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 关于行为规范的接受阶段——行为规范及其接受规律探索之二

    冯忠良

    <正> 我在《关于行为规范及其接受的认识》(探索之一)一文中已指出,行为规范的接受是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即品德结构的构建或对行为规范的遵从态度的确立过程。这是同知识、技能的接受有区别的更为复杂的过程。依据有关研究可以确认,行为规范的接受过程存在着三个不同但又有连续性的阶段。这就是依从、认同与信奉。一、行为规范的依从(一)依从及其类型依从也叫顺从,作为行为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指行为的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的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于有抵触的认识与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

    1992年03期 1-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教学心理诊断

    汪刘生

    <正> 一教学心理诊断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分析和研究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查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业成绩呈现偏态的情况,分析其偏态产生的诱因,并提出消除偏态的方法。教学心理诊断有助于教师矫治学生学业成绩不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故近20年来,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介于教学论、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之间的新兴的边缘学科——教学心理诊断学。教学心理诊断不同于心理测验。教学心理诊断的目的是消除学生学习偏态,矫治学生学业成绩不良,促进学生健康正常地发展。虽然在进行教学心理诊断时,为了查明偏态,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以弄清楚学习偏态是否由智力迟钝引起的抑或人格障

    1992年03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论学校情境中认知策略的教学

    姚梅林

    <正> 一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虽知道解题所需的公式、定理,但当他们着手去解决实际问题时,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学生在解复合应用题时,由于找不到问题的关键,寻不到解题的思路,常是百思不得其解。类似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并不少见,也是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之一。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学习的认知策略的缺失无疑是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许多学习者拥有必要的知识,但因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致使知识的应用及问题的解决常常受阻。另外,有些差生表现出知识基础薄弱,而实际上是认知策略缺失的一种表现。显然,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学习的认知策略是构成学习能力的重要

    1992年03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怎样学习知识才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庆林

    <正>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为迁移而教”的核心之一。在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的有意义学习六级水平中,解决问题为第五级,仅低于“创造性”;而加涅的学习分类则把解决问题放在八类学习之最高层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在问题解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我们在进行智力测验和实验室实验研究时,经常构造一些包含最低程度知识的各种问题,但生产、科研等实践领域中的问题和学生在教科书上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属于“知识丰富领域”。就是说,这些领域内的问题解决涉及到大量专门知识的应用。离开了这些知识基础,就不能解决这些领域内的任何问题。关于专家系统的研究表明,一个领域内善于解决问题的专

    1992年03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论成功教育的依据可能及现实意义

    周舟

    <正>随着大脑研究的深入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使实施成功教育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只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并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不留下一个落伍者,不产生一个差等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成功地学习是完全可能的。

    1992年03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学体系”概念辨析

    张晓鹏

    <正> 教育学体系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但是却也颇为棘手的研究课题。我们应当努力开拓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本文并不全面探讨其各个方面,只是提出一些问题以引起思考和争论。进而能有助于科学的教育学体系的建立。有关问题基本概念的混乱,往往是在许多问题的讨论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一个重要根源。对教育学体系问题的讨论,应当避免重走其弯路,一开始就将有关问题的基本概念例如“教育学体系”概念弄清楚。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学体系问题的研究,我想对“教育学体系”这个概念作一下初步的辨析。1、“教育学体系”与“教育科学体系”在日常用语以及不少学术著作中,“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体系”与“教育科学体系”这些名词常常混用。在教

    1992年03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对教育方针内涵的探讨

    段作章

    <正> 近年来,关于教育方针问题,教育界同仁发表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见解,但对教育方针的内涵,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教育工作方针的区别及联系,仍存在着模糊认识。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探讨。在有关教育方针的研究文章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把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当作同一概念使用。这是由于我国现有的《教育学》教材都未对教育方针的含义作专门的论述,只是在论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在引用毛泽东同志“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论断时,带出了“教育方针”这一概念。由于对二者未加区分,结果给人一种错觉:教育方针只不过是教育目的的另一种表述,可以作为同一概念使用。《中国大百

    1992年03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先进教改经验

    <正> 由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组织的“学习上海市青浦县数学教改经验现场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国家教委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柳斌,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到会并讲了话。柳斌在讲话中指出,青浦的实验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它方向正确,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它方法科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筛选、实验、推广的工作流程,总结出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和科学原理,又把数学教学的成功经验迁移到其他学科教学

    1992年03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认真执行教育法规走“以法治教”之路

    杨树熙,唐冠

    <正> 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党中央到地方政府,从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到地方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根据教育改革、发展和指导教育工作的需要,制订和拟发了不少有关的决议、规定、办法、意见、通知、条例等文件。这些具有法律效力或行政约束力的规范性条文,总称为教育法规。1985年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的两个奠基性的教育法规。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目前虽然发展很不平衡,也比较薄弱,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督导职能的强化,将逐步走上“以法

    1992年03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会考后高考的建议

    杨学为

    <正> 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从1952年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以来,至今已经40年了。80年代以后,高考竞争激烈,每年普通高校招生数仅占同龄人的30%,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只有20%当年可以考上大学。再加上中国幅员广阔,各地中学水平相差悬殊,给高考造成许多困难,加剧了任何一种大规模考试都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被当作废除考试的借口,而现在却比60年代更加严重了。我感到,40年来高考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在为高校选拔优秀新生的同时,如何做到有利于中学教学。根据中国现行政策,高考几乎是农村青年进入城市的唯一合法途径,几乎是非国家职工成为国家职工的最好途径,几乎是体力劳动者转为脑力劳动者最方便的途径。而

    1992年03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王家华

    <正> 学校教育中,“教”和“学”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两个重要因素。各种有效的教学原理必须以有关的学习原理为基础;学习的规律往往为我们找到有效的教学原理指明方向。为此,研究学习理论是我们中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而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基点和根据,因而研究它则更具有直接的、特殊的意义。一、阅读理解的特点就初中数学学习而言,不论是讲授法、自学辅导法,还是其它方法,学生首先需要学

    1992年03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中数学素质教育途径刍议

    刘堤仿

    <正> 笔者在《强化普通高中数学素质教育》(载《中国教育学刊》1991年第5期)一文中对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可能性及其功能进行了探讨。在此,想再就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途径发表刍议。一、数学模型化教学的两个问题首先,要使学生从数学概念模型化入手,掌握数学基本模型构造的原则。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建立,就是通过所提供的信息巧妙地构造出易于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的基本模型。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模型的构造即是使问题由困境向顺境过渡。同时,对于已有的数学模型可以让学生用简洁化的模型加以形象化的记忆与理解。

    1992年03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对语文单元教学的思考

    白滇生

    <正> 一、单元教学的发展与理论基础单元教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语文教材和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以一个单元作为教学单位,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从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把阅读与作文训练、语文知识等几方面结合起来,对单元教学进行总体设计,通过对一两篇课文的讲读,带动对其它课文的自读,起到举一反三、以一驭万的作用,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单元教学的发展看,现今我国语文教学界提出的“单元教学法”及“单元教学观”(朱绍禹《值得探讨的一条教学新路》),除了有其发展的历史因素外,还顺应了一切都讲究效率的时代要求。教育实践始终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繁荣,不仅

    1992年03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书法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章桂佛

    <正> 在探讨“书法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命题时,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书法。《书法小辞典》中的释义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间架结构、分析布局(章法)等方面。书法依附于文字而存在,因此,具有实用价值;通过运用书写技法,对文字进行艺术性的创造,能借以表达书者的思想情趣,产生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出强烈的时代气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这就是说,书法体现书者的思想感情、智能技巧、运力行气、审美能力等。可见,它与德、智、体、美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其次要知道书法与写字的联系与区别:书法和写字都以“字”为前提,写字是书法的基础,重在实用;书法是写字的高级阶段,要求达情抒志,讲究法度,重在艺术。现就书法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

    1992年03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开发与运用教改经验成果的研究

    张映雄,李顺

    <正> 一、问题的提出发展着的教育在不断地对教改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我们在全县范围的教学改革调查中发现,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仍相当严重地窒息着教学的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重优生、轻差生,重少数、轻多数的现象仍然存在;课堂教学随意性大,有的教师对教改无动于衷,甚至抱残守缺、抵制教改。这种现象启示我们,要把全县教学质量搞上去,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1985年我县召开了教改信息交流会。会后,全县开展了对开发与运用教改经验成果的研究。二、研究的展开开发与运用教改经验成果的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是如何把已取得的教改经验成果选

    1992年03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善教育实验科学性的一种统计控制方法

    金志成,何艳茹

    <正> 近十几年来,教育和教学实验研究在全国各地广泛兴起。概观教育和教学实验研究的现状,我们认为,一方面应看到十几年的研究是有成效的,活跃了教育研究的气氛,为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和积累了基础资料,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可供选择和借鉴的样例,因而应树立信心,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另一方面也应回顾总结一下还存在哪些不足,有的放矢地逐一加以克服,使实验研究更上一层楼。我们曾听到过这样的议论,教育实验就其性质而言属于准实验的范畴,继而将实验设计与真实验设计相比较,推断出教育实验的科学性差的结论。这种议论,在逻辑上、理论上是对的,因为准实验设计与真实验设计相比,准实验设计所取得的因果关系的证据方面在逻辑合

    1992年03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实行双重目标管理

    金洪源

    <正> 一、双重目标的含义与问题的提出。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可以显著提高其教育能力。这种提高的幅度究竟有多大?这将取决于怎样组织他们和搞什么样的科研活动。尽管各地学术团体组织的教育科研活动其促进教育才能发展的功能都可与专门的师资培训相提并论,却并非都得到了人们的公认。这说明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中,确确实实存在一个如何利用这一活动,有效发展教师教育才能的问题。在市(地)县(区)学会工作的同志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每当大批题目雷同、内容雷同和研究方法、水平等等都相差无几的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成果摆在面前时,一些同志便会自责自问,就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言,有必要兴师动众地发动成千上

    1992年03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学教学指导纲要》高级研讨班研讨综述

    斯凡

    <正> 1992年3月1日-3月8日,国家教委在北京举办了《教育学教学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高级研讨班。来自高等师范学校和教育科研单位的教育理论专家、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育学教师、教学改革第一线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以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等40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活动。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邹时炎很重视这次研讨活动,并作了重要讲话。何东昌同志在讲话中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建国以后我们把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改变为社会主义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进行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这些改革都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国的教育与我国的

    1992年03期 55-5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前中学青年教师思想现状的调查分析

    毛伟雄

    <正>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据泉州市教育局1991年3月的统计,全市中学教师总数13894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7109人,占中学教师总数的51.17%。而在今后的10年内,随着大批老教师的离退,全市中学教师年龄结构将出现明显的断裂层,这意味着大批的青年教师将肩负着教书育人主力军的重任。然而,从当前中学青年教师的现状看,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并非尽如人意,且人们对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尚缺乏必要的较为准确的了解。因此,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现

    1992年03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心理学思考

    王合清

    <正> 所谓积极性,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的体力、智力能动地表现出来时的心理状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既是提高教育工作效率的重点,又是衡量学校领导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我国教师积极性的特殊属性及其相关因素,全面剖析当前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一些问题,并探寻科学的对策,这既是学校管理的客观需要,也是本文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升华了的崇高的劳动动机,是教师意识到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功能和自身劳动的特点后,产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不怕辛苦、不计得失、崇尚教育职业,并不断提高

    1992年03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帮助青年教师加速成长

    冯一下

    <正> 多年来,我们研究会始终把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我们的作法是: 一、成立业务学习组织,让青年教师在学习中提高1984年,我们建立了成都市历史教材教法研究组,主要由各校推荐青年历史教师参加,配备少数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作指导。小组主要开展教育理论学习,研讨教材,进行观摩交流、总结教学经验等。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成为我市历史教学研究的骨干。二、组织“蜀都杯”历史课堂教学比赛,让青年教师在友好竞争中得到锻炼1989年秋,我们发起组织了“蜀都杯”历史献课邀请赛,以推荐与邀请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确定35岁以下的青年历史教师共24人参赛。“蜀都杯”引起全市广大

    1992年03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桂鄂部分教育学会工作考察记

    李晋常

    <正> 为了更好地学习外地教育学会工作经验,进一步开创我省学会工作的新局面,省教育学会于1991年12月15日组织各地市、县教育学会会长、秘书长等一行14人对广西、北海市、桂林市、博白县以及湖北省、武汉市等教育学会和部分研究会进行了为期14天的参观考察。总的感觉是他们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学会工作,所挂靠的单位对学会都很支持,活动经费有保证,大都配备了专职干部,组织机构健全,科普、科研活动开展得活跃,为教育发展与改革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都做出了显著成绩,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经常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科学的宣传普及活动,不断提高会员和教育工作者的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注意坚持“一个原则,三个结合”。一个原则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个结

    1992年03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简讯

    <正>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研究会于1992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学术年会。年会围绕音乐教学中如何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育的功能和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等中心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代表大会选出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张肖虎,副理事长钱方平、李婉茵。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应日本历史教师协会和日本比较史研究会的邀请,派出以副理事长包谷昌为团长的三人代表团,参加了1992年3月30日至4月4日在东

    1992年03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