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热点问题

  • 论公立学校教师聘任合同的法律性质

    杨挺;

    随着教师聘任制在公立学校的逐步推行,明确教师聘任合同法律性质的必要性日益突出。教师聘任合同是一种同时兼具普通民事合同和行政合同某些特征的混合合同。因此,对教师聘任合同的内容、聘任方式、法律纠纷等问题必须进行专门的法律规定。

    2007年04期 No.16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8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建构

    徐大真;徐光兴;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地区差别较大,队伍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规范有效的督导体系和统一管理、指导机构等。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就应在多学科合作的基础上,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以制度建设、队伍培养、组织管理、课程开发为切入口,为相关的法律与制度提供理论参考,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与心理咨询的组织机构,提出对各类心理健康人员进行专业化、资格化的培训方案,建构立体多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2007年04期 No.168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2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利益博弈下的教育政策失真研究——以义务教育“择校生收费政策”的执行为例

    魏宏聚;

    以地方政府执行国家义务教育择校生收费政策为例,可以发现地方利益团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而导致该政策失真的机制与特点。地方利益是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的制约因素,地方利益团体间的利益博弈可能造成国家政策失真。为此,中央政府应该具有与地方利益团体博弈的意识,防止教育政策失真现象的发生。

    2007年04期 No.168 10-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郭强;

    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教育均衡发展。为此,需要落实各级政府的办学责任,保证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农村和贫困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区域内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区域内教育资源互补共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鼓励教师合理流动;关注并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子女上学问题;推进初中、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2007年04期 No.16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误区及对策思考

    易海华;

    要有效地改变教育科研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状况,就要大力推进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当前,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中存在着“优秀”成果供不应求、点上热闹而面上冷淡、被动应付而半途而废、问题不清且目标模糊等误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转变急功近利的成果效益观;加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供需结合”;加快建立激励机制。

    2007年04期 No.168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新加坡英汉双语教育政策

    黄明;

    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经历了40年的发展历程,以“极力突出英语、适度保留母语”为主轴,在协助稳定政治局面、快速发展经济以及和睦邻国关系方面都非常成功。值得重视的是,这一政策强调对华语文基本运用能力的保持,保住了华族文化的“根”和华语文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动力。

    2007年04期 No.168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9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区域教育发展

  • 对农村综合初中办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西部Y省某地区为例

    张洁;

    农村综合初中作为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一种特有的办学模式,在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巩固两基发挥过积极作用,其成功的办学经验曾经在一定范围内宣传和推广。随着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费教育政策之后,农村综合初中自身发展及其与新的义务教育政策之间已经显示出许多不协调。对农村综合初中的存在价值需要进行理性认识。

    2007年04期 No.168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陕西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侯耀先;

    陕西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结构分布不合理、复式班存在、教师负担重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强教师职前职后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合理科学的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合理布局教师资源,促使各层次教师结构趋于平衡。

    2007年04期 No.168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学校改进

  • 学校组织文化的滋养与生成

    刘可钦;

    滋养与生成宜于教师研究的文化是使学校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其一,创建乐于研究与实践的组织文化,为教师创设一种富有安全感的工作环境,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性平台。其二,创建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对源于自身实践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找教与学的有效策略,注重经验分享,积累本土经验。其三、形成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和实践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营造一种和谐的、开放的、包容的、支持性的组织环境。

    2007年04期 No.168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问题为本”: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绩效的教学模式变革

    钱立青;

    中小学校长培训趋向质量内涵发展。校长培训创新要从培训理念和培训模式的层面上进行突破,以“问题”关联培训。“问题为本”培训模式,引导学员在培训中反思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中领会与提炼教育理论,再把教育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促进培训双方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2007年04期 No.168 37-3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专家研讨会综述

    文军庆;王燕;

    <正>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专家研讨会”于2007年2月7-8日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及其他行业关心校园文化建设的专家。与会代表就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基本形势及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2007年04期 No.168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0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德育探讨

  • 整体构建具体化、特色化、可操作的校本德育

    詹万生;

    整体构建校本德育体系,是指为了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各类学校依靠本校教师集体研究,进而构建具体化、特色化、可操作的学校德育实施系统。校本德育体系的具体化,指的是构成校本德育体系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等要素的细化、优化和科学化。校本德育体系的特色化,主要是指学校所处的地区特色、层次特色和办学特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校本德育体系的可操作,是指把理论形态的德育体系转化为实践形态的、适合本校实践运用的德育体系。

    2007年04期 No.168 44-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重建学校德育生态——“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启示

    李家成;

    “学校德育生态”这一概念聚焦的是学校德育生活的复杂状态,是指在具体的学校生活中作为复杂系统而存在的学校德育系统。“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系统重建了学校德育的理念,并具体化为学校德育生态中的“关系”重建和“活动”重建,实现了实验学校德育生态的更新。

    2007年04期 No.168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课改研究

  • 课改中教师培训的“五大顽症”

    严卫林;

    课程改革以来,各地教育部门都把教师培训当作重头戏,搞得轰轰烈烈,煞有介事。但在培训过程中,诸多问题已开始显山露水,主要表现为:理论过深,引发教师的“恐高症”;强度过大,引发教师的“消化不良症”;形式过少,引发教师的“厌食症”;名目过多,引发教师的“忧郁症”;考核过松,引发教师的“麻痹症”。

    2007年04期 No.168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改革的合法性分析

    曾东平;

    作为一项公共政策行为,课程改革同样面临着合法性问题。课程改革的合法性是指教师、学生等利益主体对其价值的认同。课程改革的合法性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为了让课程改革获得较高的合法性,避免出现合法性危机,要使课程改革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使课程改革政策合乎法律,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使课程政策与所处环境相一致,减少课程改革政策信息的非公共性。

    2007年04期 No.168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讯息传真

  • 白家庄小学校本课程特色突出

    木子;

    <正>[本刊讯]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学会中育学源课程教材开发中心、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校本课程建设现场研讨会日前在北京白家庄小学举行,青海、山东、河北、内蒙古以及张家口等地派代表参加了会议。现场研讨会的主题是:“发掘课程资源,形成学校文化特色”。白家庄小学校长祖

    2007年04期 No.168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学探索

教师发展

  • 教师培训中的冲突及其转化

    曲中林;

    教师培训中的冲突指的是影响教师培训的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相互抵触、相反作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这种含义的冲突在教师培训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正确对待冲突对教师培训的影响,才能不断对冲突进行转换和化解,进而在不断产生冲突与去冲突的循环发展中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推进教师培训向更高层次发展。

    2007年04期 No.168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论教师与教材对话

    于世华;

    教师与教材的对话是整个教学的基础。教材作为一种范例,期待教师明白教材的技巧,并对教材再改编、再创造。教材资源必须通过教学主体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挖掘。教师与教材对话的本质在于使教材在特定情境中的适合性最大化。教师与教材对话的结果是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方案,它表现为“生活表达—生活反思—生活践行”3种课堂样态,并分别对应着人性的超越性—交互性—实践性。

    2007年04期 No.168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