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方针,统筹规划全区教育发展,提升教育的内涵和品质。榆阳区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十一五"期间,榆阳区累计投入校建资金6.3亿元,新建城区中小学7所,改造农村危房和生活设施;筹措资金5.41亿元,启动实施"市一中名校打造工程";
2012年03期 No.227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一中学位于驰名中外的乾陵脚下,创办于1939年,2002年底晋升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学校现有一级教师8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获得国家和省市荣誉称号的教师62人。近年来,教师在报刊发表论文326篇,出版教辅书籍81本。学校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省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示范学校、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
2012年03期 No.227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塘尾万里学校是深圳市宝安区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现有教学班42个、学生2452人、教职工190余人。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省一级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武术传统项目学校""深圳市少先队红旗大队"等荣誉称号。感恩就是尊重。学校用真情、真心、真诚去关爱每个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学校有52名教师成长为校级领导、市区骨干教师.在市、区教育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238人次。
2012年03期 No.227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建军;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资源配置为核心。在逐步实现资源均衡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必须转向教育质量的提升,追求教育质量的公平。为此,资源均衡阶段学校的外延式发展、依附性发展和同质化发展模式,必须转变为质量公平阶段的内涵发展、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模式。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实现学校的转型变革与自主发展,它需要以特色学校建设为抓手,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支撑,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2012年03期 No.22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许杰;
追求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各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共同的价值导向。但由于各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目标具有阶段性特征。近年来,美英等经济发达国家在均衡发展政策层面高度关注每所学校和每个学生。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在实现了适龄儿童"有学上"的目标之后重心开始下移。学校、课程、学生、教师作为教育系统运行的四大载体,是均衡发展政策重心下移过程中应关注的四大要素。
2012年03期 No.227 5-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夏茂林;冯文全;
公平和效率是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必须同时达成的目标,但其所能借助的市场和政府两种手段都会因其本身固有的缺陷而出现失灵。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诸多现实问题正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综合产物。只有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调整现有的教师劳务价格格局,矫正政府诸多自身问题和一些不合理的现有政策,实行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才能同时解决好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2012年03期 No.227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侯小兵;
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之后,西部城市家庭义务教育投资负担率不降反升,学校收费和特长培训班两项的投资量相对较大。学校收费、教育辅助、社会活动、素质提高和课余学习是影响家庭投资水平的五个主要因素。家长强烈的义务教育投资动机既是逻辑理性的体现,也受到诸多非理性的社会心理影响。与工业生产不同,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家庭教育投入并非实现高质量教育的充分条件。只有坚持教育投资的教育性原则,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012年03期 No.22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建梁;陈瑶;
澳大利亚首都地区于2006年6月启动大规模的公立学校布局调整改革计划,此计划由教育部长提议,通过地区政府审核、公众协商讨论后制订改革方案,并逐年逐地区推进,于2011年全面实施,以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扩大入学机会并保障教育公平。在此次公立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方案制订较为民主,实施改革后也取得一定成效,公立学校入学率显著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有所提升。"教育为本"的理念、民主高效的协商模式、及时有效的监督评估,是此次公立学校布局调整可资借鉴之处。
2012年03期 No.227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贾继娥;高莉;褚宏启;
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构建以质量为本的教育问责制度体系是解决教育质量问题的根本性制度安排。一个完善的以质量为本的教育问责制度体系除了涵盖教师、学校等教育主体外,还必须包括对于政府的教育质量问责。对于教师的问责、对于学校的问责、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的问责三者只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教育问责体系,才能有效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2012年03期 No.227 21-2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吴亮奎;
"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出发点不是儿童的和谐发展,而是家长的"需要";由于"需要",家长和学校之间构成一种利益关系,儿童成为学校和家长实现各自利益的手段。"家长的满意"不等于"人民的满意",它忽视了教育的"育人"因素。"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不但存在价值方面的误区,还带来许多实践问题:加剧择校现象;模糊优质学校的性质;加大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办家长满意的学校"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能成为学校的发展目标,更不能成为一种办学理念。
2012年03期 No.227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蔡伟;张志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遭到为数较多的中小学不同程度的反对与抵制,其原因很多,但从学校文化层面去探究也许更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教育改革实质上是新的文化与学校文化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引起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的变革。然而,由于学校文化的稳定性特征、改革带来的新文化与学校已有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学校文化变迁等方面原因,教育改革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相关学校的逆反情绪。因此,教育改革必须关注对学校文化的研究。
2012年03期 No.227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强;
对来自天津、杭州、广州3个城市9所学校的427名教师(其中122名来自民办民工子女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及后续访谈后发现,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收入低、缺少社会保障、流动性大,但对公平的诉求强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良好,这也是教师坚守岗位的主要原因。调查还发现,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专业起点相对较低,培训机会严重不足,培训经费与机制缺位。针对这些问题,建立"顶岗实习"与"大学培训"联动机制、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遴选退出机制,有助于破解其教师发展的瓶颈问题。
2012年03期 No.227 33-3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谢泽源;杨晓荣;谢梅林;
基于对江西省H县的调研分析发现: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加和短期经济利益的诱惑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外部拉动力;农村教育政策、教育资源和管理上的问题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内部推动力;学生学习的贫困是导致农村初中生辍学最直接、最关键和最普遍的原因;"断乳期"的躁动及对独立、自由的渴望是导致初中生辍学的重要心理原因。控制辍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明确行政责任、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健全助学制度、突破关键环节、构建亲情校园是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2012年03期 No.227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晋银峰;
缺乏明晰的指导思想以及社会学理论指导下特质主义的盛行,构成了教学专业化的理论困境;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缺失、发展进取心的丧失、主体性的迷失,构成了教学专业化的现实困境。困境的成因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标准化的简约性遮蔽了教学专业的情境性;二是经济发展的效益性湮没了课堂教学的迟效性。突破这一困境既要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构筑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也要凸显教学的情境性,培植教师的教学哲学。
2012年03期 No.227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正栋;
当前,情意教学实践乏力与众多情意缺失现象急需情意教育的强化。作为情意性较强的语文,应该疾呼情意教学的实施和推广,关注学生用内心的独特感受去诠释个体生命的差异。为打造语文情意课堂,教师可选择情意信息选择、情意媒体展示、情绪调控弥散、情境暗示启发、情知互动渗透等培养情意的策略。情境语文、情智语文、诗意语文堪称我国语文情意教学的典范,对促进学生情意发展具有示范作用。推广语文情意教学,要提升语文教师的情意素养,提高语文情境的适切性。
2012年03期 No.227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晓伟;
知识获取、方法习得、能力培养、情感生成和价值观确立,互相关联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只有将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统整在一起实施,才能使情意目标具有切实载体和可行途径。对情意目标进行层级设定,有助于三维目标的统整实施和有效达成。在纵向维度上,情意目标可按照学生情意发展水平和语文教材编排序列分层设定;在横向维度上,情意目标可从认知、交往和审美方面分层设定。语文教学应注重体验活动、动态生成和质性评价,把教材中的潜隐因素转换为生成性教学资源,将与预设答案相悖的认知行为拓展为有价值的探究活动。
2012年03期 No.227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长林;李斌;
薄弱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经验一再表明,改革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和学生,改革的生命力来自课程与教学实践。本土生长的富有生命力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具有朴实性、针对性、现实性、实效性、可迁移性的特点。理论工作者应该肩负起理论创新与发现、凝练、传播具有本土意义的实践创新经验的责任。建构起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合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更多地去关注创设具有本土意义的课程政策与社会环境,共同唤醒中小学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提高课程与教学改革质量和生命力的基础。
2012年03期 No.227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吕吉;
教学生活形式多种多样,反思性教学生活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是对教师自身和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和重建。反思性教学生活的核心活动是教学反思,是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种古老而常新的生活样态,而只有反思性教学生活才能孕育教学生活的生机。反思性教学生活有助于教师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获得职业幸福与尊严。实现反思性教学生活常态化、实践行动研究、强化教师的职业伦理和建设学校的文化制度是培育反思性教学生活的基本途径。
2012年03期 No.227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苏姗姗;董小平;
"国培计划"项目质量评估模式涉及评估信念系统、评估思维逻辑和评估行动策略。评估信念系统认为评估是改进项目实施的过程、多元主体协商审议的过程、系统呈现项目结构的过程、多种方法优化组合的过程和满足多方信息需求的过程。评估思维逻辑则要遵循参训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适应性、培训活动对教师发展的有效性、培训方案对培训过程的引领性等探究路线。评估行动程序则需依次进行适应评估、发展评估、功能评估、差异评估和改善评估。
2012年03期 No.227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黄伟杰;
当前,唯技术主义、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令教师职后教育缺失人文与科学的厚重根基,使教师专业发展陷入"异化"境地,最终导致中小学教师的"假性成长"。基于此,研究与探索以经典阅读为支持的教师职后教育模式,能增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精神底蕴,为教师实践反思提供基础,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人文阐释力。这一模式的构建有赖于教师专业阅读支持系统的建立,其包括开发适合中小学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经典读本、实施有干预性和组织化的中小学教师阅读工程等。
2012年03期 No.227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孙四周;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辩证地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出现的错误是一种来自于学生学习生活的鲜活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资源对学生进行学情诊断,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过程控制、构造心理冲突、激起思维波澜。教师只有理解了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才能真正"谅解"学生,并全面理解其学习,进而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和人文关怀。
2012年03期 No.227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葛孝亿;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具有标准取向、城市取向和非区域视野的特点,这一范式忽视了城乡教师的地区差异,忽视了农村教师发展所需的地方性资源,使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空间变得狭窄,失去专业发展的话语权。地方性知识视角能明确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与其生存场域的关系,开放专业发展路径并肯定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因此,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基于乡土文化,重构其专业发展的文化场;深挖乡土文化内涵,加强农村教师的文化发展;开展适合于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
2012年03期 No.227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7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0 ] - 李义胜;
语言不仅有认识论维度的意义,更有存在论及伦理学维度的意义。道德语言与德性之间相依相存,德性是道德语言的内在源泉,道德语言的长久使用很可能转化为德性的内在本质构成。因此,道德语言可作为道德思考的切入点之一。批判继承规定主义和情感主义的观点,可以得出应然的道德语言表现为描述性、规范性与情感性的统一。提升道德语言的品质,寻求其失却的生命活力及动人魅力,不仅是教师追寻美德的重要路径,而且关涉到校园人文内涵的增益。
2012年03期 No.227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勇;姬建锋;
从本质上说,教育教学活动是思想的载体与呈现,而远非技术操作层面的产物。教师的教育思想是教师在实践和思考中不断深化自身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彰显自我个性的积极而自觉的教育价值追求和教育信念。它在引领教育实践、促进智慧型教师成长和成就教师教学个性等方面体现出其教育价值。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师的教育思想源自教师个体对教育职业的认同和价值追求、丰富的文化素养、对鲜活教育生活的关注和反思以及对教师群体智慧的吸纳。
2012年03期 No.227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