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蔡其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当今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促进教师教育的深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通过增强教师基础教育适应能力,以及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机制,才能推进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1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认识小学儿童 认识小学教育

    朱小蔓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需求,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教师,要重新认识现代小学儿童的发展特征与教育;重新认识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特殊的教育功能;重新认识小学教师的培养,转变传统教师的角色。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应包括:道德品质发展的基础;智慧品质发展的基础;个性品质发展的基础;身体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关怀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育的研究者。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7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8 ] |[阅读次数:0 ]
  • 综合实践活动与自我教育

    郑和钧

    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功能和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时,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始终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体现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并使三者形成统一整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六个学会”的范围内自由选题,对自己的心理世界进行自主合作探索,使学生逐步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即正确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和调控自我的能力。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7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蔡其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当今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促进教师教育的深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通过增强教师基础教育适应能力,以及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机制,才能推进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1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有效转型的动态机制

    刘岸英

    教师在课程实施及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通过角色调适、超越角色冲突,实现转型。要从教师的个性化行动、师生的同期互动以及学校文化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去发现和研究教师角色定位的动态发展,从而促进教师角色的有效转型。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合理性及实施初探

    梁东荣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基于其职业身份而获得的一种强制性管理学生的权力,是教师的职业性权利之一。社会现实和教育法律法规也认同它的存在。教师合理使用教育惩戒权须明确教育惩戒对象的特点,并遵从惩处必须合法,要有教育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公正、合情、合理等原则。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7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3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存在问题的研究

    裴跃进

    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中存在的问题:题目不合适、结构不合理、研究不深入、准备不充分、表述不规范等,建议尽快完善教师职前教育科研课程的设置与职后培训机制,建立健全适应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管理体制,教育理论研究人员要树立为教育实践服务的科研观念。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致作者

    <正> 《中国教育学刊》多年来得到广大作者的厚爱和支持,在此,本刊谨向广大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中国教育学刊》现已改为月刊,热切希望广大作者继续关注、支持本刊,踊跃赐稿。现将有关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1.来稿须适合本刊读者对象(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中小幼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师生和教育科研人员)。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外语特色 建精品名校 宏远外国语学校

    <正> 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没有特色就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没有亮点。宏远外国语学校定位于国际“精品名校”,办学开始就注重与世界教育接轨,培养国际竞争型人才,目前得到家长及社会广泛的认同。 国际化的格局。学校与社会、国外广泛联姻办学,让初、高中生毕业直接到国外上中学、大学,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中专、中专)、大学的立体化、国际化的教育集团。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有效转型的动态机制

    刘岸英

    教师在课程实施及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通过角色调适、超越角色冲突,实现转型。要从教师的个性化行动、师生的同期互动以及学校文化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去发现和研究教师角色定位的动态发展,从而促进教师角色的有效转型。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合理性及实施初探

    梁东荣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基于其职业身份而获得的一种强制性管理学生的权力,是教师的职业性权利之一。社会现实和教育法律法规也认同它的存在。教师合理使用教育惩戒权须明确教育惩戒对象的特点,并遵从惩处必须合法,要有教育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公正、合情、合理等原则。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7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3 ] |[阅读次数:0 ]
  • 高中“新课标”带来的语文教学范式革命

    魏本亚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取代《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必将引发语文教学范式的革命。这种革命体现在五个方面:语言教学:由“得形忘意”到“得形得意”;阅读教学:由“单一理解”到“多元理解”;写作教学:由“为文造情”到“为情造文”;学科教学:由“学科封闭”到“学科开放”;学科课程:由“单一课程”到“多元课程”。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北京市顺义区21世纪英语课程改革纪实

    贾秋林

    顺义区作为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两年来在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内容涉及学习兴趣、和谐氛围、多元智能、合作学习、实践学习、自动评价、互动评价、连动评价等方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因素,遵循学生的生理基础,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日趋成熟,真正成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天地。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从倪焕之看叶圣陶的早期教育追求

    徐龙年

    叶圣陶写于1928年的教育题材长篇小说《倪焕之》,是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教育状况的一面镜子。小说主人公倪焕之极力追求并实践理想学校和理想教育,主张教育者要认识儿童,注重开源教育和诚意感化。探寻叶圣陶的早期教育理想和追求,对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仍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中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心理分析及其能力培养

    胡卫平

    中学生解决科学问题一般经过明确问题、探求解法、实施计划、检验结论、讨论反思5个阶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与问题解决者的认知结构发生相互作用,并受着自我监控的控制和调节。认知结构、思维定势、思维形式、思维策略、自我监控等影响着科学问题解决的速度、成败和创造水平。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训练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思维策略,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自我监控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论初中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野晓航

    压力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学生压力的相关因子有社会因子、学业因子、家庭因子、学校教师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健康因子和自我评价因子等。这些压力因子对学生的影响因年级和性别而异,且影响程度不一。解决此问题的具体办法是:正确认识初中生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减轻初中生过重的负担;把压力变为学习的动力;加强意志磨练,提高对压力的承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杭渭河

    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应由4类课程构成,包括独立性课程、活动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渗透性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协调处理各类课程的关系,不断优化,充分发挥艺术教育课程的整体功能,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理论分析与策略探讨

    裘指挥,宋晓云

    闲暇时间的增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中小学生闲暇时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中小学闲暇教育深入研究的缺乏,向人们展示了关注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紧迫性。在理论部分,对中小学闲暇教育的概念、特点和价值进行了分析;在实施策略部分,对中小学闲暇教育的任务、途径和原则做了探讨。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1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董奇,赵德成

    发展性教育评价产生于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它区别于选拔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注重诊断、激励和发展。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发展。其内容多元化,既关注学业成就、升学率,也重视被评价者多方面素质与潜能的发展。其方法多样化,除考试与测验外,还使用观察、访谈等多种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它不仅注重结果,还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和主体地位。需要泣意的问题是: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重视教育评价的元评价,力求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科学、有效;要抓好配套制度改革,理顺关系,为发展性教育评价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90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4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述评

    蔡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进行的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对美国的课程改革和高标准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描述美国这场改革的历史背景,分析改革的直接动因,指出改革的主要特征,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讨论,这对我国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评价,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2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2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存在问题的研究

    裴跃进

    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中存在的问题:题目不合适、结构不合理、研究不深入、准备不充分、表述不规范等,建议尽快完善教师职前教育科研课程的设置与职后培训机制,建立健全适应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管理体制,教育理论研究人员要树立为教育实践服务的科研观念。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致作者

    <正> 《中国教育学刊》多年来得到广大作者的厚爱和支持,在此,本刊谨向广大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中国教育学刊》现已改为月刊,热切希望广大作者继续关注、支持本刊,踊跃赐稿。现将有关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1.来稿须适合本刊读者对象(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中小幼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师生和教育科研人员)。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外语特色 建精品名校 宏远外国语学校

    <正> 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没有特色就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没有亮点。宏远外国语学校定位于国际“精品名校”,办学开始就注重与世界教育接轨,培养国际竞争型人才,目前得到家长及社会广泛的认同。 国际化的格局。学校与社会、国外广泛联姻办学,让初、高中生毕业直接到国外上中学、大学,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中专、中专)、大学的立体化、国际化的教育集团。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与整合

    王敏勤

    课程与教学是两个有争议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教学包含了课程;教学与课程并列;课程包含了教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要整合课程与教学,也就是要把课程与教学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把教学作为课程的开发过程;其次,要把教学作为课程的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与教学不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整合为一体。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3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高中“新课标”带来的语文教学范式革命

    魏本亚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取代《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必将引发语文教学范式的革命。这种革命体现在五个方面:语言教学:由“得形忘意”到“得形得意”;阅读教学:由“单一理解”到“多元理解”;写作教学:由“为文造情”到“为情造文”;学科教学:由“学科封闭”到“学科开放”;学科课程:由“单一课程”到“多元课程”。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北京市顺义区21世纪英语课程改革纪实

    贾秋林

    顺义区作为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两年来在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内容涉及学习兴趣、和谐氛围、多元智能、合作学习、实践学习、自动评价、互动评价、连动评价等方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因素,遵循学生的生理基础,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日趋成熟,真正成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天地。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从倪焕之看叶圣陶的早期教育追求

    徐龙年

    叶圣陶写于1928年的教育题材长篇小说《倪焕之》,是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教育状况的一面镜子。小说主人公倪焕之极力追求并实践理想学校和理想教育,主张教育者要认识儿童,注重开源教育和诚意感化。探寻叶圣陶的早期教育理想和追求,对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仍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中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心理分析及其能力培养

    胡卫平

    中学生解决科学问题一般经过明确问题、探求解法、实施计划、检验结论、讨论反思5个阶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与问题解决者的认知结构发生相互作用,并受着自我监控的控制和调节。认知结构、思维定势、思维形式、思维策略、自我监控等影响着科学问题解决的速度、成败和创造水平。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训练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思维策略,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自我监控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论初中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野晓航

    压力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学生压力的相关因子有社会因子、学业因子、家庭因子、学校教师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健康因子和自我评价因子等。这些压力因子对学生的影响因年级和性别而异,且影响程度不一。解决此问题的具体办法是:正确认识初中生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减轻初中生过重的负担;把压力变为学习的动力;加强意志磨练,提高对压力的承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0 ]
  • 认识小学儿童 认识小学教育

    朱小蔓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需求,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教师,要重新认识现代小学儿童的发展特征与教育;重新认识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特殊的教育功能;重新认识小学教师的培养,转变传统教师的角色。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应包括:道德品质发展的基础;智慧品质发展的基础;个性品质发展的基础;身体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关怀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育的研究者。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7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8 ] |[阅读次数:0 ]
  • 综合实践活动与自我教育

    郑和钧

    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功能和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时,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始终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体现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并使三者形成统一整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六个学会”的范围内自由选题,对自己的心理世界进行自主合作探索,使学生逐步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即正确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和调控自我的能力。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7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杭渭河

    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应由4类课程构成,包括独立性课程、活动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渗透性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协调处理各类课程的关系,不断优化,充分发挥艺术教育课程的整体功能,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理论分析与策略探讨

    裘指挥,宋晓云

    闲暇时间的增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中小学生闲暇时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中小学闲暇教育深入研究的缺乏,向人们展示了关注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紧迫性。在理论部分,对中小学闲暇教育的概念、特点和价值进行了分析;在实施策略部分,对中小学闲暇教育的任务、途径和原则做了探讨。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1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董奇,赵德成

    发展性教育评价产生于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它区别于选拔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注重诊断、激励和发展。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发展。其内容多元化,既关注学业成就、升学率,也重视被评价者多方面素质与潜能的发展。其方法多样化,除考试与测验外,还使用观察、访谈等多种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它不仅注重结果,还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和主体地位。需要泣意的问题是: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重视教育评价的元评价,力求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科学、有效;要抓好配套制度改革,理顺关系,为发展性教育评价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90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4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述评

    蔡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进行的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对美国的课程改革和高标准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描述美国这场改革的历史背景,分析改革的直接动因,指出改革的主要特征,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讨论,这对我国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评价,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2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2 ] |[阅读次数:0 ]
  •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与整合

    王敏勤

    课程与教学是两个有争议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教学包含了课程;教学与课程并列;课程包含了教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要整合课程与教学,也就是要把课程与教学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把教学作为课程的开发过程;其次,要把教学作为课程的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与教学不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整合为一体。

    2003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3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