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 在研究中行动 在行动中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年群众性教学实验述评

    王敏勤;王秋月;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实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的教学实验,主要以落实"双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第二个十年的教学实验,主要以探索和推行素质教育为主题;第三个十年的教学实验,大多以探索和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为主题。在这三个阶段的教学改革中,参与实验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坚持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做出了很大贡献。

    2008年11期 No.18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在研究中行动 在行动中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年群众性教学实验述评

    王敏勤;王秋月;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实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的教学实验,主要以落实"双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第二个十年的教学实验,主要以探索和推行素质教育为主题;第三个十年的教学实验,大多以探索和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为主题。在这三个阶段的教学改革中,参与实验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坚持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做出了很大贡献。

    2008年11期 No.18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学理科课程发展: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魏冰;

    1978年以来,中国中学理科课程经历了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科课程存在三个主要问题:理科课程取向问题;能力培养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这三方面问题同中国社会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同西方国家理科课程相关理念也存在着很大关系。发展中国家应树立自信,避免"文化缺陷"和"理性差异"的影响,建立适合自己的理科课程。

    2008年11期 No.18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学理科课程发展: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魏冰;

    1978年以来,中国中学理科课程经历了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科课程存在三个主要问题:理科课程取向问题;能力培养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这三方面问题同中国社会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同西方国家理科课程相关理念也存在着很大关系。发展中国家应树立自信,避免"文化缺陷"和"理性差异"的影响,建立适合自己的理科课程。

    2008年11期 No.18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卷首语

  • 坚定改革 科学改革 智慧改革

    张民生;

    <正>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中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国力有了极大的增强,为世人瞩目。但是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薄弱,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优势是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之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对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

    2008年11期 No.187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坚定改革 科学改革 智慧改革

    张民生;

    <正>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中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国力有了极大的增强,为世人瞩目。但是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薄弱,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优势是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之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对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

    2008年11期 No.187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热点问题研究

  • 关于震区灾后教育重建的理性审视

    龚波;杨熙;

    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教育重建工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灾区教育重建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的时间应急性、针对性、差异性、公益性和长效性等特征要求开展及时、高质量的工作。灾区教育重建还需要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教育重建的应急状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教育重建的硬件重建和软件重建的关系;教育重建中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关系;教育重建中整体和谐和局部差异的关系;教育重建中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主体差异对待的关系。

    2008年11期 No.187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震区灾后教育重建的理性审视

    龚波;杨熙;

    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教育重建工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灾区教育重建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的时间应急性、针对性、差异性、公益性和长效性等特征要求开展及时、高质量的工作。灾区教育重建还需要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教育重建的应急状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教育重建的硬件重建和软件重建的关系;教育重建中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关系;教育重建中整体和谐和局部差异的关系;教育重建中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主体差异对待的关系。

    2008年11期 No.187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灾后学校重建的启示

    李松林;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教育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破坏,灾区学校重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如何在统筹与整合各种社会援助力量的基础上实现灾区学校教育的优化与提升,是灾区学校重建必须解决的课题。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的灾后学校重建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示:融合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学校重建的内涵和层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学校重建效率;开辟多种渠道融资,允许市场有限介入;创新工作机制,统筹各种社会力量。

    2008年11期 No.18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灾后学校重建的启示

    李松林;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教育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破坏,灾区学校重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如何在统筹与整合各种社会援助力量的基础上实现灾区学校教育的优化与提升,是灾区学校重建必须解决的课题。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的灾后学校重建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示:融合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学校重建的内涵和层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学校重建效率;开辟多种渠道融资,允许市场有限介入;创新工作机制,统筹各种社会力量。

    2008年11期 No.18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灾难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写在汶川地震灾难之后

    杨挺;

    灾难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现象,而有效的灾难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难对人类损害的程度。灾难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提升其道德情怀。学校可以通过学科教学的渗透、灾难知识宣传、灾难应对演习以及开发专门的灾难教育游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灾难知识、灾难应对、灾难心理以及灾难体验的教育。在开展灾难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要使教育内容和方式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体现不同地区的差异,并要取得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2008年11期 No.187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灾难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写在汶川地震灾难之后

    杨挺;

    灾难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现象,而有效的灾难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难对人类损害的程度。灾难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提升其道德情怀。学校可以通过学科教学的渗透、灾难知识宣传、灾难应对演习以及开发专门的灾难教育游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灾难知识、灾难应对、灾难心理以及灾难体验的教育。在开展灾难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要使教育内容和方式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体现不同地区的差异,并要取得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2008年11期 No.187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 学校教育创新内在驱动力探析

    许艳;

    自主创新是我国中小学学校教育现代发展的关键所在,激发学校不断变革发展的主要动力性要素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内在驱动力。现阶段,学校教育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主要表现为通过激励制度、目标内在化、群体动力、领导者的影响力等方式,形成的学校内部各种要素与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最终指向教育创新活动的合力。

    2008年11期 No.187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学校教育创新内在驱动力探析

    许艳;

    自主创新是我国中小学学校教育现代发展的关键所在,激发学校不断变革发展的主要动力性要素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内在驱动力。现阶段,学校教育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主要表现为通过激励制度、目标内在化、群体动力、领导者的影响力等方式,形成的学校内部各种要素与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最终指向教育创新活动的合力。

    2008年11期 No.187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讯息传真

  •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和谐发展盛京论坛举行

    齐宝海;

    <正>"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是文化单位,为什么还要提出学校文化建设?如何向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对这些被广大中小学校长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让日前在沈阳市参加"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和谐发展盛京论坛"的辽宁省及山东省、天津市的300余位中小学校长如拨云见日一般。

    2008年11期 No.187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和谐发展盛京论坛举行

    齐宝海;

    <正>"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是文化单位,为什么还要提出学校文化建设?如何向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对这些被广大中小学校长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让日前在沈阳市参加"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和谐发展盛京论坛"的辽宁省及山东省、天津市的300余位中小学校长如拨云见日一般。

    2008年11期 No.187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沪、蒙学前教育发展论坛举行

    李龙;

    <正>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上海市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沪、蒙学前教育发展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会长秦政奇出席论坛。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近百名幼儿园园长与上海市学前教育界的一些学者、园长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2008年11期 No.187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沪、蒙学前教育发展论坛举行

    李龙;

    <正>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上海市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沪、蒙学前教育发展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会长秦政奇出席论坛。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近百名幼儿园园长与上海市学前教育界的一些学者、园长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2008年11期 No.187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德育研究

  • 国旗与红领巾教育:一种诗意的精神生活教育

    孙俊三;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得到实现的,国旗与红领巾教育就是这样一种鲜活的例子。国旗与红领巾教育是理性与诗意相联系的生活教育,是促进学生精神充盈的动态生成教育,是激发学生不断走向超越的信念教育,也是一种审美地把握教育生活的活动方式,进而引导学生走向高远的诗意境界。

    2008年11期 No.187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国旗与红领巾教育:一种诗意的精神生活教育

    孙俊三;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得到实现的,国旗与红领巾教育就是这样一种鲜活的例子。国旗与红领巾教育是理性与诗意相联系的生活教育,是促进学生精神充盈的动态生成教育,是激发学生不断走向超越的信念教育,也是一种审美地把握教育生活的活动方式,进而引导学生走向高远的诗意境界。

    2008年11期 No.187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校园听证会:让学生成为决策的主人——高中生自主互动德育的实践创新研究

    李宏亮;

    "校园听证会"是基于学生主体发展和互动德育的一个实践创新,是互动德育的必然选择。"校园听证会"分为听证酝酿、决策听证、试行与矫正、执行与反馈几个环节。它坚持决策主体与决策内容的广泛性原则,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过程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最终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对德育决策的执行力,建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主育德模式。

    2008年11期 No.18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校园听证会:让学生成为决策的主人——高中生自主互动德育的实践创新研究

    李宏亮;

    "校园听证会"是基于学生主体发展和互动德育的一个实践创新,是互动德育的必然选择。"校园听证会"分为听证酝酿、决策听证、试行与矫正、执行与反馈几个环节。它坚持决策主体与决策内容的广泛性原则,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过程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最终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对德育决策的执行力,建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主育德模式。

    2008年11期 No.18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教师发展

  • 从优秀教师的成长思考师德建设

    李春玲;

    如何搞好中小学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关爱、尊重教师,创设平等、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是搞好师德建设的必要前提;良好的师生情感、教师对职业价值的认同,是搞好师德建设的基础;教师对高尚师德境界和事业成功的追求,是搞好师德建设的推动力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搞好师德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008年11期 No.187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从优秀教师的成长思考师德建设

    李春玲;

    如何搞好中小学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关爱、尊重教师,创设平等、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是搞好师德建设的必要前提;良好的师生情感、教师对职业价值的认同,是搞好师德建设的基础;教师对高尚师德境界和事业成功的追求,是搞好师德建设的推动力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搞好师德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008年11期 No.187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三重境界——一个特级教师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相长

    姜月;

    一个特级教师的教学实践经历告诉我们,教学相长包含了三重境界,分别为"完美无缺、精雕细琢"阶段,"多层并进、快乐交流"阶段和"真实有效、互动生成"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教师对于学生、教材,学生与教材的关联,学生、教材与教学相长的关联3个方面的研究和理解是不同的。

    2008年11期 No.187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三重境界——一个特级教师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相长

    姜月;

    一个特级教师的教学实践经历告诉我们,教学相长包含了三重境界,分别为"完美无缺、精雕细琢"阶段,"多层并进、快乐交流"阶段和"真实有效、互动生成"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教师对于学生、教材,学生与教材的关联,学生、教材与教学相长的关联3个方面的研究和理解是不同的。

    2008年11期 No.187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课程与教学

  • 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余文森;

    教学规律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与优质教学,必须认真严格地遵循以下三条规律:第一,"先学后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针对学生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第二,"先教后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先教后学,但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第三,"温故知新",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来"新"?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律。

    2008年11期 No.187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9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5 ] |[阅读次数:0 ]
  • 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余文森;

    教学规律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与优质教学,必须认真严格地遵循以下三条规律:第一,"先学后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针对学生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第二,"先教后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先教后学,但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第三,"温故知新",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来"新"?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律。

    2008年11期 No.187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9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5 ] |[阅读次数:0 ]
  • 改革考试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赵立秀;

    <正>为了体现新课程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我们在本地学校期末考试中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一、依据课程标准,改革考试内容传统的试卷,重在考知识和技能,多以答案唯一的记忆性、技巧性或速度性的内容为主。根据新课标的培养目标,我们改革了传统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命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通过试卷不仅考查知识与技能,同时考查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尽可能在试卷内容中加以综合体现。

    2008年11期 No.18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改革考试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赵立秀;

    <正>为了体现新课程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我们在本地学校期末考试中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一、依据课程标准,改革考试内容传统的试卷,重在考知识和技能,多以答案唯一的记忆性、技巧性或速度性的内容为主。根据新课标的培养目标,我们改革了传统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命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通过试卷不仅考查知识与技能,同时考查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尽可能在试卷内容中加以综合体现。

    2008年11期 No.18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村课程改革之现状

    白中军;

    在我国特有"城乡二元结构"的教育格局里,农村课程改革面临的现实状况是:农村社会供给需求的"匮乏与错位";外在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与形式化";教师队伍主体状况的"老龄贫病与边缘倦怠化";等等。只有创设适宜课程改革的教育格局,才能突破"重围"而走出"困境"。

    2008年11期 No.187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农村课程改革之现状

    白中军;

    在我国特有"城乡二元结构"的教育格局里,农村课程改革面临的现实状况是:农村社会供给需求的"匮乏与错位";外在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与形式化";教师队伍主体状况的"老龄贫病与边缘倦怠化";等等。只有创设适宜课程改革的教育格局,才能突破"重围"而走出"困境"。

    2008年11期 No.187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公开课实施模式的新探索

    郭继东;钱英承;

    近年来,公开课出现了功能异化的现象。要让公开课回归本真,需要对其实施环节进行重构,以寻求有效的改进策略。公开课可以分为主题先定、理论跟进、实践尝试、课后评议和成果延伸等五个步骤,我们可以尝试实行主题统摄、步进辅助和评价促进等一系列效能改进的策略。

    2008年11期 No.187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公开课实施模式的新探索

    郭继东;钱英承;

    近年来,公开课出现了功能异化的现象。要让公开课回归本真,需要对其实施环节进行重构,以寻求有效的改进策略。公开课可以分为主题先定、理论跟进、实践尝试、课后评议和成果延伸等五个步骤,我们可以尝试实行主题统摄、步进辅助和评价促进等一系列效能改进的策略。

    2008年11期 No.187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主问”教学法探索实验研究

    牛继华;

    "主问"教学法,就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时如果提出了问题,他就真正进入了学习过程。否则,其学习可能是肤浅的,其探究也不可能深入。教师具有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就能感染并引领学生去进行探究性学习。如果教师本身就缺乏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就不能得到落实。

    2008年11期 No.18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主问”教学法探索实验研究

    牛继华;

    "主问"教学法,就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时如果提出了问题,他就真正进入了学习过程。否则,其学习可能是肤浅的,其探究也不可能深入。教师具有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就能感染并引领学生去进行探究性学习。如果教师本身就缺乏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就不能得到落实。

    2008年11期 No.18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边丽荣;

    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应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设计一个基于探究的实验活动对于一般的实验教学来说,只要能在两方面加以改变,就可以将验证式的实验转变成开放性探究实验。一是改变实验活动在整个教学中的优先次序,不要将实验活动安排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在实验前还不知道实验的结果;第二是将以往只注重验证课本理论的一些典型实验项目,改变成比较重视探究过程的实验让学生加以探究。

    2008年11期 No.187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边丽荣;

    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应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设计一个基于探究的实验活动对于一般的实验教学来说,只要能在两方面加以改变,就可以将验证式的实验转变成开放性探究实验。一是改变实验活动在整个教学中的优先次序,不要将实验活动安排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在实验前还不知道实验的结果;第二是将以往只注重验证课本理论的一些典型实验项目,改变成比较重视探究过程的实验让学生加以探究。

    2008年11期 No.187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物理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李志强;

    新课程标准提倡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根据自主学习心理学有关理论,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构建的高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模式,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08年11期 No.18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物理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李志强;

    新课程标准提倡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根据自主学习心理学有关理论,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构建的高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模式,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08年11期 No.18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从“语感”走向“文感”

    蔡伟;

    语感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概念。但语感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这表明语感不能单独承担语文教学的大任。"文感"的提出,能够解决语文教学中语感所难以解决的问题。文感稳定性、个体性、选择性、积累性的特征及其文体感、文化感、语体感、整体感、全息感等组成部分,都显示出文感的语文教学魅力,它将与语感一起成为语文教学的双翼。

    2008年11期 No.187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从“语感”走向“文感”

    蔡伟;

    语感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概念。但语感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这表明语感不能单独承担语文教学的大任。"文感"的提出,能够解决语文教学中语感所难以解决的问题。文感稳定性、个体性、选择性、积累性的特征及其文体感、文化感、语体感、整体感、全息感等组成部分,都显示出文感的语文教学魅力,它将与语感一起成为语文教学的双翼。

    2008年11期 No.187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台湾九年一贯课程之体认

    王世红;

    九年一贯课程是台湾教育改革的主轴。与台湾以往的课程设计相比,九年一贯课程的设计具有学校本位、能力本位、课程统整、弹性课程、课程松绑和动态生成等特点。但是在操作层面,九年一贯课程也遇到了很多的实际问题,如仓促实施、适应困难,课程松绑越松越紧,弹性课程流于形式,能力指标抽象笼统等。这些课程改革的经验为大陆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必要的借鉴。

    2008年11期 No.187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台湾九年一贯课程之体认

    王世红;

    九年一贯课程是台湾教育改革的主轴。与台湾以往的课程设计相比,九年一贯课程的设计具有学校本位、能力本位、课程统整、弹性课程、课程松绑和动态生成等特点。但是在操作层面,九年一贯课程也遇到了很多的实际问题,如仓促实施、适应困难,课程松绑越松越紧,弹性课程流于形式,能力指标抽象笼统等。这些课程改革的经验为大陆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必要的借鉴。

    2008年11期 No.187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教育短论

  • 教育科研如何促进学校发展

    丁家富;

    <正>当前,许多学校纷纷选题立项开展教科研活动。但是,教科研真正为学校发展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校搞教科研存在功利思想,校领导想通过教科研追求"品牌效应",没有从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着手;教师参与教科研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评先进、评职称;有的学校科研活动重形式轻实效,重视开题、结题时的"轰动场面",重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

    2008年11期 No.187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教育科研如何促进学校发展

    丁家富;

    <正>当前,许多学校纷纷选题立项开展教科研活动。但是,教科研真正为学校发展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校搞教科研存在功利思想,校领导想通过教科研追求"品牌效应",没有从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着手;教师参与教科研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评先进、评职称;有的学校科研活动重形式轻实效,重视开题、结题时的"轰动场面",重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

    2008年11期 No.187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唐俊;

    <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科学、技术紧密联系,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学科。科学实验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玩"中激发创新。爱"玩"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可以说学生的很多知识是在"玩"中积累巩固的。科学实验课作为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2008年11期 No.18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唐俊;

    <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科学、技术紧密联系,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学科。科学实验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玩"中激发创新。爱"玩"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可以说学生的很多知识是在"玩"中积累巩固的。科学实验课作为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2008年11期 No.18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康复与积极心理学教育并重

    汪明;

    <正>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全国诸多省份均有震感。近期,我国南方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使浙江、安徽、重庆等12个省(市、自治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地震和水灾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虽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抗震救灾,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但是由于灾害的突发性、危险性、恐惧性,以及身边人员的大面积伤亡,使得幸存者特别是学生(他们承受危机的能力还很弱)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产生思维不清、意志失控、

    2008年11期 No.18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康复与积极心理学教育并重

    汪明;

    <正>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全国诸多省份均有震感。近期,我国南方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使浙江、安徽、重庆等12个省(市、自治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地震和水灾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虽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抗震救灾,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但是由于灾害的突发性、危险性、恐惧性,以及身边人员的大面积伤亡,使得幸存者特别是学生(他们承受危机的能力还很弱)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产生思维不清、意志失控、

    2008年11期 No.18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学校要营造育人的良好氛围

    丁振刚;

    <正>学校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要体现教育性、时代性、育人性的完美结合,要选择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中外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校风校训等条幅悬挂于校园内或者教室和走廊里,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刊、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校园的好人好事,使学校的每一块墙壁、每一幢建筑物都会"说话"。学生每天都处于这种氛围中,就能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和激励鞭策作用,

    2008年11期 No.187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学校要营造育人的良好氛围

    丁振刚;

    <正>学校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要体现教育性、时代性、育人性的完美结合,要选择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中外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校风校训等条幅悬挂于校园内或者教室和走廊里,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刊、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校园的好人好事,使学校的每一块墙壁、每一幢建筑物都会"说话"。学生每天都处于这种氛围中,就能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和激励鞭策作用,

    2008年11期 No.187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图片

  •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

    <正>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招远一中")始创于1924年,目前招远一中拥有两个校区:老校区位于"中国金都"招远市中心;分校位于招远经济开发区。两个校区拥有132个高中教学班,620名教职工,8280名在校学生。现任校长郭美娟,系山东省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烟台市第九届、十届党代表。招远一中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教育管理和卓越的办学成绩闻名遐迩。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以"办特色,

    2008年11期 No.187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

    <正>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招远一中")始创于1924年,目前招远一中拥有两个校区:老校区位于"中国金都"招远市中心;分校位于招远经济开发区。两个校区拥有132个高中教学班,620名教职工,8280名在校学生。现任校长郭美娟,系山东省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烟台市第九届、十届党代表。招远一中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教育管理和卓越的办学成绩闻名遐迩。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以"办特色,

    2008年11期 No.187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打造爱的教育 建设和谐校园——浑南新区第二小学

    <正>沈阳市浑南新区第二小学兴建于2005年9月,2006年开始办学。学校积极组建校领导团队,注重师资队伍培训,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宣传学校,与社会各界建立友好关系;各项基础建设力争一步到位,为浑南新区教育发展开创先河,努力把学校办成拉动浑南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工程,成为优质教育的品牌学校。

    2008年11期 No.187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打造爱的教育 建设和谐校园——浑南新区第二小学

    <正>沈阳市浑南新区第二小学兴建于2005年9月,2006年开始办学。学校积极组建校领导团队,注重师资队伍培训,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宣传学校,与社会各界建立友好关系;各项基础建设力争一步到位,为浑南新区教育发展开创先河,努力把学校办成拉动浑南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工程,成为优质教育的品牌学校。

    2008年11期 No.187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