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新教育:导向素质教育理想家园

    许新海;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五个观点"为核心思想,以"六大行动"为具体途径,以"四大改变"为主要目标,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通过几年的研究,新教育实验在新教育儿童阅读、理想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鲜明的主张,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它成为我国教育通向素质教育理想家园的一条路径。

    2010年12期 No.21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新教育:导向素质教育理想家园

    许新海;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五个观点"为核心思想,以"六大行动"为具体途径,以"四大改变"为主要目标,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通过几年的研究,新教育实验在新教育儿童阅读、理想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鲜明的主张,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它成为我国教育通向素质教育理想家园的一条路径。

    2010年12期 No.21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变革个案研究——以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六中为例

    余丽红;

    全人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并力图使学习者成长为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推动积极的社会变革、促进未来一代更健康发展的开拓先锋。这正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在全人教育理念指引下,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六中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创新德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反思,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自律精神;实施激励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2010年12期 No.212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变革个案研究——以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六中为例

    余丽红;

    全人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并力图使学习者成长为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推动积极的社会变革、促进未来一代更健康发展的开拓先锋。这正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在全人教育理念指引下,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六中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创新德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反思,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自律精神;实施激励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2010年12期 No.212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教育要关涉学生的幸福——对减轻中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的思考

    胡咏梅;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模式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巨大压力和负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少年幸福成长。过量的家庭作业挤占了学生正常的休息和闲暇时间,而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小学和初中过量的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无显著性正相关,学习能力和效率的提升才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有效路径。鉴于此,我国应采取相关措施,如加强家庭作业理论研究、制订家庭作业政策等,以引导学校教育工作者科学地运用家庭作业,合理配置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

    2010年12期 No.212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2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教育要关涉学生的幸福——对减轻中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的思考

    胡咏梅;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模式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巨大压力和负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少年幸福成长。过量的家庭作业挤占了学生正常的休息和闲暇时间,而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小学和初中过量的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无显著性正相关,学习能力和效率的提升才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有效路径。鉴于此,我国应采取相关措施,如加强家庭作业理论研究、制订家庭作业政策等,以引导学校教育工作者科学地运用家庭作业,合理配置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

    2010年12期 No.212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2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图片

卷首语

  •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

    杨念鲁;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作为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发展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

    2010年12期 No.212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

    杨念鲁;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作为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发展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

    2010年12期 No.212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谋划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正视矛盾与理论澄清

    关松林;

    随着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些沿海发达省(市)已经在区域内率先实现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初步实现了教育现代化,但是,一些欠发达和落后地区的教育仍在为巩固"普九"成果而努力。我国各地区之间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别,使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面临很多矛盾和问题,如理想与现实、差异与普遍、效率与公平、市场化与民众心理、现行管理体制与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矛盾,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益的关系、学校办学特色与教育均衡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人们需要对其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澄清。

    2010年12期 No.212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8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正视矛盾与理论澄清

    关松林;

    随着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些沿海发达省(市)已经在区域内率先实现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初步实现了教育现代化,但是,一些欠发达和落后地区的教育仍在为巩固"普九"成果而努力。我国各地区之间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别,使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面临很多矛盾和问题,如理想与现实、差异与普遍、效率与公平、市场化与民众心理、现行管理体制与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矛盾,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益的关系、学校办学特色与教育均衡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人们需要对其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澄清。

    2010年12期 No.212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8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教育公共治理的路径探析

    宋官东;吴访非;

    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治理经历了从政府垄断、市场选择、社会参与到合作共治的发展历程。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教育民营化起,也一直在寻求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特点的教育治理之路。教育公共治理的意蕴是政府通过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保障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共同参与教育公共事务管理,并承担相应责任,在充分调动利益相关人积极性的基础上,达成公共利益实现最大化的过程。我国教育公共治理路径有着自己的特色,其大致可概括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政校分离,自主办学;机制设计,激励相容;绩效评价,管教评分离。

    2010年12期 No.212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9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教育公共治理的路径探析

    宋官东;吴访非;

    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治理经历了从政府垄断、市场选择、社会参与到合作共治的发展历程。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教育民营化起,也一直在寻求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特点的教育治理之路。教育公共治理的意蕴是政府通过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保障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共同参与教育公共事务管理,并承担相应责任,在充分调动利益相关人积极性的基础上,达成公共利益实现最大化的过程。我国教育公共治理路径有着自己的特色,其大致可概括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政校分离,自主办学;机制设计,激励相容;绩效评价,管教评分离。

    2010年12期 No.212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9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课程与教学

  • 当前我国小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调查研究

    杨莉娟;

    学生社会性发展状况与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参照、以SOLO分类理论为技术路线、以学生社会性发展为内容的学生学业成就调查表明,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基本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社会能力整体偏低,各学习领域表现不均衡,能力表现各有强弱。从保障学科地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改进教学实践、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建立质量监控等内外因素上继续深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有效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水平。

    2010年12期 No.212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7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当前我国小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调查研究

    杨莉娟;

    学生社会性发展状况与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参照、以SOLO分类理论为技术路线、以学生社会性发展为内容的学生学业成就调查表明,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基本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社会能力整体偏低,各学习领域表现不均衡,能力表现各有强弱。从保障学科地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改进教学实践、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建立质量监控等内外因素上继续深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有效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水平。

    2010年12期 No.212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7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当前我国小学生数学学业成就调查研究

    陈晓东;

    对8个省31个区县18600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测试发现,78.3%的学生达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方面学习状况要逊色于"数与代数",在"数学思考"方面的表现要逊色于"知识与技能",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这与课程标准本身的不完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到位有关。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业成就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课程标准应增加评价标准和机会标准;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同时要防止课堂教学中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

    2010年12期 No.21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当前我国小学生数学学业成就调查研究

    陈晓东;

    对8个省31个区县18600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测试发现,78.3%的学生达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方面学习状况要逊色于"数与代数",在"数学思考"方面的表现要逊色于"知识与技能",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这与课程标准本身的不完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到位有关。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业成就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课程标准应增加评价标准和机会标准;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同时要防止课堂教学中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

    2010年12期 No.21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当前我国小学生科学学业成就调查研究

    胡军;

    对8个省31个区县18600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展的科学学业成就调查发现,有71%的学生能够达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主要内容的要求;学生对生命、物质、地球和宇宙三大领域内容的掌握水平基本相当;随着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逐渐增强。同时,调查还发现: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基本常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存在不足;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分析、解释实际问题和现象的能力相对薄弱;综合运用多种技能(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待增强。针对调查结果,我们需要加强科学课程地位,深化科学教育改革,以改进和提高学生科学学业成就,促进学生科学能力发展。

    2010年12期 No.212 30-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当前我国小学生科学学业成就调查研究

    胡军;

    对8个省31个区县18600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展的科学学业成就调查发现,有71%的学生能够达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主要内容的要求;学生对生命、物质、地球和宇宙三大领域内容的掌握水平基本相当;随着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逐渐增强。同时,调查还发现: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基本常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存在不足;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分析、解释实际问题和现象的能力相对薄弱;综合运用多种技能(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待增强。针对调查结果,我们需要加强科学课程地位,深化科学教育改革,以改进和提高学生科学学业成就,促进学生科学能力发展。

    2010年12期 No.212 30-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教学任务从“知识技能”转向“文化”范式辨析

    金志远;

    教学任务是教学理论研究必须关注的一个主题,同时它深刻地影响着教学实践的变革。"知识"与"文化"不同,对学生身心发展来说,"文化"比"知识"更有意义。然而长期以来,教学论一直把"知识技能"视作教学的根本任务,这对教学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几年,尽管人们一直努力以文化的视野来关注教学问题,但由于对教学任务的理解没有根本改观,所以整个教学活动仍是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根本任务。因此,教学应以"文化传播"为其主要任务,成为文化事业。

    2010年12期 No.212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教学任务从“知识技能”转向“文化”范式辨析

    金志远;

    教学任务是教学理论研究必须关注的一个主题,同时它深刻地影响着教学实践的变革。"知识"与"文化"不同,对学生身心发展来说,"文化"比"知识"更有意义。然而长期以来,教学论一直把"知识技能"视作教学的根本任务,这对教学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几年,尽管人们一直努力以文化的视野来关注教学问题,但由于对教学任务的理解没有根本改观,所以整个教学活动仍是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根本任务。因此,教学应以"文化传播"为其主要任务,成为文化事业。

    2010年12期 No.212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课堂教学暗示艺术中美的意蕴及应用策略

    齐军;李如密;

    教学暗示艺术不等于暗示教学法,虽然两者都十分注重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来组织教学,但教学暗示艺术作为一种教学艺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而不仅仅局限于暗示教学法。教学暗示艺术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有一个全面细腻的把握,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有敏锐的感知力,以便从侧面对学生的情感心理进行熏陶、点拨和诱发。另外,教学暗示艺术还具有丰富的美的意蕴,包括多样的组织美、变冲突为和谐的机智美、变外化为内发的生命美。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暗示艺术的策略主要有:巧妙布置,以境育人;灵活沟通,以情动人;逆流勇进,以气悟人。

    2010年12期 No.212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课堂教学暗示艺术中美的意蕴及应用策略

    齐军;李如密;

    教学暗示艺术不等于暗示教学法,虽然两者都十分注重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来组织教学,但教学暗示艺术作为一种教学艺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而不仅仅局限于暗示教学法。教学暗示艺术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有一个全面细腻的把握,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有敏锐的感知力,以便从侧面对学生的情感心理进行熏陶、点拨和诱发。另外,教学暗示艺术还具有丰富的美的意蕴,包括多样的组织美、变冲突为和谐的机智美、变外化为内发的生命美。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暗示艺术的策略主要有:巧妙布置,以境育人;灵活沟通,以情动人;逆流勇进,以气悟人。

    2010年12期 No.212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小学阅读教学对话的可能:基于主体、文本分析

    魏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基于以往小学阅读教学过于依赖教参的解读视点、过于遵循教师的话语权,忽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性、参与性而提出的。但目前在小学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中,存在滥用对话术语、对话质量不高等问题。探讨和分析小学生和文本的特点,寻求课堂真实对话的可能,对阅读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作用。

    2010年12期 No.212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9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小学阅读教学对话的可能:基于主体、文本分析

    魏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基于以往小学阅读教学过于依赖教参的解读视点、过于遵循教师的话语权,忽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性、参与性而提出的。但目前在小学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中,存在滥用对话术语、对话质量不高等问题。探讨和分析小学生和文本的特点,寻求课堂真实对话的可能,对阅读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作用。

    2010年12期 No.212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9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自由学习: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之策略

    张先彬;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只有在学生精神、思想的自由与解放中才能达成。为此,学校要加强自由学习模式的建构,通过知识的环境教育场、学生自由展示平台、学生自由选择课程、学生自由约定学习方式的机制建设,让学生的生命真正舒展生长,使其在学习中不断积淀与生成创新精神和意识,培养初步的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素养。

    2010年12期 No.212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9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自由学习: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之策略

    张先彬;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只有在学生精神、思想的自由与解放中才能达成。为此,学校要加强自由学习模式的建构,通过知识的环境教育场、学生自由展示平台、学生自由选择课程、学生自由约定学习方式的机制建设,让学生的生命真正舒展生长,使其在学习中不断积淀与生成创新精神和意识,培养初步的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素养。

    2010年12期 No.212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9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 主动生成学校文化的系统思路

    李伟胜;

    学校文化建设主要有三种途径:理性思辨、历史叙事、主动创生。在整体建设学校文化的实践中,需要融合这三种途径,形成主动生成学校文化的系统思路。其核心思路是作为文化主体的学校成员创造、使用和更新学校文化作品,由此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过程,它应落实为四个层次的分项措施(分别致力于建设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物质文化),又应通过综合策略融通于三类亚文化(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建设过程之中。

    2010年12期 No.212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主动生成学校文化的系统思路

    李伟胜;

    学校文化建设主要有三种途径:理性思辨、历史叙事、主动创生。在整体建设学校文化的实践中,需要融合这三种途径,形成主动生成学校文化的系统思路。其核心思路是作为文化主体的学校成员创造、使用和更新学校文化作品,由此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过程,它应落实为四个层次的分项措施(分别致力于建设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物质文化),又应通过综合策略融通于三类亚文化(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建设过程之中。

    2010年12期 No.212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管理制度与教师教学个性生成关系探究——以N中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例

    黎平辉;

    教师教学个性的生成深受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行政权力主导"下的学校管理制度因其管理行政化,忽视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因其管理集权化,扼杀了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因其管理模式化,削弱了教学的多元性。因此,促进教师教学个性的生成,需要在"教师权力主导"理念下进行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把教师从唯命是从的处境中解放出来,让教师面对政策、方法时能有自主的思考和选择。

    2010年12期 No.212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管理制度与教师教学个性生成关系探究——以N中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例

    黎平辉;

    教师教学个性的生成深受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行政权力主导"下的学校管理制度因其管理行政化,忽视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因其管理集权化,扼杀了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因其管理模式化,削弱了教学的多元性。因此,促进教师教学个性的生成,需要在"教师权力主导"理念下进行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把教师从唯命是从的处境中解放出来,让教师面对政策、方法时能有自主的思考和选择。

    2010年12期 No.212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战略性绩效管理的教师评价研究

    宋延军;王德清;

    对教师实施战略性绩效管理是学校战略性教师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能够有力地执行学校发展战略。但是,当前学校绩效管理中教师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教师绩效管理认识模糊,教师绩效管理主体单一、内容片面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在实施教师绩效评价时要树立战略性绩效管理理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评价方法,并能够正确处理教师绩效评价中的各种关系,推动教师评价的有效实施。

    2010年12期 No.212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战略性绩效管理的教师评价研究

    宋延军;王德清;

    对教师实施战略性绩效管理是学校战略性教师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能够有力地执行学校发展战略。但是,当前学校绩效管理中教师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教师绩效管理认识模糊,教师绩效管理主体单一、内容片面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在实施教师绩效评价时要树立战略性绩效管理理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评价方法,并能够正确处理教师绩效评价中的各种关系,推动教师评价的有效实施。

    2010年12期 No.212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讯息传真

  • 成都青羊区49名校长当上社区教育站长

    刘磊;周扬;

    <正>10月13日,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向49名中小学校长发放了"社区教育工作站站长"聘书。从此,除了学校日常工作外,这些校长又肩负起了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的责任。

    2010年12期 No.212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成都青羊区49名校长当上社区教育站长

    刘磊;周扬;

    <正>10月13日,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向49名中小学校长发放了"社区教育工作站站长"聘书。从此,除了学校日常工作外,这些校长又肩负起了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的责任。

    2010年12期 No.212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浙江打出“组合拳”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李刚殷;

    <正>近日,记者从浙江省教育厅了解到,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浙江省打出"组合拳":对目前使用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等6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调

    2010年12期 No.212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浙江打出“组合拳”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李刚殷;

    <正>近日,记者从浙江省教育厅了解到,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浙江省打出"组合拳":对目前使用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等6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调

    2010年12期 No.212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师发展

  • 教育学中的“关心”意蕴——教师关心学生的方法论探究

    周先进;

    关心是由关心者和被关心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关心行为构成的。它与关怀、关注和关爱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就形式而言,可以分为对事情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然而,教育世界中的"关心"有它的"个性",这表现为对学生生命整体的关心,具体为对学生的身体、理性和非理性的关心。教师践行关心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智慧:教师要转变学生存在观念;教师要借助教育理论学习,形成浓厚的学生问题意识;教师关心学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关心学生要促进学生关心品质的形成。

    2010年12期 No.212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学中的“关心”意蕴——教师关心学生的方法论探究

    周先进;

    关心是由关心者和被关心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关心行为构成的。它与关怀、关注和关爱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就形式而言,可以分为对事情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然而,教育世界中的"关心"有它的"个性",这表现为对学生生命整体的关心,具体为对学生的身体、理性和非理性的关心。教师践行关心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智慧:教师要转变学生存在观念;教师要借助教育理论学习,形成浓厚的学生问题意识;教师关心学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关心学生要促进学生关心品质的形成。

    2010年12期 No.212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论教师的研究意识

    吴刚平;余闻婧;

    教师的研究具有主客合一、追寻意义、推理与行动并重、情感与体验并行等特点。教师的研究意识是指教师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主动探究教育实践,丰富知识,完善思维,健全人格,促进发展,追寻教育教学新的意义的精神力量的总和。教师研究意识的构成要素包括认知、情感、社会三个维度的内容,其中认知维度包括洞察力、想象力和反思力;情感维度包括热情、激情和同情;社会维度包括合作与协调。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可以从研究的底气、研究的勇气和研究的朝气三方面展开。

    2010年12期 No.212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10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论教师的研究意识

    吴刚平;余闻婧;

    教师的研究具有主客合一、追寻意义、推理与行动并重、情感与体验并行等特点。教师的研究意识是指教师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主动探究教育实践,丰富知识,完善思维,健全人格,促进发展,追寻教育教学新的意义的精神力量的总和。教师研究意识的构成要素包括认知、情感、社会三个维度的内容,其中认知维度包括洞察力、想象力和反思力;情感维度包括热情、激情和同情;社会维度包括合作与协调。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可以从研究的底气、研究的勇气和研究的朝气三方面展开。

    2010年12期 No.212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10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教师问题意识研究

    李云鹏;

    中小学教师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但在实际中又严重缺乏。中小学教师的问题意识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怀有对教育事业和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是对课堂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批判反思的态度,是积极寻求更优质教育的一种态度倾向。中小学教师问题意识具有指向教育实际与自身发展的特点。中小学教师问题意识的培育机制主要包括自我培养与组织化育两个维度。

    2010年12期 No.212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7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教师问题意识研究

    李云鹏;

    中小学教师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但在实际中又严重缺乏。中小学教师的问题意识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怀有对教育事业和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是对课堂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批判反思的态度,是积极寻求更优质教育的一种态度倾向。中小学教师问题意识具有指向教育实际与自身发展的特点。中小学教师问题意识的培育机制主要包括自我培养与组织化育两个维度。

    2010年12期 No.212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7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植根课堂开展教学研究

    赵明星;

    课堂是中小学教师最熟悉的地方。植根课堂,在课堂中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植根课堂开展教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提出问题、制订计划、验证探索、反思总结。教师植根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必须从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中进行选题,以解决问题为研究目的。在研究过程中与学生、领导、同事、教研员、教育理论研究者等进行合作是教师有效地植根课堂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条件。

    2010年12期 No.212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植根课堂开展教学研究

    赵明星;

    课堂是中小学教师最熟悉的地方。植根课堂,在课堂中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植根课堂开展教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提出问题、制订计划、验证探索、反思总结。教师植根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必须从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中进行选题,以解决问题为研究目的。在研究过程中与学生、领导、同事、教研员、教育理论研究者等进行合作是教师有效地植根课堂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条件。

    2010年12期 No.212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短论

  •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严秋菊;

    <正>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但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我国不同地区间义务教育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河南省为例,当

    2010年12期 No.212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严秋菊;

    <正>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但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我国不同地区间义务教育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河南省为例,当

    2010年12期 No.212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课堂提问:演绎精彩的师生对话

    吴志明;

    <正>课程标准强调师生的对话与互动,而这离不开"提问"这一最常见的表达方式。问题设计得巧妙,问得恰当,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催生出精彩的师生对话与互动。

    2010年12期 No.212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课堂提问:演绎精彩的师生对话

    吴志明;

    <正>课程标准强调师生的对话与互动,而这离不开"提问"这一最常见的表达方式。问题设计得巧妙,问得恰当,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催生出精彩的师生对话与互动。

    2010年12期 No.212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浅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龙益军;

    <正>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说过:"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

    2010年12期 No.212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浅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龙益军;

    <正>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说过:"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

    2010年12期 No.212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构建生活化化学课堂方法初探

    孙彩霞;

    <正>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泉。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学生的需求、体验等密切相关,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丰富的真材实料。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

    2010年12期 No.21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构建生活化化学课堂方法初探

    孙彩霞;

    <正>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泉。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学生的需求、体验等密切相关,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丰富的真材实料。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

    2010年12期 No.21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真、善、美:好课的共性

    孙孜;

    <正>"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把托尔斯泰这句名言套用到好课的评判上,那便是:不好的课各有各的不足,而好课则是有共性的。好课的共性在于体现真、善、美。

    2010年12期 No.21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真、善、美:好课的共性

    孙孜;

    <正>"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把托尔斯泰这句名言套用到好课的评判上,那便是:不好的课各有各的不足,而好课则是有共性的。好课的共性在于体现真、善、美。

    2010年12期 No.21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思想品德课的点睛之笔

    高波;

    <正>通常认为,好的思想品德课的表现是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新颖流畅的教学设计、自然默契的师生互动以及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等。如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注重在细节处生动、在薄弱处闪光,就会给思想品德课堂增添精彩之笔。

    2010年12期 No.212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思想品德课的点睛之笔

    高波;

    <正>通常认为,好的思想品德课的表现是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新颖流畅的教学设计、自然默契的师生互动以及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等。如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注重在细节处生动、在薄弱处闪光,就会给思想品德课堂增添精彩之笔。

    2010年12期 No.212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管见

    李吉昌;

    <正>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国农村学校缩小与城市学校差距的切入点。下面,笔者结合学校实践谈谈农村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2010年12期 No.212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管见

    李吉昌;

    <正>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国农村学校缩小与城市学校差距的切入点。下面,笔者结合学校实践谈谈农村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2010年12期 No.212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数学课堂教师“失聪”问题与改进建议

    王海赳;

    <正>叶澜曾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的思维火花。倾听是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前提,是教师正确导引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观

    2010年12期 No.212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数学课堂教师“失聪”问题与改进建议

    王海赳;

    <正>叶澜曾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的思维火花。倾听是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前提,是教师正确导引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观

    2010年12期 No.212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学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