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特稿

图片

  • 开放的云阳 腾飞的红狮——重庆市云阳县红狮中学

    <正>这是一所远离城镇的学校,这里没有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却有山乡的宁静和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广袤的田园风光把一所农村中学点缀得相得益彰。这里是距城区约80公里的重庆市云阳县红狮中学。红狮中学创建于1972年,现有教职工102名、

    2012年07期 No.231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全国名优学校、名优校长风采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第三小学

    <正>办学心思想:时空无限,探索无限陈翠敏,小学高级教师,2002年起任校长、书记。她先后被评为区小学教学管理优秀校长,区绿色学校工作先进个人,市、区教育创新标兵,2009年获区教育创新优秀成果奖。她的多篇论文、研究报告获不同层次奖项,

    2012年07期 No.231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国名优学校、名优校长风采 北京市怀柔区第二中学

    <正>北京市怀柔区第二中学创办于1962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具有一流管理水平的优质高中学校。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个性,积极开发潜能,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2012年07期 No.231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国名优学校、名优校长风采 北京市丰台区云岗第二小学

    <正>校长简介张德江。云岗第二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小学高级教师,教育管理专业本科学历。在学校工作中,张校长坚持以德为首、务本求实、和谐共进、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理念,规范办学,争创品牌。几年来,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挖掘、弘扬"云二精神",

    2012年07期 No.231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辉煌五十载 跨越大发展——记北京丰台二中50年校庆

    <正>2012年5月21日上午,北京丰台二中5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聆听历史的回声"隆重举行。校庆分为四个章节逐一展开,由四位历任校长、书记分别讲述各自的章节。第一章节:披荆斩棘,凝聚人心是温情。主要内容是展示1962年到1978年学校艰难的创业史。

    2012年07期 No.231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卷首语

教育政策研究

  • 特岗计划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

    孙颖;陶玉婷;

    特岗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包括特岗教师社会责任与身份认同的矛盾、选拔标准与社会需求不一致、政策承诺与现实状况之间存在差距、特岗教师专业成长的限制因素较多、特岗教师聘任期满后的去留保障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特岗计划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促进特岗计划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招募特岗教师时,注重对报名者服务农村教育意愿的考查;为特岗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成长机会,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在特岗教师聘任期结束后的保障制度中,适当放宽二次考核对特岗教师的束缚。

    2012年07期 No.231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0 ]
  • 建立教育对口支援长效机制的政策分析

    郑刚;

    教育对口支援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模式,是现阶段我国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教育对口支援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政府主导、高位推动;对口协助、互惠互利;项目支援、"输血"与"造血"并重。然而,随着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以政府指令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局限性、激励措施的弱化、法律制度的缺失以及评价监督体系的不到位等弊端日益凸显。当前,我国迫切需要通过创新工作体制、完善激励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健全评估监督体系等举措,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起对口支援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教育对口支援向纵深发展。

    2012年07期 No.231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热点问题研究

  • 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研究:学校教育视角

    马多秀;朱小蔓;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身上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心灵关怀的缺失。学校教育肩负着关怀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的重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灵关怀是指教师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流中,要给他们投注积极的情感反应,唤醒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希望,获得面对留守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012年07期 No.231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流动人口子女学校适应分析:教师因素

    李香贵;毛颖李;

    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是当前城市教育改革发展遭遇的现实问题。在众多因素中,师生关系是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教师在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校适应中,担当着师生关系的主导者、学业适应的引导者和心理素质培养者的角色。教师应主动作为,通过调整师生关系、对流动人口子女实施重点关注、提高师生矛盾处理能力,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学校适应水平。

    2012年07期 No.231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理想的寂灭与复燃:重新发现乡村教师

    唐松林;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中的知识分子,具有专业性与公共性的双重属性。他们曾在教书育人、传承文化、引进思想、开启民智、冲破旧制、领导革新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在现代文明中,乡村教师被纳入一个片面强调其专业性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使乡村教师远离自我,远离乡土文化的根基,从而导致其专业性与公共性的双重失落。重新发现促进乡村教师发展的契机,须强调乡村教师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立足其当下生存环境,提倡精神自治并建立相应的集体保护机制。

    2012年07期 No.231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4 ] |[阅读次数:0 ]
  • 学区内校际优质均衡发展实践探索

    刘畅;司学娟;

    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需求。实现学区内部优质校、普通校与特色校的资源共享,构建共生共赢的校际合作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学区立足现实,从学校文化、办学规模、教育资源、人才优势等方面出发,构建了学区内校际携手互助的学习共同体,以好书共读、好课共品、好场所共用、好经验共享、好伙伴结对互助、好邻居联片教研的"六好"措施为抓手,充分发挥学区内部各校资源的优势与互补性,较好地实现了学区内部各校整体的均衡发展。

    2012年07期 No.231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 影响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武汉市的调查

    陈红梅;田媛陈;

    学校与社区相互隔绝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进程。对湖北省武汉市学校与社区互动现状的调查显示,学校负责人在学校与社区互动方面从理想到现实存在较大落差。这一现实是由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指当前学校和社区互动所处的外部生态环境尚未成熟,内部因素主要指学段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强政策引导,创设良好的支持环境;倡导教育家办学,提升学校负责人的专业素养;深化教育改革,坚定地践行素质教育;发挥教育科研的价值,加强学校与社区互动方面的研究。

    2012年07期 No.231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论学校精神的形成:基于强化视角

    陈瑞生;

    强化是学校精神形成的关键。学校精神的强化主要表现为替代强化、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学校精神的替代强化是通过对学校精神的观察学习实现的,表现为学校精神的价值强化与人格强化。学校精神的直接强化是学校成员在践行学校精神时其行为本身受到的强化,表现在学校的评优、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教学事故责任的追究上。学校精神的自我强化是学校成员在学校精神的自我激励基础上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活动。

    2012年07期 No.23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课程与教学

  • 促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平衡策略研究

    肖正德;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促进课程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然而,当下农村中小学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诸方面均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问题。因此,要使农村中小学课程走向平衡,需要确立正确的农村中小学课程价值观,建立富有灵活性和选择性的农村中小学课程体系,增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意识。

    2012年07期 No.231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关注“课程精神”——解释学视角下教师课程理解的合理取向

    王明;李太平;

    课程精神是指有关课程的核心理念、思想以及价值追求,它是课程文本中所蕴含的真理性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课程理解活动中起着规范与导向作用。基于解释学发展的视角,教师课程理解应超越"符合性"与"生成性"非此即彼的取向,强调基于"课程精神"的意义创生,也即教师一方面要忠实于课程精神,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课程现实意义与教师自身存在意义的生成。

    2012年07期 No.231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何万国;

    中小学生实践能力是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把握中小学生实践能力之内涵就不能割裂其与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中小学生实践能力由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学科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三部分组成,其形成机制是知识技能在现实情境中熟练地、灵活地应用与迁移。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主要有:克服认识误区,树立正确观念;创造实践条件,创设应用环境;开发课程资源,制订活动指南;改革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开发活动项目,创建实践共同体。

    2012年07期 No.231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当代教学理论的反科学倾向及其根源

    张建桥;

    当代教学理论的反科学倾向表现为:狭隘地理解教育的人文性,拒绝承认科学的教育价值;以教条主义态度照搬照抄后现代思想,要求放弃科学知识的教学;过度诠释建构主义,否定学习科学知识的可能性。当代教学理论反科学倾向的根本原因是其对现代学校教育的功能认识模糊,没有坚持学校教育的立场。科学知识始终是现代教学的核心内容,失去科学知识的教学不是现代教学,更不是后现代教学,而是改良的古代教学。

    2012年07期 No.231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积极语用教育观与母语教师语用能力重构

    潘涌;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国家教育意志为本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课程范式。母语教师束缚于指令性课程范式,其思维品质和语用能力日趋格式化。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语用教育观得到学术界和语文教育界的共同关注。积极语用教育观是教师旨在克服学生长期存在的种种消极语用弊症、激励其主动表达和创意表现的母语教育新理念。它要求唤醒母语教师积极语用的自觉意识,重构其语用能力体系,练就基于语用规范的卓越的母语表现力,由此发展为母语创造力。解放阅读和活化语用是母语教师语用能力重构的基本途径。

    2012年07期 No.231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8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教学为例

    迟艳杰;

    语文知识是一种人文知识,这是语文教学实现其人文性的前提。学生的体验和理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内在源泉。心灵时间——内时间意识是实现语文人文性的通衢。语文教学只有深入到心灵时间,才能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涵养,这要求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浓重的情感氛围,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和感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坚持充满人文意味的教育信念。

    2012年07期 No.231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日常生活作文:个体精神世界自觉建构之途

    胡斌;

    日常生活是个体精神生成的原始境域,"人"正是在生活世界中被发现和创造的。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有待反思和重构的体验世界。日常生活作文本质上是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自觉反思与重构活动,这意味着日常生活作文是"人"自觉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日常生活作文能促进学生自觉建构知觉世界、情感世界与文化心理世界,它是个体精神自觉建构的关键途径。

    2012年07期 No.23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讯息传真

  • “校长课程领导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

    彭丽媛;孔维景;

    <正>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执行主编鲍东明编审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校长课程领导的策略研究",日前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开题。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开题论证专家组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充分论证。

    2012年07期 No.231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在浙江师大揭牌

    薛寒;

    <正>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日前在浙江师范大学正式揭牌成立。来自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国内高师院校的有关负责人、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省内各地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中学校长等70余人出席揭牌仪式。

    2012年07期 No.231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将延期举行

    本刊编辑部;

    <正>本刊曾在2012年第6期刊登"首届中国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启事",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此论坛,定于7月13-15日在北京举行。现因论坛举办时间与部分地区中小学放假时间冲突,经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办公会讨论决定,

    2012年07期 No.23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德育研究

  • 经济教育与道德教育——兼论学校德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

    檀传宝;

    学校德育如何适应社会经济生活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要正确处理经济生活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学校就应该高度重视"经济教育",努力强化"富的教育",自觉承担道德教育的超越使命。学校固然不应该脱离实际生活(包括经济生活)太远,但是"德育回归生活"命题本身也要求学校教育能够实事求是、理直气壮地弘扬正气、培育良知。

    2012年07期 No.231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基本道德品质调查研究

    赵丽霞;

    对山东、江苏、河北、湖南、四川和甘肃6个省份10403名90后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有弱化倾向,现代意识有待培育,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互脱节。这与中小学德育内容不完善、德育模式偏重于"道德灌输"、学校德育的主导价值在不良家庭和社会德育环境中被消解有关。因此,中小学急需构建凸显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学校德育内容,实施"知行统一"导向的学生道德能力培育模式,建立"一体化"的德育网络。

    2012年07期 No.231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整合“红绿双色文化”资源助力学校德育

    杨君毅;鲁俊业;

    有效整合各种德育资源,让德育走向生活、走向现实、走向社会,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浙江省余姚市第八中学德育工作的特色与亮点,具有梁弄特色的"红绿双色文化"让学校在区域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学校通过借力这些鲜活的、原生态的"红绿双色文化"资源,发挥本土德育资源的育人功能,以红色文化资源引领学生的道德走向,以绿色文化资源指导学生的道德成长,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新路径。

    2012年07期 No.231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教育短论

  • 中小学教师科研动力缺失与改进策略

    韩忠月;

    <正>当前,"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学即研究""科研兴校"等理念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中小学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科研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笔者对此作一系统分析,以提出应对策略。一、中小学教师科研动力缺乏原因分析

    2012年07期 No.231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8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构建高中开放型政治课堂的探索

    陆国民;

    <正>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变化,而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在这一点上,高中政治课尤为必要和紧迫。一、师生间的信任与理解:构建开放型高效政治课堂的基础

    2012年07期 No.231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公开课应向常态课理性回归

    张世明;

    <正>公开课作为课程改革的一种产物,如今已成为课堂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应该说,以公开课为切入点来推动课改向纵深挺进,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对于教师来讲,他们认识的提高、改革的冲动、专业的进取等也都需要公开课来"滋养"。

    2012年07期 No.231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四三”模式引领教师享受职业幸福

    李唯;

    <正>一个具有生命自觉意识的人,是一个方向明确、志向高远、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人。一个具有生命自觉意识的教师,是一个有着坚定的教育理想、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充分享受职业幸福的人。滨海小学自2007年9月建校以来,秉承"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教师的生命自觉意识,探索出"四三"教师培养模式。

    2012年07期 No.231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提升校本培训有效性的策略

    翁永兴;

    <正>学校如何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凸显办学特色,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校本培训只有因校制宜,做到"教中研,做中研,研中教,教中研",才能真正"使每所学校成为研究的基地,每间教室成为实验室,每位教师成为研究者"。

    2012年07期 No.231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文明礼仪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应有之义

    余绍龙;黄文辉;

    <正>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学校文化一般分为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

    2012年07期 No.231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