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 校本学习与教育建模

    查有梁

    "校本学习"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其目的在于推动整个学校的发展,并提高学校的学习能力,是属于在"个体学习"、"团队学习"基础上的"组织层学习"。"校本学习"的要点为:"个体学习"是基础,"团队学习"是关键,"实施推广"是重点、"对外传播"求发展。"校本学习"属于"组织层学习",对外传播则是"校际间的学习",即是"组织间学习"。建构学校教育模式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一是校长要有建模意识,要有远见卓识;二是要有一个善于学习的、团结合作的核心班子;三是要促进全体教师"内化","外化"为具体案例,"物化"为出版成果。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新课标:研究性语文学习的教学策略探讨

    谢家顺

    研究性语文学习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要 求,弄懂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和理念,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并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实施研究性语文学习的教学策略。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从数学本质的多元性看数学教育的价值——对新课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解读

    曹一鸣

    数学本身具有多元性。数学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取向。当今数学教育根据个体 的不同需求,其价值具有多样性与多层次性。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议中学《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空白"

    李优治

    <正>诗人称"空白"为含蓄,书法家称它为"非白",画家称它为"留白"。"空白"是艺术家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艺术。而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在教材中恰当的运用"空白",往往可以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历史与社会》正文中就有许多的空白之处,有很多新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细细品味,可引发众多的思考。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方法

    戴云,朱斌磊

    班集体是班级发展的高级形态,良好的班集体具有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发展的功能。在班集体中可通过比照性 活动、游戏活动等有效地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同时必须处理好合作与竞争、合作与独立的关系。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8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世纪初中国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邬志辉

    新世纪伊始,中国教育管理既受到国内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也受到国际全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境遇的挑战。中国教育管理在课程改革上面临校本化管理、研究型管理、开放式管理和人本化管理的挑战;在现代学校探索上面临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和重塑现代学校精神的挑战;信息技术的网络化趋势、单向度的学校管理方式并导致校际之间的数字鸿沟;传统学校管理所信奉的知识观、人才观和学习观也将面临深刻的转型性变革。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赵颖

    ISO9000族标准基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基础,采用系统和过程管理方法,能使各种组织建立一个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实现对全过程的控制,具有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不仅适用于制造行业,也适用于服务行业。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实施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把质量管理原则应用于学校管理之中,提高了学校管理的稳定性、有效性和效率,从而实现了教育管理与国际接轨;使学校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增强了教育服务意识;凸显了质量管理原则;提高了学校知名度。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实践与思考: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

    张培林

    <正>农村学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应该管什么?怎么管?这已成为农村学校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校遵循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律,对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明显效果。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教育学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在京召开

    劳洋

    <正>中国教育学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于2004年12月28日在教育部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向大会发来贺信,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做书面发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做了25年来的学会工作总结。纪念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姜沛民,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张健、吴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郭永福、卓晴君、李吉林,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赵间先、副秘书长连秀云出席大会。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主体性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第2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松林

    <正>"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第2届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2月4-5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大中小学、科研单位和杂志社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和教师与会,就主体性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若干论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唤醒儿童道德学习潜能的路径研究

    潘慧芳

    道德学习是我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时代新命题。儿童的道德学习应以乐为原动力,以生活为依托,以活动 为途径。这种在儿童真实的道德成长过程中引导儿童自主学习道德的路径,赋予了儿童道德生命发展的主动权,有效地 唤醒了儿童道德学习的潜能。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蓬勃发展的25年中国教育学会活动掠影

    <正>中国教育学会自1979年4月12日成立以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科普、学术交流、教改实验、师资培训、咨询服务、对外和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为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服务,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欢迎。2004年12月10日,民政部授予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的光荣称号。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调查

    聂金菊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日渐普遍,有厌学行为的学生人数超过一半。初二是学生厌学行为高危期,而厌学情绪加重主要在初二至初三阶段。厌学是导致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厌学的主要表现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犯困、打瞌睡,厌恶考试,逃学等。厌学行为产生的表面原因是基础知识差,听不懂课,作业太多,睡眠不足等,实质上导致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生的自尊、自我实现和被认同等心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3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7 ] |[阅读次数:0 ]
  • 科学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

    刘志山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认识的深化和提升。它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时当代中国教育的启示和意义在于,建构一种能够促进人的真善美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宁海模式的启示——东部地区帮助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基础教育的典范

    成巧云,施涌

    16年前,地处我国西部云南省的宁蒗彝族自治县和东海之滨的江苏省海安县开始了划时代的合作。宁蒗彝族自治县大胆实践了群体引进海安教师到宁蒗创办示范性新型学校的构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打造了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典范--"宁海模式",开创了东、西部地区携手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成功之路。"宁海模式"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初中学生流失问题——云南省楚雄市农村综合初中改革个案的调查与思考

    张洁

    农村基础教育学生流失问题,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其关键是学校教育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云南省楚雄市云龙中学的农村综合初中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流失问题。让学校教育激发学生获得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让农村基础教育重新获得吸引力,是农村基础教育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论当代中小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策略

    曲铁华,马艳芬

    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其薄弱环节。无论是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的选择,还是评价方式,都不利于中小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改善科学教育的具体措施为: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中形成科学精神;课程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体现科学发展动态;施行以倡导科学精神为主的学习行为评价方式。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台湾科学课程《理化》教材结构的评析

    杨承印,张羽

    从科学课程目标到科学教科书的编写,无不体现着时代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理念。台湾的《理化》教材作为由分科走向综合的过渡,其课程理念、教材结构、内容取舍均以义务教育阶段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使他们从生活走向科学,从探究科学真理中体认自然的奥秘。教材图文取舍考虑了中学生的阅读特点,多样化小栏目的设计以促进学生动手,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教材持续的生命力之所在。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健康活动课评价标准的探究

    田丽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目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主要途径和有效载体。评价既具有甄别功能,也有教育、改进和激励功能。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系统的量化评价指标,对于确保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际效果和有效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评价,尤应注重对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评价,以确保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效。具体包括:目标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内容科学、正确,体现年龄阶段性;活动过程设计逐层递进,生动活泼,富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显现综合性和开放性;效果明显,重在应用和强化,突出实效性。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8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

    王希永

    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自己的心理性需要,促进心理发展,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其价值在于,可以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学生的心理性需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具体的内容和形式有:自助式心理探究、自助式心理训练、自助式心理辅导、自助式心理暗示、自助式心理激励、成立自助式心理社团等。学校要在校风、环境、场地、时间、经费、资料、设备等方面,为学生开展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条件。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观念性支持

    周险峰,李丽

    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绝对化的科学知识观、重结论呈现而不重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视"读科学"而 忽视"做科学"的学习方式。科学课程改革倡导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合理的科学观、科学素养的教育目的观、科学课程的整 合观、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观。同时,必须清除教育中的应试倾向。

    2005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