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 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路向——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13届年会综述

    钱志亮,石中英

    <正>农村中小学教育,肩负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使命。然而,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低投入、高辍学、差条件、缺师资、没保障……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在目睹了一桩桩农村教育的真实事件之后,在西安集中研讨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出路问题。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教师主要职业技能的内涵及培养途径与考核机制

    蒋亦华

    中小学教师主要职业技能的内涵具体表现在知识处理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研究能力、书写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制作能力等8个方面。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主要职业技能,关键在于努力营造重视职业技能培养的氛围,把课程作为职业技能培养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挥高师院校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丰富高师院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社团活动。对中小学教师主要职业技能的评价,重在对高师院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必要调整,构建动态的考核机制,实施中小学教师主要职业技能考核证书制度,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主要职业技能的考核系统。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与继续教育

    陈启文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献身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精神缺失;业务素质较差;存在较严重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具体表现为:敷衍应付、走过场;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经费紧缺。要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其时策是: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内容的适用性、着力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等。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教师专业化: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向

    高庆蓬

    教师专业化的基础是教育科学原理和技术,教师的专业精神和管理制度等因素制约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为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重视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师实践性知识、构建教师发展学校、探索多样化校本培训模式、进行教师管理的变革等几种趋向值得关注。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21世纪教育的战略定位和策略选择——“教育发展国际论坛(2004·北京)”综述

    <正>中国首届以教育发展为主题的大型国际教育学术活动——“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于2004年8月23~24日在北京新世纪饭店隆重举行。该论坛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现代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确立之后,需要对教育改革的整体发展进行更加全面的、理性的和深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切实维护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

    徐远火

    接受继续教育,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教师学习权、发展权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教师队伍的现实要求。然而,调查分析告诉我们,教师的这一权利并没有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因此,要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坚持观念和制度创新,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实现和维护好教师的这一权利。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分流教育研究与实践

    刘春风

    农村初中的分流教育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密切相关,是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把分流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结合实际,求真务实,把分流教育的具体工作落到实处;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分流教育的质量,大力推动农村中学办学模式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担问题研究

    刘乐山

    取消农业税就应该取消搭在农业税上的其他一切收费。如果不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这将使经费本已困难的农村义务教育更加困难。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困难的有效途径,就是多级财政共同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应主要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有其深刻的经济学原因。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校训的思考

    苗作斌

    校训是办学理念和育人要求的高度概括,是校风、教风、学风的内核,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一所学校的特点、风格,同时也反映着时代的、地域的文化积蕴和精神;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而且是学校所有教职员工都应牢记心头、时刻遵守励行的。对于一所学校的校训,不在于今天换一个花样,明天提一个新口号,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把兴趣和注意力放在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校训的要求上来。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担问题研究

    刘乐山

    取消农业税就应该取消搭在农业税上的其他一切收费。如果不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这将使经费本已困难的农村义务教育更加困难。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困难的有效途径,就是多级财政共同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应主要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有其深刻的经济学原因。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解决现实性问题与建构现实的数学

    辛自强,张丽

    虽然目前数学教育改革非常强调儿童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我们的调查表明:儿童现实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缺失比较严重。这主要与教材内容、课堂互动方式远离现实生活有关。为此,我们提出了建构现实数学的观点以及相应的具体措施,以提高儿童的现实性问题解决能力。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教师性侵害犯罪及其预防

    马雷军

    教师性侵害犯罪是指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利用自己的特定身份对女性学生进行强奸、猥亵或者对男性未成年学生进行猥亵的犯罪行为。教师性侵害犯罪行为具有被害人低龄化、犯罪手段恶劣、犯罪行为隐蔽和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其成因主要有学校管理观念错位等因素,对此应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80后”现象的教育思考

    蔡伟

    “80后”的不少代表人物是社会生活的成功者,也是当代教育体制下校园生活的失败者。他们存在着明显的“去校园”现象。通过对“80后”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当代中国教育存在着四大弊病:工业化生产模式,片面理解“全面发展”,过度偏爱知识教学,教育目标俗化。为此,有必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坚持“四强调,四提倡”。即强调学习主体,提倡个性自由;强调多元评价,提倡优势发展;强调能力本位,提倡有效学习;强调目标境界,提倡高尚追求。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7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新课程评价的生本化取向

    王富平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这一生本化取向决定了新课程评价从目标的确立到具体操作都要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实施生本化取向的新课程评价,必须更新观念,关注与学生的交流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提高教师评价能力,使师生在新课程评价活动中都得到发展。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9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让探究教学神形兼备

    辛继湘

    成功的探究教学是内在于其中的教学精神的表达。徒有形式的探究教学虽然有完整的教学程序却无法关怀生命、唤发自主、善待差异、宽容失误,这既与教师自身的因素有关,也与外部环境因素有关。只有教师自己坚定教育理想,外界要为教师的精神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探究教学的实施才会神形兼备。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0 ]
  • 解决现实性问题与建构现实的数学

    辛自强,张丽

    虽然目前数学教育改革非常强调儿童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我们的调查表明:儿童现实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缺失比较严重。这主要与教材内容、课堂互动方式远离现实生活有关。为此,我们提出了建构现实数学的观点以及相应的具体措施,以提高儿童的现实性问题解决能力。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教师性侵害犯罪及其预防

    马雷军

    教师性侵害犯罪是指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利用自己的特定身份对女性学生进行强奸、猥亵或者对男性未成年学生进行猥亵的犯罪行为。教师性侵害犯罪行为具有被害人低龄化、犯罪手段恶劣、犯罪行为隐蔽和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其成因主要有学校管理观念错位等因素,对此应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切实维护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

    徐远火

    接受继续教育,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教师学习权、发展权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教师队伍的现实要求。然而,调查分析告诉我们,教师的这一权利并没有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因此,要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坚持观念和制度创新,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实现和维护好教师的这一权利。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教师主要职业技能的内涵及培养途径与考核机制

    蒋亦华

    中小学教师主要职业技能的内涵具体表现在知识处理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研究能力、书写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制作能力等8个方面。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主要职业技能,关键在于努力营造重视职业技能培养的氛围,把课程作为职业技能培养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挥高师院校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丰富高师院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社团活动。对中小学教师主要职业技能的评价,重在对高师院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必要调整,构建动态的考核机制,实施中小学教师主要职业技能考核证书制度,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主要职业技能的考核系统。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与继续教育

    陈启文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献身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精神缺失;业务素质较差;存在较严重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具体表现为:敷衍应付、走过场;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经费紧缺。要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其时策是: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内容的适用性、着力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等。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新岁寄语

    顾明远

    <正>“雄鸡一唱天下白”,光辉灿烂的2005年到来了。《中国教育学刊》向中国教育学会的全体会员、《学刊》的广大作者和读者,以及所有支持《学刊》的朋友们问候和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事业有成。《中国教育学刊》自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25个年头,自公开发行以来也已有15周年。25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叶澜

    21世纪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凸现是我国当前社会最为鲜明的变化。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深刻变革以及对人的生存方式所产生的渗透式影响,造成了现有教育的不适应。“新基础教育”研究立足于我国社会所处时代背景和学校教育变革的现状,强调社会转型时期学校教育应实现自身的转型,即实现“转型式发展”。基于我国社会转型所处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这一时代背景,实现“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策略主要是:调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策略导向,把重心放到深化学校转型的综合变革上;加强保障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法制建设;加强学校改革研究,加强国内交流和国际交流,整合教育改革的多种资源,形成推进学校改革深化的强大合力。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8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路向——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13届年会综述

    钱志亮,石中英

    <正>农村中小学教育,肩负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使命。然而,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低投入、高辍学、差条件、缺师资、没保障……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在目睹了一桩桩农村教育的真实事件之后,在西安集中研讨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出路问题。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新岁寄语

    顾明远

    <正>“雄鸡一唱天下白”,光辉灿烂的2005年到来了。《中国教育学刊》向中国教育学会的全体会员、《学刊》的广大作者和读者,以及所有支持《学刊》的朋友们问候和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事业有成。《中国教育学刊》自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25个年头,自公开发行以来也已有15周年。25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叶澜

    21世纪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凸现是我国当前社会最为鲜明的变化。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深刻变革以及对人的生存方式所产生的渗透式影响,造成了现有教育的不适应。“新基础教育”研究立足于我国社会所处时代背景和学校教育变革的现状,强调社会转型时期学校教育应实现自身的转型,即实现“转型式发展”。基于我国社会转型所处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这一时代背景,实现“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策略主要是:调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策略导向,把重心放到深化学校转型的综合变革上;加强保障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法制建设;加强学校改革研究,加强国内交流和国际交流,整合教育改革的多种资源,形成推进学校改革深化的强大合力。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8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0 ] |[阅读次数:0 ]
  • 教师专业化: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向

    高庆蓬

    教师专业化的基础是教育科学原理和技术,教师的专业精神和管理制度等因素制约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为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重视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师实践性知识、构建教师发展学校、探索多样化校本培训模式、进行教师管理的变革等几种趋向值得关注。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21世纪教育的战略定位和策略选择——“教育发展国际论坛(2004·北京)”综述

    <正>中国首届以教育发展为主题的大型国际教育学术活动——“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于2004年8月23~24日在北京新世纪饭店隆重举行。该论坛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现代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确立之后,需要对教育改革的整体发展进行更加全面的、理性的和深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西部义务教育呼唤发展机会均等

    李秉中

    西部大开发并没有使东、西部义务教育差距缩小,而是越来越大。西部大量的贫困县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撑,没有能力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责任还应再次划分:由中央财政负担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工资,从现有国家财政每年比上年增长中拿出30%就可以满足需要;由省级财政负担农村小学和初中学生书本、校服、交通、住宿、午餐的费用;由地(市)、县两级财政负担校舍及设备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由乡、村负责提供学校用地。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分流教育研究与实践

    刘春风

    农村初中的分流教育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密切相关,是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把分流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结合实际,求真务实,把分流教育的具体工作落到实处;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分流教育的质量,大力推动农村中学办学模式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西部义务教育呼唤发展机会均等

    李秉中

    西部大开发并没有使东、西部义务教育差距缩小,而是越来越大。西部大量的贫困县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撑,没有能力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责任还应再次划分:由中央财政负担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工资,从现有国家财政每年比上年增长中拿出30%就可以满足需要;由省级财政负担农村小学和初中学生书本、校服、交通、住宿、午餐的费用;由地(市)、县两级财政负担校舍及设备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由乡、村负责提供学校用地。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校训的思考

    苗作斌

    校训是办学理念和育人要求的高度概括,是校风、教风、学风的内核,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一所学校的特点、风格,同时也反映着时代的、地域的文化积蕴和精神;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而且是学校所有教职员工都应牢记心头、时刻遵守励行的。对于一所学校的校训,不在于今天换一个花样,明天提一个新口号,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把兴趣和注意力放在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校训的要求上来。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80后”现象的教育思考

    蔡伟

    “80后”的不少代表人物是社会生活的成功者,也是当代教育体制下校园生活的失败者。他们存在着明显的“去校园”现象。通过对“80后”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当代中国教育存在着四大弊病:工业化生产模式,片面理解“全面发展”,过度偏爱知识教学,教育目标俗化。为此,有必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坚持“四强调,四提倡”。即强调学习主体,提倡个性自由;强调多元评价,提倡优势发展;强调能力本位,提倡有效学习;强调目标境界,提倡高尚追求。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7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新课程评价的生本化取向

    王富平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这一生本化取向决定了新课程评价从目标的确立到具体操作都要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实施生本化取向的新课程评价,必须更新观念,关注与学生的交流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提高教师评价能力,使师生在新课程评价活动中都得到发展。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9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让探究教学神形兼备

    辛继湘

    成功的探究教学是内在于其中的教学精神的表达。徒有形式的探究教学虽然有完整的教学程序却无法关怀生命、唤发自主、善待差异、宽容失误,这既与教师自身的因素有关,也与外部环境因素有关。只有教师自己坚定教育理想,外界要为教师的精神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探究教学的实施才会神形兼备。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穆岚;

    教育法制建设是我国法制建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教育立法的步伐亟待加快,教育执法的力度亟待加强,教育守法的认识亟待端正,教育法实施的监督亟待完善。只有注意防止法律虚无主义和法律万能论的错误倾向,加强教育法学的研究工作,群策群力搞好教育法制建设,才能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基本的法律保障。

    2005年01期 42-4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教育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穆岚;

    教育法制建设是我国法制建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教育立法的步伐亟待加快,教育执法的力度亟待加强,教育守法的认识亟待端正,教育法实施的监督亟待完善。只有注意防止法律虚无主义和法律万能论的错误倾向,加强教育法学的研究工作,群策群力搞好教育法制建设,才能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基本的法律保障。

    2005年01期 42-4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