息分享制度、项目研究制度和课程督导制度。这三项创新制度支撑着学校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保障了学生的和谐成长,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08期 No.18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钱澜;
学校课程建设必须依靠课程制度创新,才能确保学校课程建设常态化实施与可持续发展。为此,学校必须具有战略眼光与务实的服务精神,精心搭建课程制度创新的平台,以充分激发教师进行课程制度创新的热情和智慧。太仓市实验小学在课程建设与课程创新过程中,构建了学校课程制度中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三项创新制度:信息分享制度、项目研究制度和课程督导制度。这三项创新制度支撑着学校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保障了学生的和谐成长,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08期 No.18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钱澜;
学校课程建设必须依靠课程制度创新,才能确保学校课程建设常态化实施与可持续发展。为此,学校必须具有战略眼光与务实的服务精神,精心搭建课程制度创新的平台,以充分激发教师进行课程制度创新的热情和智慧。太仓市实验小学在课程建设与课程创新过程中,构建了学校课程制度中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三项创新制度:信息分享制度、项目研究制度和课程督导制度。这三项创新制度支撑着学校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保障了学生的和谐成长,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08期 No.18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德勋;
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提问时机的把握应是: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提问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课堂提问设计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直接诱导式、追根溯源式、无中生有式、反弹琵琶式、曲径通幽式、由此及彼式等。
2008年08期 No.18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9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8 ] |[阅读次数:0 ] - 王德勋;
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提问时机的把握应是: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提问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课堂提问设计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直接诱导式、追根溯源式、无中生有式、反弹琵琶式、曲径通幽式、由此及彼式等。
2008年08期 No.18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9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8 ] |[阅读次数:0 ] - 王德勋;
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提问时机的把握应是: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提问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课堂提问设计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直接诱导式、追根溯源式、无中生有式、反弹琵琶式、曲径通幽式、由此及彼式等。
2008年08期 No.18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9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8 ] |[阅读次数:0 ] - 吕星宇;
从元认知角度看,学习不仅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元认知能力培养应成为教学的直接目标。出声思考是一种有效地进行思维监控的元认知训练措施。让学生学会出声思考,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讲授出声思考的策略知识并进行元认知示范,要让学生陈述行为的理由、互为老师、开列"程序化"自我提问清单。
2008年08期 No.18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吕星宇;
从元认知角度看,学习不仅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元认知能力培养应成为教学的直接目标。出声思考是一种有效地进行思维监控的元认知训练措施。让学生学会出声思考,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讲授出声思考的策略知识并进行元认知示范,要让学生陈述行为的理由、互为老师、开列"程序化"自我提问清单。
2008年08期 No.18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吕星宇;
从元认知角度看,学习不仅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元认知能力培养应成为教学的直接目标。出声思考是一种有效地进行思维监控的元认知训练措施。让学生学会出声思考,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讲授出声思考的策略知识并进行元认知示范,要让学生陈述行为的理由、互为老师、开列"程序化"自我提问清单。
2008年08期 No.18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于世华;
表达凭借的选择有追求具象化的倾向。表达实质上是凭借客体主体化的过程。教师表达凭借的选择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观点的表达,交互主体性凭借是凭借选择的最高标准。交互主体性凭借的生成突出表现为问题情境的设计,素材、问题、知识是情境生成的三个要素,其中问题要素是最根本的。
2008年08期 No.18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世华;
表达凭借的选择有追求具象化的倾向。表达实质上是凭借客体主体化的过程。教师表达凭借的选择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观点的表达,交互主体性凭借是凭借选择的最高标准。交互主体性凭借的生成突出表现为问题情境的设计,素材、问题、知识是情境生成的三个要素,其中问题要素是最根本的。
2008年08期 No.18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世华;
表达凭借的选择有追求具象化的倾向。表达实质上是凭借客体主体化的过程。教师表达凭借的选择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观点的表达,交互主体性凭借是凭借选择的最高标准。交互主体性凭借的生成突出表现为问题情境的设计,素材、问题、知识是情境生成的三个要素,其中问题要素是最根本的。
2008年08期 No.18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殷世东;龚宝成;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人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过早或过分地强调分科教学,将影响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统整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征,它的旨归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008年08期 No.18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殷世东;龚宝成;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人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过早或过分地强调分科教学,将影响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统整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征,它的旨归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008年08期 No.18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殷世东;龚宝成;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人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过早或过分地强调分科教学,将影响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统整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征,它的旨归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008年08期 No.18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刘健智;
科学的本质特征在很多方面形成的基本共识为学校进行科学本质教育提供了可能性。科学的本质特征具有两面性,不同年级学生对其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具有循序渐进性,随着年龄层次的增长,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越来越接近科学的本来面貌,因此,学生们对科学的本质的理解具有年龄阶段性。在科学教育中,对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的要求也应该注意年龄阶段性,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科学本质观有不同程度的把握。
2008年08期 No.18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刘健智;
科学的本质特征在很多方面形成的基本共识为学校进行科学本质教育提供了可能性。科学的本质特征具有两面性,不同年级学生对其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具有循序渐进性,随着年龄层次的增长,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越来越接近科学的本来面貌,因此,学生们对科学的本质的理解具有年龄阶段性。在科学教育中,对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的要求也应该注意年龄阶段性,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科学本质观有不同程度的把握。
2008年08期 No.18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刘健智;
科学的本质特征在很多方面形成的基本共识为学校进行科学本质教育提供了可能性。科学的本质特征具有两面性,不同年级学生对其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具有循序渐进性,随着年龄层次的增长,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越来越接近科学的本来面貌,因此,学生们对科学的本质的理解具有年龄阶段性。在科学教育中,对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的要求也应该注意年龄阶段性,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科学本质观有不同程度的把握。
2008年08期 No.18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祖利军;李晓红;
<正>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尤其是在儿童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许多中外学者强调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因素,忽视了心理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没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的心理的内在发展和他的心志能力。近些
2008年08期 No.18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9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祖利军;李晓红;
<正>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尤其是在儿童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许多中外学者强调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因素,忽视了心理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没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的心理的内在发展和他的心志能力。近些
2008年08期 No.18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9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祖利军;李晓红;
<正>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尤其是在儿童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许多中外学者强调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因素,忽视了心理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没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的心理的内在发展和他的心志能力。近些
2008年08期 No.18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9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正>近年来,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和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的要求,山东省各中小学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大胆实践,强化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涌现出一大批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先进单位。
2008年08期 No.184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近年来,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和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的要求,山东省各中小学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大胆实践,强化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涌现出一大批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先进单位。
2008年08期 No.184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近年来,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和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的要求,山东省各中小学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大胆实践,强化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涌现出一大批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先进单位。
2008年08期 No.184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学会[2008]31号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小学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大作用,探讨新时期小学校长时代使命与学校的科学发展,经商定,中国教育学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和天津师范大学将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
2008年08期 No.184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学会[2008]31号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小学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大作用,探讨新时期小学校长时代使命与学校的科学发展,经商定,中国教育学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和天津师范大学将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
2008年08期 No.184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学会[2008]31号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小学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大作用,探讨新时期小学校长时代使命与学校的科学发展,经商定,中国教育学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和天津师范大学将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
2008年08期 No.184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