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图片

谋划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 营建教育发展的环境支持系统

    彭智勇;

    营建环境支持系统是一项事关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开放集结、创新重构、关键突破是营建教育发展环境支持系统的基本策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要善于基于本土、放眼世界,采取府际合作、行业协作、区域联手、举办会展等多种形式,集结教育发展环境要素;要着力推进教育治理结构改革和机制创新,优化教育政策法规、公共治理、基础资源和社会人文等环境体系;要围绕推动教育普及、统筹和现代化三重任务,突破人才队伍建设、农村教育和弱势群体就学等薄弱环节,升级教育发展环境系统。

    2010年11期 No.21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区域推进课程改革

    张国华;

    课程是学生赖以发展的主要载体,高质量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课程作保证,高水平的课程区域推进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载体。基于以上认识,潍坊市近几年以区域性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载体,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了校本化、生本化改造,并开发了一系列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区域性推进课堂改革为突破口,使学生课外负担明显减轻,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效落实;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科学配置行政资源,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0年11期 No.211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西方公共教育治理范式变革及其启示

    吴景松;

    公共教育治理范式是指在教育治理研究和实践中能够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理论架构或模式。西方公共教育治理范式经历了"规制型""市场型""服务型"三种治理范式的演变,每种范式在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工具、治理能力方面都有所不同。公共教育治理范式的变革是政府根据不同时代和外在环境的需求,为更有效地干预公共教育所作出的策略调整。公共教育治理范式是政府干预公共教育的不同手段,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治理范式可以同时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治理公共教育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理范式。

    2010年11期 No.211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1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卷首语

  • 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品质

    朱永新;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并且提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2010年11期 No.21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教育政策研究

  • 我国基础教育政策执行:整体推进模式

    李孔珍;

    任何一种公共基础教育政策执行模式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体制背景下产生的,对于这种背景而言,它们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整体推进模式是我国公共基础教育政策执行的主要模式,其基础是"自上而下、以县为主"的公共基础教育政策执行体制。纵观我国教育实际,此推进模式的内涵特征表现为精英主义和因地制宜。其优势在于能够发挥精英的力量并重视县域基层的根基作用,缺陷表现为执行失真现象和利益平衡问题时有发生。中央及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在执行教育政策时要发扬此种推进模式的优势,并不断对其进行局部的改进。

    2010年11期 No.211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10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免费进程中的学校:危机与出路

    许杰;

    作为公共财政的分配手段,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的颁布实施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能力,全面启动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经费体制、管理模式、运转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其执行是对原有利益结构的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为该项政策的最大执行主体,其运行和发展及其内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遭到一定的挑战。这需要政府制订相关后续政策,保障校长、教师等的合法权益,促使学校可持续运行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0年11期 No.21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学校委托管理的实施策略与发展思考——以上海市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为例

    李彦荣;

    为快速有效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质量,上海市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政策,通过委托城市品牌学校(或大学、教育专业机构)等优质教育资源机构采用团队契约式输出管理等策略,为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造血。这项政策在实施中取得了较大成效,使农村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心态、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乃至学校文化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为进一步推进委托管理的监控发展,上海市在实施委托管理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托管机构的资质问题、托管学校之间的文化融合问题及托管机构派出教师的身份待遇问题等,以更好地发挥委托管理的作用。

    2010年11期 No.211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公立学校委托管理改革:问题与走向

    黄学军;

    公立学校委托管理是一种市场化的改革方式,它将公立学校的管理权以合同的方式外包。委托管理在价值追求、政策环境、制度规范和技术操作等方面与转制学校和美国特许学校存在诸多异同点,并具有自身的特色。委托管理扩充了公办教育资源,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保持了原有的招生数量和收费标准。委托管理也使原有的公办教育资源存在流失的可能。身处困境的公立学校委托管理改革,需要重塑改革的价值目标、重新确立改革的合法性根据,并对改革作出规范的制度安排。

    2010年11期 No.211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 多维视野下的学校领导力

    张爽;孟繁华;

    学校领导力的提出是当前学校变革与发展的诉求。学校领导力是学校组织成员在与学校内外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为实现学校组织愿景和目标、推动学校发展与变革,影响他人并由此与学校组织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构建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对于把握学校领导力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学校组织成员和学校组织结构两个层面构建分析框架。学校领导力最终要实现可持续领导。

    2010年11期 No.211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1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学校发展的自我诊断评估

    李希贵;

    学校发展质量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学校发展质量的外部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学校自我评估可以有效应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基础教育阶段普通学校为例,通过学生量表、学校组织架构图、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自我诊断,结果发现:学业成就一般的学生的自我感受被教师忽视;学校管理组织架构不清;学校管理方式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质量的教师综合素质会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

    2010年11期 No.211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8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学校绩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周彬;

    绩效管理是当前学校管理的重心工作,也是学校管理的大势所趋。从关注投入到关注产出,引导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寻找科学的教育教学绩效标准是实施学校绩效管理的基本内涵。但目前学校管理深陷制度困境、利益困境和科学困境之中,将绩效工资政策融入学校管理体系之中,制订科学的绩效标准,对教师进行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主体多元化是保证绩效管理走出困境的出路。

    2010年11期 No.21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10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讯息传真

  • 中国教育学会全国教改实验区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余丽红;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实验,2010年10月11-12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全国教改实验区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常务副会长谈松华、郭永福,副会长张民生、叶澜、唐盛昌,秘书长杨念鲁,副秘书长马建华,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秀芬,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2010年11期 No.211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扬州2010年名师考核12人被亮红灯

    谈雷;陈瑞昌;

    <正>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最吸引他们的就是学校的"名师"了。而如今,江苏省扬州市对"名师"的考核更加动真碰硬。日前,该市2010年中小学骨干教师业务考核结果,以教育局文件形式正式下发,其中12名骨干教师首次被考核为"不合格"。

    2010年11期 No.211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0年世界教师节:分享英雄教师的故事

    熊晨;

    <正>为庆祝2010年世界教师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召收集有关故事、照片和视频以纪念在自然灾害、冲突和其他危机复苏中作出贡献的教师。选定的内容(发送到stories@unesco.org)将在教科文组织的网站上公布。

    2010年11期 No.211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程与教学

  • 教科书设计意图及其实现之研究——以X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为例

    石鸥;吴驰;

    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实现,即作为设计行为完成品的教科书对设计者预先意图的达成。现实中从最终的成品到原初的设计意图,完全吻合的情况极少,教科书文本的走样、偏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实现取向体现在三方面:忠于设计意图、对设计意图的超越、对设计意图的衰减。教科书的设计者影响设计意图的实现,教科书设计意图本身影响自身的实现,教科书性质的局限性制约设计意图的实现。应对教科书设计意图衰减性偏离的策略有:确保教科书设计人员的多领域化;提升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品质;弥补教科书自身的局限;完善教科书的售后服务。

    2010年11期 No.211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1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论“课堂走课”及其应用

    罗生全;

    "课堂走课"以非正式课堂访视与观察,建立校长和其他行政人员与教师在教学上的联系,进而通过交流与研讨实现共享的教学领导。"课堂走课"基于信任的合作关系、能力提升的培训制度与分享机制,通过确定观察焦点、不间断的观察与记录以及交流与反思的课后讨论,最终实现学校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走课"的有效实现还需要学校行政人员与教师建立合作对话的氛围,并在保证"走课"时间的基础上科学处理收集到的资料以共同作出教学决定。

    2010年11期 No.211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课题学习”

    殷堰工;

    数学"课题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最富有特色的学习内容,是"问题解决"的具体呈现形式之一。日本把"课题学习"的内容纳入《中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中,使"问题解决"的思想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国内对"课题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落实好"课题学习"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摆在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数学"课题学习"的案例从实践层面说明了其可行性和意义所在。

    2010年11期 No.211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从开发到筛选:对教师与课程资源关系再认识

    周晓燕;董国平;

    课程资源筛选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按照一定标准从收集到的课程资源中选择最为适切的部分加以有效利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程资源的现实状况以及实际运用需要、教师的课程素养及实际能力决定了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筛选的必要性。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筛选有利于提升课程资源品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课程资源筛选要着眼实用性,选取有效资源;着眼针对性,选取适切资源;着眼代表性,选取典型资源;着眼创新性,选取新颖资源。

    2010年11期 No.211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数学教育应试观争鸣现象的文化审思

    沈南山;宋乃庆;

    以文化视角审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本质应是文化变革。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数学教育应试观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倾向:一种认为中国的数学教育等同于应试教育,已步入应试教育的歧途,数学考试文化是数学教育文化的主流,数学素质教育难以推进;另一种认为中国的数学教育并不等同于应试教育,它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应从整体性的文化脉络去把握中国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数学教育的发展与应对考试要表现出一定的相容性。数学教育应试现象折射出一个时期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它是社会发展矛盾与数学教育内在发展矛盾的统一体,简单地从教育体制内部去寻找数学教育评价机制的有效性是不够的,应从整个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矛盾入手,标本兼治。

    2010年11期 No.21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博客: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新载体

    姚赛男;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类型设置走出了传统的必修课模块的单一局限,出现了选修课程。从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意义学习"视角出发,构建博客平台辅助选修课教学,是突破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难点的路径之一。实践表明,博客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一项可能并有效的载体选择。利用博客开展选修课教学关键要把握好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预设,师生及专家对话的良性互动以及对话的深度展开。

    2010年11期 No.211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用意识培养

    杨小龙;

    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中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当今,中学英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关注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但缺乏相应合理的策略,依然采用传统的词汇语法教学法,过多重视学生的语法能力,忽视了其语用能力的培养。意识对于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用意识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自我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动关注语用知识,在下意识过程中锻炼提高自我语用能力,并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语用意识对语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提高语用能力。

    2010年11期 No.211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9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教师发展

  • 中小学教研模式创新的思路与实践——“问题驱动、研训一体、共同发展”教研新模式实证分析

    孔凡哲;张胜利;

    活动主题脱离中小学实际需要、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而忽视群体的共同发展、教师培训与日常教研人为割裂是当前中小学教研普遍存在的三大问题。按照"临床诊断,明确教师需求,提出教研问题→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同伴互助→保障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条件,专业引领→在发展共同体中以日常教研活动为载体,解决问题→提出教研新问题,形成教研问题系列(转入下一循环)"的操作模式开展学校层面的教研和培训工作,并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研讨、教学反思、专题论坛等活动,可以实现有效教研、高效培训。这种教研新模式的突出特征在于问题驱动、研训一体和可持续性,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它不仅符合中小学实际,对于以县(区)为单位的区域研训同样有效。

    2010年11期 No.211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2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论教师的可能生活

    李义胜;

    可能生活理论是伦理学及逻辑学的结晶,因此含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对教师可能生活的关注,意味着对教师的现实关怀。可能生活理论还意味着教师发展研究的视角从专业和社会向教师个体生活的转换,特别是对教师生活意义的关注。教师开创可能生活的过程就是教师发展的过程。教师的可能生活包括意义丰富的职业生活、高品质的社会生活以及异化消解的日常生活。从现实生活走向可能生活需要学校提供多种路径以及教师对路径的自主求索。

    2010年11期 No.21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教师有效选用教学媒体的决策过程

    王天平;

    从教师的角度看,选用教学媒体的理论过于抽象、步骤比较复杂、方法相对繁琐,不利于教师在选用教学媒体的过程中快捷而有效地作出决策。教师有效选用教学媒体的决策过程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在选择阶段,根据教学设计的整体规划作出教学媒体的初步选择,然后综合考虑某些实际因素而作出教学媒体的最佳选择;在使用预案的设计阶段,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形成使用教学媒体的总体规划,然后进一步阐明在教学中如何具体地使用教学媒体。

    2010年11期 No.211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课堂话语比较分析

    李丽华;谭素群;吴新华;

    课堂话语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对一名语文新手教师和一名语文专家教师的课堂话语特征及其原因进行的系统比较分析表明:在课堂上,专家教师更多地把话语时间让给学生;专家教师陈述句和祈使句运用较少,与学生的互动性更强;专家教师在课堂互动中有更加复杂和灵活的对话结构;专家教师主要采用开放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诱导学生;专家教师更注重反馈中的追问、启发,提升学生认识。新手教师应认识到教师话语的重要性,提高对话语意义和使用的认识,掌握具体课堂环境中各种话语方式及理念,丰富课堂交际模式。

    2010年11期 No.211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4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4 ] |[阅读次数:0 ]
  • 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中的人格误区——兼论教师健康人格的建构

    王卫华;

    教师基本角色可以分为社会角色和自然角色,这两种角色对比强烈。教师角色转换必然要求其人格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教师人格变化有时偏执于某一种角色,形成了所谓的"同一型人格";有时人格变化差异过于巨大,形成了"分裂型人格"。为了建构健康人格,教师首先应明确角色转换过程中健康人格建构的基本要求,即两种角色的人格应基本统一,适当区分,各有侧重。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水平,在正确认识基本角色内涵的基础上,对健康人格的建构保持一种平静心态。

    2010年11期 No.211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教育科研

  • 呼唤教育科研成果表述创新

    蒋建华;

    在国家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的大背景下,各级各类教育科研院所能否满足教育事业的理论需求,已经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针对教育理论资源浪费的状况,为避免"学院派"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弊端,满足提高教育舆论科学含量的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理论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科研工作者需要开拓、推广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价值涉入方式。这是不同于科普活动的理论探索,应以学术自由和创新的态度解除思想束缚特别是体制障碍,避免用一种风格的成果压制、欺负另一种风格的成果。

    2010年11期 No.211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努力实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本真”价值——基于广州市的调查研究

    陈发军;熊少严;

    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中小学教师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对于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中小学教师科研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教师参与科研的内在动机不足、不能有效获取科研知识、没有足够精力和时间搞科研等。针对这一现状,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并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科研能力;同时,学校要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2010年11期 No.211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学术动态