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燕来
探讨和分析办学理念的目的是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办学理念,引领中小学校走上理性发展之路。办学理念是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是办学理想的特殊表达,是学校精神的“内核”。办学理念来源于办学实践并作用于办学实践,要体现教育的本质要求,应成为学校的灵魂。办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王平
以美育人有历史、现实和理论的依据;以美育人的途径主要是优化校园环境,优化学科渗透,优化活动结构;以美育人的关键在于扫除制约教育创新的体制性障碍,拓展美育资源,提高美育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鹏,祁占勇
提高管理效率与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是教育法所追求的两个基本的价值目标。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片面地强调教育法的效率而忽视它的公平、公正,从而导致了教育行政主体权力的扩张和其相对人权利的萎缩。因此,转变价值观念,实现依法管理和依法维权二者的有机统一,并建立以维权为核心的教育法价值的平衡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8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方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对课程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对课程知识的建构主要表现为: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建构人际间民主协商、平等对话、和谐相处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建构解决问题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以对文本多种解读的方式建构阅读、鉴赏、重构文本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以对课本知识的分析、归纳或进一步扩展的个性化方式建构课程知识;建构课程学习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建构主要表现为:以汲取课外读物中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方式建构课程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以积累人生经验和阅历的方式建构关于社会人生的知识;以个体独特的认知结构精细加工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方式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性知识;建构自我的元认知知识。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光全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新教材具有呈现方式的交往性特点,应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学;新教材具有活动性特点,应大力实施活动化教学;新教材具有意义生成性特点,应大力开展和推进体验性学习;新教材具有延展性、非固定化特点,应特别注重开放性教学;新教材具有教育观点的渗透性特点,应让儿童在孕育生活感受的同时,伺机对其进行价值引导。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刘硕
知识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发展的基础和凭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学校的基本功能。在课程改革中不仅不能贬低知识传授的作用和价值,而且应该在加强和改革知识传授上下大功夫。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苏虹
概念教学要让学生感受概念形成的过程,使之经历观察、分析、类比、猜想、归纳、概括、推演等思维活动,探究、发现规律,感知新的数学概念,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加强概念教学需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并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理论的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阎宗学
《语文课程标准》揭示的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更为科学,并由此带来新的教育理念,这便是语文教育的理想:第一,实现语文文本(包括教材)的人文性———对人的尊重,关注人的生存意义,关心人的生活,张扬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发展;第二,把语文课堂甚至是语文课程(教材、教师、学生构成的“生态环境”)营造成生命活动展示场、生命对话场,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让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真实的生活,成为师生生命活力展现的过程。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谢培松
时代发展呼唤小学与初中教师教育一体化。实行小学与初中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也是解决中小学师资供需矛盾的现实需要。它顺应了世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小学与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它还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教师本科化的最佳选择。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魏宏聚
行动研究是一种以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为本的,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而进行的教育科研活动,注重实际工作者与理论研究者的紧密联系,着力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它表现为研究对象的自然性、研究过程的行动性、研究角色的一体性、成果研究者与成果受用者的统一性。行动研究强调合作,且针对性、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0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姚本先,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邢贯荣,高英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准确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李化树,任丽平,徐廷福
情感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情感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及良好的教学关系的纽带,注重情感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激励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是发挥德育陶冶感化作用的催化剂。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注重积极的情感投入,坚持情感投入的科学原则和方法,不断拓展情感投入的途径。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0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王守猛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教育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相适应;必须处理好经济和教育协调发展的关系,增大教育投入。邓小平关于教育战略地位的思想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理论基础。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和钧
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两者在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自我意识具有两面性,其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自我教育具有独立性、自主性、自觉性、开放性、实践性、整体性、协同性、挑战性、创新性、坚持性等特性。自我教育的功能是积极的。因此,必须促使自我意识向自我教育提升,克服自我意识的消极性。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胡令,毛伟
我国现行高中教育体制下实行学分制的意义不只是一种衡量学习活动量与质的方法和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从机制上予以认可和保障。高中实行学分制将促进中学教学诸多要素的优化及由此产生的教育系统结构的整合。学期学分制是适合我国特点的基础教育高中阶段学分制模式的新形态。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若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辛自强,池丽萍
来自虚拟世界的暴力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不能忽视,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对其影响机制的解释是不同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来自媒体中的榜样的作用,强调对榜样的观察学习是获得攻击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替代性强化等是维持攻击行为的强化机制;而社会认知理论更注重分析具体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并且强调有关虚拟暴力的知识经验会导致社会信息加工的偏差,从而引发攻击行为。
2004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