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热点问题研究

  • 提高西南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研究

    徐兆洋;廖晓衡;宋乃庆;

    义务教育质量应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坚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基于对西南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诸多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单一升学价值取向的课程设置、农村量少质差的师资状况是影响西南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基于此,西南农村地区可以从实施"双证式"教育和"顶岗实习"两方面入手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因为进行农村初中地方课程改革、推行"双证式"教育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进行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师范生"顶岗实习"既能给农村中小学注入新鲜活力,又能够提高农村师资质量,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2010年01期 No.20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合理诱因及破解策略——以山东省为例

    张雷;张茂聪;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差别发展模式在事实上造成了城乡义务教育的不平等,尤其是师资配置的不平等。以山东省为例,当前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其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的反映;有效监督管理机制的缺乏;教师分配政策中的城市本位;城乡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从政府层面来说,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藩篱、增加农村教育投入、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完善教育监督机制等是合理配置城乡义务教育师资的关注点。

    2010年01期 No.201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教师批评权的伦理审视

    胡娇;

    奖励与惩罚同为教师的专业权力,这是教育者的专业常识。但为何奖励被大力提倡,而批评却遭遇失权之殇,赋权之尴尬。严格批评是规顺文化传统下的现代复演,是现代性教育制度的伦理要求,不当批评是严格批评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不批评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处于自身利益考虑的一种伦理直觉,其原因主要有家长扭曲的教育观,被异化的基础教育等。适当批评才是教师批评权得以恢复的可能路径。

    2010年01期 No.201 8-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图片

  • 百年三中 根深叶茂——苏州市第三中学

    <正>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创办于1906年,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她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古城区内。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先后与三所学校合并办学,形成"一校三

    2010年01期 No.201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走特色之路 建和谐校园

    <正>在这座古老而文明、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城西安,坐落着这样一所学校——西安市第三十中学。它创建于1941年,地处龙脉之地,钟楼脚下,位于省市政府间之要道,环境优雅、教学设施齐全,是莘莘学子放飞梦

    2010年01期 No.201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卷首语

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 学校教育创新:问题、要素和过程——以杜郎口中学为例

    孟照海;

    薄弱学校的创新通常更能引发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创新便是如此。学校教育创新是制度企业家按照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愿景,在社会环境的支持下创造组织传奇的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学校教育创新通常包括发起、采纳、实施和制度化四个环节。杜郎口中学在这些方面虽然具有特殊性,但也具有普遍性,他们做到了"自觉"与"自主",抓住了学校创新的灵魂。

    2010年01期 No.201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

    华意刚;

    当今时代,"学术"已不再是大学的专利。课程改革的呼唤、教师成长的需要、学术信息的畅通,使学术走向数以万计的中学。中学的学术更侧重基于教学实践的"草根性"研究,主要是课程论、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是学科教学与心理学、教育学的结合点,抑或还有学校发展与管理学的结合点。中学行政的越界往往使学术遭遇尴尬,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校就必须提高学术地位、倡导学术自由和恪守学术道德。

    2010年01期 No.201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学校教育科研评价“适切性”研究

    高翔;

    学校可以通过对科研成果的认定和评审来激励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对教育科研的评价。从目标上看,学校教育科研评价是为了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发展,解决制约学校和谐发展的问题而进行的校本管理行为;从内容上看,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突出团队发展的力量和团队成员共同取得的成效;从方式上看,校本科研评价应该多样化,学校应把科研先进的评选纳入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中,实现分层次评价的目标。

    2010年01期 No.20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科研功能之导正

    郭兆峰;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既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诉求。但是,在学校教育科研实践中存在着对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认识偏颇、教育科研脱离教育实践、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单一、虚假研究和课题研究不规范等现实问题,导致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异化、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障碍等误区,这需要学校通过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根植于学校的真实生活、采取恰当的研究方法、坚持实在性的研究在教育科研价值、性质、方法与过程等方面予以导正。

    2010年01期 No.201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学校文化建设

  • 学校文化资本建设的现实选择

    罗生全;

    文化资本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我国学校文化资本建设存在学校本位课程及重要文化活动的文化缺位、学校文化物品陈旧并利用率低下以及学校奖励制度有形式无"血肉"等弊端。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以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活动为重心体认学校文化资本,拓展学校文化物品并提高利用率,建立以学校为纽带的多元社会关系以及提升教师的自主意识和能力等方式,来促进学校文化资本建设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2010年01期 No.201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主题文化:催生特色高中的文化制高点

    李宏伟;李震;

    学校文化的迷失,是目前普通高中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普通高中应该根据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对学校文化进行准确定位,形成自己的主题文化;根据主题文化,提炼和孵化出学校教育哲学和精神文化,获得并拥有屹立于品牌学校之林的精神力量,形成一定的价值导向;学校还应通过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等来建设主题文化,使主题文化真正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实现。

    2010年01期 No.201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一个都不能少:学校文化创新内涵与路径

    毛凤鸣;李顺榕;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和灵魂,它体现了一所学校个性化的办学品质。建设学校文化,创新学校文化,践行学校文化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一个都不能少"是成都双流县实验小学在学校文化创新中所确立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学校在传承历史、审视现实、展望未来的思考过程中积淀和凝练出的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和一种目标。为了实现"一个都不能少",学校在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和课堂文化上不断努力创新。

    2010年01期 No.201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讯息传真

  • 中央财政22亿补助特岗教师工资

    罗沙;韩洁;

    <正>据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消息记者27日从财政部获悉,财政部已于近日会同教育部下达2009-2010学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补助经费22.2亿元,比2008-2009学年增

    2010年01期 No.201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江西开展素质教育示范校督导评估

    徐光明;

    <正>11月29日-12月5日,江西省教育厅组织对全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省级示范学校进行督导评估。经评估认定的省级示范学校,由江西省教育厅授予"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2010年01期 No.201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审议通过学校和班级不得设“重点非重点”

    岳德亮;

    <正>据新华社杭州11月29日消息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日前审议通过的一部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也不得设置或者变相设置重点

    2010年01期 No.201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徽中小学将建“师德档案”

    俞路石;

    <正>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日前正式出台。师德将被作为校长任用、教师晋级、先进评定、绩效工资发放以及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

    2010年01期 No.201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0年本刊选题指南

    本刊编辑部;

    <正>1.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基础教育制度创新研究3.基础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4.推进素质教育体制机制研究5.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研究

    2010年01期 No.201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0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德育研究

  • 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

    冯建军;

    当今,生命教育是学校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但如何开展,人们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时需要明确以下几点:生命教育不应该只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而应该指向人的整体发展,成为全人教育;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学科渗透式的,而应该独立设置课程;生命教育课程不应该以知识逻辑组织,而应该以活动来组织,成为综合活动课程。

    2010年01期 No.201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8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9 ] |[阅读次数:0 ]
  • 教育的秘诀是让学生感受到爱

    崔学鸿;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学生不等于会爱学生,对学生的爱如果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就难以充分发挥爱的教育作用。可见,教育没有爱不行,教育仅有爱不够,教育还须有爱的艺术。就实践层面而言,爱的艺术是爱的具体化的艺术,教育之爱的艺术是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爱的艺术。教育的秘诀就是通过对学生具体的尊重、理解、信任、欣赏、激励和宽容等言行和神情,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爱。

    2010年01期 No.201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课程与教学_“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专题

  • 弘扬传统文化需要走出一些误区

    顾明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了我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建设和具有浓郁地方性知识特色的乡土教材开发。为总结和交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2009年10月9-10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协作体联合在北京举行"课程与文化: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以乡土知识和民族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大规模会议,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乡土知识传承问题的高度关注。本期刊发的部分专家文章就是这次研讨会的重要成果。

    2010年01期 No.201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乡土知识进入校本课程的三点看法

    张力;

    <正>在这里,我暂时限于乡土知识对基础教育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而不考虑其他层次教育和课程,也不涉及教材开发问题谈三点看法,作为抛砖引玉。一、国家政策已为校本课程甚至其他层次课

    2010年01期 No.201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民族地区乡土教材建设要把握几种关系

    马戎;

    <正>一、"国家课程"与乡土教材、地方性知识之间的关系国家公立学校教学体系的运行,是现代民族国家对公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认同整合的主要手段,国家正是通过编写教材的内容和组织教学来

    2010年01期 No.201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选择

    钱民辉;

    <正>我的研究重点并不是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而是校本课程所涉及到的文化选择。在民族地区,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反映了多元文化与现代性的关系,这对关系既是一个学术性问题,又是一个实践性问题。如何理解与处理这对关系也深刻地影响

    2010年01期 No.201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创新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育的思考

    裴娣娜;

    <正>乡土教育在我国是一个特指概念,指以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的本乡本土的自然、人文、历史为教育资源,采用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多种形式进行的教育活动。乡土教育在乡土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孕育和生成,具有地方性、民族

    2010年01期 No.201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滕星;

    <正>纵观21世纪初的整个人类社会,大多数国家都是口头上宣称文化多样性教育,但实际上执行的却是一体化教育。这种以工具理性为中心的政策模式已经造成了很多问题。当我们以工具理性思维模

    2010年01期 No.201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课程与教学

  •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类型与程式

    朱德全;

    数学教学设计应基于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解决设计具有程式性、有效性、研究性和策略性等优良特征。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的类型主要包括:知识接受型、规律发现型、课题研究型。问题解决的程式主要包括:情境激活程式、方案构想程式、假定施行程式、系统改良程式。

    2010年01期 No.201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数学有效教学的六个“发生点”

    陈力;

    数学课堂教学流程主要包括情境导入、独立尝试、互动交流、提炼概括、应用拓展与回顾小结六个基本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起中心作用的"发生点",即"冲突点""启发点""共鸣点""内化点""深化点""反思点"。有效教学的重心就是围绕这些中心点来展开的,即教师要在"冲突点"中导入,在"启发点"中尝试,在"共鸣点"中交流,在"内化点"中概括,在"深化点"中应用,在"反思点"中小结。

    2010年01期 No.201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8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阅读能力:测试框架、发展状况及分析

    孙素英;李英杰;王云峰;

    现代文阅读测试领域可以设置为了获取信息、为了获得文学体验、为了完成任务三种测试情境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形成解释、整体感知三种阅读能力的发展状况。在三种情境中,学生的表现是文学体验情境中最好、完成任务情境中最弱;在基本阅读能力方面,总体来说形成解释最好、整体感知最弱。不同水平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发展不均衡。学生的阅读成绩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效能感正相关。

    2010年01期 No.201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2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创新:情境体验的本质——对李吉林《桂花》教学案例的解读

    王灿明;

    《桂花》教学案例是儿童教育家李吉林的一次野外教学典型案例。《桂花》教学案例涵盖了情境教育的诸多元素,体现了情境教育的基本特质,凸显出情境体验的多元性和一致性,充分展示了情境的真实体验与想象体验、自然体验与文化体验以及审美体验与道德体验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张力。创新是情境教育的基本旨趣。

    2010年01期 No.201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科学教育学科建设三题

    丁邦平;

    我国科学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已经开始踏上了建设和发展的征程,但是科学教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离我们还很远。当前,我们应从以下三个主题重视科学教育学科建设:需要确认科学教育的学科身份,努力获得教育界和学术界对科学教育学科身份的承认,同时也要让科学教育者自身对身份形成认同感;需要"实践取向"的科学教育学术研究,尤其要加强实证的经验性的科学教育研究;需要从不同层面着手科学教育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的具体层面上加强建设。

    2010年01期 No.20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

    于冬青;

    幼儿园课程属于幼儿,是幼儿生活经历的一部分,幼儿园课程设计理念应遵循儿童期的天性。在儿童生活的时间上,幼儿园应关注儿童的"现时"生活;在儿童生活的空间上,要扩展儿童自由活动的环境。其实质是确认儿童的主体身份,尊重儿童"自我",使幼儿园课程彰显儿童生活的意义,给儿童真实的感受。

    2010年01期 No.20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教师发展

  • 学士后教师教育模式实施的必要性探究

    王宇翔;

    学士后教师教育模式是指对已具有学士学位的学生进行教师专业教育使其取得教师资格的一种教师教育模式。学士后教师教育模式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提高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小学教育对教师素质的特殊需要。针对我国目前小学教师教育的现状和现行师范教育模式的弊端,用学士后教师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势在必行。

    2010年01期 No.201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冯延平;常一民;

    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增强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是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的教师有效培训策略主要有:立足岗位,全员练兵;突出骨干,倡导选择;团队互助,共同提高;研修一体,解决问题;城乡结对,实战培训;远程培训,资源共享。为保证教师有效培训策略的顺利实施,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建立健全了"四位一体"的培训体制,培训管理机制,并初步建立分层评价机制。

    2010年01期 No.201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彰显新时代教师之美

    顾颉;

    "教师审美素养"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师的审美修养、美育能力、审美的生活态度与美化生活的能力等。提升教师审美素养要由外化到内化,从感性到理性,从工作走向全部生活,从刚性要求到文化影响。其主要措施有:营造书香校园,丰厚文化底蕴;实施审美教学,提高教学艺术;注重形象设计,展现高雅气质;增强审美体验,倡导艺术生活;整合美育工作,建设尚美文化。

    2010年01期 No.20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教材“二次开发”的教师角色期待

    俞红珍;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施教材的"二次开发"。通过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师实现从消极的课程实施者到积极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促进者、从"教书匠"到课程研究者的转变,这是教材"二次开发"的内在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0年01期 No.201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6 ] |[阅读次数:0 ]
  • 促进教师发展的管理策略

    钟建春;

    教师发展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基本保障。教师发展也是学校管理者的崇高职业使命,要落实这样的使命,学校管理者就需要注意以下四方面:不断创新学校管理制度,为教师发展提供公平、科学、和谐的环境;积极发现并树立榜样,激发教师学习的热情;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通过各种活动促进教师发展;组织好教师培训,让教师在学习与不断反思中实现发展。

    2010年01期 No.201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教学反思的探讨

    刘健智;谢晖;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最有效的途经。教学反思具有反思主体维度和反思内容两个维度,反思主体维度有消极性和积极性两个水平层次,反思内容维度有孤立性与综合性两个水平层次。为了使教学反思达到积极综合性这一最高水平,教师要进行积极地反思并综合运用反思方式,反思的内容要综合各个方面并调动运用各方面的资源。

    2010年01期 No.201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