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 说课——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

    许佳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直面21世纪挑战 回顾百年艰难历程——语文教育百年论坛在津召开

    杨泽伟 ,宋吉岗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课堂教学机智

    赵正铭

    教学机智是指教师面对突变的教育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捷、果断、准确判断和恰到好处地处理问题的能力。它具有实践性、技巧性、创造性和最佳性等特点。运用教学机智的方法主要有:解答释疑法、因势利导法、众议排除法、目标转移法等。教学机智的形成源自热爱学生的真情实感、勇于实践探索的精神、良好的思维品质、虚心学习的态度和广博的知识。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0 ]
  • 论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衔接

    张大均,吴明霞,冯正直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衔接是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的要求,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规律。具体体现在:以促进学生和谐适应、持续发展、主动创造为教育目标的相互衔接;以培育学生适应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学会做人,发展智能、个性、社会性、创造性为基本内容的系统整合;以创设情境、激励参与、策略训练、反思内化为教育实施过程4个环节的连续互动。达成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董文军

    本调查表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症状检出率为34.8%。我国的相关研究也表明,中小学教师理障碍检出率在9~5%之间。因此,对该问题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分析原因,确定相应的对策。而最关键的是克思想上的松懈。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加强环境基础教育的思考

    陈双

    人均资源贫乏、综合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使得我国环境资源面临严峻形势,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目前环境基础教育与国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应明确环境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课的必修内容之一,具有符合国情的教育特色。环境基础教育的实施方式可采取教学计划明确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性质社会化、教学方式趣味化和教学成果可评化。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张春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对传统智力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可以分成七种类型,具体到个人表现有所不同,而适当的教育可以使每种智能都能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学习、研究这一理论,对素质教育的推进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和实践启示意义。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6 ] |[阅读次数:0 ]
  • 终身教育视野中的主体性发展

    李现平,阎保华,王玉衡

    个性终身主体性发展水平存在涨落现象,并不是一开始就很高,也不总是上升的;只有每一代人主体性发展水平超过其前代,才能保证人类总体主体性水平的持续上升和加速发展;为师的真谛是培养出主体性水平超过自己的学生;自我教育是主体性教育的最高境界。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学自然学科与审美教育

    赵永嵩

    自然学科的审美教育具有审美因素的内隐性、审美过程的间接性和审美评价的客观性等特点。培养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鉴赏、审美表达等四个方面。自然学科的审美教育,应渗透在教学的各种因素和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随着自然学科课程的深度开发不断提升审美教育的水平。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小学美术教育和学校美育

    张东华

    中小学开展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美术教育对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具有文化艺术传播和视觉传达功能、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开发人的潜能的功能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功能。学校要从音乐、美术课堂做起,并向社会延伸,营造一种审美文化氛围,陶冶人的性情和心灵,提高全民的审美、创美素质。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开展多元化发展性评价

    史晓燕,周瑞芳,寇学臣

    现行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追求客观化、数量化,但在评价观、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过程等方面却存在许多非客观的不确定因素,这不仅影响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而且也难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有必要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开展多元化、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有其鲜明特点:体现民主协商精神,关注目标的非预期效应和效果,注重评价标准及角度的多向化,强调评价过程的周期性。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8 ] |[阅读次数:0 ]
  • 地方课程建设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赵志军

    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必须把握住几个关键问题。道德明确地方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特有的功能;第二,树立适合地方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三,建设地方课程要选准突破口;第四,形成地方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研究性学习的适用性分析

    冯新瑞

    研究性学习做为一种学习方式,不仅适合于研究性学习课程,而且也适合于所有学科课程的学习,尤其适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做为一门课程,不仅适合高中开设,初中和小学也可以开设。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学问与“学问”

    张楚廷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谈小学生的科学教育

    周培琳,孙静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保障体系建设

    和学新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农村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困境及其对策

    殷世东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呼唤善的教育评价

    姜凤华,张永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二笔输入法首家通过CESI国家认证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目标的全面实现

    宗树兴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成因和对策

    李大健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8种表现形态,即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惧怕心理、唯我独尊心理、贪图享乐心理、厌学心理。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影响,更有学生自身的因素。消除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应采取的对策是: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班集体关系的和谐、融洽;建立约束机制,加速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2002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