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

    潘芬芳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小学生社会交往焦虑的调查和对策

    杨海涛,徐洪范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7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人勤春早

    秦岭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师专业化建设——一个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中国教育学会第15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连秀云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7 ] |[阅读次数:0 ]
  • 略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

    李方安

    信息能力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能力,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一般信息能力,更须具有教育信息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能力要从3个层面入手,即:树立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师信息能力培养包括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两大途径。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选择一种课程就是选择一种未来——关于高中多样化、选择性课程结构的几点认识

    石鸥

    较之传统的高中课程结构,本次重选择的高中新课程方案几乎是革命性的变化。它是克服传统课程弊端、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需要,是由人的多样性决定的。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结构是基础性的重要维度,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真正的教学质量的基础。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误区

    孟宪平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和探索过程中,虽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要从误区中走出来,必须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的关系。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对民办学校校风建设的探索

    杨能生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误区及其矫正

    张兴华

    目前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在均衡发展的内涵上,表现为“唯书、唯上而不唯实”的本本主义;在均衡发展的原则上,表现为教条、僵化和“一刀切”的平均主义倾向;在均衡发展的策略上,表现为守旧、应付和“等靠要”的保守主义。其纠正策略是:确立机会公平而更重质量公平的唯物均衡观,推动区域教育全面发展;确立均衡推进、“不均衡”拉动的辩证均衡观,拉动区域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确立与时俱进、突破常规的创新均衡观,带动区域义务教育跨越式发展。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论学校美育多元化

    张东海,汪平,张斌,王平

    学校美育多元化指学校美育不仅具有显性的独立形态,而且有隐性的渗透形态。“多元”就是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各个环节都包含美育,学校全员参与美育,全局实施美育,全程贯穿美育。岳阳市二中在学校美育多元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较好效果。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发挥整体功能 促进和谐发展——“课程改革论坛”纪要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动教育创新,才能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为此,本刊开设了《教育创新论坛》栏目,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加研讨。本期刊登的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三小学的文章《发挥整体功能促进和谐发展———“课程改革论坛”纪要》,作为《教育创新论坛》的开篇。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学习权

    陈恩伦

    学习权是人在学习化社会的基本权利,是由学习自由、以受教育权为核心的学习条件保障权、个体的发展权构成的统一体。其特征是:学习权是一项综合性权利;学习权既是一项“积极”的权利,也是一项“消极”的权利。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1 ] |[阅读次数:0 ]
  • 对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比较分析

    孟庆男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方式。对其进行分析可知:接受学习是以教师呈现知识为主导的学习,发现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导的学习,两者各有自己的优越性,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两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联。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不都是有意义的学习,运用不好将会变成机械学习或被动学习。我们所主张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同时反对用发现学习取代接受学习。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 点击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异化现象

    张卫民

    儿童艺术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诸如:儿童艺术教育非艺术化、专业化、成人化、时装化、尖子化和庸俗化等。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并加以防范,还儿童艺术教育的本来面目,凸显其审美特征和价值。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论幼儿教育中的交往

    易凌云

    目前城市中很多幼儿孤独的原因在于,成人把孩子交给了一个虚拟的生活世界,孩子们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着一场虚假的交往。幼儿是在交往中接受教育的。成人与幼儿交往的过程就是教育过程,必须以真实的交往与幼儿发生真切的关系。真实交往的实现要求幼儿与教师、父母以及同伴之间平等、真诚、宽容和理解;在幼儿的交往生活中,必须关注交往的形式与交往的语言。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反思与发展

    崔景贵

    对20世纪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发展的取向中的种种偏差及在心理教育中的种种具体问题进行反思与分析,站在当代学校心理教育理念的前沿,探讨21世纪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道路和建构策略,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应从“自在”走向“自为”,在自觉的建设和探索中走向成熟和完善。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教育者的不良心态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刘必豪

    家长、教师的不良心态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提高家长及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是提高学生健康心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傅维利,朱宁波

    比较完备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当涉及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等四种关系范畴和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三个层面。其中,师德理想体现着教育专业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具有激励功能;师德原则是指导教师职业行为的准则和依据,具有指导功能;师德规则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最低要求,具有约束功能。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6 ] |[阅读次数:0 ]
  • 内隐知识理论及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意义

    洪明

    内隐知识理论是实现教师培养方式转变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这种转变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实践中,通过对内隐知识的反思,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因此,了解内隐知识理论产生的过程、特点、转化机制及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意义,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前提。

    2003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