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东娇;
校长学习是影响学校改进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制度化引导校长系统学习、联合学习及领导学校团队学习是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学校文化驱动模型就是一种试图改变校长孤独、孤立、有限学习的尝试。该模型是以学校文化为抓手全面驱动学校整体改进与发展的一套思想和操作框架,立意于学校及其校长的文化自觉,带给校长系统学习和团队学习的策略与组织保障。该模型的实践应用效果良好,但需要完善之处有:处理学校改进实践与学术研究关系问题;学校文化评估工具的开发问题;关于模型的元评估问题。
2011年02期 No.214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曙虹;
优秀的学校文化可以通过策划而形成。以策划为手段来建设学校文化,并非策划学校文化本身,而只能是策划学校的文化战略。作为策划内容的学校文化战略,其主体是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和办学环境,三者构成"一体两翼"的完整系统。其中,办学理念策划是基于学校优秀的精神传统,以当代学校文化战略策划中全新的办学理念架构为参照,完善办学的价值观体系;办学行为策划是在总结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新型的学校文化战略策划思路,努力对办学行为进行战略规划、系统整合、个性强化和规范运作;办学环境的推新应以充分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成就和师生的精神风貌为主旨。
2011年02期 No.214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金玉梅;
对学校知识进行科学管理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学校知识管理模型由三个同心圆环构成,涵盖了知识、知识活动、支撑因素三个层面。实施学校知识管理,要建立分工明确的知识管理联合体,建设完善的学校知识库,采用多种交流方式加强学校知识的共享,在管理实践和教学科研中应用知识。在实施中需要注意:经常进行知识检审,及时确定知识缺口;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避免人、财、物的浪费;运用适当的奖励方式,给予知识拥有者一定的补偿。
2011年02期 No.21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班建武;
学校文化正成为学校发展和变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文化存在的现实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整体性变革的前提性工作。通过对学校文化的诊断发现,学校在领导风格上以管理导向的文化为主,学校凝聚力主要依靠管理导向的文化来维持,在教师关系上缺少情感导向的文化,在战略发展重点上缺少情感导向和创新导向的文化,在学校成功标准上过于强调升学和管理导向的文化。学校文化的改进应减少管理导向的文化,实施愿景管理;增加情感导向的文化,营造关怀型学校;适当增加创新型文化,鼓励教师大胆创新。
2011年02期 No.214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周德藩;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人们对汉字之优劣一直争论不休,拉丁化、拼音化、简化曾成为社会主流观点,由此严重影响中国人对自身语言的价值判断,也给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负面影响。现在应该对这一曾引起争论的问题下一个结论了。包括科学认读在内的教育实验表明:汉字不难,汉语好学,母语优美。汉字不仅不会被淘汰,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越发表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汉语教育决定着中国教育的特质,学好中文当成为提升中国教育品质的前提和条件。
2011年02期 No.214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和学新;乌焕焕;
学校开展课程规划既是课程政策变革的要求,也是学校实现自身价值的的反应,它们共同推动着学校课程规划工作。学校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从理想到现实的方略谋划过程,包括学校课程发展愿景的确立、学校课程方案的整体设计以及学校课程方案的实施与保障等。学校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愿景和学校实际之间不断调适的过程,需要通过建立课程规划组织、研究学校课程的问题与发展方向、拟订学校课程规划草案、多方征求意见来实现。
2011年02期 No.214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1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石火学;
农村中学地方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是过去和当前相关教育政策执行的结果,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地方课程建设的政策入手。从教育政策的角度来看,当前农村中学地方课程建设存在政策调整幅度过大、政策资源匮乏、政策执行主体尤其是教师地方课程建设能力不足、政策配套措施缺位等问题。采取渐进式的地方课程建设方式、营造全社会支持地方课程建设的文化氛围、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建立科学的地方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是推进农村中学地方课程建设的有效措施。
2011年02期 No.214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典顺;
在数学教育中,数学经验是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内化了的数学知识、技能及情感体验。数学经验是保证学生顺利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想、把握数学观念的重要条件和学生心理活动的必要前提。数学经验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概念教学的载体、认知结构的核心、情境创设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组织教学,发挥经验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避免经验在教学中的消极作用。
2011年02期 No.214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王彦明;
美的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现美的教学一方面需要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强调过程性评价、体验性评价;另一方面要使师生成为创造美、发现美、欣赏美的人。目前,在对美的教学的探索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美的泛化、美的形式化、美的唯美化、美的工具化等。美的本质应该是自由与善,美的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对自由与善的追求,评价教学是否是美的教学的标准应该就是看其是否体现了自由与善的品质。美的教学的标准是和谐,但更应该是冲突。适当创设冲突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其对美的感受。
2011年02期 No.214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颜敏;
话语即权力,话语在社会中受到各种权力关系的控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话语权力会干扰教学对话的进行,影响言说的平等和真实。倾听教育致力于打破文化定势和心灵桎梏,重塑教育精神与现代人格。"倾听教育"视野下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基于倾听的有效对话与合作共生。实施倾听教育,教师应通过尊重学生获得学生信任,与学生共同确立课堂上倾听并尊重他人发言的民主对话原则。"循环式"讨论能够很好地克服发言顺序对言说者话语权力与角色心理的不利影响。
2011年02期 No.214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姜勇;
随着工具理性主义的泛滥,人们对教师的精神成长有所忽视。批判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师成长更多突出的是精神层面,认为这是教师教育的核心与独特之处。教师成长的核心是重视教师的精神处境,促进教师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仅仅简单地理解为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运用新教学方法的过程,而应该关注教师"精神存在"的提升。激发教师的意识觉醒,使之回归自由的家园,赋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才能帮助教师真正走上精神成长之路。
2011年02期 No.214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王艳玲;
教师形象的内源性考察就是从教育实践的特性来探查教师形象。教育实践作为人类特殊的实践活动,它受到习性、意图、时间、场域的制约,并表现出情境性、复杂性和价值性的特征。就其性质来看,教师的教育实践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教师是在复杂情境中不断探究问题的"反思性实践者",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对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反思与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实践性知识,并将这种知识作为教育行动的依据。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视育人为己任、对教学持探究立场、沟通儿童与课程、富有临场智慧。
2011年02期 No.214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丽;芦咏莉;
采用故事完成测验考查中学师生冲突应对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不同冲突情境下教师应对行为的特点不同,低冲突情境下以合作为主,中、高冲突情境下以强制和合作为主,可见冲突情境是影响师生冲突应对行为的因素;冲突认知对三种冲突情境下的应对行为都有影响,是影响冲突应对行为的核心因素。教师应改变师生冲突认知和师生关系观,采取具有积极意义的合作应对行为。
2011年02期 No.21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邓晓红;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一所好学校不仅要有好的办学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青岛市实验小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第一,确定学校、教师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形成共同愿景;第二,通过文化浸润、科研带动、百家讲坛等途径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第三,通过导师引领、专项研修、课程跟进等方式引领教师发展。
2011年02期 No.214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莉莉;
"一校两区"将农村分校教师变身为"工作在农村的城市教师",实现了两区范围内的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加快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当然,农村分校教师在身份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身份带来的诸如趋向城市与立足农村、相同标准与不同待遇、乡土教学与城乡统考等认同上的矛盾和困惑,不利于农村教师的发展及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建构公平的制度,加强城乡教师的双向流动,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有利于农村分校教师对新身份的认同,有利于"一校两区"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02期 No.214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磊;傅维利;李德显;王丹;
诚信观是人们对诚信的基本看法,是人们界定诚信内涵、评定其价值和水平高低的基本取向与内在标准。诚信观包括内容、标准、价值三个基本方面。通过对全国四省118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中生在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对诚信价值的认识及其诚信行为评定标准发展现状三个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来培育高中生的诚信观:利用各种教育渠道,全方位传递诚信知识和诚信价值;在诚信教育中突出诚信的个人功利价值;教育者要以信任学生为表率;引导学生把诚信推广成为协调整个社会人际行为的普遍道德原则。
2011年02期 No.214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玉明;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为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苏州相城实验中学开拓创新,探索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此模式的指引下,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活动,如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心育水平和能力、开展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这些活动推动了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011年02期 No.214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胡江霞;
在我国,主体教育思想的探讨、实验与运用已有20余年,但现实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依然不尽如人意,甚至其主体性品质及主体实践能力还出现了诸多时代问题和教育缺憾。对此,在看清问题所在和剖析问题产生之相关原因的基础上,教育者可从主体地位的搭建和营造、"示弱法"的施展和运用、多样化人际互动渠道的疏通和开拓以及对个体成长规律与个性特征的理解和尊重等方面唤醒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意识。
2011年02期 No.214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0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陈海东;
<正>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中小学已开展了许多颇有声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引起新的重视,并寻求有
2011年02期 No.214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凌宗伟;
<正>教学模式作为某种先进的教学理论的表述,具有简单直观、易学易用的特性。正如乔以斯和韦尔所说:"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它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它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则。"教
2011年02期 No.214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东;
<正>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教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否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热情的鼓励,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对赏识教育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2011年02期 No.214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9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陈铁;
<正>"读、想、议"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在现阶段重新研究它,使它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来看,仍有很多教师讲得多,而学生读得少、对问题的思考少、合作学习少,这
2011年02期 No.214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养利;
<正>校长就像一位传道者,把道德观念、科学理念、自然规律的道理传送给学校里的每一个人。校长要传"道",首先必须自己有"道"。校长之"道"就是校长应甘为"人梯"、先为"人师"、行为"人率"。首先,德之道——甘为"人梯"。校长作为学校
2011年02期 No.214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