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
<正>朱煜博士的《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1928-1937):以江苏为中心》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江苏民众教育馆对基层社会的现代化改造活动,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特定民国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民众教育极有助益,可算是这一研究领域中"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本书紧跟我国历史学界民国历史研究的发展趋势,通过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使得我们对于国民时期民众教育的基本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014年03期 No.251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范滢;
<正>《教育管理理论运动》是陈如平博士的新著,该书在系统回顾了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于中国当下的教育管理现状提出了诸多颇有启发意义的观点。从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入手,参考西方教育管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在较长时间内主要的研究模式。总体而言,早年的研究主要是根据西方理论的观念、概念和模型来审视中国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免存在着"隔靴搔痒"之弊。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领域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融入到当下的国际研究氛围中。
2014年03期 No.251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道远;
<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指导下的重要教育方式,本身就带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政治色彩。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对于国民(以青少年为主)思想领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塑。网络普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从方式到内容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变革。一方面,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网路改造着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旨在厘清网络社会崛起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钩连,以探寻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要求
2014年03期 No.251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彬;
<正>中国近代体育运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沉寂,尤其是在如何面对、处理传统体育思想和现代体育思想之间关系的问题上,曾产生过极为激烈的论辩。《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的传承与演变》一书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将其转化为学理性思考之后的思想成果。作者在该书中将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阐发为胚胎、萌芽、初步形成、基本形成和深入发展五个阶段。这一划分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态势,也从一个侧面厘清了中国近代史上体育思想的嬗变历程。对于这一阶段的体育思想,作者没有遵循传统研究体系中将其归入到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叙
2014年03期 No.251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阳;
<正>从理论上说,多元系统论有助于我们探讨翻译文学在译语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存在形式、运作状态,阐释翻译文学在译语文化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和意识形态、诗学功能。《借鉴与开拓:多元系统翻译理论研究》正是关注多元系统理论带来的翻译理论,启发翻译外向型思路,描述具体方法。理论的建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从实践上说,多元系统理论最早应该追溯到俄国形式主义,后者构成前者的理论源头。俄国形式主义首次提出了"系统"这一概念。他们指出,系统作为一种多层结构,构成要素之间有相互作用,整体的系统功能大于各个要素的总和。而就文学研究来说,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不是由互不相干的要素组成的混合体,而是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整体。
2014年03期 No.251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冬园;
<正>竞技体育作为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共存的一种体育运动表现形式,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以体育竞赛和竞争为主要方式和重要特征。从国际范围看,竞技体育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本身的先后、强弱的标准,已经日益成为衡量某个国家或者地区以体育事业为代表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准,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成为凸显该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成为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我们看来,竞技体育发展的轨迹与中国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充满着良性的
2014年03期 No.251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崔希芸;
<正>作为一门研究意义的理论哲学,阐释学译学的反思与建构是伴随阐释学理论的更新而不断生发出新意义的过程。讨论阐释学译学的超越性及其理论建构必然离不开对19世纪以来阐释学发展的理论谱系的梳理。从19世纪上半叶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并发展阐释学以来,翻译界对于阐释学理论的引介就从未停止过。阐释学中(尤其是哲学阐释学)的前理解、效果历史、视域融合等概念从最初的浪漫主义阐释学到哲学阐释学阶段,对于翻译学的发展都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阐释学与翻译学的钩连最基本之处在于如何理解除了表面意义之外的文化和思维的差异,较为恰当地理解本来语言的原意,准确地翻译出来并很好地表达出来。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异常。至20世纪下半叶,斯坦纳创造性地提出"理解即
2014年03期 No.251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国玲;
<正>民族声乐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征,表现出一定程度自我封闭性审美艺术特征的艺术形态。学术界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借鉴古典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来考察民族声乐艺术,人们逐渐从朦胧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的学理认识,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民族声乐艺术就是音乐的造型艺术。对于这些问题,邢延青在其《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研究》中均有详细的论述,部分论述甚为精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2014年03期 No.251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史红薇;
<正>《英语教学基础理论》作为指导大中小学校英语教师入职前后教学理论的一种综合、学术化尝试,对于广大英语教师而言是实实在在的福利。单纯从构架来说,《英语教学基础理论》同样具备学术性、操作性和指导性,是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作。之所以给予该书如此评价,跟本书的理论指导性密不可分。书中对学习者论、教师论、课程论、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的探讨符合语言观和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水平。
2014年03期 No.251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甘永涛;程丽;刘倩;
学前教育成本使用效率是学前教育机构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它反映了学前教育机构对其资源的配置状况。基于对武陵山片区4省份23县市的调查显示,2007-2012年间,武陵山片区学前教育成本使用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效率水平还不高,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影响学前教育成本使用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及办学条件。要提高学前教育成本使用效率,我国应调整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建立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要促进教师力量的均衡,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建立学前教育成本的激励-约束制度;同时要明确学前教育经费管理职责。
2014年03期 No.251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琳;
督导评估作为衡量与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积累的矛盾与问题已成为制度性壁垒,制约着新时期督评工作的深入展开。上海市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建设起步早、发展快,逐渐形成了"以发展性督导评估理念为指导、以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保障、以科学评价研究为依托"的突出特色,其为破解我国学前教育督评体系建设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2014年03期 No.251 8-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潘月娟;
国外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测项目多以政府为主导来实施和组织监测,以各种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为主要监测对象,采用多种方式常规性地、持续地收集监测数据,以多种途径公布监测信息,并将监测结果与奖惩和发展支持相联系。为推动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测工作,我国可以构建完善的国家标准体系,基于标准开展科学监测;分类型全面监测学前教育机构质量;依据监测结果实施问责与发展支持,构建完善的监测体系;建立常规化的监测信息发布机制。
2014年03期 No.251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5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崔英梅;孔凡哲;
"四基"作为进入新世纪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得到普遍认同。但是,"四基"无论是在宏观的理论层面、中观的文本层面,还是微观的实践层面,都尚属刚刚开始,亟待进一步发展。理论层面上,"四基"的提出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内在的必然和外在的现实需要,"四基"需要突出"基本"之含义;课程教材载体上,"四基"需要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物化在具体的文本之中;实践层面上,"四基"需要切实的具体操作策略、方法和典型案例的积累。
2014年03期 No.251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8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徐祖胜;
教学目的在于发展学习者的智慧,"转识成智"是当代教学发展的基本价值走向。教学过程中实现"转识成智",既是教学活动作为一般认识活动的普遍要求,也是由教学认识活动的具体特征决定的。教学过程中"转识成智"的实现,需要经过"知识习得———主动内化———实践运用———理性反思———智慧生成"等转化过程。为了促成教学活动中"转识成智"目标的达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重视学习者的个体认知经验,同时限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教师定位在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上。
2014年03期 No.251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0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景晓梅;秦岭;
传统的课程观将学生视为在某种学科逻辑体系下具有普遍性、抽象性、求同性的认知主体,课程的研究者和实施者也常常以概念的、静态的、思辨的模式去理解和评价学生,致使课程脱离了学生背后多样而又丰富的成长经历。要真正地促使学生洞察自我,改善其存在状态,课程应关注具体而非抽象的学生,应解放而非抵制学生对自我的感知,应致力于在交往互动关系中对学生作出解释。
2014年03期 No.251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晗清;宋嫣然;李国超;
化学知识结构是学生经过专门的学习后所拥有的化学知识体系,是学生有效学习程度的反映。对北京市某重点中学200名初三学生的调查显示:只有少部分学生有结构意识,且主要源自教师的直接给予;学生化学知识结构可分为混乱型、框架性、具体型和创新型四种类型,类型的差异与学业成绩之间有显著关联。为促进学生良好知识结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思考知识之间的关系及本质,培养知识的结构意识;鼓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个性化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014年03期 No.251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黄梅;
化学程序性知识的内部加工分为陈述化、程序化、自动化三个阶段。模式识别、概念获得和信息图示化等教学条件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或规则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减轻记忆加工认知负荷;整体分解、联系定位和练习反馈等教学条件能促进定义性概念的形成,增强产生式之间的联结,形成固定程序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系;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相结合、设计认知学徒制、将智慧技能与动作技能相结合进行教学、提供在多种情境下应用规则的机会等教学条件能够使整个程序本身将得到进一步的精致和调整,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形成熟练的技能。
2014年03期 No.251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0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余虹;
语文美育与语文智育、语文德育共同构成了语文教育。语文美育以其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唤醒、情感生命的丰富与提升、生命意义的建构在语文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形式化、肤浅化,严重扭曲了人们对语文美育的理解。同时,语文教育界对诗意语文、语文味的追求,从另一个层面表现出语文教育界对真正的语文美育的渴求。在语文美育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必须转化为意象才能成为审美的对象,最终实现生命意义的敞现。
2014年03期 No.251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杨澄宇;
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由来已久,且将继续讨论下去。需要区分两种思想谱系下的"工具性"及"人文性":基于主客体分离的"科学主义"谱系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强调主客相融的"生活世界"谱系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传统的语文是"生活世界"思想谱系下的语文。语文教育研究应当明晰这样的分别,教育实践则应该继承与扬弃传统语文特性,形成新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观念。
2014年03期 No.251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9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肖其勇;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是当前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措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主要体现综合培养的价值取向,是解决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得来、下得去、干得好"的关键。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应具有农村情感的深厚性、专业知识的全面性、能力素质的综合性等特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可实行"3+1"开放性合作办学模式、构建"3+1"全科性课程体系和"3+1"养成性实践教学体系。
2014年03期 No.251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7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3 ] |[阅读次数:1 ] - 朱曦;胡瑞文;
过去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规模总量有所增加,教师的学历层次结构也有了较大提高,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基础文、理科的快速发展为此作出了贡献。随着我国学龄人口的减少,我国中小学教师需求量趋于稳定,高等院校基础文、理科招生规模的过大增长,将导致相关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课题组根据未来十年我国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及生师比对教师需求数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础文、理科专业毕业生每年超过需求约40万人。各地区高等学校教育应适度调减基础文、理科招生计划,重点减少专科层次的招生规模,并使专科学历教育不再承担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任务。
2014年03期 No.251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黄露;刘建银;
推动教师培养内涵式发展,打造卓越教师队伍,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之一。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记载37位中小学卓越教师的传记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个人基本特征上,性别、学科、教龄对卓越教师成长存在影响;卓越教师具有强烈的职业动机、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个人魅力、灵活的教学行为、高效的学生管理等专业特征;阅读、积累、反思、总结、研究五个途径相互作用,促进卓越教师专业成长。为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要摒弃对"小学科"的歧视,给予"小学科"教师平等的发展机会;制订中小学卓越教师专业标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注重师范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奠定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注重教师职后培训,促使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2014年03期 No.251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5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5 ] |[阅读次数:0 ]
- 谢友平;郑文广;
<正>学校安全重在建设,尤其重在预防、重在教育和重在管理。每所学校的安全建设非常重要,区域性整体推进更有必要,否则就难以形成气候。近年来,福建省教育厅开展了区域推进平安校园和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究活动,实践证明,组织整体化推进不仅具有力度和强度,更具有硬度和效度。组织整体化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力度之大。福建省通过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中小学开设安全教育地方课程,每年不少于12课时。组织编写《福建
2014年03期 No.251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绍慧;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芦山灾区龙门乡隆兴中心校看望学生时指出:"不管是什么情况,不论是什么天灾人祸,一定不要让下一代受到伤害,这是我们的责任。"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由于学生集中又系非成人阶段,其首要任务同样在于强化责任,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切实履职和勇于担当。强化学校安全责任意识必须实现无缝对接。学校安全既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又是一项系
2014年03期 No.251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同国;
<正>火灾、地震等重大灾害时刻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实践证明,将应急疏散演练与大课间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应急疏散演练,是提升应急疏散能力的一条非常可行的途径。然而,疏散逃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而是需要进行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确保在险情发生后处危不乱,快速、有序地进行疏散。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环节进行。一是应急指挥。大课间铃声一响,广播系统发出地震警报和火灾警报险情信号。二是应急避险。在听到地震警报后,教师立即停止授课,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
2014年03期 No.251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震华;
<正>2012年4月5日,我国颁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我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正式步入法治化轨道。《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校车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有力保障了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但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条例》的精神实质缺乏正确把握,存在着一些误区,必须纠正认识上的偏差。首先,提供校车服务,并不是鼓励大规模发展校车,而是解决农村学校问题的"最后选择"。农村学校解决校车安全问题首先应是保障就近入学,这既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责任,也是贯彻落实《条例》的首要前提。因为生源急剧下降等原因,
2014年03期 No.251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姜淑波;
<正>随着农村学校生源的减少和交通条件的进步,校车成为农村学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道难题。破解这一问题,除了责任至上之外,一般化号召要求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弊端需要彻底整改。否则,我们将会有愧于人民。校车运行情况心中无数是最大的失职。学生乘
2014年03期 No.251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文场;
<正>预防学生溺水的对象在学校,而场所在校外。建立全社会预防中小学生溺水机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福建省晋江市结合市情和校情进行了有益实践,探索出社会防范学生溺水的有效机制。一是启动一镇一校一游泳馆建设工程。为有效遏制青少年学生溺水事件发生,晋江市把启动防溺水硬件建设工程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按照"一镇(街)一校一游泳馆(池)"模式,建设学校游泳馆(池)。建设资金按市、
2014年03期 No.251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