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 论地方性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合作

    郑信军

    高师院校与当地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合作不仅是可能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在认识上应澄清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教育科研合作的实质,遵循互补互惠、平等尊重的原则,寻求在科研立项、研究过程、科研评价等多方面内容的合作,以及行动研究、实验研究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起人员、组织、经费、制度等方面的保障体系,以保证这种科研合作的质量。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5 ]
  • 道德叙事: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走向

    丁锦宏

    叙事是一种久远弥新的道德教育方式。继价值澄清、认知推理等努力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美国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为代表的西方学校教育将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道德叙事产生教育作用的内在机制是:叙事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价值传递过程;道德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区别;道德叙事契合了儿童道德形成过程的叙事性思维(narrative thinking)特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叙事策略包括指导学生阅读美德故事,挖掘教材中文学故事的道德教育价值,等等。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20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9 ] |[阅读次数:182 ]
  • 析创造教育的社会本位障碍

    杨莉君

    教育的社会本位观过分强调个体适应社会的一面,忽视个体本身的发展价值。这种社会本位的教育使受教育 者的个性不能自由发展,阻碍了创造潜能的发挥,成为创造教育的障碍。创造教育是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关系的历史 统一。创造教育的实现,在于促进教育的民主化与个性化。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8 ]
  • 关于构建小康社会教育指标体系的思考

    但昭彬,李炎芳

    教育指标是衡量小康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小康社会的教育指标要与教育现代化指标和国际标准相衔接,同时应具有阶段性、通用性和独特性。依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小康社会的教育指标按2010年、2020年、2050年3个时限可分为初、中、高3级教育指标。从教育经费投入大小,可以体现国家对教育重视的程度;从毛入学率,可以呈现教育发展的水平;从人口素质,可以反映国家教育发展的实质:从教育信息化与国际化水平,可以凸现教育发展之趋势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86 ]
  • 学科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吴俊明

    在考察学科教学论发生过程的基础上,运用接受认识论观点讨论其学科性质。学科教学论是研究如何使有关的一般理论跟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来指导、改进学科教学实践,并且在学科教学实践基础上研究并对一般理论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善的学科,其核心是以实践为目的的理性设计。这样界定比较具体、完整,有利于准确地把握学科的性质和方向。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学科教学论的功能、任务、对象、内容、方法等。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1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125 ]
  • 论课程改革的意义

    余文森,康长运

    本次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改革牵动出来的基础教育的全面的整体变革。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性的必然 选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平台;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培 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58 ]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

    潘涌

    2003年新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结构、学生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改革三大方面较之 前两年颁发的课程标准又有新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呼唤高中语文教师的一系列角色创新,以真正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历 史进程。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56 ]
  • 再论语文课程目标的分析框架

    王荣生

    近年来语文教育界为突破袭用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框架做了很大努力,在这一基础上,提出语文课程 目标“层叠蕴涵分析框架”。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9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32 ]
  • 构建课堂的交往模式 实践学会学习的教育

    杜萍

    以“完全接受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是知识的“容器”,是教师的“仿制品”,学生自我“造血机能”(会学习的能力)严重缺乏。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而创设的课堂交往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亲身体验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个体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探索学习策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社会化学习方式,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对提高学习素养的持续追求,为学生建构个性化的学习能力创造条件。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65 ]
  • 语文综合性学习: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尹晓军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突出学生“自主活动”的同时,并未弱化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变革要 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更低控制度、更具参与性、更重个别化、更需协同力。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83 ]
  • 试谈实现英语教学的多元目标

    郭少琼

    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堂教学不单是传递语言知识,还必须实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 变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等多元目标。因此,要转变观念,改革旧的教育教学观念, 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并坚定不移地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4 ]
  • 试论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融合

    邓永财

    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是两类不同的学习方式。它们既都可能是有意义的和主动的学习,也都有可能是机械的和被动的学习,有价值的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和主动的。两类学习方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以及不同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把两类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并可采用松散结合和紧密结合等途径来实现两类学习方式的融合统一。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0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158 ]
  • 培养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刘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针对目前忽视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现象和认识误区,在小学阶段开设研究性课程是必要的、可行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要与学校自身教育资源实际相结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相结合,与社区教育资源实际相结合。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7 ]
  • 关于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理性思考

    陈玲梅

    探究性阅读教学作为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指“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教学”。它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究方法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76 ]
  • 幼儿教师权威的失落与重塑

    易凌云,庞丽娟

    幼儿教师权威,即在幼儿园中,教师基于社会、教育制度赋予的教育权力和本人的内在素质、人格魅力而产生的,且能为幼儿所认可、接受并对幼儿发展产生作用的影响力。在教育实践中,学生对老师的某种程度上的认可和服从,实际上就是教师权威的体现。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某种权威的削弱,已不可避免。重塑教师的威信,需要教师本人作出努力,必须意识到“教师权威”失落的现状,并以正确的心态予以面对;必须对自己在现代教育中的角色有正确的定位,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以其良好的形象在幼儿心目中建立起合格权威和个人权威。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67 ]
  • 贴近基础教育实际 打造教育学术品牌——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课题经验交流暨《中国教育学刊》工作会议述要

    劳洋

    <正> 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课题经验交流暨《中国教育学刊》工作会议于2003年9月12—13日在贵阳召开。会上,课题组汇报了“十五”课题进展情况,交流了经验,研究了今后进一步抓好课题研究与管理的工作思路;总结了本年度《学刊》工作,并就2004年的《学刊》工作进行了部署。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1 ]
  • 积极促进民办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2003年“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综述

    王增昌

    <正> 10月12日上午,在南京市江宁区金元宝酒店礼堂的主席台上,中央电视台年轻靓丽的主持人曹丽娇手持话筒,提出一个个社会关注的有关民办教育的问题,回答提问的是坐在台上的几位民办学校的校长、投资办学的企业总裁,还有两位关注中国民办教育的美国朋友。台下是3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办学校校长、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以及40余名新闻媒体的记者等。大家围绕民办学校的生源、质量、竞争环境、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台下听众情绪激昂,纷纷举手要求发言或提问。台上台下,发言踊跃,畅所欲言,气氛十分活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0 ]
  • 浅析小学课堂中教师的发怒

    翟莉

    小学课堂中教师发怒现象普遍存在。应客观、辩证地看待小学课堂中教师的发怒,不能简单地把教师的发怒行为定性为一种非理智的“反教育”行为。教师发怒的诱因来自两个方面:学生方面的诱因和教师方曰的诱因。教师发怒的结果可能产生有害于教育活动的负面影响,也有可能产生有利于教育活动的正面功效。教师发怒结果的性质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发怒的方式。

    2003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