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热点问题研究

  • 进城农民工子女城市学校教育适应性问题研究——基于对西南地区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跟踪调查

    胡之骐;张希希;

    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社会适应性问题集中体现为其在城市学校中学习生活的适应性,通过个案动态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在城市学校中一年时间内在自我管理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周围环境适应以及积极人格适应四个维度上均有显著性变化,其发展变化关键期为2-3年级,从3年级开始变化逐渐趋缓。其原因可从流动性、社会交往性和心理等层面来分析。基于户籍制度改革消除群体差异、增进进城农民工子女社会交往能力、引导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素质提高是改善进城农民工子女城市学校教育适应性的有效对策。

    2014年08期 No.25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核心价值

    宋兵波;王琦;

    学校变革是一个积极的价值探索过程,寻找学校变革的核心价值,并以此为前提定位学校变革的具体价值目标,是实现学校卓越发展的前提。人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核心,围绕人和人生的主题,寻找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核心价值,追求、成就每一名学生实现美好人生,是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最终价值追求,也是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核心价值目标。

    2014年08期 No.256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十五年一贯制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规划

    陈鹏;代建军;胡仁东;

    课程建设是教育创新与改革的核心内容。为探索十五年一贯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构建"横向集群"课程与"纵向螺旋"课程纵横交织的立体式课程结构,以实现课程知识的广度包容与课程深度的纵向衔接。在此基础上,需要通过大部制的整合、不同学段教师的协作、主动探究学习氛围的营造和不同学段升学壁垒的打破等手段为一贯制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保障平台。

    2014年08期 No.256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与改进对策

    高政;刘胡权;

    小规模学校在促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广泛存在。作为推动小规模学校发展核心动力的师资水平日益为社会所关注。基于实证研究表明:诱发我国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呈现多元化态势。因此,多元化地探讨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推动小规模学校内涵式发展成为摆在我国农村教育发展面前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4年08期 No.256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2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家教育权利论析

    郑国萍;

    在家教育现象在我国尚处于肇始之际,引发了合法合理性争议。明确是否应该赋予义务教育阶段在家教育权利及赋予权利的条件与限度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父母对教育自由的诉求与国家对教育的强制构成了在家教育权利实现的核心冲突,厘清两者的关系及其边界是实现在家教育权利的内在理路。在家教育作为受教育权利新转向的表征,自由与平等是在家教育的双重价值追求。儿童自由、全面、个性化发展既是在家教育权利的衡量标准,也是相关法律制度创新的生长点。

    2014年08期 No.256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广告图片

  • 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正>翻开八十年的校史长卷,扑面而来的是厚重,是庄严,是豪迈。创建于1934年的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曾先后两次被评为北京市重点中学,2002年成为北京市首批高中示范校,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北京市教委委员罗洁曾先后在这里执掌航标。学校在"求真、崇善、唯美"教育理念引领下,确立了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的发展目标,培养出大批优秀毕业生,创造出响亮的十二中品牌。现已发展成为从幼儿园到高中四学段多校区的十二中教育集团,成为首都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

    2014年08期 No.256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2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新教育 为国家培养高端技术人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正>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始建于1 985年,是河南省唯一一所以培养旅游人才为主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院校、河南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学校现设8系3部1院,开设37个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名,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重点建设的示范性职业教育园区。学校占地面积约8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校建有150多个校内外

    2014年08期 No.256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卷首语

  • 学术争鸣 春色满园

    宋乃庆;

    <正>争鸣是争辩、论争,是不同意见的碰撞。学术争鸣是因学术问题上观点不同而展开的争辩。广义而言,学术争鸣既可以是学术观点的对立,也可以是思想认识的分歧,还可以是实践中出现的反复。古往今来,国内外学术争鸣不断。一些争鸣跨越国界,一些争鸣长达数世纪,甚至在一些争鸣中还有人为了维护真理而献身。争鸣的案例不胜枚举,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其繁荣昌盛离不开思想的碰撞与学术的争鸣,如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虽有着父子般的师生情谊,然而在真理面前,亚里士多德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与柏拉图论辩"理念论"‘的基础上提出"实体论"。这"两杰"的争鸣对后世哲学、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探索科学真理的学术争鸣中,一些仁人志士为维护

    2014年08期 No.256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信息化

  • 翻转课堂的特征及其有效实施——以理科教学为例

    田爱丽;吴志宏;

    理想的翻转课堂具有如下特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个体指导为主的教学风格,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课堂教学多维目标的达成。翻转课堂实施的主要环节包括:课前自主学习,完成进阶作业;学生交流汇报,导入课堂;学习问题的呈现与探究;当堂检测或深化提升。实施翻转课堂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微视频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课堂"有序"与"散乱"的辩证分析,多种教学方法的传承与创新,"好"课评价标准的修改与完善。教师需要从面向全体的教学风格转向面向个体,从统一讲解转向激疑解惑,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014年08期 No.256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49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基础教育慕课热的冷思考

    徐建华;姜君;

    起源于美国一流大学的慕课传入我国后,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震撼。但新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和使用,往往会受到来自传统习惯、利益主体、心理定式、资金技术和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制约和束缚,成为其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阻力。为此,要做好顶层设计、根植本土文化、把握精神内涵、利用翻转课堂、借力"三通两平台"、改革管理制度六方面的应对策略,以期实现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本土化的应用和可持续发展。

    2014年08期 No.256 34-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2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学校课程数字化考试体系建设探析——以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考试改革为例

    张玉臣;

    推进考试现代化是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课程数字化考试改变了传统考试的手工答题方式,从众多的题库中随机抽取并组合试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考试内容的狭窄、单一、死板的局限。其有助于确保考试过程的公平性,有助于提高考试效率并节约考试成本,有助于考试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实现考试的科学性、规范化、专业化。数字化考试是我国未来考试模式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其暂时还不能全面替代传统考试模式,在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取考试形式。

    2014年08期 No.256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络平台的英语文化交流课程开发与实施

    费建华;

    借助美国思库网Nimbus平台开发的"中美绿叶课程"是基于网络平台的英语文化交流课程。绿叶课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教学交流和学习环境,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创造了条件。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中国学生提供了通过英语与美国同龄人进行项目协作的全新体验机会,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更提升了他们的国际理解意识。

    2014年08期 No.256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Web2.0环境下中学生网络学习策略探究

    张红艳;

    使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中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其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Web2.0环境下网络不再是单方向地对用户输出信息,而是用户参与到信息的共同建设上来,网络信息量大大增加,更多原创信息出现。中学生只有了解Web2.0环境下信息组织的方式,在网络学习中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进行自我监控,避免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迷失学习方向,掌握新的信息获取策略和知识建构策略,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2014年08期 No.256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 学校变革期校长问责的困境及其突破

    王帅;

    在学校变革期,校长极少认错折射出对校长问责的不力。从主体、范畴、效能与方式的视角看,校长问责困境的成因主要在于问责的实施主体相对单一,问责的具体范畴模糊不清,问责的真实效能难以提升,问责的有效方式较为匮乏。面对困境,合理的突破之策包括:学校信息从"伪公开"走向"真公开",构建绩效评估体系以超越人治式问责,凸显教师的有效参与和权力所有者地位,问责实施中发挥网络舆论的独特作用。

    2014年08期 No.256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兼谈21世纪普通高中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李有毅;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的普通高中教育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单一、封闭、功利的问题,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教育责任与使命的同时,从学生终身发展和育人的角度,把握一个核心——立德树人,推进两大策略——创新驱动和实践育人,穿越三方边界——学科边界、学习边界和学校边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2014年08期 No.256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课程与教学

  • 课堂知识管理的实践意蕴与运行机制

    吴晓英;朱德全;

    课堂知识的学习、运用与创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知识管理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体现。"知识共享"是课堂知识管理的根本鹄的,"知识创新"是课堂知识管理的核心动力,"共享与创生"是课堂知识管理的价值涌现。激发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增强显隐知识的互动化、促进显性知识的综合化、实现完整知识的创新化是课堂知识管理的目标表征。"激趣、重组、整合、创生、延伸"的循环交互彰显着课堂知识管理的"五连环"动态运行机制。构建蕴含知识管理理念的生命课堂,实现师生对知识的有效获取、保存、共享、应用及创新是课堂知识管理的实践意蕴。

    2014年08期 No.256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初中几何课程层级发展框架及其教学设计

    李红婷;

    几何在帮助人们认识空间形式和发展推理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我国历来重视几何教育,对传统几何课程进行了多次改进,降低了对形式逻辑推理的要求,重视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为解决当前几何教学难及其效益低等问题,几何教学应依据其内在逻辑展开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直观、描述、关联关系、形式逻辑四大要素为主线,构建几何课程层级发展框架,在促进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不断发展的同时,形式逻辑推理能力也"拾级而上"。

    2014年08期 No.256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文学文本的教学对话:向度及实现策略

    杨昌周;范蔚;

    教学对话多基于文学文本展开,从对话哲学中演绎出玄虚的目标和宽泛的对话策略难以促进教学对话的成熟。根据教学活动的本质,从深度、广度和厚度三方面去实现教学对话的应然诉求。深度要求还原文本意义,广度要求构建文本意义,厚度要求提升生活意义。对话基于概念图支持下的语篇分析,可以深刻理解文本意义;对话基于思维导图激发出的学生知识背景,可以构建文本意义;对话基于正向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合,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三个向度的提炼为简明有效地实施对话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14年08期 No.256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论基于感受力培养的中小学普通艺术教育

    余国志;

    基于感受力培养的普通艺术教育本质上是以人的感受力为基础,以知识技能为手段,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的的教育,也是"源于艺术""通过艺术"和"为了艺术"的教育。它的起点是人,终点也是人,是让人成为"人",因而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而要达成这一理念,就必须正确把握人与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坚持感受力培养为先,构建基于学生的阶梯课程,坚持自我生成的引导方式。

    2014年08期 No.256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体育互动式教学探究

    钟菊华;

    互动式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创新的产物,是满足中小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当前,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从而实现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最终目标。

    2014年08期 No.256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教师发展

  • 论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吕寿伟;

    教师核心价值观是教师群体最基本、最持久的信念,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形成价值判断的基本依据。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教师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传统路径已不再有效,必须实现生成路径的现代转换。在横向结构上,要实现从价值灌输到价值澄清的转换,让多元与核心之间进行对话;在纵向结构上,要实现从底线伦理向终极价值的拓展。

    2014年08期 No.256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教师改革信念视角的课程改革困境反思

    王平;

    通过质性研究发现,课程改革收效甚微的困境不单纯在于实施中教师教学信念难以转变,而是教师对改革目的达成等方面的低水平信念使课程改革从未真正被接纳。要让教师建立坚定的课程改革信念,用坚定的信念来抗衡内心的怀疑、否定和外在的诱惑,满怀激情地投入课程改革,这既取决于突破应试教育、课程政策制订与推行等弊端,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性环境,更在于教师重新找回真正的价值追求,在回归自我的过程中与课程改革产生心灵的契合与共振。

    2014年08期 No.256 86-9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特殊教育师资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探析

    孟繁玲;

    特殊教育师资存在学历层次低、职称结构不合理、专业训练不足等问题,对特殊教育发展规划的落实造成巨大障碍。而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却存在着职前实际教学能力培养不足、职后培养缺乏规划性和针对性、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脱节等问题。要实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和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提升等目标,需要通过职前职后教育理念一体化、机制一体化和实效一体化,诉诸相关参与部门、培训机构等的一体化,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整体效益。

    2014年08期 No.256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0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德育研究

  • 德育教材中儿童身份的三重转换——基于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分析

    孙银光;

    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涉及多重身份的转换,随着接触环境的变化切换着不同主题。以往的研究多局限于解析儿童身份的现实表征,而忽略了作为教育实施载体的教材中涉及的儿童身份转换问题。作为学校德育依托的德育教材,相应涉及儿童身份首先由非学生向学生转换,再由学生向少先队员转换,最后由少先队员向未来公民转换。明晰德育教材引导儿童体认三重身份的过程,有利于把握儿童身份转换的发展脉络,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014年08期 No.256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教育微论

  • 初中校本课程人本建模路径探析

    孟新平;

    <正>为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理想契合和有效开发,我校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及课标要求,认真研究目前校本课程缺失的客观实际,充分分析学生水平和校本资源,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校本课程人本建模的大胆改革和实验,初步摸索出校本课程建设晰发和推行路径(见下图)。I学生广平分义 & J~\丄 向向RRR向向向A _J_J—盖—盖—m—盖—為—S一 ISfllSSft 丫 |校内~~~i~ 图: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模型

    2014年08期 No.256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通过人本建模突破初中校本课程建设瓶颈

    李涵;

    <正>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准备不足,校本课程的推行事实上成为多数学校的负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设计开发没有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前提,课程不适应学生特点;校本课程开设未提前考虑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实施效果十分有限;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出现重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据此,我校开展了初中校本课程人本建模的开发与改革,初步形成六个"1+1"综合素质培养系列课程。初中校本课程的人本建模是把初中校本课程

    2014年08期 No.256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学科教师同上一节地震课

    刘新平;

    <正>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核电站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当时社会上因对地震、核辐射等相关知识匮乏而出现强烈恐慌,致使多地出现疯狂抢购碘盐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根据这种紧急情况,学校课程开发小组组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科教师在一起研讨后,决定打破学科限制,开发"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多学科整合课。地理教师首先以"珍爱生命,科学避震"为题,解释地震的成因、学校抗震设防及地震之后的自救,引导学生安全避开灾害。接着由次生灾害引

    2014年08期 No.256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感谢有你”系列校本课程实践探究

    杨燕;

    <正>鉴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德育目标往往通过实践更容易实现。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责任意识,学校开设了"感谢有你"系列实践课程,包括"铭记师恩""十四岁集体生日""毕业典礼""新年新希望""爱心义卖"等专题课程,分别安排在不同年级、学期和季节,并对每个课程进行了精心预设。预设活动时间节点是基础。以班级为单位的"新年新希望"课程,安排在元旦前夕、新年伊

    2014年08期 No.256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综合实践课程呼唤课程资源开发

    王涛;

    <正>历史学科的重要特征就是历史的时序性,也正是这一特征为历史教学设置了无法重现的困难。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要"多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河南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河南博物院的丰富文物不仅与课程内容高度吻合,而且鲜活的文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们决定把学生带到历史博物馆去实地学习综合实践课程。

    2014年08期 No.256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校本课程重在整合、建设与开发

    王曦;陈志宇;

    <正>基于国家三级课程体系的推行和实验学校的探究特性,加上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以校为本,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开展了三大类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一是国家课程的资源整合。一方面是学科内课程的整合。例如,英语组先后将初中英语三年的语法知识点由易到难进行大综合,并以英语本

    2014年08期 No.256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新尝试

    张秋香;

    <正>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其逻辑思维依然有赖于感性经验和具体形象思维的直接支持。而现行的物理教材已经设计好实验步骤,只需要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任务即可。为扭转这种重讲授实验、重验证实验现象和重培养实验技能,而轻实验过程、忽视学生思维特点的倾向,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了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的学习方法新尝试。

    2014年08期 No.256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趣味运动会深受学生欢迎

    韩文正;

    <正>学校运动会本是学生的盛会,但时下的运动会大多属于纯粹竞技性质,只有少数学生和运动尖子参与比赛,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旁观者,既让运动会开得没精打采,更没有达到促进体育运动的目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在校园面积狭小的情况下进行了趣味运动会的大胆改革尝试。首先,在设计比赛项目时秉承"全员参与"的理念。学生的能力不同,特点各异,有奔跑能力强的,有力量大却跑不动的,有身体瘦弱但协调性好的,还有弹跳性强的,等等。于是,我们就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选取奔跑类、力量类、

    2014年08期 No.256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将结果性奖励前置为“引导式”鼓励

    姚海姣;

    <正>通常对学生的活动奖励、比赛奖励等基本上属于后置结果性鼓励。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同时,对周围同学和教师的评价仍有较强的依赖性。为此,我们尝试将结果性奖励和表扬前置为"引导式"鼓励,即在活动之前或活动之中给予学生良好的心理期望,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基本目标。在具体施行时,主要是根据班级学情合理而又有预见性地设立前置性奖项。设立奖项时既关注班级的整体状况,又关注个体的阶段发展方向,因为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需要导向的侧重点不一样。比如为了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提

    2014年08期 No.256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提倡一线教师人人开展“草根”教学研究

    陈铁;

    <正>一线学校的教师如何有效开展教育科研是令人困惑和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现实中,多数教师往往以具体"干活"的身份与教科研划清了界限,其实不然。一线教师每天都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大量的困难和问题,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我们将这样一些具体的、细小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力求解决,就是通常所说的"草根"研究。"草根"教学研究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某些实际问题,不脱离教师实际,不追求名利,而进行的贴地的、细小的研究。"草根"教学研究不同于教育教学研究的高深理论,而是从各自的

    2014年08期 No.256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要树立小课题大科研观

    崔凤华;

    <正>加强教育科研是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然而,教科研在基层,要么因神秘感而让人远离,要么人人都去做方向散、区域散和力量散的课题。要改变这种局面,有必要提倡在学校做"小课题",在区域做"大科研",不断关注教师的学习自觉,激发一线教师"边研究,边工作,边提升"的工作热情。对中小学而言,教育科研的目的和主要任务应该是研究教育教学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从而为学校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服务。可以说,从学校的任一角度考虑,大到校本课程开发,小

    2014年08期 No.256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学生给我深深上了一堂课

    黎科;

    <正>在一次玩钻山洞的体育游戏中,学生给我上了一堂课。所谓钻山洞,是把学生排成四路纵队,男女各半紧靠在一起,然后所有的人都两脚分开形成一个"山洞"。听到信号后,从最后一个同学开始依次钻"山洞"站到最前面的位置。当我宣布规则后,学生的表情并没有像我期待的那样,相反,几个女生眼神中还流露出不情愿的意思。我进行完不要太娇气和不怕脏不怕累的"教育"后,大家开始玩起来。男生还不错,女生有几个推推搡搡,但碍于我苦口婆心教育的情面,最终还是情非所愿地钻了。这节课就在这样的气氛中

    2014年08期 No.256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把公开课的“享受权”还给学生

    罗超;

    <正>公开课彰显出表现与享受对等的关系。主讲者在表现之余,听课教师享受着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达成借鉴之目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夸大了自我展示与教师同行之间的学习交流意义,为追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刻意安排课堂,将原本生成性的学堂变成了特制、刻板教学情境的展示课堂。然而,没有思想的碰撞和如实生成与对话的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情境的真实性,学生便成为这种课堂的附庸。教师是教育者,教育教学活动应基于学生和

    2014年08期 No.256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谨慎看待“英语学习从小学生抓起”

    刘锋;张京鱼;

    <正>"英语学习从小学生抓起"在亚洲各国成了一场教育界的"运动"。韩、日两国将英语列为小学3年级以上学生的必修课程。我国2001年提出,英语课程开设应从小学3年级开始,而非中学1年级。但也有不少学者对这一做法提出质疑。有学者提醒说,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小学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外语应达到的水平作出规定。也有学者主张中学外语教育才是重点,而在"临界期"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就在幼儿和儿童中开设外语课,究竟是有助于他们能力的开发,还是摧残他们的能力,实在值得考虑。还有学者呼吁,如果小学外语教学的师资问题解决不了,让一些

    2014年08期 No.256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要高度重视学校服务文化的创建与根植

    赵联;

    <正>学校服务文化,是指学校所营造与开发的确保所有成员愿意并且能够传递优质服务的氛围与价值观。要使教师承担好传递优质服务的角色,自觉地生成服务意识,学校管理应该塑造服务教师的制度环境,营造服务教师的文化氛围,从而使广大教师自觉地将优质服务内化为信念与信仰,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学校服务文化具有三个层次。第一,服务环境是学校服务文化的表层呈现。学校的硬件设施

    2014年08期 No.256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学术著作评析

  • “后奥运时代”体育发展战略导向——评《“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王璐;

    <正>近几年来,"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发展战略导向已经成为体育学术界着重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越先生历时数月编著的《"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一书是目前我国体育界争相阅读并引发热烈讨论的著作,这本书从我国当前国民经济结构性转变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体育经济的客观需要的宏观角度出发,充分运用多种数量经济方法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环境、发展现状、变化趋势等重要内容进行了经济学研究。本人才疏学浅,在阅读此书后,有一些自己的观点,与各位读者分享。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实现了国人等待百年的奥运梦。这届奥运会无论是在我国体育史上还是在现代奥

    2014年08期 No.256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8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理论与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刘东渝;

    <正>现阶段,学术界对什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还没有明确的回答,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深受网络文化熏陶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运用网络语言和网络思维,对网民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其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实践活动。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渐成学术研究的热点,研究内容涵盖概念界定、价值探究、机制和模式构建等,已经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在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基础上

    2014年08期 No.256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3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经管类学生统计学教学——评《统计学》

    唐颖;张慧琴;卢轶遐;

    <正>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显示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并在数据基础上得出结论的方法性科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为解决各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提供工具和方法。《统计学》一书是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专业课程"统计学"提供了的教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统计学已经与计算机科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开发出来的统计软件不仅大大简化了统计的运算和分析,更大大拓展了统计方法的应用领域。从银行、保险、证券再到企业管理等各种活动,无不渗

    2014年08期 No.256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和谐与协同: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评《和谐教育与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视野》

    刘宁;

    <正>《和谐教育与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视野》指出了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创新则是人们协同各种要素的创造过程,是协同的成果,是人和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也是教育发展的催化剂。和谐是协同的基础,也是创新的保证。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既要倡导和谐教育的理念,也要树立协同创新的精神。当代中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目标,已成为未

    2014年08期 No.256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1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广告图片_学术书评

  • 历史史学视域下的海登·怀特研究——评《走向历史诗学——海登·怀特的故事解释与话语转义理论研究》

    李侠;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少伟大的历史人物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地离我们远去。而那些曾经红透一时的并且对当代社会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文豪们也不幸英年早逝。而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历史诗学家们又开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兴起和强盛,并且在当今社会上得以较好的立足和发展。以海登·怀特为例,这位当代伟大的美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思想史家和文学批评家,自小便对历史诗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出于良好的机缘以及不可或缺的条件,海登·怀特从1960年便开始涉足历史哲学领域,并且在该领域内颇有建树,不仅为当时的历史哲学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就连海登·怀特

    2014年08期 No.256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4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边缘法变迁的学术审视——评《边缘法学史》

    刘政磐;

    <正>21世纪的到来,不仅带动了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更在很大程度上,对政治稳定和科技发展作出了较为重要的贡献。而法律部门及其有关机构,自然也有了一定的拓展和提高。边缘法主要是指那些横跨两个及以上科目的法学知识,如法律心理学、法律社会学等,都是边缘法学的典型代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今社会上的众多边缘法,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变迁。而透过学术界的相关理论,以学术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为主要角度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根据边缘法的相关知识点,对边缘法研究做出更进

    2014年08期 No.256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键的批评——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

    张芳馨;徐嘉遥;

    <正>《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这部著作力图阐释一批活跃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关键性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纳入福柯所说的"知识考古学"。一批举足轻重的概念往往是特定学科的标记。这些概念如同一个学科的稳固基石。魏晋南北朝之所以被视为中国文学批评的威熟期,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文学批评概念的大量诞生——《文心雕龙》中丰富的概念系统证明了这一点。可以看到,学科内部的种种命题和推论通常围绕这些概念展开,阐释这些概念是我

    2014年08期 No.256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汉满服饰:从冲突到交融——评《清代女性服饰文化研究》

    李际;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华文化也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而汉满服饰的不断发展,则充分体现了中国服饰行业的相关发展状况。汉满服饰,作为中国特色的一种传统服饰,在当代发展中,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同时,汉满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汉满服饰逐步拓展和扩大,服饰的种类和样式也处在长期膨胀的发展状态中。汉满服饰的发展从一开始的冲突,到现在的交融,可谓是历经波折。从其中的典型范例——清代女性的服饰来看,其呈现出来的发展变化尤为明显。孙彦贞撰写的《清代女性服饰文化研究》一书,通过对清代女性

    2014年08期 No.256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2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民歌文化的审美研究——评《审美人类学视阈中的民歌文化》

    王世飞;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涉及了科技、美术、工业等多个领域,同时,它在多个领域中都呈现出了较高的发展水平。通过对古代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涉足了多元化内容的中国民歌文化,在中华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上,可谓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不仅是外部的演绎形式丰富多样,其内在的基本文化内涵同样是让人感到震撼。民歌生存的相关性考察,不仅能对我国民歌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利于民歌文化的深入

    2014年08期 No.256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4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职业认同与英语教师教育——评《叙事视角下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建构研究》

    张小燕;

    <正>认同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本质意义在于某种特定的情感关联。通过认同,个体要实现的价值在于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身份,并使自己能够以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生活于社会群体之中。社会认同理论即通过自我归类的研究,让个体通过在社会中的分类消除偏见,进行群体的融合。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身份认同和职业认同实际上就是个体在群体中用教师职业作为评价标准的一种自我的定位和分类。与本文相关地,教师职业认同对于完善教师自我意向、角色定位、意义建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叙事视角下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职业认

    2014年08期 No.256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0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想象”与“整合”:创意思维的训练——评《艺术设计创意思维》

    吕钊;

    <正>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着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仅要积极汲取以往的发展经验中的精华部分,更要针对现阶段的具体发展状况,从而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而"想象"与"整合",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具有较为重大的现实意义。由此看来,对于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思维的相关性训练,自然也对艺术设计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现有文献和数据的细致分

    2014年08期 No.256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对比中洞悉中西方语言的差异(下)——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刘军;

    <正>作为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傅轶飞完成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一书建立在作者所掌握的丰富语言材料基础之上,也是他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长久的关注、潜心的研究之后奉献给世人的学术著作。由于国内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于相关问题的理解不免受到思维惯性的制约,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英汉网络语言的研究工作将在以傅轶飞等一批具有开拓的学术视野、敏锐观察力的学者手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也许仅仅是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即将走向辉煌明天的序幕,我们期待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基于上述理由,我们看到在《英汉网络语

    2014年08期 No.256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7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语言认知视野下的专有名词及其内涵、所指——评《专名的涵义与指称——社会建构论视野中的语言认知研究》

    刘英杰;

    <正>作为外语文化教学论丛系列书籍之一,骆传伟的《专名的涵义与指称——社会建构论视野中的语言认知研究》一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灵活运用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皮尔士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图像、索引、象征之间的逻辑联系,突出专名的涵义与所指之间极为特殊的内在联系。由于皮尔士的理论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逻辑性特征,使得借鉴这一理论来进行深度研究的学者在国内学术界并不是很多,此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下学术研究的空白。关键在于作者所设计的研究方案不仅解决了虚构专名、指称的转移等问题,而且厘清了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分析专名的意义。

    2014年08期 No.256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5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广告图片_学术著作评析

  • 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当代思考——评《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

    陆建军;张勇;

    <正>时下,随着体育全球化视野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在商业竞技体育的冲击下,发展和保护传统民族体育迫在眉睫。这不仅关乎我们对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使命感,也是我们发展和弘扬民俗体育及其优秀体育文化因子的责任。目前,有不少学者针对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近况及其民俗体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究。饶远、刘竹所著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一书则试图通过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形成、演变的规

    2014年08期 No.256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1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