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思想探索

  • 现实世界里的教育童话

    杨屹;

    “以情激趣,以趣陶情,以情润德,以趣导学,情趣交融”是情趣教育的指导思想。情趣教育的主旨则是让孩子在世界观、人生观构建的初期有着更多真、善、美的“初始体验”;让教师享受更多的职业认同感、事业成就感和人生幸福感;让师生和谐发展,共同成长。

    2007年06期 No.17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热点问题

  •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

    刘霞;赵景欣;申继亮;

    孤独感、委屈难过和敏感自卑是留守儿童的“代表性”情绪体验,忧虑情绪主要表现在初中留守儿童中。随着留守时间的变化,留守儿童的情绪体验存在不同的变化模式。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适应既存在积极方面,也存在消极方面。违纪、攻击和退缩行为是留守儿童群体中“偶尔或有时”的问题行为。

    2007年06期 No.170 6-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5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6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师生关系特点的比较研究

    谢尹安;邹泓;李小青;

    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流动性、教师对流动儿童的关心程度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小学高年级,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优于打工子弟学校;初一年级,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差于打工子弟学校;俩类学校初二年级师生关系没有显著的校际差异。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可分为疏远平淡型、亲密和谐型和紧密矛盾型三种类型,其分布比例分别为37.0%、38.1%和22.0%。

    2007年06期 No.170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9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城市低保家庭应对困难的特征及其子女的教育

    毕玉;刘卫卫;王建平;王晓燕;杨智辉;

    城市低保家庭应对生活压力以及其子女教育往往表观为:1)相当一部分低保家庭的父母采用否认、逃避、发泄情绪等消极自发逃避型应对方式;2)父母普遍教育子女要积极面对困难,但教育方式单一,且言行有时脱节;3)低保家庭的子女也倾向于采用自发逃避型应对方式。

    2007年06期 No.170 13-1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适应阶段探析

    李慧;陈英和;王园园;方晓义;齐琳;

    采用深度访谈法考察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适应阶段发现: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经历巨变期、适应期、定型期三个阶段;父母离异使得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发展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2007年06期 No.17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区域教育发展

  • 区域性学校改革研究的方法论分析与策略思考

    施铁如;

    区域性学校改革研究作为立体的研究,着眼于研究队伍的成长、研究活动的展开和教师研究者知识的创生。行动、反思、叙事是学校改革研究的方法论精髓。叙事反思与互动平台的搭建是使区域性学校改革研究热情得以激发和高涨、研究活动得以开展和持续的必要条件。

    2007年06期 No.170 21-2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农村中小学创业教育的思考——从曲周县教育改革实验区得到的启示

    张淑清;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小学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农村大量不能升学而需要创业、就业的青少年身上。针对此问题,河北省曲周县教育改革实验区提出的“三三三”人本教育理念和“2+1+2”培养模式,为农村中小学实施创业教育提供了对策。

    2007年06期 No.170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学校改进

  • 卡坦斯学校效能评价模式及其拓展研究

    赵树贤;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校效能评价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和难点。英国学者彼得.卡坦斯(Peter Cuttance)1992年提出的学校效能评价模式(即卡坦斯模式)包括学校层面输入校正模式和学生层面输入校正层面,获得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若想使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适合我国目前学校运用,需要将这个模型由一阶段一维二层评价模型拓展为二阶段三维三层的学校效能评价模型。

    2007年06期 No.170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推动学校发展

    杨刚;

    兰花小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对教师的教研管理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前提;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指导团队学习,构建学习网络,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构建学习机制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构建发展性培训机制,鼓励自我超越,是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保障。

    2007年06期 No.170 32-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文化浸润与学生素质提升

    蔡峋;

    校园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它对学生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力,而校园文化浸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式。校园文化侵润可通过“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种基本质态去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必须处理好“多元文化与主导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2007年06期 No.170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德育探讨

  • 文化视野下的藏区道德教育

    巴登尼玛;卢德生;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道德生成的本源在于文化深层结构中对人生命价值的理解。藏区道德教育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厘清人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元素的思想;启发人的平等意识。藏区道德教育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和藏民族文化建设、发展的功用,遵循“民族独享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人类共享文化”的逻辑思路实施课程建设;促进文化交融,搭建藏、汉以及中华各民族相互理解各自生命价值的平台,建设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价值观。

    2007年06期 No.170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7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传统家庭幼儿教育方式略论

    孙德玉;

    我国古人提倡“早谕教”,重视幼儿早期教育。古人总结并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幼儿家庭教育方式:坚持以身作则,注重家风传承;采用游戏、歌舞和讲故事等多种教育方式;强调躬行践履,注重意志磨炼。

    2007年06期 No.170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课改研究

  • 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徐学福;宋乃庆;

    为落实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教师教学时必须设法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生虽能基于日常经验积极开展建构活动,但同时也容易混淆常识和科学。教师教学需用学科规范提升学生的日常经验,从而实现教学对生活的超越。

    2007年06期 No.170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及策略

    缪爱明;

    当前高中科任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是:研究性学习的288个课时如何分配?研究性学习由谁评定?怎样评定?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怎么评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它需要学校整体计划,分步实施,创新解决。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学生所在年级不同情况,落实指导重点,合理安排课时,侧重于开展选题比较研究、中期汇报展评和期末结题评估等活动。学生对课题或者项目进行研究的时间主要在课外,尤其是在寒假和暑假等节假日。

    2007年06期 No.170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出格与入理:游戏作文的审视和思考

    施茂枝;

    游戏作文具有生活人为性、内容特定性、指导针对性、强烈体验性等特征,是别具一格的写作教学方式。它符合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符合人本主义教学观,在多方面合乎小学写作教学的规律。游戏作文与写作原理和现代教学理念相符,游戏作文与双重转化的写作规律合辙,游戏作文与鼓励自由和有创意表达不悖,游戏作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兼顾。

    2007年06期 No.170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教学探索

  • 学生“问学”意识和能力培养

    张传燧;周卓莹;

    培养学生的“问学”意识和“问学”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需要把握价值,重视“问学”;创设情境,激发“想问”;转变观念,鼓励“敢问”;明确要求,促进“会问”。

    2007年06期 No.170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情理交融 和谐灵动——论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

    顾颉;

    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体现了美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要实现学科目标与美育目标互补、学科内容与美育因素互融、学科学习与审美过程互动。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还要处理好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教学的主线与辅线、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共性与个性需求的关系。其基本模式有“模块型”和“随机型”两种。

    2007年06期 No.170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逐步完善中考制度 着力培养创新素质——武汉市“创新素质实践行”评价的探索与建议

    沈洪斌;

    <正>“创新素质实践行”,是武汉市开展的以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重点,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和社会开展实践活动为途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开放性教育活动。武汉市为顺利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在学生评价方面采取了许多新举措。2001年,武汉市政府倡导的“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拉开帷幕,当年即评选出22名优秀学生免试进入重点中学,104名学生初中毕业成绩加20分,从而开创了与该活动有关的中考优录政策。2002年,该活动被列入中小学课程计划,实行“准课程管理”。市政府规定:除特殊情况外,不按照要求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初中学生一律不允许毕业。2003年,市教育局印发《武汉市中小学“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综合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制定了“优秀作

    2007年06期 No.170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学科教育

  • 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度是什么——基于中国4位数学教师与TIMSS1999录像研究的比较

    曹一鸣;许莉花;

    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水平测试(TIMSS1999,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and Science Study的缩写)录像研究发现:参与的7个国家8年级数学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数学问题所占比例为9%~42%,平均为22%,与学生成绩没有必然关联。对LPS(The Learner’s Perspective Study的缩写)北京和上海4位教师连续10节以上课的中间5节共计20节录像课的编码研究,得出其相应值为11%,且主要以综合应用形式集中出现在应用专题教学中。在教学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应有统一标准,数学教学是多样化的。

    2007年06期 No.170 60-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0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在语文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

    马素荣;

    语文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多与教师主导作用缺失有关:教师认识片面,学生认知出现偏差;问题设计不当,误导学生学习;追求教学的形式化,阻碍学生深入学习。语文探究性教学要走出误区,必须正确认识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科学有效地开展探究性教学,不搞形式化;给学生创建够得着的探究平台。

    2007年06期 No.170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构建抛锚式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

    温梅;孟翔君;

    抛锚式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创设各类文体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通过学生共同拟订实施方案进行应用写作定向,并通过交流、讨论、评价、验证假说和建构意义共识来完成应用写作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施环节包括:创设情境话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广泛调研,建立假设并确定目标;评价验证假说,达成意义建构共识;撰写模拟测评,引导学生反思。

    2007年06期 No.170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历史与社会》教学原则简论

    阳光宁;

    《历史与社会》课程具有的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征,决定了其教学应具有主体参与性、整体综合性和现实应用性等多方面特征。《历史与社会》教学要遵循教学目标体系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层次性原则、教学内容综合性原则、教学模式情境化原则与教学活动主体性原则。

    2007年06期 No.170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师发展

  • 需求关怀:消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耿文侠;陈震;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主要产生于对专业工作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方面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太大致使精力枯竭;另一方面是由于工作机械重复、没有创新,教师工作热情枯竭而产生职业倦怠。学校管理者应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提高其工作效能感,尊重其教学自主权,为其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激励教师产生工作动机、形成职业自觉,从而避免和消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2007年06期 No.170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叙事:音乐教师发展的新起点

    杨迎;

    基础教育改革对音乐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问题研究者。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引入教育领域的教育叙事研究,对音乐教师自身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音乐教师应学会写教育叙事,从而促进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升,成为研究的真正主人。

    2007年06期 No.170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讯息传真

  • 关于开展中国教育学会第20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的通知

    <正>学会[2007]12号为配合教育部2007年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中国教育学会拟于今年秋季举办“中国教育学会第20次全国学术年会”。为办好学术年会,经研究定于5—10月,举行“中国教育学会第20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本次征文紧扣学术年会的主题: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欢迎各有关教育科研单位、中小学学校(幼儿园)、个人会员积极参与。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07年06期 No.170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