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以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为首的西部高校数学教育教学团队经多年努力,在数学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王秀泉、陈重穆
2009年07期 No.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以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为首的西部高校数学教育教学团队经多年努力,在数学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王秀泉、陈重穆
2009年07期 No.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太原市第五实验中学(原西山高级中学),创建于1985年。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500余名学生,有教职工186人,其中教师130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拥有大
2009年07期 No.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太原市第五实验中学(原西山高级中学),创建于1985年。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500余名学生,有教职工186人,其中教师130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拥有大
2009年07期 No.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引得春风驻九江,催开硕果满枝头",九江县第三中学已走过了30年风风雨雨。在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全体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学校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学
2009年07期 No.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引得春风驻九江,催开硕果满枝头",九江县第三中学已走过了30年风风雨雨。在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全体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学校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学
2009年07期 No.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苏州市盘溪中心小学,创建于1915年。九十春秋,沧桑阅尽,学校积淀了浓厚和谐的校园文化,浸润着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学校始终坚持严
2009年07期 No.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苏州市盘溪中心小学,创建于1915年。九十春秋,沧桑阅尽,学校积淀了浓厚和谐的校园文化,浸润着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学校始终坚持严
2009年07期 No.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立鹏;罗娟;
建国6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时期、全面恢复与探索时期、全面推进时期以及进一步完善时期四个阶段,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这需要国家对权力下放的范围与限度、改革的实现机制及政府管理模式转变等问题重新思考,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009年07期 No.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陈立鹏;罗娟;
建国6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时期、全面恢复与探索时期、全面推进时期以及进一步完善时期四个阶段,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这需要国家对权力下放的范围与限度、改革的实现机制及政府管理模式转变等问题重新思考,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009年07期 No.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杨小微;
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正走向以内涵发展、优质均衡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阶段,学校变革不同推进方式也催生了不同的伙伴合作方式。基于本地化研究探索,区域间、区域内和学校间渐渐产生多种合作方式,一种多层互动、多向交流的氛围导致了教育变革新型生态系的出现,呈现出共生式发展新格局。大学与地方院校(U-U)之间的项目合作、大学与中小学(U-S)之间的协议合作、中小学校之间(S-S)行政导向和科研导向的合作是学校变革中出现的三种合作形式,它们以不同形式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它们进行反思与重建将有助于学校变革区域推进的品质持续提升。
2009年07期 No.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杨小微;
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正走向以内涵发展、优质均衡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阶段,学校变革不同推进方式也催生了不同的伙伴合作方式。基于本地化研究探索,区域间、区域内和学校间渐渐产生多种合作方式,一种多层互动、多向交流的氛围导致了教育变革新型生态系的出现,呈现出共生式发展新格局。大学与地方院校(U-U)之间的项目合作、大学与中小学(U-S)之间的协议合作、中小学校之间(S-S)行政导向和科研导向的合作是学校变革中出现的三种合作形式,它们以不同形式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它们进行反思与重建将有助于学校变革区域推进的品质持续提升。
2009年07期 No.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严冷;冯晓霞;
美国关于学前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入的教育经济学研究结果表明:学前教育投入有着很高的回报率,并且能够放大其他阶段教育投入的收益。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不足主要是由于不确定排斥、收益延迟性导致的"决策延迟"等经济学原因。要持续、稳定地发展学前教育,我国必须对现有的学前教育投入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的研究体制,调查学前教育的长期效果和投入收益,以鼓励各方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并且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重在缩小地域、城乡差距;建立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模式。
2009年07期 No. 10-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严冷;冯晓霞;
美国关于学前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入的教育经济学研究结果表明:学前教育投入有着很高的回报率,并且能够放大其他阶段教育投入的收益。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不足主要是由于不确定排斥、收益延迟性导致的"决策延迟"等经济学原因。要持续、稳定地发展学前教育,我国必须对现有的学前教育投入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的研究体制,调查学前教育的长期效果和投入收益,以鼓励各方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并且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重在缩小地域、城乡差距;建立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模式。
2009年07期 No. 10-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王毓珣;亢晓梅;
2008年秋,我国政府在农村已经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城市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妥善解决,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后续问题又接踵而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该由谁来管、义务教育经费究竟该由谁来埋单、流入地与流出地怎么衔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籍及队(团)籍怎样管理以及如何防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过程中遭受隐性排斥,这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2009年07期 No. 14-1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王毓珣;亢晓梅;
2008年秋,我国政府在农村已经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城市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妥善解决,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后续问题又接踵而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该由谁来管、义务教育经费究竟该由谁来埋单、流入地与流出地怎么衔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籍及队(团)籍怎样管理以及如何防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过程中遭受隐性排斥,这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2009年07期 No. 14-1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林雪卿;
教师对教师聘用合同的法定解除权是保障教师权益的重要权利,它是目前为止我国实施教师聘用制中教师唯一可以对抗学校的一项权利。教师法定解除聘用合同包括预告解除、试用期内的任意解除、即时解除和无需通知辞职等四种情形,我们需要针对这四种不同的情形设定不同的法定解除条件,而设定的这些条件适用于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及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等所有类型的教师聘用合同。
2009年07期 No.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林雪卿;
教师对教师聘用合同的法定解除权是保障教师权益的重要权利,它是目前为止我国实施教师聘用制中教师唯一可以对抗学校的一项权利。教师法定解除聘用合同包括预告解除、试用期内的任意解除、即时解除和无需通知辞职等四种情形,我们需要针对这四种不同的情形设定不同的法定解除条件,而设定的这些条件适用于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及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等所有类型的教师聘用合同。
2009年07期 No.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强;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在推动教职工人力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对J省S市的实地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教职工存在"超编"风险,这透露出一种人为的制度性风险。中小学教职工"超编"风险治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新理念,增强意识;创新政策,科学定编;创新机制,协同治理。
2009年07期 No.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强;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在推动教职工人力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对J省S市的实地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教职工存在"超编"风险,这透露出一种人为的制度性风险。中小学教职工"超编"风险治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新理念,增强意识;创新政策,科学定编;创新机制,协同治理。
2009年07期 No.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俊;
长期以来,对学校管理者进行培训几乎成为我国中小学校长成长的唯一途径。实际上,从国际范围看,对于领导者的发展途径,除了培训这一外铄的方式之外,近些年来人们更倾向于管理者本人的自我开发和自我修炼。中小学校长的自我修炼包括哲学素质、德行、个性和教育管理能力的自我修炼。校长可通过撰写个人日记、加入学会和专业团体、为刊物撰稿、培训和教育他人等技术来提高自身能力和修养。
2009年07期 No.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俊;
长期以来,对学校管理者进行培训几乎成为我国中小学校长成长的唯一途径。实际上,从国际范围看,对于领导者的发展途径,除了培训这一外铄的方式之外,近些年来人们更倾向于管理者本人的自我开发和自我修炼。中小学校长的自我修炼包括哲学素质、德行、个性和教育管理能力的自我修炼。校长可通过撰写个人日记、加入学会和专业团体、为刊物撰稿、培训和教育他人等技术来提高自身能力和修养。
2009年07期 No.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建平;
教师领导是一种集体领导、专业领导、多元互动式领导,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学校教与学。我国教师领导有六个关键角色,即促进者、帮助者、建构者、合作者、参与者、引领者,要完成实施有效班级管理和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团队工作、建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发展变革以及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六项核心任务。要真正落实教师领导,就必须促进教师领导专业发展、建构扁平化、开放性的学校组织结构、发展合作性的学校组织文化以及重塑校长形象。
2009年07期 No.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周建平;
教师领导是一种集体领导、专业领导、多元互动式领导,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学校教与学。我国教师领导有六个关键角色,即促进者、帮助者、建构者、合作者、参与者、引领者,要完成实施有效班级管理和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团队工作、建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发展变革以及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六项核心任务。要真正落实教师领导,就必须促进教师领导专业发展、建构扁平化、开放性的学校组织结构、发展合作性的学校组织文化以及重塑校长形象。
2009年07期 No.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阳泽;
学校对学生吸引力的下降引发对学生学校归属感的追问,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的认同与卷入,是学生在学校身份适配、情感有依、心灵可栖的状态,它是学生在学校适意生活的表征,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有意义生活的获得以及生命效能感的增强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学校要"以生为本",通过熟悉、认同、参与、卷入四个环节促进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发展。
2009年07期 No.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5 ] |[阅读次数:0 ] - 阳泽;
学校对学生吸引力的下降引发对学生学校归属感的追问,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的认同与卷入,是学生在学校身份适配、情感有依、心灵可栖的状态,它是学生在学校适意生活的表征,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有意义生活的获得以及生命效能感的增强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学校要"以生为本",通过熟悉、认同、参与、卷入四个环节促进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发展。
2009年07期 No.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5 ] |[阅读次数:0 ] - 冯海红;
细节,尽管细小,却往往能折射出整个教育世界,能导致事情、事业的成败。细节使德育充实具体,细节使习惯潜移默化,细节让教学活力灵动,细节使管理和谐温馨,细节让老师细腻美丽。因此,学校应关注教育中的细节,从教育中的细节处着眼,以此管窥教育真谛,提升教育智慧,最终实现教育问题的解决,提高教育效益。
2009年07期 No.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海红;
细节,尽管细小,却往往能折射出整个教育世界,能导致事情、事业的成败。细节使德育充实具体,细节使习惯潜移默化,细节让教学活力灵动,细节使管理和谐温馨,细节让老师细腻美丽。因此,学校应关注教育中的细节,从教育中的细节处着眼,以此管窥教育真谛,提升教育智慧,最终实现教育问题的解决,提高教育效益。
2009年07期 No.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昂;
在整体性德育视域中,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具有客观必然性。目前,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中存在合作与沟通的机制和渠道不通、大学与中学德育工作者各自为战、管理中某些环节的中断等现象。树立教师的"衔接意识"、创设大学与中学德育工作交流的渠道、立足于大一学生思想实际以及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课程衔接制度保障机制是提高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性的有效举措。
2009年07期 No.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胡昂;
在整体性德育视域中,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具有客观必然性。目前,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中存在合作与沟通的机制和渠道不通、大学与中学德育工作者各自为战、管理中某些环节的中断等现象。树立教师的"衔接意识"、创设大学与中学德育工作交流的渠道、立足于大一学生思想实际以及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课程衔接制度保障机制是提高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性的有效举措。
2009年07期 No.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宋晔;
教育惩罚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甚至有人将其视为"禁区",但是教育惩罚在教育中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惩罚有着重要的道德价值,它在个人的社会化和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对教育惩罚进行伦理的审视,只有基于尊重、公平和理解的惩罚才是道德的。
2009年07期 No. 45-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宋晔;
教育惩罚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甚至有人将其视为"禁区",但是教育惩罚在教育中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惩罚有着重要的道德价值,它在个人的社会化和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对教育惩罚进行伦理的审视,只有基于尊重、公平和理解的惩罚才是道德的。
2009年07期 No. 45-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龙汉武;
班级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弊端日益显现,我们需要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六维管理理论为现代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六方面: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价值目标;实施信息管理,广开沟通渠道;实施知识管理,探索科学手段;实施艺术管理,挖掘和谐路径;实施权变管理,力求与时俱进;实施执行力管理,注重协调落实。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统筹协调好六方面关系,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度。
2009年07期 No.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龙汉武;
班级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弊端日益显现,我们需要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六维管理理论为现代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六方面: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价值目标;实施信息管理,广开沟通渠道;实施知识管理,探索科学手段;实施艺术管理,挖掘和谐路径;实施权变管理,力求与时俱进;实施执行力管理,注重协调落实。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统筹协调好六方面关系,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度。
2009年07期 No.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和学新;
追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就是为了追求育人效率的教育改革实践。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效率不高或达不到预期效果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落脚点,要不断追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发点和思路在于教师自身主体能动性的充分提高和发挥。教师要在学习和把握新课程有关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个性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反思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009年07期 No.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和学新;
追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就是为了追求育人效率的教育改革实践。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效率不高或达不到预期效果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落脚点,要不断追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发点和思路在于教师自身主体能动性的充分提高和发挥。教师要在学习和把握新课程有关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个性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反思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009年07期 No.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雨亭;
高中新课程改革所遭遇的困难即普通高中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的困难,影响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主要原因有:"惯习"与"防御性教育实践"引起对新课程改革的抗拒;单一的评价方式助推了"一切为考试而教";课堂教学低效使得时间成为最稀缺资源。当前新课程改革突围的主要路径是重建健康的教育生态和创造性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2009年07期 No.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雨亭;
高中新课程改革所遭遇的困难即普通高中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的困难,影响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主要原因有:"惯习"与"防御性教育实践"引起对新课程改革的抗拒;单一的评价方式助推了"一切为考试而教";课堂教学低效使得时间成为最稀缺资源。当前新课程改革突围的主要路径是重建健康的教育生态和创造性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2009年07期 No.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义兵;郑志辉;
教师改变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前提之一。然而,由于教师改变的现实中存在着教师改变条件线性化、教师改变维度还原化、教师改变过程事件化、教师改变模式对立化以及教师改变评价去情境化等简单思维的倾向,在实践中教师改变出现了动机与态度改变的外在化、信念改变的矛盾化、知识改变的形式化和行为改变的浅层化等问题。因此,基于复杂思维范式引导教师改变就成为一种必须的思维方式。
2009年07期 No.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刘义兵;郑志辉;
教师改变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前提之一。然而,由于教师改变的现实中存在着教师改变条件线性化、教师改变维度还原化、教师改变过程事件化、教师改变模式对立化以及教师改变评价去情境化等简单思维的倾向,在实践中教师改变出现了动机与态度改变的外在化、信念改变的矛盾化、知识改变的形式化和行为改变的浅层化等问题。因此,基于复杂思维范式引导教师改变就成为一种必须的思维方式。
2009年07期 No.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刘丽群;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但农村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却不容乐观,这与农村经济的整体性落后和教师素养的普遍偏低有着密切联系。但从更深层次看,农村课程资源开发陷入困境的关键在于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文化的边缘化,即农村课程资源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构成,因无法得到普遍的文化认同而陷入被忽略、被排斥的境地。乡村文化的边缘化导致了农村课程资源的荒芜。
2009年07期 No.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刘丽群;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但农村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却不容乐观,这与农村经济的整体性落后和教师素养的普遍偏低有着密切联系。但从更深层次看,农村课程资源开发陷入困境的关键在于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文化的边缘化,即农村课程资源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构成,因无法得到普遍的文化认同而陷入被忽略、被排斥的境地。乡村文化的边缘化导致了农村课程资源的荒芜。
2009年07期 No.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李淑春;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课程观和课程管理体系,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带来了库区地理环境的重构,交织着的两个变革催生了三峡库区环境保护教育地方课程。三峡库区环境保护教育课程为培养库区"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选择本土化的环境保护教学内容,开发出具有乡土性、交互性、选择性的地方教材,选建点、线、面结合的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建立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学校环境教育课程化、活动化、互动化的"三化"教育模式。
2009年07期 No.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淑春;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课程观和课程管理体系,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带来了库区地理环境的重构,交织着的两个变革催生了三峡库区环境保护教育地方课程。三峡库区环境保护教育课程为培养库区"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选择本土化的环境保护教学内容,开发出具有乡土性、交互性、选择性的地方教材,选建点、线、面结合的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建立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学校环境教育课程化、活动化、互动化的"三化"教育模式。
2009年07期 No.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田明亮;
学科名师的经历可以激发教师对教学的激情和追求,引发教师的情感共鸣,加深他们对教学的真实认识。学科名师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要使心理健康成长,教师应重视自我的职业规划,坚持学习;加强自身心理调节,正视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正确对待荣誉。
2009年07期 No.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田明亮;
学科名师的经历可以激发教师对教学的激情和追求,引发教师的情感共鸣,加深他们对教学的真实认识。学科名师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要使心理健康成长,教师应重视自我的职业规划,坚持学习;加强自身心理调节,正视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正确对待荣誉。
2009年07期 No.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涌;
师本培训以先进的价值观、伦理观、资源观和评价观深化了校本培训,它以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成长为价值目标,以重心下移、回归到教师日常、具体、生动的实践活动为基本特点。师本培训要求学科首席教师以其日常化、全人化和低重心特色更好地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担当起学科培训师的角色。要发挥这种专业引领作用,学科首席教师必须树立以引领为使命的自觉意识、构建以引领为导向的合作关系、开辟以师本为特点的多元教研途径。
2009年07期 No.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潘涌;
师本培训以先进的价值观、伦理观、资源观和评价观深化了校本培训,它以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成长为价值目标,以重心下移、回归到教师日常、具体、生动的实践活动为基本特点。师本培训要求学科首席教师以其日常化、全人化和低重心特色更好地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担当起学科培训师的角色。要发挥这种专业引领作用,学科首席教师必须树立以引领为使命的自觉意识、构建以引领为导向的合作关系、开辟以师本为特点的多元教研途径。
2009年07期 No.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温国良;
校本教研注重解决教师在学校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因此校本教研内容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学校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使学校形成民主、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深圳市宝安区龙华松和小学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以理论引导与教研制度为保证,以互助式研讨、师生预操作、师生访谈和微格式评析等举措彰显特色,构建校本教研体系,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长与发展。
2009年07期 No.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温国良;
校本教研注重解决教师在学校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因此校本教研内容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学校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使学校形成民主、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深圳市宝安区龙华松和小学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以理论引导与教研制度为保证,以互助式研讨、师生预操作、师生访谈和微格式评析等举措彰显特色,构建校本教研体系,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长与发展。
2009年07期 No.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曾文婕;
在已有的教学公平研究中,教师情绪基本是"不在场"的,具体表现为"漠视"教师情绪和"敌视"教师情绪两种态度。然而,教师情绪既不能归为"虚无",也无法彻底"拒斥"。面对这样的情形,"正视"教师情绪理应成为教学公平研究的应有取向。这一取向要求我们正面对待教师情绪,在关注教师情绪"阻碍"教学公平的同时,看到教师情绪也是教学公平的"促进者"。而且,这一取向要求我们正面对待教师情绪并正确引导教师情绪。
2009年07期 No. 79-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曾文婕;
在已有的教学公平研究中,教师情绪基本是"不在场"的,具体表现为"漠视"教师情绪和"敌视"教师情绪两种态度。然而,教师情绪既不能归为"虚无",也无法彻底"拒斥"。面对这样的情形,"正视"教师情绪理应成为教学公平研究的应有取向。这一取向要求我们正面对待教师情绪,在关注教师情绪"阻碍"教学公平的同时,看到教师情绪也是教学公平的"促进者"。而且,这一取向要求我们正面对待教师情绪并正确引导教师情绪。
2009年07期 No. 79-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贾贵洲;王玉兰;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草根性是其最稳定、最本质的原始属性。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草根性具有朴素性、大众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现实中,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散失草根性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学校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养,培育中小学科研文化,完善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以尊重和保护中小学教育科研草根性。这样,中小学教育科研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乃至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09年07期 No.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贾贵洲;王玉兰;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草根性是其最稳定、最本质的原始属性。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草根性具有朴素性、大众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现实中,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散失草根性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学校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养,培育中小学科研文化,完善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以尊重和保护中小学教育科研草根性。这样,中小学教育科研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乃至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09年07期 No.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本中;刘晨元;
<正>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向成年转折的阶段,是形成强健体魄和健全人格,奠定主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期。就培养任务而言,高中
2009年07期 No.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本中;刘晨元;
<正>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向成年转折的阶段,是形成强健体魄和健全人格,奠定主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期。就培养任务而言,高中
2009年07期 No.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许凌云;杨青;
<正>"课题实验课"是指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关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有效课堂观察的实践研究课。它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单元或片断,将这样若干个单元或片段循序渐进地连接在一起,便形成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整体脉络。同时,在系列研究课上
2009年07期 No.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许凌云;杨青;
<正>"课题实验课"是指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关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有效课堂观察的实践研究课。它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单元或片断,将这样若干个单元或片段循序渐进地连接在一起,便形成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整体脉络。同时,在系列研究课上
2009年07期 No.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邹建国;
<正>有人把学校德育比喻成"一壶烧不开的水",这道出了当下德育工作的困境。许多学校正探索出路,德育导师制应运而生,但许多学校在操作上只是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确定导师人选很随意,没建立行之有效的常规制度,不能激发导师积极性
2009年07期 No.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邹建国;
<正>有人把学校德育比喻成"一壶烧不开的水",这道出了当下德育工作的困境。许多学校正探索出路,德育导师制应运而生,但许多学校在操作上只是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确定导师人选很随意,没建立行之有效的常规制度,不能激发导师积极性
2009年07期 No.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马莹莹;
<正>提及作业功效,人们多从巩固知识、提高技能角度考虑,常常忽视其德育功效。根据赫尔巴特"教学的教育性"之原理,作业批改原本就具有德育功效。作业批改的德育功效即利用批改作业对学生进行德育所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具体表现在:
2009年07期 No.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马莹莹;
<正>提及作业功效,人们多从巩固知识、提高技能角度考虑,常常忽视其德育功效。根据赫尔巴特"教学的教育性"之原理,作业批改原本就具有德育功效。作业批改的德育功效即利用批改作业对学生进行德育所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具体表现在:
2009年07期 No.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曹贤鸣;
<正>笔者曾读过一个案例:一个中国人,由于其孩子在日本上学,了解了日本的教育制度。他问他的孩子:"你日语不好,上课发言还那么积极,就不怕出错?"孩子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2009年07期 No.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贤鸣;
<正>笔者曾读过一个案例:一个中国人,由于其孩子在日本上学,了解了日本的教育制度。他问他的孩子:"你日语不好,上课发言还那么积极,就不怕出错?"孩子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2009年07期 No.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樊志瑾;
<正>根在哪儿,研究的课题就在哪儿。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的根在学生、在课堂、在学校。用发现的眼光在学生、在课堂、在学校寻找研究的课题,以教书育人为前提,以提升自我为动力,在学习思考中、在热点难点中寻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会发现研究的课题如此丰富,研究的空间如此
2009年07期 No.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樊志瑾;
<正>根在哪儿,研究的课题就在哪儿。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的根在学生、在课堂、在学校。用发现的眼光在学生、在课堂、在学校寻找研究的课题,以教书育人为前提,以提升自我为动力,在学习思考中、在热点难点中寻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会发现研究的课题如此丰富,研究的空间如此
2009年07期 No.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