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小娅;2006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顾明远;2006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1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太清;2006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长冰;
命题偏难、考分偏低,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伤害了教育。要让分数的导向作用转向激励学习,使学生抬头做人,拥有面向未来的希望和勇气,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2006年01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伯琳;2006年01期 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陈翠芹;2006年01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宁娟;
学术批评是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健康的学术批评不仅能够促使教育学发展“百花齐放”、教育学思想“百家争鸣”,同时也有助于教育学问题的解决。长期以来对于学术批评的错误理解、学术批评形式的不当运用,致使我国教育学领域的学术批评发展缓慢,阻碍了教育学自身的发展。教育学发展需要一种健康的学术批评。健康的学术批评必须是建立在批评基点合理化、批评形式审美化和批评主体宽容化的基础之上。
2006年01期 15-1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查有梁;
一个地区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至少要统计和比较以下5种数据:a.人均GDP;b.人均国民收入(纳税之后的可支配收入);c.生均教育经费(政府投入);d.人均教育支出(家庭支付);e.人均受教育年限。这5种数据是“相生相克”的,由此可以判断这一地区教育的发展是否处于“良性循环”。“对分点定理”、“中位线定理”、“教育投入定理”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的一个理想的、定量的、可操作的数学模式。
2006年01期 18-2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陈光培;
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必须明确教育重点,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落实有效的保障机制,全面实现国家对青少年和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2006年01期 21-2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方元山;
灌输式德育是造成德育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我们倡导对话式德育,是基于师生心灵交往的德育;对话式德育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理解性、情境性和生成性。实现德育的对话,必须致力于师生相互解释、共同体验、合理交往和共同发展。
2006年01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吴旭红;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娱乐性、流行性和大众参与性为特征的大众文化波及全国。大众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一方面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宽容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它又以灰色童谣的形式侵蚀了校园生活,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2006年01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林慧莲;2006年0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龚春燕;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以学为本”应成为学校的共同愿景。校长学习的示范性、教师学习的渴求性、群体学习的督促性、学习文化的创生性是学习型学校的基本特征。形成学习“场力”、提升个体学习力、拓展师生思考力、打造团队组织力等,是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基本策略。
2006年01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增强;
学校科研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面。科研文化形成的机制是从无序到有序,促使其临界突变的关键是控制参量的催化作用。科研文化建设的策略有:推动教师教育科研由自发到自觉;搭建学习平台,营造学校科研氛围;学校领导具有战略眼光和利用实验项目统领课题研究。
2006年01期 36-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朱海;2006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钱巨波;孟众;赵勇;
“热爱生命”教育课程旨在唤醒、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命观和尊重、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营造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基。此课程具有基础性、系统性、自主性、活动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施教方法有故事法、唤醒法等。
2006年01期 41-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薛静尧;
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兴趣,是校本课程顺利推行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只有培养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兴趣,才能使校本课程之树长青。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校本课程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开发内容的自主性、执教方法的灵活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都是提高学生学习校本课程兴趣的重要操作环节。
2006年0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7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王斌兴;2006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小棉;
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多是按学科课程的形式安排的,沿用学科教学的模式,或只是运用角色扮演、学生讨论等较简单的形式,大多数学生缺乏体验和感受,而一些事先经过充分准备和演练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显得不真实、不自然。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注重确保个体转变的心理历程有足够的时间,提供“游戏活动”与“讨论分享”灵活交替的场地,在全员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和发展人的心理品质,使心理健康教育趋于一种真实、自然的状态,从而为孩子们构建一种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2006年01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劳洋;2006年01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郭宝仙;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契约学习既是一种以学习契约为载体的教育组织形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关注学习者的个体需要和个体差异,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融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06年01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吕宪军;王延玲;
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既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又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采取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尤为重要。这些教学策略包括:重过程的教学策略;形成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创设练习情境的教学策略;创设真实学习情境的教学策略;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2006年01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9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5 ] |[阅读次数:1 ] - 彭亚青;周振军;张君维;
教学是中小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评课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小学校的评课活动存在诸多问题,反映在评课的管理、评价等方面。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具体包括:改进评课过程的管理策略、改进评课过程中的教学问题策略、改进评课过程中的评价策略。
2006年01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蔡敏;冯莹;
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产生多种心理反应,它们对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评价信息的有效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教师在教学评价之前、之中和之后的典型心理反应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对评价普遍存在负面的心理情绪。要有效进行教师评价心理的调控,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学校应做好评价的舆论宣传,注重评价的人文关怀,突出评价的促进功能,提升评价操作的科学内涵。
2006年01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组;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国小学数学教材建设提供了契机,在继承《现代小学数学》20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秉承扬弃的精神,从“注重数学思维”、“重视问题解决”、“重组知识结构”、“倡导信息技术”4个方面入手,推动小学数学教材的建设工作。
2006年01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顾明远;2006年01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阅读次数:0 ]
- 汪风雄;2006年01期 74-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毓珣;2006年01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1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