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锦生
以龙头课题研究为中心的校本培训可以规定教师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教师发挥主体作用,方便教师灵活选题。其操作模式有导师制模式和研修班模式。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健全科研机构、建立激励机制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郑和钧
<正> 由《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分会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自我教育与素质全面协同自主发展》课题组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自我教育研讨会”于2004年5月21日至23日在湖南长沙召开。北京、天津、湖南、浙江、广州、深圳、珠海等省市160所中小学和科研单位的二百七十多人出席了会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颖
<正> 北京市新源里第四小学是一所发展中的老校。学校办学目标明确,构建了“规范办学、科研办学、活跃办学、特色办学”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抓班子、带队伍、兴科研、创特色,全方位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在创新中思考,在活动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正> 《中国教育教学文集》系列丛书由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教学文集编委会组编,柳斌同志题写书名,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现面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征稿。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查有梁
邓小平关于教育的理论——教育基础论、教育发展论、教育人才论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独创性之所在,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发展有深远意义。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正>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行动指南。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决定举办“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论文评审活动,具体工作委托河北省教育学会承办。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振峰
尊师重教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更是其自告奋勇抓教育的实践体现。邓小平尊师重教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充分肯定教师作用,致力提高教师地位;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尽快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齐梅,李铁君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师地位和待遇的论述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在于突出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关键地位,其要义是倡导通过尊师重教、发展教育事业来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田恒平
以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的税费改革,在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的同时,重构的财政体系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必然产生影响。由于东西部地区地方财政对农业的依赖程度不同,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存在较大差别: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较以前更有保障并略有增加;西部地区则只能勉强维持现状,且历史遗留的巨大债务无法解决。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赟
教育投入分为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近年来,我国教育投入持续快速增长。通过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实际情况对比、义务教育投入的外部考察、义务教育投入的内部分析、义务教育投入的国际比较等研究,可见解决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不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切实承担起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重点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力度。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世忠,王一涛
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英山县从2002年9月开始实施税费改革和“一费制”。“一费制”使农村中小学可以利用的教育经费大幅度减少。由于有效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并没有建立,“一费制”给基层学校带来的经费压力十分沉重。随着“一费制”实施时间的延长,其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影响逐渐显现。这应该引起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石鸥,段发明
有人担心,课程改革虽好,但对教师的要求高。目前我国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所以课程改革是超前的,不可能有效实施。这一担心是有道理的,但由此得出的结论却是片面的。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不可能在改革之前就预先准备好,只能在改革之中造就。课程改革为教师发展提供实践舞台,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正在课程改革中发生一次历史性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发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我国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杨光
皖北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应充分利用、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开发有地方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这将为皖北地区中小学的语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开辟广阔的天地,也将为贫困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范例。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殷世东,伍德勤
课堂秩序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维持课堂的稳定,降低教师的焦虑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新型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凸显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上课时学生可以打断老师的话,提出问题,甚至提出异议等,着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建立课堂自由秩序、自觉纪律。重新界定课堂秩序、课堂纪律与学习自由,建构新型课堂秩序,具有现实意义。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0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张增田,靳玉乐
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主要有言语型对话、理解型对话、反思型对话3种课堂实践形式。言语型对话是指以言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对话,可分为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理解型对话是指人与文本的相互理解与阐释,包括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反思型对话指以自我反思为主要手段的师、生的自我对话。在课堂上,几种对话形式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错综复杂的对话教学实践形态。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3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8 ] |[阅读次数:0 ] - 姚婧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理论及实践层面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行为偏差。应对行为偏差的策略包括:对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改革的期望要适度;教师应将社会期待转化为自身的发展需求;改革教师培训,提高实效。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7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佳
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以“自力救济”为主要形式的“简易学校”,是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学校。但由于事实上的“因陋就简”,它不可能为农民工子女提供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从“自力救济”到“自助安置”,其实质是解决简易学校办学和城市管理缺位矛盾的过程。因此,要加强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管理和扶持。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苗绘,杨颖秀
知情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应将知情权引入教育领域,并构建起教育消费知情权保障机制,增强教育服务的法制化、透明化。这既可以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利,也有利于提升教育服务的诚信。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学敏,黄雪然
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重新审视那种仅以人为万物尺度的思维模式很有必要。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的伦理范畴从人与人的关系开始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建立起一种以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溯源我国古代思想家们的生态伦理观和泛化于民间的生态伦理实践意识,将为我们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对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提供丰富而具有特色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开展生态伦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杨木
<正> “课程”是每位教师最熟悉不过的一个概念。然而至今仍有不少教师对“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意义的层面上,认为课程就是学科,课程就是教科书。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只要教好教科书就算完成了任务,把精力都放在对教科书的解释上,放在使学生获得教科书中所含的知识上。[1]长期以来的这种课程观,导致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成为严格规范教学内容的准则,导致教师课程权力的丧失,导致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验课程的权利被剥夺,教师成了教科书的执行者、知识的传声筒、学生的主宰。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高璐
安徽省目前小学师资数量紧缺,质量堪忧,结构不合理,迫切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数量的满足、学历层次的提高、结构的调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化结合起来,鼓励他们追求内在的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提高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关键。
2004年08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冬梅;
教师教育权,特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及其他相关活动中所享有的自主性权利,是教师职业特定的权利。教师法律地位的确立是确保教师行使教育权的重要前提。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主要享有教育教学权、指导学生权、评价学生权、惩戒权等教育自主权。在当前施行教师聘任制的背景下,为切实保障教师的教育自主权,应尽快出台教师任用条例及其他相关法规,依法规范教师任用合同,完善教师申诉制度,拓宽教师权利的救济途径。
2004年08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