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这次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总结1992年学会工作,研究1993年工作计划;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学会工作,提高学会活动的质量和效益。会议开始时,柳斌同志作了《努力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的报告。这个报告对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十四大以后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清学会的重大责任,是有很大帮助的。郭永福同志对学会1992年的工作作了回顾,对1993年的工作计划要点作了说明。大家在小组讨论和大会发言中交流了经验,对
1993年02期 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承先;顾明远;厉以宁;张健;吴畏;胡寅生;王英杰;郭永福;
1993年1月15日张承先会长主持召开了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讨论。现将与会者的发言刊发如下(在会上发言的还有王一兵、毛祖桓等同志)。
1993年02期 4-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贝隆;
<正> 一、从现代化的历史看现代教育、市场经济的作用劳动分工、市场竞争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先导。人类社会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从农业社会开始),而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只是从“工业革命”以来两百余年的事。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而从《资本论》第一卷发表(1867年)、马克思去世(1883年)到现在的百余年间,工业化国家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更是成十倍于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百余年来,人们的生活面貌已完全改观:
1993年02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一兵;
<正>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将会给教育发展与改革带来哪些重大影响,是否或应当导致教育市场机制的建立,使教育商品化、市场化,已引起不少教育科研人员,尤其是一些中青年教育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也是摆在一切指导教育发展、改革和革新的人们面前急待回答的重大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和研究长期实行市场经济的西方发达国家教育走过的历程,尤其是二次大战以来的发展变化、主要趋势、未来走向及其原因,了解和研究其教育运行机制形成的背景、原因和根据,找出那些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原则和做法、经验和教训,对于研究如何从宏观决策角度估计、分析和对待市场经济机制对教育发展与改革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对策,具有重要的参
1993年02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 本刊讯中国教育学会1993年工作会议2月中旬在天津召开。张承先会长作了《明确指导方针,更好地发挥教育学会作用》的重要讲话;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作了《努力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的报告;郭
1993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南照;
<正>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号召。教育作为“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的重要性再次得到确认,教育要“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已成全党全社会的共识。面对国民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认真审视教育已经走过的10年改革之路,分析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痼疾,探讨深化教育改革的对策,是每一个有志于教育改革的人要致力研究的重大课题。一、80年代教育改革已经奠定的基础 80年代的中国教育改革,是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进行的,是在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的亚洲地区环境中实现的。
1993年02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德强;
<正> 教育科学研究要为教育决策服务,这不仅是教育行政领导对教育科学工作者的指示、要求,而且实际上已成为他们衡量教育科研部门(特别是直属机构)方向、学风是否端正,有无成绩或成绩大小的唯一标尺。为决策服务,也被一些科研部门理解为就是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需要服务,上级布置什么,就研究什么。这种认识是否全面、科学,值得认真研究。
1993年02期 25-2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班华;
<正> 21世纪距今不到十个年头。国与国之间无论经济的、政治的还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教育的竞争。因此,为了迎接未来,要做的最好的准备是抓教育,谁能把握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处于主动地位。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几乎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教育改革上”。我们的教育如何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这是一个总课题,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历史性课题。本文只是就这个总课题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即STS与素质教育及其在小学中的实施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1993年02期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大头,贫困地区又是我国农村教育困难最多的一部分。这里教育经费不足,师资短缺,办学条件差。怎么办?山西省吕梁地区方山县圪叉嘴小学的李健老师在村党支部书记陈有良的支持下,怀着一定要使这块土地上的农民摆几脱贫困和愚昧的强烈愿望,坚持办学,坚持学校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发挥一校多能的作用,由一所学校带富了一个村庄。我们在本栏目中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并请山西省吕梁地区教育局研究员刘辉汉对这所学校的经验进行了评析。
1993年02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辉汉;
<正> 一位文化程度并不很高的山村小学教师,带领几十名小学生,艰苦奋斗二十多年,把一个文盲村变成了文明村,把一个贫困村引上了富裕路,它雄辩地证明,农村学校的社会功能是很强的。一个小山村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农村学校在社区内是知识和人才比较集中的地方,在分散的农户中它处于中心位置。几十名、几百名小学生构成了一个通电网络,学校这部发电机一发动,就可以照亮千家万户。因此,农村学校除了育人功能外,还有很强的宣传功能、示范功能和技术辐射功能。传统的封闭教育看不到这种功能,因而也未能很好地发挥这种功能。
1993年0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惠仁;
<正> 在当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要不要对中学生进行商品经济观念教育?怎样实施商品经济观念教育?这是学校德育工作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新课题。一对中学生进行商品经济观念教育,是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的需要,也是我们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1993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秀萍;
<正> 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应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方面着眼。在这三个方面中,道德行为又成为衡量思想品德状况的最重要的标志。纵观近年来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我们发现少年儿童的道德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多角色化趋势。从这个问题入手,引发出我们对学校德育观念和方法的思考。一、令人忧虑的问题所谓道德行为多角色化,是指少年儿童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道德水准,或者超越认识水平而表现出与生理、心理状况不相适应的畸形道德发展,而背离正确的德育目标的状态。也就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
1993年02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斌;
<正> 如何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笔者从1986年9月开始,根据山区学生的实际,进行了教法改革实验,第一轮实验的成果得到了省、地有关学术单位的肯定和赞扬,随后将该实验定为地、县、校三级共管项目。现将第二轮实验的探索研究介绍于后。一、总体设计1、目的:“心理启导教学法”主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启发诱导学生学习心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简言之,激发兴趣是动力,训练思维是中心,培养能力是目的,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它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因而本实验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1993年02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正>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徐匡迪在一次讲话中说:我在美国西点军校参观,有两件事情使我感触很深。一是西点军校里面挂的一幅雷锋画,他们认为,培养美国高级军官,要学习雷锋助人为乐和团结的精神;另外一件事是,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7个五星上将,在学校都比较调皮,有的关过禁闭,有的还受过警告处分。麦克阿瑟将军受过三次警告处分;巴顿将军被关过禁闭,但这些人打起仗来是很好的。相反,西点军校各科成绩均是优秀的毕业生,大部分是在国防部里当
1993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专文;
<正> 一个适当的机遇,可成为学生的一个转折点,使其踏上成功之路。而这种机遇,又必须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自我表现和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帮助才有可能获得。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给学生创设表现与成功的机会呢? 一、创设情境,引起动机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而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何在?数学教学促进小学生发展的起点何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个起点就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儿童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要给学生创设表现和成功的机会,首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既要促使学生有表现的欲望,又要给学生以表现和争取在表现中成功的机会。
1993年02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澜;
<正> 在有关未来教育的设计和研究中,教师问题总是处在突出的地位。谁都明白,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才能实现。当今,时代向教育的挑战不只是数量的扩展或原有教育的修补与完善,而是要求教育的重建。这种重建是以对时代特征的把握为基础的。它要求重新认识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重新确立教育目标,重新构建为实现目标服务的课程,重新设计教育的组织原则与方法原则,这一切都是为了使改变了的教育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很难设想,完成上述教育的重建可以不涉及教师问题。事实上,不仅是教育界人士,就是政府部门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各国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中都提出了改革师范教育和在职师资培训的要求,其核心是要解决教师队伍的质量问题。
1993年02期 49-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8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吴晓川;
<正> 如何针对在职教师特点深入有效地开展继续教育,这是摆在许多教师进修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说课”就是面对全体教师进行学历达标后的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操作方式。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具体地说:它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说课教师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之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教学形式或活动。
1993年02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戈;
<正> 改革开放,把国外当代各种新的理论和学派介绍进来,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和思路,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它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实验和研究。事实证明:闭关自守或闭目塞听,拒绝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是不明智的甚至是愚蠢的。但是,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头脑去认真地分析问题,切忌盲从媚外。要结合本国的实际和国情,有所借鉴、有所继承、有所创造,在搞“中国化”的教育学上下功夫。教育学的“中国化”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当前教育学术界的一个重大课题。无论从现代教育发展改革的需求来看,还是就历史演进的轨迹而言,都可以推断“中国化”是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教育学研究和发展的一个主题。在教育史上,特别是建国后,关于教育和
1993年02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丛立新;
<正> 近几年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作为一个颇为流行的口号,在教育理论界为人们广泛使用。这说明该口号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我国教育学领域的现状及前景的共同看法。但是,这一口号的准确内涵是什么?它所提出的主要依据及它所针对的主要问题又是什么?它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的口号来提出是否恰当?对于这些,迄今未见比较清楚、明确的表述,更少有不同见解的讨论。这种理论上的模糊状态与该口号的影响力相比是不相称的。本文即就这一口号提出几点不同见解,希望能够得到帮助与指点。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的口号不能成立
1993年02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乔玉全;
<正> 德国在总结其成为和保持世界经济强国的经验时,曾用“秘密武器”来表示职业技术教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欧洲许多国家认为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欧洲师表”。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也在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德国人办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本文就德国职业技术教育质量高、效果好的原因,以及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作些浅析。
1993年02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 李铁映在深圳谈90年代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两基”、“两全”、“两重”。即: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办好全国100所大学,办好一批重点实验
1993年02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